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藝述第肆號:數位設計 創客與自造時代

數位藝述第肆號:數位設計 創客與自造時代
定價:360
NT $ 342
 

內容簡介

數位工具如何為我們帶來實現創意的無限可能!
FabLab實驗室可以自己做機械手臂、用3D列印製作樂器,
在想像與創造力爆炸的數位時代,
美學、媒材、物件與文化又有什麼新觀點?

  「如何製造(幾乎)任何東西!」

  「如何製造(幾乎)任何東西!」是FabLab創辦人、物理學家尼爾‧格申斐德(Neil Gershenfeld)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門課。這門課也標明了數位時代的進步下,科技與創意的新關係,在技術學習門檻降低並且能夠高度整合的發展趨勢下,我們幾乎可以自己製造任何東西。

  這個令人興奮與期待的發展趨勢,將為我們的學習、創意、美學與文化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數位藝述第肆號》邀集國內外數位文化與科技創意之專題文章,並收錄台灣數位製造實驗室─OpenLab Taipei, FabLab Taipei與FabLab Dynamic,讀者能夠同時看見國際新視野與台灣的在地實踐。

  創意無限─數位設計與Maker Movement

  數位科技模糊了實體與虛擬的界線,改變當今人們組織、動員的模式,試圖以更民主的姿態,從訊息交換的載體進化為彰顯人類現存狀態的藝術形式。而這個當代極具動能的挑戰,隨著「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的展開而加速沸騰。

  《數位藝述第肆號》以數位世代的自造文化及「創客」(Maker)精神為核心,在林志明教授擔任數位藝術評論推動小組召集人的領導之下,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學者對當代媒介理論轉型所帶來的發展,包含科技與人類的關係如何被重新定義、物件的美學生成與辯證、數位設計與藝術的對話等重要面向進行深度剖析,帶領讀者探尋後現代思潮下的科技社會及文化創新。專題最後以深度訪談的方式敘述臺灣三個Fablabs典範獨特的發展脈絡,透過FabLab Dynamic、OpenLab Taipei與FabLab Taipei中「自造者—創客」的分享,體現科技現象學中「人類—科技—藝術」之間的互動關係,更讓當代的科技工具與人類文明更加地緊密結合。網路世代的前衛自造者們群聚智慧的共創精神,使這般新的知識生產模式成為數位科技/工具民主化最顯著的指標。
 

目錄

序:改變派典本身│林志明
前言:迎向自造導向的創客時代│邱誌勇

哈德遜河上的荷米斯:對史諾登事件後的媒介理論之觀察│海爾特•洛文克(Geert Lovink)
論演算法與美學│弗利德•納克(Frieder Nake)
物件的世界│柯琳妮.布沁(Corinne Büching)
藝術與物性│斯芬‧呂提肯(Sven Lütticken)
Objecthood.net網路物性│林欣怡
新設計原則│克勞斯‧克理本多夫(Klaus Krippendorf)
邁向互動設計的本體│梁容輝
數位現實,身體行動與深度學習:作為教育環境的FabLabs?│海蒂‧雪洛薇 (Heidi Schelhowe)
從Maker Movement到FabLab的國際趨勢觀察│藍鈺樺
FabLab Dynamic:科技、創意與社會的動態連結│王冠婷
「共」經濟_開放與分享中的創意與價值建構, OpenLab Taipei「社群協調者」鄭鴻旗專訪│曾鈺涓
打開科技賦能的自造時代──FabLab Taipei的在地實踐│王冠婷
結語:科技藝術的說書人│陳泰松

第七屆數位藝術評論獎
數位屏幕的流變性:周東彥作品《空的記憶》中的投影空間與影子︱陳沛妤
象徵、語言與藝術︱鄭勝華
在數位影音中「聽」、「見」聲音:以黑川良一《流變:五個視野》(2010)為例︱謝宜儒

第八屆數位藝術評論獎
你可以看見自己的臉,卻無法看見正在看自己的臉的眼睛:陶亞倫「消失的主體」中的影像與觀察者問題|王柏偉
當感知變成行動與溝通:「聽」與「看」的交織場景|史旻玠
日常科幻:錄像與影像藝術中的科幻片類型元素|江凌青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5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