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台灣

開放台灣
定價:420
NT $ 45 ~ 357
  • 作者:高希均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5-05-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207373
  • ISBN13:9789863207375
  • 裝訂:軟精裝 / 38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台灣的未來要如何走?
開放,決定了一切。

  每個時代都有生活的小確幸,都有其特色與令人著迷之處,但把小確幸提升為國家與世代的發展主軸,卻是難以為繼的;我們的未來不能僅是放在小確幸的自滿之上。高希均教授長年觀察世界趨勢發展,以經濟學者的專業知識、出版人的全球視野與經驗,把脈台灣,提倡以進步觀念改造華人社會的現代文明,與世界脈動接頻。

  當前出現的各種失落,如:政府失能、國會失職、媒體失信、經濟失調…讓小確幸有轉折成大不幸的可能;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變成了「破壞」風景也是人。

  台灣已是民主社會,不需要流血革命,迫切需要的是在全民監督下持續不斷的改革。我們必須以身作則,從自己開始。

  他為台灣指向的未來──我們需要一個「開放台灣」。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高希均


  1980年代在臺灣發起創辦《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又創辦「小天下」少兒讀物,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與「財團法人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及《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發行人,持續推動進步觀念之傳播。2002年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特別貢獻獎。2013年獲亞洲大學名譽博士;2014年獲中興大學名譽管理學博士。

  在南京出生,在江南度過童年,一九四九年來台。先後在台北商職、中興大學(學士)與美國南達柯達州立大學(碩士)畢業,並獲三校傑出校友獎。

  一九五九年赴美讀書,一九六四年獲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發展博士後,同年應聘為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經濟系助理教授,七年後升任正教授,並出任經濟系主任(1971–1980)。曾於一九七一年當選美國傑出教育家,一九七四年獲威斯康辛大學傑出教授獎,一九九八年獲威州州長卓越貢獻獎,並出任該校名譽教授。二○一三年六月獲贈亞洲大學第一位名譽管理學博士。二○一四年六月獲贈中興大學名譽管理學博士。

  曾任經合會人力小組顧問、生活素質研究中心所長、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講座教授、中興大學知識經濟講座教授、中央大學榮譽教授、海基會董事、國統會研究委員、行政院顧問及經濟部顧問。現為行政院政務顧問、監察院諮詢委員、教育部人才培育委員會委員,及國內外文教基金會董事。

  一九八○年代在台灣發起創辦《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與「財團法人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並常應邀在大中華經濟圈與星馬等地擔任主題演講。

  三十年前提倡「天下那有白吃午餐」、「決策錯誤比貪污更可怕」、到當前「八個觀念改善台灣」、「讀一流書、做一流人」,持續推動進步觀念。

  中文著作在台北出版的有三十餘種,著作曾三次獲金鼎獎、倫敦金融時報第一屆亞洲企管著作獎、台灣三十本最有影響力作者之一;在大陸出版的有七種,包括《經濟人、社會人、文化人》、《經濟學的世界》等著作。大陸媒體評為「你必須知道的101個台灣人」。

  英文著述與書評曾發表於: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Journ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view, Asia Surve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Area Studies, Center for Quality of Life Studies, Industry of Free China.
 

目錄

推薦序開放台灣,需要更多知陳長文8

前言唯有「開放」,台灣才能走向「文明」14
挑戰台灣當前的思維26

小確幸中出現大不安的徵兆28
(一)良知消失的危機29
(二)民主化帶來的「亂中有懼」32
(三)「一半對一半」的社會,加深對立36
(四)「新平庸」帶來「大不安」39
(五)兩岸經濟的「新常態v.s.新平庸」46

第二章民粹瀰漫、輿論偏執52
(一)「寧靜革命」不再寧靜53
(二)台灣低物價的迷思56
(三)要從「白吃午餐」的夢中驚醒59
(四)經濟難?為何三位總統都搞不好經濟?63
(五)文明社會哪需要「更正報」?66

廉能脫勾的政治困境70
(一)好人沒有好報的弔詭71
(二)馬習會的可能:「國際場合」變成「和平櫥窗」74
(三)「魔鬼」在細節中,但是「天使」在機會裡81
(四)「低薪」不是「國恥」,「無能」的國會是88
(五)台灣政黨惡鬥91

飛越新平庸的世界

開放與興利才是活路98
(一)台灣要自信地更開放99
(二)國力衰退之路──不敢開放,不敢興利102
(三)啟「開放」門,破台灣「悶」105
(四)不做「區域經濟伙伴」的局外人111
(五)興多數之利,開台灣之門116
(六)開放觀點:「讓利者」就是「得利者」119

華人新世紀的台灣對策124
(一)中華第二個百年:「兩岸和平」與「台灣信心」125
(二)跳上第二大經濟體的肩膀129
(三)兩岸城市交流新模式133
(四)從上海與台北看「七七」136
(五)金門浴火重生的啟示139
(六)建構兩岸和平合情合理的框架143
(七)我有一個中華夢152

與時俱進中改變觀念156
(一)不做舊思惟下的新囚徒——決策要與時俱進156
(二)人人肯爭氣,政府才會有生氣160
(三)從生活改善到民主衝擊163
(四)向「平民英雄」學「核心價值」167
(五)「機會成本」就是「捨得」171
(六)當經濟衰,道德水準也衰174
(七)為歷史真相留下一粒種子177
(八)白吃午餐與福利排富180

追求文明社會要付出代價184
(一)全球化與開放社會在台灣185
(二)讓世界親近台灣188
(三)走向文明社會的典範191
(四)向世界做「和平紅利」的示範194
(五)要賺「世界的錢」,先要有「世界級的人才」197
(六)不付代價,哪來文明?談蕯克斯及其著作201
(七)余秋雨點燃了那火種215

踏上開放台灣之路

第八章不忘初衷:走過江南、台北、威州、大中華224
(一)台中農學院的四年豐收225
(二)不確定的世界,堅定的努力與信心234
(三)貧窮是動力,文明是歸宿242
(四)如何做到「富民經濟」?251
(五)「台灣中興,有我」256

第九章年長者以身作則260
(一)高齡化時代的「新獨立宣言」261
(二)夕陽中的彩霞265
(三)如何追求個人經濟「自立」?268
(四)做一個「簡單」的現代人272
(五)永遠可以做得更好277

第十章年輕世代要自創前途280
(一)把人做對,把事做好281
(二)「來自哪裡」不重要;「帶我們去哪裡」才重要285
(三)從「出生幸運」到「安身立命」288
(四)尤虹文的燦爛天空295
(五)學學鼎泰豐──楊紀華的經營八則302
(六)拉高標竿──波特教授給年輕人的忠告305
(七)馬雲在台北講話的聯想308
(八)台灣樹王賴桑的家規與鐵律312
(九)「樂在工作」與「優質人生」316

第十一章從重要人物及著作獲益322
(一)傅高義精通中日的哈佛學者323
(二)康納曼「行為經濟」之父329
(三)賈伯斯蘋果創辦人332
(四)波特競爭力大師334
(五)孫震台大校長345
(六)張心湜陽明大學校長348
(七)謝孟雄實踐大學董事長351
(八)李祖德台北醫學大學董事長354
(九)黃效文《時代》雜誌第一屆「亞洲英雄」357
(十)姚仁祿才子與君子兼有的創意家360
(十一)朱立倫「做,就要做好」364
(十二)追思典範之一漢寶德教授366
(十三)追思典範之二方勵之教授370
(十四)追思典範之三黃俊英教授376
 

推薦序

開放台灣,需要更多知音


  孟子有云:「君子有終身之憂。」如果要我為高希均教授的新書《開放台灣》定一句調,我會選孟子的這句話,這本書,反映的是高希均教授一輩子念茲在茲、終身掛念的國家之慮,是一本「憂國之書」。

  然而,更難能可貴的是,高教授雖然憂國,但他的筆,卻不止於「憂國」,而是以他身為經濟學大家的精密頭腦,透過一篇一篇切中時弊的文章,提出他的「福國之道」、「救國之方」,高教授以「憂」為這本書的起點,卻不以「憂」為終點。雖然字裡行間充滿著他對台灣的忡忡掛慮,但他仍一本達觀的為台灣出謀,在憂中找路,為解憂獻策。

  一字一句,透著率真、寫著坦蕩、傳遞的是一股豁達的正氣。

  於是,這本書既應了孟子說的「君子有終身之憂」,卻又同時應了孔子說的「君子無憂」,孔孟這二位大家一位說君子有憂,一位說君子無憂,表面矛盾,精神卻是一致。因為,獻心獻力為足,「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則樂其意;既得之,又樂其治」。所以,在這裡的君子,一個為國家終身掛憂的君子,仍可以有孔子所說的「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

  簡言之,高教授不單單憂心國事,他更在意的是提出解方。而這正是台灣突破困境、打開亂局最迫切需要的一種努力。

  但是,單單有這樣的「努力」,是不夠的。如果要為治國選出三策,我認為,這三策就是:找問題、尋解方、定規則。找問題,似乎是政治家的長項,尋解方則是經濟學家最強調的,而定規則,這就是法律人的專業了。

  這三者,缺一不可。

  然而,很遺憾的,在台灣,「找問題」的政治家極度的缺乏,反而有許多終日為鞏固個人權力,不惜到處「製造問題」的政客。如果不能正確定義問題,那麼假問題只會被假解決,真問題依舊存在,甚至因為假解方的貽誤,讓問題更加的惡化,而依此訂出的規則,就不可能是一個正義的規則。這時候,假若政治人物不但不試圖解決真問題,還不斷的在製造問題的話,則國將危矣。

  政治是國家運作的核心部位,政治部門衰敗、弱化甚至腐化,那麼,再多像高希均這樣優秀的經濟學家也只能徒呼負負,找不到真的問題,就不會有好的解方,也就不用奢談訂出正義的規則了。

  怎麼辦呢?有解方也沒有用嗎?那麼高希均教授的這本書不是白寫了嗎?

  不是的,高教授所提的諸多「開放之策」,如果廟堂上的為政者、從政者聽得進去、辦得周到自是最好,如果不能,我們也就只能把希望寄託在這些「政客」的老闆:人民。

  民主政治要能發揮讓政治家不要退化為政客的約束力,以及鼓勵政客進化為政治家的推進力,人民是最重要的防腐劑與動力引擎。也就是要落實「選賢與能」這項最重要的、源頭式的民主機能。

  人民是考官,政黨與政治人物則是應試的學生,人民必須教育政黨與政治人物,讓他們知道,要得到權力,就必須提出更好的政策。而這一點要成功,關鍵在於,人民有沒有分辨政府成績的能力,以及有沒有預測政策成果的遠見。用高教授的用語就是,人民必須要能夠分辨的出,什麼是政治人物的「求好」,什麼又是政治人物的「討好」。

  如果人民沒有這樣的能力,政黨的競爭就會從「績效」變成口水,政治人物在人民的盲點中,就可以取得上下其手的空間。讓民主變成一種犧牲國家進步的惡性競爭。作為在野黨,只需要成天拉政府後腿,讓執政黨沒有政績,就可以增加下一次執政的機率;作為執政者,則為了贏得下一次的選舉,不斷炒短線,置國家的長遠發展於不顧。

  就像一個老師不知道怎麼改考卷,只會從學生的穿著等表面功夫來給分,就很難期待訓練出扎實的學生。

  更糟糕的是,這還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作用,如果人民沒有預測政策結果的能力,就沒有執政者願意推出效果在任期結束之後的政策,就算有少數天真的政治人物想要「立下國家百年的基礎」,也會因為跨不過短期的陣痛,讓自己四面楚歌、人人喊打,民意流失的結果,也將失去貫徹政策的威信,最後陷入坐困愁城、有令難出的局面,一樣成不了事。

  「高教授是台灣經濟學界的巨擘,也是台灣的良心。筆者和高教授相識四十餘載,一直將高教授當成我的知識之師、理念之友,特別是高教授不斷為台灣引帶新觀念、新精神,如他最知名的一句名言:「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可謂開啟公共政策的理念革新。這點點滴滴知識的力量,都是台灣開放的動力。而本書的每一篇內容,可以說都是語重心長,他很早就觀察到的台灣社會的許多病灶。可惜的是,他的呼籲被當成狗吠火車,於是那起之於微的小恙,經過長時間的忽略與累積,終於積之為重,沉痾難返。甚至,像高教授提出的許多為國為民的肺腑之言,有時還會因為「政治不正確」,引來砲火,這怎不令人唏噓?」

  我忽然想到美國前大法官Oliver Wendell Holmes的一句話:「如果我的同胞想要去地獄,那麼我的工作就是幫助他們。」

  多麼悲哀的一句話,雖然從歷史來看,民主經常充滿著「錯誤嘗試」,例如納粹之於德國,麥卡錫之於美國,台灣呢?我們是否正在進行另一種災難式的民主嘗試呢?我希望不要,我希望台灣的民主能夠是一種「較為無痛」的成長過程。我相信,高希均教授和我有著同樣的希望,所以集其憂心的建設之文而成此書,就是希望成就台灣的開放。

  但這條開放台灣之路,只有一個高希均是不夠的。這社會需要更多高希均的知音,讓我們成為高希均的知音吧!

陳長文
(本文作者為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法學教授)
 

內容連載

前言

唯有「開放」,台灣才能走向「文明」


(一)可愛的景象與可慮的「若有所失」

與當前世界每人所得排名前三十名相比,台灣完全沒有自卑的理由。根據英國《經濟學人》預估2015年每人GNP的國際評比,經過價格指數(PPP)調整,台灣為44,000美元,超過法國的40,380美元,英國的39,460美元,日本的39,060美元,及韓國的36,250美元。

當外國友人訪問台灣時,他們也會驚喜地在這個島上看到這些景象:

(1)     這是華人世界中最自由民主的社會,並且夾雜了「亂」中有「序」以及「鬧」中有「趣」的多元。

(2)     這是一個方便、安全、價格便宜的旅遊之地。高鐵、捷運、公車、計程車應有盡有。全島既有山,又有海,時時見到藍天白雲,真是美麗之島;空氣還乾淨,英語也還普及。

(3)     都市與鄉區的人民,共同擁有友善與熱情,使你賓至如歸。

(4)     四處可以看到現代、傳統、本土的生活方式,民情風俗及多元建築。目前在台的外籍配偶,已近四十七萬人。

(5)    台灣又是一個科技與人文的匯聚之所,科技產品暢銷全球,文化產品散布全島;大學在各縣市林立,小吃散佈大街小巷。

可是另一方面,台灣當前最大的困境居然也是來自民主選舉及人民的冷漠。為了贏得政權,就鼓動民粹。在祇問立場,不問是非的民粹風浪中,政黨之間已變成「惡鬥」,媒體已變成「惡報」;

冷漠的大眾把焦點縮到身邊的小確幸:明哲保身。二十多年的民主洗禮,竟然出現了當前的「若有所失」的低迷現象:政府失能、國會失職、媒體失信、經濟失調、企業失責、世代失落…。從一九八○年代虎虎生氣的四小龍,變成了自我催眠中「溫水的青蛙」,真是情何以堪?

我們該怎麼辦?試從兩個場景說起。

(二)兩個場景:1965和1997

二十世紀下半葉,改變世界政經版圖的兩個觀念,就是「開放社會」與「競爭力」。

齊邦媛教授半世紀前,在台中口譯出「Open Society」這個名詞。這是經濟學大師海耶克教授在演講中送給台灣聽眾一個石破天驚的新思路,其影響歷久彌新。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1
    $45
  2. 二手書
    11
    $48
  3. 二手書
    14
    $60
  4. 二手書
    3
    $128
  5. 二手書
    31
    $130
  6. 新書
    6
    $252
  7. 電子書
    75
    $315
  8. 新書
    79
    $332
  9. 新書
    79
    $332
  10. 新書
    79
    $332
  11. 新書
    79
    $332
  12. 新書
    79
    $332
  13. 新書
    85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