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韓國的雞哪一天最倒楣、被宰殺最多?
韓國人家裡必備的家庭用品居然是一罐罐的清香劑?
韓國的筷子被製成扁平狀的,到底是為什麼啊?
你知道每個月的十四號都可以被韓國視為「情人節」嗎?
在韓國用餐,每十到十五分鐘就可以解決一餐?
以一曲江南Style創下全球10億的點閱率,K-Pop風潮不斷發燒。不可思議嗎?但這就是韓國,一個離我們如此近的國家。
韓國的大眾文化行銷有方,政府大力推銷韓國觀光產業,近幾年來外國旅客越來越多,首爾市中心的旅館房間數供不應求。但是韓國仍有許多令人瞠目結舌的行為,例如許多不友善的阿珠媽搶位、推擠,以及隨地吐痰的可怕習慣,不論老少,奇怪的馬路現象。
升學在韓國也是競爭激烈,平均每戶人家的所得有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三十三是花在孩子的補習費上。每週補八科,簡直是家常便飯。出社會後壓力持續攀升,於是乎,「介紹團」和「相親」成為盛行社會現象,參加完相親後,不出一兩年就結婚的人可不少呢。
韓國到底有什麼魅力?這個深受中國和日本影響的國家,兩千多年的歷史到底造就出什麼民族特性和文化社會?這是一本充滿韓流的書,一本讓你愛不釋手的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慶德
台灣嘉義市人。東海大學中文、哲學系雙學士,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
目前就讀南韓國立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西洋哲學組博士班,榮獲大韓民國BK(Brain Korea 21),GSI全額獎學金支援。
著有《一看就會的韓語拼音》(書泉)、《《簡單快樂韓國語1、2》、《韓語超短句》(統一)等韓語學習書十餘本。
陳慶德
台灣嘉義市人。東海大學中文、哲學系雙學士,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
目前就讀南韓國立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西洋哲學組博士班,榮獲大韓民國BK(Brain Korea 21),GSI全額獎學金支援。
著有《一看就會的韓語拼音》(書泉)、《《簡單快樂韓國語1、2》、《韓語超短句》(統一)等韓語學習書十餘本。
目錄
【自序】論述他國文化的「客觀的貧乏」與「主觀的膨脹」——以「韓國」為例
壹、大韓民國介紹
一、國名由來以及現狀介紹
二、地理和氣候
三、韓國簡史
四、韓國憲政與政體
五、歷代總統名錄
貳、韓國食、衣文化
一、辣、調味醬,以及泡菜飲食文化
二、餐桌禮儀以及外送發達的國家
三、特色食物介紹
四、設計感、流行撞色與暴露的韓國流行服裝
五、亞洲批貨新聖地—─東大門一瞥
参、韓國住、行文化
一、租屋介紹、孤單的公寓,以及韓國住屋種種現象
二、富益富貧益貧——首爾火車站之流浪漢居住地
三、四通八達的韓國地鐵以及傲人的仁川機場
四、韓國交通素描:韓國力量最大的阿珠媽、醉漢,誰在韓國騎摩托車啊?
肆、韓國育、樂文化
一、韓國文字的起源—─訓民正音
二、韓語中漢字的愛恨情仇
三、補習狂熱教育風,只為了比登天還難考上的韓國三大名校S.K.Y.
四、盛行的介紹團、相親
五、外貌至上主義的韓國社會
六、比正餐價格還貴的咖啡—─韓國咖啡廳文化
伍、素描韓國社會
一、韓國人無藥可醫的三大絕症:公主病、王子病以及火病
二、不會喝酒就不用混的韓國酒席文化
三、飲酒、歌、跳舞──韓國人的夜生活
四、韓國人四大傳統節日以及民俗遊戲
陸、韓國文化財:無形文化財以及有形文化財
一、阿里郎介紹
二、四物農樂
三、亂打秀
四、假面以及假面舞
五、韓國建國神話——壇君開國以及《春香傳》介紹
六、韓國貨幣上的人像、圖案
柒、韓國十大世界遺跡介紹
一、昌德宮
二、高敞、和順、江華支石墓遺址
三、慶州歷史區
四、海印寺
五、韓國歷史村落——河回村和良洞村
六、水原華城
七、濟州火山島和熔岩洞
八、宗廟
九、朝鮮王陵
十、石窟庵和佛國寺
附錄
一、韓國全國性假日一覽圖介紹
二、韓國每個月的情人節
三、韓國與世界大事年表
註釋
參考書目
壹、大韓民國介紹
一、國名由來以及現狀介紹
二、地理和氣候
三、韓國簡史
四、韓國憲政與政體
五、歷代總統名錄
貳、韓國食、衣文化
一、辣、調味醬,以及泡菜飲食文化
二、餐桌禮儀以及外送發達的國家
三、特色食物介紹
四、設計感、流行撞色與暴露的韓國流行服裝
五、亞洲批貨新聖地—─東大門一瞥
参、韓國住、行文化
一、租屋介紹、孤單的公寓,以及韓國住屋種種現象
二、富益富貧益貧——首爾火車站之流浪漢居住地
三、四通八達的韓國地鐵以及傲人的仁川機場
四、韓國交通素描:韓國力量最大的阿珠媽、醉漢,誰在韓國騎摩托車啊?
肆、韓國育、樂文化
一、韓國文字的起源—─訓民正音
二、韓語中漢字的愛恨情仇
三、補習狂熱教育風,只為了比登天還難考上的韓國三大名校S.K.Y.
四、盛行的介紹團、相親
五、外貌至上主義的韓國社會
六、比正餐價格還貴的咖啡—─韓國咖啡廳文化
伍、素描韓國社會
一、韓國人無藥可醫的三大絕症:公主病、王子病以及火病
二、不會喝酒就不用混的韓國酒席文化
三、飲酒、歌、跳舞──韓國人的夜生活
四、韓國人四大傳統節日以及民俗遊戲
陸、韓國文化財:無形文化財以及有形文化財
一、阿里郎介紹
二、四物農樂
三、亂打秀
四、假面以及假面舞
五、韓國建國神話——壇君開國以及《春香傳》介紹
六、韓國貨幣上的人像、圖案
柒、韓國十大世界遺跡介紹
一、昌德宮
二、高敞、和順、江華支石墓遺址
三、慶州歷史區
四、海印寺
五、韓國歷史村落——河回村和良洞村
六、水原華城
七、濟州火山島和熔岩洞
八、宗廟
九、朝鮮王陵
十、石窟庵和佛國寺
附錄
一、韓國全國性假日一覽圖介紹
二、韓國每個月的情人節
三、韓國與世界大事年表
註釋
參考書目
序
序
「韓國」,就此小書處理的範圍,是針對「大韓民國」(대한민국, Republic of Korea),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南韓」,來進行寫作;有著跟我們一樣的黃皮膚、黑頭髮,身高距離相近,且離臺灣相距不遠,搭上飛機只要兩個半小時就可以抵達的東北亞國家南韓,為什麼,卻讓筆者難以下筆呢?
「韓國,看似近在鄰邊,但卻是離我們最遠的國家」。
難以下筆的原因,首先,就一本近十萬字的「小」書,要寫出韓國整體國家的現象、社會風俗或是民族性等特色,著實是難事,其中困難點首先是在語言上。臺灣精通韓語的專業人士,比起英語、日語等等大宗語言領域的專業人士相較之,的確偏少了許多,但由於最近全世界颳起了一陣陣的「韓流」,在世界各地學習韓國語的人士有漸漸成長的趨勢,但是質跟量還是無法跟上面筆者提到的大宗語言相比較。當然,這需要時間的,因為要培養國內韓語專業人士不是件易事,但又是不可不為之事。除此之外,更需要的是學有所成的前輩們,提攜後進後學人士之努力。
因此,先就語言上而言,由於國內精通韓語的人不多,所以在國內也好,或是在世界各地,我們可以看到在一些有關韓國報導,或是在筆者寫作此書籍匯集資料時,經常看到一些極度扭曲的韓國形象的新聞、數據,甚至不知所云的內容出現,而且為數不少,而透過這樣的宣傳內容、大眾傳播,或是刻意的操作,往往會讓人「認為」韓國就是「這樣」、韓國就是「那樣」,如:「韓國人都認為孔子是他們的」、「韓國人運動都會作弊」,以及「韓國人都會整容」等等這些刻板「印象」(impressions)、「偏見」(prejudice)的出現。
但,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人總是依照著「偏見」而生活著,如我喜歡韓國,我討厭韓國,我愛吃漢堡,我不喜歡吃米飯等等,這種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興趣、選擇,本身就是一種「偏見」、「愛好」,不論是誰,難免都會有。
但是,筆者試圖在書中要揭示、也努力的是,有沒有可能從另一個層面,來跟這些我們對於韓國長年累積、慣以為常的「印象」,做出一個對話的可能性?
所以,寫作韓國文化現象的題材,我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上面提到的「解讀韓文文本的能力」。這一點筆者自赧在韓語教學、認知以及翻譯有些小成就,因此在處理一些我在國內發現到,自覺對於韓國荒謬的報導文字或是數據時,只要稍稍對照一下韓國當地的網頁以及搜尋韓國當地網站資訊,就可以輕易解決其中的荒謬點,而這些不宜之處,筆者在書中多少都有提到,請讀者參考之。
但,千萬不要認為我是幫韓國講話,我只是與我自己長久以來的「韓國」對話。
舉一個親身的例子來說吧,多年前筆者也覺得韓國人總愛說什麼東西都是他們的;但一日,與韓國首爾當地成均館大學(성균관대학교)的學者見面時,我也問起「他們韓國人」真的都認為:「孔子是韓國人的嗎?」在韓國當地,成均館大學被公認為儒學研究最具公信力、最有成就的學校,若是要推源他們學校的起源,可以推到1398年,即為當時朝鲜王朝,為了王室子弟學習而設立的國立教育機構,而「成均館」的校名出處來自《周禮》:「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由此可知,此校以根深的儒學底子建校。那麼,歷史如此悠久的學校,總應該可以給我一個答案吧?結果,只聽見韓國學者冷冷地回答我說:「我在成均館學習十幾年了,從來沒有在我們自己學校聽到有人講說,孔子是我們韓國人。」
我們眼中的韓國人,是否真的是他們韓國人呢?
當然,讀者們也可反駁說:我就有看過這樣的報導,你怎麼能憑你個人經驗,就肯定韓國人在說孔子是他們自己人這件事上無罪呢?
我只想點醒、給出另一條看待韓國的可能性。我們從哪裡獲知他們「認為孔子是韓國人」的這個來源?我們真有透過最接近韓國的韓文去認知到這個「新聞」或是「偏見」呢?而這樣的「新聞」在韓國當地,一般的「輿論」又是怎麼說明的呢?
不要認為我是幫韓國講話,我只是和「我們」自己長久以來的「韓國」對話。
而熟悉韓國文字、文獻這一點,讓我不需要再隔一層語言(如英文、中文等等翻譯)來認識韓國;也較能確保文章的可讀性、可性度。以本書的附錄來說,筆者乃就韓國當地書籍文獻,翻譯出韓國歷代史大事,可以全貌地了解,韓國人他們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的。舉一個筆者在文中提到例子來說明,在1952年發生的戰爭,韓國人稱為:「壬辰倭亂」;在日本人眼中,則稱為:「朝鮮征伐」、「文祿之役」;在中國歷史上,則是稱為:「萬曆援朝之役」。你說哪個才是這個戰爭的真正「面貌」呢?端看所持的立場不同而異之。
因此,為求資料之客觀,筆者在文章內提到的關鍵字,都有列出韓文原文,也方便讀者日後進修,或者是韓文前輩依此挖掘更多精彩的內容、補充來指教之。
繼之,就是此書的選材、選擇寫作主題的內容,也形成一難題,而這可以從書的結構來言說起。
先就書內的「客觀性」(objectivity)而言,此書前面的部分,先是介紹大韓民國的簡史、建國年代、國號由來以及經濟發展現況、數據、憲政與政體現況,還有歷代總統人士,這些確確實實發生在「歷史」上等等事件作開頭。
但是這樣的數據、人名,也只能說「客觀的貧乏」(unhealthy of objective),因為若是我們陳列出一大堆、一大頁的韓國GDP發展數據、外貿金額等等資料,但沒有進行詮釋的話,這些數字又有何重要性呢?所以,我們在第一部分「客觀」的「大韓民國介紹」,融合韓國當地或是世界各國怎麼看待韓國的事件為例,加以詮釋。
就成書的「主觀性」(subjectivity)而言,在「客觀性」數據之後,「主觀性」的寫作題材、內容的選材也是一件難事,畢竟這本小書,不像是在韓語領域已有成就的諸多前輩們寫作出來的專業書籍,如「韓國近代史」、「韓國歷史」或是「韓國儒學史」等等分門別類的書籍,所以在選材上,也讓筆者頭疼,因為每個題材、內容,真有心作,一個小題目,三、四十萬字都是免不了的。
但是,秉持著易讀、通俗以及知識普及化為宗旨,此書作為介紹韓國當地現況、民俗的普羅書籍,筆者也只能就自己的「留學生活」為主,以自己的親身「體驗」(experience),甚至參考自己在平日寫作有關於韓國點點滴滴的日記、稿件【1】,分成食衣住行育樂幾大範疇,隨手拈來,以自己在韓國生活中所看所聽所言所思的種種心得加以寫作,如介紹韓國調味料的應用、地鐵上的阿珠媽、韓國當地咖啡文化、公主病以及文學作品《春香傳》等等,看似任意的取材,或者我們對應上方「客觀的貧乏」一語,筆者似乎以「主觀的膨脹」(expansion of subjective)來著書,甚至可以用此語來評論此書。
但這樣的取材並非沒有經過設計,作為大眾讀物的:《韓國人入門》這本書中,我們介紹韓國當地,是以現今所存的一般(in general)文化現象進行分析,如:身為韓國人都知道「阿里郎」這首歌曲,其中的歌曲內容是在表達什麼呢?在韓國當地,韓國學生與長輩、老師對談時,為什麼是使用「敬語」(높임말)來對談呢?而這之間又有怎麼樣的文化背景存在呢?……本書介紹這些一般的文化現象給大家認識,當然,其中也包括筆者自己的觀察、所得。
但請讀者們千萬不要以為韓國就如同筆者筆下所形容的「就是這般」,因為,這些文化都可能改變,我們沒有試圖在這裡對「韓國」這一個國家「他者化」,即是把韓國社會、國家當作一個「靜止化」(static)以及「不會變遷」(undeveloped)的文化實體來看待。簡單的說,就是以一種「東方主義」(Orientalism)的角度來看待他們。
所以,筆者在寫作此書時,時常提醒著自己,迴避著「客觀的貧乏」以及「主觀的膨脹」這兩個原則加以進行寫作。
而此本小書,也希望能為國內對於韓國文化、社會以及思想領域的研究,作出一個拋磚引玉的動作,也希望眾多前輩、或者是後進們,能寫作出更多有關於韓國文化、思想的介紹書籍,以饕讀者。
我常常認為:「下一個世代是亞洲的時代」,在經過超過兩百多年的西方資本主義影響,或者是更長時間的西方思潮統治的亞洲,在進入21世紀,沉睡中的猛獅——亞洲,漸漸甦醒,今日,身為亞洲的一份子,我也希望讀者能更加了解一下,這個離我們最近,但同時又是最遙遠的東北亞國家——「韓國」。因為一個國家之所以能夠強盛、發展,有很大的因素都是見到他國的優點加以學習之,而不是用一種鎖國、內鬥或者是嘲笑他人的方式存在,而這一點,另外一個鄰國——日本的「明治維新」(めいじいしん)已經給我們作了一個很好的註解,即使日本在透過改革,給了自己國內、世界一場戰爭,但是,悲劇的戰爭是可以避免的,而國家成長是必須的,那麼,臺灣呢?
最後,僅以《詩經》中〈小雅‧鶴鳴〉一詩來作為此序之結尾,也希望讀者藉由這樣的一本小書,可以欣賞到他國的優點,「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見之習之仿之,最終融為自己所用,這才是促進我們自己成長、面對真善美世界的最真實存在。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蘀。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穀。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韓國」,就此小書處理的範圍,是針對「大韓民國」(대한민국, Republic of Korea),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南韓」,來進行寫作;有著跟我們一樣的黃皮膚、黑頭髮,身高距離相近,且離臺灣相距不遠,搭上飛機只要兩個半小時就可以抵達的東北亞國家南韓,為什麼,卻讓筆者難以下筆呢?
「韓國,看似近在鄰邊,但卻是離我們最遠的國家」。
難以下筆的原因,首先,就一本近十萬字的「小」書,要寫出韓國整體國家的現象、社會風俗或是民族性等特色,著實是難事,其中困難點首先是在語言上。臺灣精通韓語的專業人士,比起英語、日語等等大宗語言領域的專業人士相較之,的確偏少了許多,但由於最近全世界颳起了一陣陣的「韓流」,在世界各地學習韓國語的人士有漸漸成長的趨勢,但是質跟量還是無法跟上面筆者提到的大宗語言相比較。當然,這需要時間的,因為要培養國內韓語專業人士不是件易事,但又是不可不為之事。除此之外,更需要的是學有所成的前輩們,提攜後進後學人士之努力。
因此,先就語言上而言,由於國內精通韓語的人不多,所以在國內也好,或是在世界各地,我們可以看到在一些有關韓國報導,或是在筆者寫作此書籍匯集資料時,經常看到一些極度扭曲的韓國形象的新聞、數據,甚至不知所云的內容出現,而且為數不少,而透過這樣的宣傳內容、大眾傳播,或是刻意的操作,往往會讓人「認為」韓國就是「這樣」、韓國就是「那樣」,如:「韓國人都認為孔子是他們的」、「韓國人運動都會作弊」,以及「韓國人都會整容」等等這些刻板「印象」(impressions)、「偏見」(prejudice)的出現。
但,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人總是依照著「偏見」而生活著,如我喜歡韓國,我討厭韓國,我愛吃漢堡,我不喜歡吃米飯等等,這種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興趣、選擇,本身就是一種「偏見」、「愛好」,不論是誰,難免都會有。
但是,筆者試圖在書中要揭示、也努力的是,有沒有可能從另一個層面,來跟這些我們對於韓國長年累積、慣以為常的「印象」,做出一個對話的可能性?
所以,寫作韓國文化現象的題材,我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上面提到的「解讀韓文文本的能力」。這一點筆者自赧在韓語教學、認知以及翻譯有些小成就,因此在處理一些我在國內發現到,自覺對於韓國荒謬的報導文字或是數據時,只要稍稍對照一下韓國當地的網頁以及搜尋韓國當地網站資訊,就可以輕易解決其中的荒謬點,而這些不宜之處,筆者在書中多少都有提到,請讀者參考之。
但,千萬不要認為我是幫韓國講話,我只是與我自己長久以來的「韓國」對話。
舉一個親身的例子來說吧,多年前筆者也覺得韓國人總愛說什麼東西都是他們的;但一日,與韓國首爾當地成均館大學(성균관대학교)的學者見面時,我也問起「他們韓國人」真的都認為:「孔子是韓國人的嗎?」在韓國當地,成均館大學被公認為儒學研究最具公信力、最有成就的學校,若是要推源他們學校的起源,可以推到1398年,即為當時朝鲜王朝,為了王室子弟學習而設立的國立教育機構,而「成均館」的校名出處來自《周禮》:「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由此可知,此校以根深的儒學底子建校。那麼,歷史如此悠久的學校,總應該可以給我一個答案吧?結果,只聽見韓國學者冷冷地回答我說:「我在成均館學習十幾年了,從來沒有在我們自己學校聽到有人講說,孔子是我們韓國人。」
我們眼中的韓國人,是否真的是他們韓國人呢?
當然,讀者們也可反駁說:我就有看過這樣的報導,你怎麼能憑你個人經驗,就肯定韓國人在說孔子是他們自己人這件事上無罪呢?
我只想點醒、給出另一條看待韓國的可能性。我們從哪裡獲知他們「認為孔子是韓國人」的這個來源?我們真有透過最接近韓國的韓文去認知到這個「新聞」或是「偏見」呢?而這樣的「新聞」在韓國當地,一般的「輿論」又是怎麼說明的呢?
不要認為我是幫韓國講話,我只是和「我們」自己長久以來的「韓國」對話。
而熟悉韓國文字、文獻這一點,讓我不需要再隔一層語言(如英文、中文等等翻譯)來認識韓國;也較能確保文章的可讀性、可性度。以本書的附錄來說,筆者乃就韓國當地書籍文獻,翻譯出韓國歷代史大事,可以全貌地了解,韓國人他們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的。舉一個筆者在文中提到例子來說明,在1952年發生的戰爭,韓國人稱為:「壬辰倭亂」;在日本人眼中,則稱為:「朝鮮征伐」、「文祿之役」;在中國歷史上,則是稱為:「萬曆援朝之役」。你說哪個才是這個戰爭的真正「面貌」呢?端看所持的立場不同而異之。
因此,為求資料之客觀,筆者在文章內提到的關鍵字,都有列出韓文原文,也方便讀者日後進修,或者是韓文前輩依此挖掘更多精彩的內容、補充來指教之。
繼之,就是此書的選材、選擇寫作主題的內容,也形成一難題,而這可以從書的結構來言說起。
先就書內的「客觀性」(objectivity)而言,此書前面的部分,先是介紹大韓民國的簡史、建國年代、國號由來以及經濟發展現況、數據、憲政與政體現況,還有歷代總統人士,這些確確實實發生在「歷史」上等等事件作開頭。
但是這樣的數據、人名,也只能說「客觀的貧乏」(unhealthy of objective),因為若是我們陳列出一大堆、一大頁的韓國GDP發展數據、外貿金額等等資料,但沒有進行詮釋的話,這些數字又有何重要性呢?所以,我們在第一部分「客觀」的「大韓民國介紹」,融合韓國當地或是世界各國怎麼看待韓國的事件為例,加以詮釋。
就成書的「主觀性」(subjectivity)而言,在「客觀性」數據之後,「主觀性」的寫作題材、內容的選材也是一件難事,畢竟這本小書,不像是在韓語領域已有成就的諸多前輩們寫作出來的專業書籍,如「韓國近代史」、「韓國歷史」或是「韓國儒學史」等等分門別類的書籍,所以在選材上,也讓筆者頭疼,因為每個題材、內容,真有心作,一個小題目,三、四十萬字都是免不了的。
但是,秉持著易讀、通俗以及知識普及化為宗旨,此書作為介紹韓國當地現況、民俗的普羅書籍,筆者也只能就自己的「留學生活」為主,以自己的親身「體驗」(experience),甚至參考自己在平日寫作有關於韓國點點滴滴的日記、稿件【1】,分成食衣住行育樂幾大範疇,隨手拈來,以自己在韓國生活中所看所聽所言所思的種種心得加以寫作,如介紹韓國調味料的應用、地鐵上的阿珠媽、韓國當地咖啡文化、公主病以及文學作品《春香傳》等等,看似任意的取材,或者我們對應上方「客觀的貧乏」一語,筆者似乎以「主觀的膨脹」(expansion of subjective)來著書,甚至可以用此語來評論此書。
但這樣的取材並非沒有經過設計,作為大眾讀物的:《韓國人入門》這本書中,我們介紹韓國當地,是以現今所存的一般(in general)文化現象進行分析,如:身為韓國人都知道「阿里郎」這首歌曲,其中的歌曲內容是在表達什麼呢?在韓國當地,韓國學生與長輩、老師對談時,為什麼是使用「敬語」(높임말)來對談呢?而這之間又有怎麼樣的文化背景存在呢?……本書介紹這些一般的文化現象給大家認識,當然,其中也包括筆者自己的觀察、所得。
但請讀者們千萬不要以為韓國就如同筆者筆下所形容的「就是這般」,因為,這些文化都可能改變,我們沒有試圖在這裡對「韓國」這一個國家「他者化」,即是把韓國社會、國家當作一個「靜止化」(static)以及「不會變遷」(undeveloped)的文化實體來看待。簡單的說,就是以一種「東方主義」(Orientalism)的角度來看待他們。
所以,筆者在寫作此書時,時常提醒著自己,迴避著「客觀的貧乏」以及「主觀的膨脹」這兩個原則加以進行寫作。
而此本小書,也希望能為國內對於韓國文化、社會以及思想領域的研究,作出一個拋磚引玉的動作,也希望眾多前輩、或者是後進們,能寫作出更多有關於韓國文化、思想的介紹書籍,以饕讀者。
我常常認為:「下一個世代是亞洲的時代」,在經過超過兩百多年的西方資本主義影響,或者是更長時間的西方思潮統治的亞洲,在進入21世紀,沉睡中的猛獅——亞洲,漸漸甦醒,今日,身為亞洲的一份子,我也希望讀者能更加了解一下,這個離我們最近,但同時又是最遙遠的東北亞國家——「韓國」。因為一個國家之所以能夠強盛、發展,有很大的因素都是見到他國的優點加以學習之,而不是用一種鎖國、內鬥或者是嘲笑他人的方式存在,而這一點,另外一個鄰國——日本的「明治維新」(めいじいしん)已經給我們作了一個很好的註解,即使日本在透過改革,給了自己國內、世界一場戰爭,但是,悲劇的戰爭是可以避免的,而國家成長是必須的,那麼,臺灣呢?
最後,僅以《詩經》中〈小雅‧鶴鳴〉一詩來作為此序之結尾,也希望讀者藉由這樣的一本小書,可以欣賞到他國的優點,「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見之習之仿之,最終融為自己所用,這才是促進我們自己成長、面對真善美世界的最真實存在。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蘀。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穀。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陳慶德 謹敬
2014.10 甲午年秋
於 國立首爾大學冠岳山
2014.10 甲午年秋
於 國立首爾大學冠岳山
內容連載
壹、 大韓民國介紹
一、國名由來以及現狀介紹
在第一章節,我們首先要來介紹韓國的國名由來,以及論述進入21世紀的韓國現況。首先,「韓民族」在朝鮮半島上的歷史上建立了許多國家,所以在1919年「大韓民國」此國名出現前,位居在朝鮮半島的國名也是多樣化。中國史書《尚書大傳》,最早記載商周時代的箕子移民到朝鮮方國,同時也是最早提及朝鮮的文獻。據推斷大約在公元前 900年左右,出現在朝鮮半島的第一個國家為「朝鮮」,而這時代也常被稱為古朝鮮時代(고조선시대)。之後,古朝鮮滅亡,朝鮮半島南部成立了許多小國,這些小國中,有勢力的國家是:「馬韓」(마한)、「辰韓」(진한)和「弁辰」(변한),合稱「三韓」(삼한)。
之後的高麗(고려)、朝鮮(조선)時代的名字,基本上是繼承了高句麗(고구려)和朝鮮,而朝鮮末期的大韓帝國(대한제국)的名字,則是來自於三韓。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대한민국 임시정부),繼承大韓帝國的名字,把國號定為「大韓民國」(대한민국),英文翻譯為:「Republic of Korea」,也就是現在我們熟悉的「韓國」、「南韓」。而之後我們也會詳細地介紹發生在朝鮮半島的朝代歷史以及事件。
而大韓民國的「大韓」一詞解釋,是來自我們之前提到的三韓國名。而且是在1897年高宗皇帝時,首次言及「大韓帝國」這詞;之後,在1919年上海臨時政府,則是第一次使用「大韓民國」這個國名;最後在1948年7月韓國的制憲國會確立此一國號。而現今大韓民國憲法則明示,大韓民國是一個民主共和國國家。
我們就「大韓」字面上解,首先,「韓」有表示「大」或是「偉大」的意思,而寓含這樣意思的「韓」字,出現在韓國歷史上,新羅時期國王稱號為「馬力乾」(마립간)或者是「漢罷」(한밭, 現今大田以前的舊稱呼)等單詞中,而也有一部分的學者認為,同屬於阿爾泰語系的蒙古語和土耳其語中表示「王」的多與韓國語單詞「瞰」(칸)有關。而用漢語標示的話,分別有「韓」(한)、「幹」(간)、「刊」(간)、「干」(간)以及「漢」(한)等字。且,「韓」的本意又有是「井的欄杆」(우물의 난간)的意思,如同「王」一般,圈出自己的領土、勢力範圍的意思。
一、國名由來以及現狀介紹
在第一章節,我們首先要來介紹韓國的國名由來,以及論述進入21世紀的韓國現況。首先,「韓民族」在朝鮮半島上的歷史上建立了許多國家,所以在1919年「大韓民國」此國名出現前,位居在朝鮮半島的國名也是多樣化。中國史書《尚書大傳》,最早記載商周時代的箕子移民到朝鮮方國,同時也是最早提及朝鮮的文獻。據推斷大約在公元前 900年左右,出現在朝鮮半島的第一個國家為「朝鮮」,而這時代也常被稱為古朝鮮時代(고조선시대)。之後,古朝鮮滅亡,朝鮮半島南部成立了許多小國,這些小國中,有勢力的國家是:「馬韓」(마한)、「辰韓」(진한)和「弁辰」(변한),合稱「三韓」(삼한)。
之後的高麗(고려)、朝鮮(조선)時代的名字,基本上是繼承了高句麗(고구려)和朝鮮,而朝鮮末期的大韓帝國(대한제국)的名字,則是來自於三韓。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대한민국 임시정부),繼承大韓帝國的名字,把國號定為「大韓民國」(대한민국),英文翻譯為:「Republic of Korea」,也就是現在我們熟悉的「韓國」、「南韓」。而之後我們也會詳細地介紹發生在朝鮮半島的朝代歷史以及事件。
而大韓民國的「大韓」一詞解釋,是來自我們之前提到的三韓國名。而且是在1897年高宗皇帝時,首次言及「大韓帝國」這詞;之後,在1919年上海臨時政府,則是第一次使用「大韓民國」這個國名;最後在1948年7月韓國的制憲國會確立此一國號。而現今大韓民國憲法則明示,大韓民國是一個民主共和國國家。
我們就「大韓」字面上解,首先,「韓」有表示「大」或是「偉大」的意思,而寓含這樣意思的「韓」字,出現在韓國歷史上,新羅時期國王稱號為「馬力乾」(마립간)或者是「漢罷」(한밭, 現今大田以前的舊稱呼)等單詞中,而也有一部分的學者認為,同屬於阿爾泰語系的蒙古語和土耳其語中表示「王」的多與韓國語單詞「瞰」(칸)有關。而用漢語標示的話,分別有「韓」(한)、「幹」(간)、「刊」(간)、「干」(간)以及「漢」(한)等字。且,「韓」的本意又有是「井的欄杆」(우물의 난간)的意思,如同「王」一般,圈出自己的領土、勢力範圍的意思。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29折$102
-
新書66折$231
-
新書79折$277
-
新書85折$298
-
新書88折$308
-
新書9折$315
-
新書9折$315
-
新書9折$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