香港文學大系 1919-1949:小說卷一

香港文學大系 1919-1949:小說卷一
定價:400
NT $ 312 ~ 360
  • 作者:謝曉虹
  • 出版社:商務
  • 出版日期:2015-08-1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620745078
  • ISBN13:9789620745072
  • 裝訂:平裝 / 523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卷發掘香港1919至1941年間,印行於雜誌、報章副刊及單行本之小說。

  二十年代香港文學新舊交替,白話小說的內容與技巧雖仍處於摸索階段,卻沿此開發出奇異多元的創作實績。其中可見私小說式的文人感懷、城市感官的印象速寫、社會低下階層生活之刻劃;不少作者更通過現代小說此一有待定義之媒介,或深入人際關係、情感愛慾的幽微處,或重塑社會道德價值、性別身份,大膽新穎之想像,未必不及後來者。三十年代末至香港淪陷前,不少內地知名作家短暫來港,固然予本地文壇以啟發與示範,但亦同時成為主導聲音,文學創作與急迫的政治局勢漸見無可分割,早期香港新文學的活力反倒有所減退。

  為存香港文學草創時期之豐富面貌,本卷收入作品既有出於成名作家侶倫、謝晨光、張稚子(張稚廬)等,亦不乏被時代遺忘之無名作者。

本書特色

  1. 本書編選原則、方法和體例嚴謹,除參考趙家璧主編的《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體例合編為12卷外,並盡量結合香港獨有的文學特色,兼具廣闊的包容性,亦與目前各地出版的各種文學大系的體例及規模相符,適合圖書館、各相關文學團體及研究機構典藏。

  2. 本書編輯委員會、顧問團均為香港知名學者及作家,極具代表性。

  3. 本書是研究香港文學的必備工具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謝曉虹


  香港科技大學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博士。現任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助理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師。獲第十五屆台灣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首獎、2004年度香港中文文學獎小說組冠軍。個人首本小說集《好黑》獲第八屆中文文學雙年獎首獎。香港文學雜誌《字花》發起人之一。近期作品有合著小說《雙城辭典》、短篇小說集Snow and Shadow(Nicky Harman 翻譯)。
 

目錄

總序/陳國球……1
凡例……41
導言/謝曉虹……43

黃天石
一箇孩童的新年……95
雙死……100

謝晨光
加藤洋食店……122
跳舞……130
La Bohéme……142
勝利的悲哀……144

昶超
ZERO……165

釵觚
亂蔴……174

盈女士
春三與秋九……177

張稚廬
晚餐之前……185
牀頭幽事……192

龍實秀
清晨的和諧……247

張吻冰
重逢……251

岑卓雲
夜……260

哀淪
心痕……269

侶倫
Piano Day……275
安安……290
夜之梢……298
絨線衫……304

騰仁
飄泊的片斷……352

魯衡
殘廢者……358
報復……371
媒……385
求生……395

李育中
異邦人……400
司機生……406

華胥
找不到歸宿之夜……412

雁子
快要咆哮的手車輪……423


青年高步律之日曜……434

湘文
消耗……440

劉火子
唐北辰的瘋症[存目]……443
鄧專員的悲劇……443
兩個半俘虜……451

鐵鳴
偷大豆……458

丁辛
小黑馬……461

芸女士
無名氏的女嬰……463

杜格靈
鄉間韵事……471
火奴魯魯的藍天使……475

遊子
細雨……484

勉己
失眠……493

舒巷城
朱先生……500
歌聲……503

易文
午夜十二時……506

路汀
歸來了……511

作者簡介……515
 

總序(節錄)

  香港文學未有一本從本地觀點與角度撰寫的文學史,是説膩了的老話,也是一個事實。早期出現多種境外出版的香港文學史,疏誤實在太多,香港學界乃有先整理組織有關香港文學的資料,然後再為香港文學修史的想法。由於上世紀三〇年代面世的《中國新文學大系》被認為是後來「新文學史」書寫的重要依據,於是主張編纂香港文學大系的聲音,從一九八〇年代開始不絕於耳。1這個構想在差不多三十年後,首度落實為十二卷的《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際此,有關「文學大系」如何牽動「文學史」的意義,值得我們回顧省思。

  一、「文學大系」作為文體類型

  在中國,以「大系」之名作書題,最早可能就是一九三五至三六年出版,由趙家璧主編,蔡元培總序,胡適、魯迅、茅盾、朱自清、周作人、郁逹夫等任各集編輯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大系」這個書業用語源自日本,指有系統地把特定領域之相關文獻匯聚成編以為概覽的出版物:「大」指此一出版物之規模;「系」指其間的組織聯繫。2趙家璧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出版五十年後的回憶文章,就提到他以「大系」為題是師法日本;他以為這兩個字:

  既表示選稿範圍、出版規糢、動員人力之「大」,而整套書的內容規劃,又是一個有「系統」的整體,是按一個具體的編輯意圖有意識地進行組稿而完成的,與一般把許多單行本雜湊在一起的叢書文庫等有顯著的區別。3

  《中國新文學大系》出版以後,在不同時空的華文疆域都有類似的製作,並依循着近似的結構方式組織各種文學創作、評論以至相關史料等文本,漸漸被體認為一種具有國家或地區文學史意義的文體類型、資料顯示,在中國內地出版的繼作有:
  >《中國新文學大系一九二七—一九三七》(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八四—一九八九);
  >《中國新文學大系一九三七—一九四九》(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九〇);
  >《中國新文學大系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七);
  >《中國新文學大系一九七六—二〇〇〇》(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二〇〇九)。

  另外也有在香港出版的:
  >《中國新文學大系續編一九二八—一九三八》(香港:香港文學研究社,一九六八)。

  在臺灣則有:
  >《中國現代文學大系》(一九五〇—一九七〇)(台北:巨人出版社,一九七二);
  >《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一九四九—一九七九)(台北:天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七九—一九八一);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臺灣一九七〇—一九八九》(台北:九歌出版社,一九八九);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臺灣一九八九—二〇〇三》(台北:九歌出版社,二〇〇三)。

  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地區有:
  >《馬華新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二)(新加坡:世界書局/香港:世界出版社,一九七〇—一九七二);
  >《馬華新文學大系(戰後)》(一九四五—一九七六)(新加坡:世界書局,一九七九—一九八三);
  >《新馬華文文學大系》(一九四五—一九六五)(新加坡:教育出版社,一九七一);
  >《馬華文學大系》(一九六五—一九九六)(新山:彩虹出版有限公司,二〇〇四)。

  內地還陸續支持出版過:
  >《戰後新馬文學大系》(一九四五—一九七六)(北京:華藝出版社,一九九九);
  >《新加坡當代華文文學大系》(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一九九一—二〇〇一);
  >《東南亞華文文學大系》(廈門:鷺江出版社,一九九五);
  >《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大系》(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一九九三)等。

  其他以「大系」名目出版的各種主題的文學叢書,形形色色還有許多,當中編輯宗旨及結構模式不少已經偏離《中國新文學大系》的傳統,於此不必細論。

陳國球

導言(節錄)

  你要拿那些在時間中沒有自己位置的事件怎麽辦呢?那些事件來得太遲,當它們抵達時,時間已經被分配出去、大卸八塊、分贓完畢。現在那些事件被人丟下,凌亂地散在某處,懸在空中,像是個無家可歸、無所適從的游民。─布魯諾‧舒茲《沙漏下的療養院》1

  一

  這裏收入的華文小説,2選自一九一九到一九四一年之間。兩個時間刻度,便於故事的啟動與收結。前者暗示北京爆發的五四運動,在文化上激起的波紋,足以延綿彼時的香港,引發文學的新局面;後者召喚戰爭的記憶: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的黑色聖誕,日軍壓境,當時的港督楊慕琦被迫簽下降書,文化氣候亦為之變天。然而,我們或也不妨視這些時間標記為複合時空體的兩個側影、返回歷史現場的兩個臨時入口。

  我把這個選本理解為某種「歷史」的入口,並非視小說為時代的「記錄」。甚麼是寫作?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說,語言(langue)是一道邊界,而寫作──言語(parole)活動是一種逾越,是一種可能性的期待和確定,是一種「行動」。3寫作並不被動地記錄,這種介於個人與社會之間的行動,不單波動着語言的界線,它同時是情感、想像與事件的交會處。寫作的痕跡因而重新賦予歷史一種動態──相對於延綿線性的歷史敘述,我想像一個時代的文學選本,呈現的是一種多孔的狀態:那些已經逝去的,互相競逐的聲音,仍然企圖在歷史那張反覆被塗得扁平的臉上,噴湧出來。

  然而,四十年代以前的香港文學,是幾乎已經湮沒了的聲音。如果不是有心者的保存與勘探,4它們大概會在亞熱帶悶熱潮濕的氣候裏,隨發霉的舊報刊,被永久遺忘。事實上,面對倖存的報刊殘頁,消失與沉默的聲音,比遺留下來的更巨大。記憶是選擇性的,文學歷史的記憶因而也是一種集體念記/遺忘的過程。在我來説,這個選本的目標,即是與被遺忘的對抗;而我也是如此理解這裏指涉的「香港」文學。

  在徵用「香港」此一意符來理解文學發展時,我們不得不同時意識到它的危險性。「香港文學」之成為一個研究的範疇,浮起於城市主權轉易之際,因而彌漫着被消失的陰霾。5這個與政治現實緊密相連的課題,誘使研究者追索一個足以抗衡中原論述的香港主體。然而,香港文學雖與這座城市的命運休戚相關,它作為一種邊緣的存在,它的被消失,人們對它的視而不見,未必不是這座城市的常態。二十年代的文學雜誌以「伴侶」命名,希望在摩托車與商店招牌之間覓得相濡以沫的同路人又有文人組織「島上社」,以文學出版來抵抗這座「無聲之島」,7都説明了文學生命與這個商埠緊張關係。

謝曉虹
 

內容連載

黃天石 一箇孩童的新年

在動地的爆竹聲裏。他悠悠地醒了。他今年剛是十一歲。幼稚而簡單的思想。使他起了一種不可名狀的感覺。這種感覺。也許是別的孩子所沒有的。他是一箇孤兒。七歲那年。父母因染疫而死。多虧母舅將他撫養。送他進了一間國民學校。不致失學。他這天早上醒後。心想。今天又加上一歲了。但是。他總不明白。這一歲究竟是誰加給他的。他還記得六歲那年的除夕。臨睡時候帳外紅燭結了一對燭花。光線狠微弱。他媽媽拿了兩箇紅紙封包。和幾箇橘子。放在他枕邊。含笑道。這兩箇金錢是你爸爸和我賜給你壓歲的。但願你無災無病快快長大。說著。伊便俯吻他蘋果之頰。表示無限的愛情。他父親一手搭在母親肩上。瞧著他笑道。阿民。明天又加上一歲了。我却不願意你長大。小孩子大了便有許多苦喫。但願你時常這麼大。豈不有趣。他雖不知道父親話中的意思。但覺得這些話狠奇怪。為什麼一箇人大了便會喫苦。因此牢牢記著。他狠愛父親。並不懼怕。吵著要爸爸和他接吻。父親便照他母親這樣吻了他幾下。他快樂極了。在被中伸出他嫰白的小手來。玩弄著他父親的鬍子。母親怕他受寒。忙替他穿上一件小絨線衫。他轉身又和母親玩了一會。漸覺疲倦。便闔眼睡去。他夢中還深深留著父母慈愛的印象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8
    $312
  2. 新書
    79
    $316
  3. 新書
    79
    $316
  4. 新書
    85
    $340
  5. 新書
    88
    $352
  6. 新書
    9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