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退休醫生給你的57個實用身心提醒

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退休醫生給你的57個實用身心提醒
定價:320
NT $ 90 ~ 383
  • 作者:劉秀枝
  • 出版社:寶瓶文化
  • 出版日期:2015-05-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4060120
  • ISBN13:9789864060122
  • 裝訂:平裝 / 272頁 / 16.5 x 2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迎向銀閃閃生活必知:
心靈、保健、疾病與就醫指南!

  青春漸遠、白髮漸密,卻長了智慧、多了自在!
  人生「現在」才開始,
  多愛自己一天,就是賺到一天!

  五十七歲那年,她得了乳癌,原本忙於工作的她,領悟到應該要活在當下,享受人生,做好隨時離開都不遺憾的準備。

  五十九歲退休,她列了豐富的「待辦清單」:繼續發掘自己的潛能,寫部落格分享生活,上KTV暢快心情,當志工拓展視野,更經常與朋友相伴,激盪活力。

  頂著滿頭耀眼銀絲,有人問她,為何不染髮?
  她說:「為何要染髮?我只是老了。」
  朋友對退休生活憂心忡忡……
  她說:「退休只是從職場退下,並不是從生活退休。」
  如何預防失智症?
  她說:「最有效又不花錢的方法,就是多動腦。」
  年紀大了老是上醫院,真麻煩!
  她說:「只要懂得方法,就能聰明掛號、從容看診、安心用藥!」
  看著爸媽變得更老,好感傷……
  她說:「陪父母走過衰老到疾病之路,是我們生命的最佳完成。」
  一個人怕寂寞?
  她與好友相約:「讓我們一起變老!」

  身為失智症權威的劉秀枝醫師,過去照顧的患者多為老年人,退休後,自己也成了銀髮病人。由起初的難以置信到如今安然接受,她分享了自己迎向熟齡的真實感觸和獨到觀察,更從醫療專業出發,針對心理適應、身體變化與健康關懷,給予讀者最受用的提醒。

  預做準備,卸除疑慮,讓我們帶著滿心喜悅,再一次擁抱美麗人生!

本書重點

  ◎迎向銀閃閃生活必知:心靈、保健、疾病與就醫指南!

  ◎青春漸遠、白髮漸密,卻長了智慧、多了自在!
  人生「現在」才開始,
  多愛自己一天,就是賺到一天!


  銀閃閃生活必知的身心健康指南:
  年紀大了,大小毛病漸漸找上門……
  ●器官會耗損,但幸好是一個一個發生,讓人不會措手不及。
  ●認知反應會減退,但歲月的磨練,反而使智慧更加圓熟。
  ●記憶會變差,但只要多動腦,記憶力照樣不輸年輕人。

  這是你的「第二人生」,請多對自己好一點……
  ●小孩會「長大」,大人會「長老」,這是人生全新階段的開始。
  ●無病時保健,有病則就醫,不求沒病沒痛,而是給身心最佳愛護。
  ●多與家人相處、朋友作伴,並預先列好退休後的「待辦清單」。

  不是每個人都能幸運變老,因此我們應該感恩,
  更要珍惜當下,因為「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刻!

名人推薦

  【陽明大學教授】戚謹文◎感心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秀枝


  《聯合報》「元氣周報」專欄作家.《康健》雜誌專欄作家

  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國立陽明大學神經學科教授,是國內失智症領域的權威。

  她自榮總「退而不休」,擔任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神經學科兼任教授級臨床教師、台北榮總特約醫師,在醫學領域上,繼續致力於推廣民眾了解失智症,正視失智症對於患者、照顧者乃至於社會所帶來的影響,於《聯合報》「元氣周報」專欄、《康健》雜誌專欄撰文,均獲得熱烈迴響。與王培寧醫師合著《假如我得了失智症》一書,更獲得國民健康署「優良健康讀物推介獎」。

  而在生活上,她過得甚至比年輕時還要忙碌、精采。她認為,有了心理準備,對於老年就不會驚慌,懂得接受隨之而來的身心變化。她不但自己身體力行,更致力於將這樣的觀念推廣給大眾。

  另著有《聰明活到一百歲》、《多動腦,不會老》、《當父母變老──關心失智症、中風及其他神經疾病》等書,並與王培寧醫師合著《別等失智上身》一書。

  ●劉秀枝教授部落格【JOY筆記】: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目錄

【推薦序】貴人的心聲 【國立陽明大學教授】戚謹文  
【自序】當神經科醫師變成候診室的銀髮病人  

Chapter 1
真幸運!
到了有資格老化的年紀

癌病送給我的禮物  
乳癌復發虛驚一場的省思  
夾心世代的「三明治」兒女  
擁抱慢慢變老的自己  
在漸漸中,我們對疾病與老去釋懷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然後呢?  
媽媽的焦慮  
掌握九大祕訣,聰明地快樂退休  
互相取暖的後中年兒女  
當我們一起變老  
愛管閒事的阿姨們  
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一個人也可以吃西餐  
等你若老,你就知道  
樂觀性格遠離疾病王國  
變老有失有得,日落才見彩霞  

Chapter 2
真健康!
給身體所需的適當關照

常休閒、多動腦,可以防失智  
老年人上網好處多  
膝蓋讓我學會謙卑
健行要多準備幾顆糖  
我得了帶狀疱疹  
我不是突然變老,只是不染髮
失掉的味覺令人回味  
認真看待高血壓  
八招防癌保健康  
疼痛千萬不要忍  
一次只做一件事  
是用惱過度,非用腦過度  
更年期會讓記憶變差嗎?
疼惜她,每晚為她倒一小杯紅酒  

Chapter 3
真關懷!
盡心陪伴長者走一程

當父母變老  
父母給兒女最好的禮物  
孝順是美德,也是責任
孝容易,順從難?
老年人並不是都一樣  
小病不斷,大病比較不易得
老人家的三個D,千萬要小心
那些說不出口的疼痛
年紀漸大,如何睡個好覺?
如果有一天,突然聽不見……  
手抖是可以治療的  
躁動不安的日落症候群  
善意,讓迷路的失智長輩回家  
除夕的願望  
老太太的眼眶紅了  
讓我們隨時珍惜說再見  

Chapter 4
真安心!
銀髮族上醫院放輕鬆

老人家生病該看哪一科?  
中風的診斷不簡單  
看診第一關──網路掛號並不難  
候診、陪診都大有學問  
看病時,病人也有責任  
請問您吃什麼藥?  
九大要點,讓老人家吃對藥  
小心!用藥學問多
探病必知三部曲:我來,我看,我走  
看他,還是不看?  
今夜我一人  
 

推薦序

貴人的心聲


  我們一出生就逐漸變老,老到底是什麼意思?人一輩子都在學習,而從一出生開始見到每一件東西都很興奮,樹上的一朵花,天空的一片雲,快速駛過的一輛汽車,如果是我們從來沒看過的,就每樣事都很新鮮。年紀小的時候,好像總有看不完的新鮮事,隨著年齡逐漸增長,經驗也愈來愈豐富,能讓我們感到新鮮的事也愈來愈少。其實老很可能是心理要比生理來得快,不過也有些人是生理比心理衰老得快。

  人家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的上一代很多是家族住在一起,可是現在的家庭多半是小家庭,很少有年輕人和父母一起居住,所以現在的人比較沒有機會享受家中有寶的幸福感覺。多年前有一位同事父親過世,在安排葬儀的事項時,沒想到有一位他的年輕學生對禮節一清二楚,一問之下才知道那位學生家中的長者過世不久,所以他年紀雖小,卻比他的老師對這件事經驗更豐富。經驗的分享其實是一種藝術,我們常聽人家說倚老賣老,這也就是說年長者因為經驗豐富,在與年輕者分享經驗的時候,不自覺地就露出了「我比你懂」的態度。也正因為這樣,長者很重要的經驗,可能因為傲慢的態度而讓年輕人不願意接受。年紀大了,最關心的人其實是自己的親人,尤其是子女及兒孫輩。我們常常看到阿公、阿嬤忍不住會碎碎唸,一下子是兒子哪裡沒做好、女兒又讓他擔心、孫子功課不好等等。其實老人家是在關心兒孫,可是說出來的話往往是「說者有心,聽者無意」。阿公、阿嬤要關心兒孫,但是不需要為他們擔心。

  劉秀枝主任和我在醫院中同事非常多年,我們因為一起做研究經常有機會互動,而變成了好朋友。劉秀枝主任溝通的能力非常強,她是失智症的專家,當她還在醫院當一般神經內科主任的時候,就因為照顧病人非常仔細而得到病人及家屬的信賴。我們都知道溝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醫生與病人之間的溝通,更需要醫生有耐心聽病人敘述病情。有一回,我岳父在家族聚餐的時候,晚上喝了點酒,結果腳抬不起來拖著走路,我第二天就幫我岳父掛了劉秀枝主任的號,請她看看我岳父的腳是怎麼回事。因為岳父話匣子一打開就會從很早以前開始說他的故事,那天我岳父一進劉主任的門診,坐下來後,我就開始跟劉主任說我岳父昨天晚上發生了什麼事,劉主任等我講了兩句後,很客氣地跟我說:「戚老師,請你讓你岳父自己敘述他的病情好嗎?」結果我岳父真的從十年前開始講到他前一天晚上腳是如何的不舒服。經由這件事,我深刻地了解劉主任對病人的關心,她不但有愛心,還有耐心。很多時候病人的親身感受與敘述病情,不是照顧他的家人能夠說得出來的。也唯有聽病人親自敘述,醫師才能夠精準地了解病情,對症下藥。

  劉主任行醫多年,對病患與家屬觀察得鉅細靡遺,而這些素材也成了她寫醫學相關散文的最佳材料。劉主任寫文章時,很少人云亦云,只要人家提供一個想法或者是一個新的知識,她一定會去做詳盡的資料搜尋,然後引經據典地寫出她對主軸觀念的分析結果,而在這個過程中,她還能深入淺出地讓一般民眾都能接受與了解。劉主任的文章都是經過她的同事先讀過以後,給她提供建議,供她參考修正。這也是為什麼她的文章能受到這麼多讀者喜愛的原因之一。

  很多醫生是某種疾病的專家,可是醫生也會生病,醫生生病時變成病人也是要找專家診治。劉主任得過乳癌,她自己是醫生,發現乳癌後立刻找了醫院的同事,乳癌專家幫她進行手術。這位外科醫生也是劉主任的大學同學,其手術經驗的豐富與細心照料病人的態度是有口皆碑的。一般來說,醫生生病多半會自己蒐集相關的資訊,然後與自己的主治醫師商討如何做治療。而劉主任是神經內科的專家,她得到乳癌後決定做一個最好的病人,也就是完完全全地相信她的主治醫師,因為主治醫師是乳癌的權威,所以主治醫師說要做什麼手術,開刀後要做什麼樣的治療,劉主任二話不說全部照辦。這個相信的態度,是目前的醫療環境中病人很難做到的一件事。

  一個人生命當中,由年輕到年老,都經歷過非常多的事。年輕的時候,因為得到的不多,所以汲汲營營奮發向上,勤奮地工作,努力地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等年紀漸長以後,經驗多了,該得到的也都得到了,這個時候就要有不抓取、不保留的態度。劉主任退休以後曾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當過三年的解說志工,尚未退休時沒有時間可以做這件事,退休後當解說志工不但可以服務遊客,更能增長自己的見聞並且鍛鍊自己的身體,真是一舉數得。當志工其實是人生當中很重要的一個學習,因為當志工要能看見別人的需要,願意付出,當志工是不求回報的,而在當志工的過程中學習到的經驗,與本身所獲得的能力就是最大的報酬。這也充分印證了「心中無缺是富,被人需要是愛」的說法。

  劉主任是我生命中的貴人,因為她的推薦,讓我及家人有機會參加自我成長的課程,學會改變自己,更重要的是和人真心分享與互動。在過去幾年中,要感謝劉主任不但經常邀約好友聚會談心,更常常分享她的文章,讓我有機會進入她的內心世界,也因為她的導覽,讓我對老化的過程有更深刻的體驗。這本書精采之處只有您讀了才能體會,希望透過這本書,劉主任也可以成為您生命中的貴人。

【國立陽明大學教授】戚謹文

自序

當神經科醫師變成候診室的銀髮病人


  回想三十年前,我開始注意到台灣人口逐漸老化,神經退化性疾病會愈來愈多,預期阿茲海默症對社會的衝擊與日俱增;轉眼間,自己也踏入了銀髮世界,眼看著由研究者轉變為被研究的對象了。

  年紀大了,各種器官逐漸退化,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膝蓋卡卡,也可能出現三高,及中風、心臟病或癌症等慢性病。幸好,醫藥科技進步神速,許多病症都能迎刃而解。例如以前開白內障還需住院,現在只要門診手術;植牙蔚為風潮;膝關節置換手術愈來愈巧;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的置放愈來愈純熟;許多癌症可以緩解甚至治癒等等。因此,很多老年人雖然有幾種慢性病,也動過大手術,但看起來氣色好,無病容,且活力十足。

  就像一輛車子,雖然定期保養,零件難免會出問題,需要送修。因此,走入老年,無病時健身,有病則就醫,不求完全沒有病痛,而是讓身心處在最佳的功能狀態,好好過生活。這不僅倚仗精進的醫藥,更要靠自己從年輕時就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清淡飲食、運動健行、培養興趣和良好的人際關係等等,而且隨著年齡增長,更要持之以恆,維護健康老本。

  戰後嬰兒潮(一九四六─一九六四年出生)是得天獨厚的一群,他們出生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普遍接受教育,只要努力工作,都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且大都有照顧年邁父母的經驗,作為自己將來老年的借鏡。前段生的嬰兒潮已步入老年,形成老人照顧老人的特殊現象。不過,因為有了心理準備,對於老年就不會驚慌,懂得接受隨著老年而來的身心變化,知道保健養生,維持興趣,多與家人相處,並思考將來的退休安排或事業的第二春。

  至於已進入老年的人,經過人生的轉折起落,看盡世間百態,更懂得身心健康才能享受人生的下半場。一位七十歲的朋友,身體勇健,形容他目前的快樂人生有「四打」,分別是打球(高爾夫球)、打牌、打坐和打電腦,當然,他年輕時也曾很奮鬥,才能不虞生計。人老了,對自己要好一點,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如和朋友結伴出國旅遊等。該花的錢不要省,不要想年紀這麼大了,就捨不得花一大筆錢去植牙或裝假牙,結果使得食物無法好好咀嚼,不僅不能感受美味,也可能因進食不夠,造成營養不良,免疫力降低。

  不是每個人都能活到老,因此我們應該感恩,且珍惜當下,因為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刻,以後只會愈來愈老,體力愈來愈差。有位八十歲的朋友提到他一定要去參加醫學院的同學會,感嘆「參加一次少一次」,但也許換個想法為「參加一次賺一次」,會更快樂。

  進入銀髮世界,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就像小孩「長」大,大人「長」老,英文的「growing old」中就有把老當作一種成長的過程的意涵。老了,也許臉上長了皺紋,多了老人斑,筋骨僵硬,動作遲緩,但也長了智慧,多了圓熟,隨緣自在,也較能包容,並且只要外表不邋遢,自會展現優雅,煥發出成熟光彩。

  處於嬰兒潮前段生的我,不僅行醫時大部分的病人是老年人,變成銀髮族後,體驗到器官老化,也經歷了疾病上身,由診間的醫師變為候診室的病人,由客觀的觀察到主觀的感受,由難以置信自己變老到安然接受,連在《康健》雜誌的專欄名稱,也由當年的「中年兒女」改成今日的「逆齡時代」。經由寶瓶文化朱亞君總編輯的催生和丁慧瑋編輯的推動,把我多年來發表在《康健》、《聯合報》「元氣周報」和其他書報的,有關老年的生理變化、心理調適和疾病上身的文章,彙整成冊,其中有我逐漸步入老年的感觸、觀察和自我期許,與讀者們分享,希望有所助益,並共勉之。

  多年來,我的每篇文章在發表之前都經王培寧醫師、李佩詩和林幸慧小姐的用心潤飾,更承蒙《康健》雜誌李瑟社長、黃惠如總編輯和蔡菁華資深執編,以及「元氣周報」康錦卿主編和王郁婷主編的鼓勵和幫忙,讓我寫作不懈,在此一併致謝。
 

內容連載

真幸運!到了有資格老化的年紀

當我們要去一個陌生地方旅行時,通常都會先蒐集資料,對那個地方有初步的了解,做好心理準備,才能避開危險之處,並玩得盡興,對於老年生活也是一樣的。

步入中年後,我們開始由父母身上、朋友口中以及自己身體的種種變化,慢慢地體會變老,逐漸接受變老的事實,並學習與之相處,進而享受變老所帶來個性上的圓熟、心理上的放鬆,及精神上的恬適、知足與感恩。

一直很喜歡《傳道書》三:一的「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春夏秋冬是人生的套餐,我們的一生就如初春開始、經歷盛夏並慢慢走入秋天,不僅要珍惜深秋帶來的成熟、智慧和豐收,還要為即將到來的冬天早早做準備,讓冬天不會那麼肅殺、寒冷,還可以享受冬天的美景和樂趣。

癌病送給我的禮物

◎超過三十年的行醫生涯,到今天才知道當初學醫,其實最受惠的是自己。我心懷無盡的感恩,積極接受治療,並隨緣地接受預後的任何可能。

很幸運,我得的是乳癌

五十七歲那年,有天覺得右邊乳房有點抽痛,連在為病人看診時都明顯感覺到。本以為是神經痛,可能是帶狀疱疹的預兆,但兩個星期過去了,並沒有長出水疱,直到有一天早上洗澡時,無意中發現右邊乳房有個硬塊,摸起來並不痛,我那時候就覺得:「完了,這一定是乳癌!」

繼而一想,幸好硬塊長得靠近表面,比較容易摸得到,可以早期發現。

當天早上八點上班,立刻打電話給我在榮總一般外科的醫師同學。他說:「你就下來吧!」超音波一掃,果然是惡性的。乳房硬塊約兩公分,屬於第二期癌症。

我的父母都很長壽,家人沒人得過癌症,而我的身體一向健康,生活習慣也很好,因此我想我也一定會活到九十幾歲。但是我也了解人過中年,很多器官都會開始出問題,隨時可能會生病。過了中年的我就曾想過,如果我罹癌可能會是乳癌,因為我是女性,加上沒生育或哺乳過,算是高危險群。

當時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乳房在身體表面,開刀不必動到內臟,體力復原較快,而且因為乳癌是女性常見的癌症,病人多,相關研究也多,所以化療和標靶療法的藥物研發一直在進步,治療有望。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8
    $90
  2. 二手書
    52
    $166
  3. 二手書
    53
    $170
  4. 新書
    79
    $253
  5. 新書
    79
    $253
  6. 新書
    79
    $253
  7. 新書
    79
    $253
  8. 新書
    85
    $272
  9. 新書
    88
    $282
  10. 新書
    9
    $288
  11. 新書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