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測個人時代:如何運用大數據算出未來,全面改變你的人生

遙測個人時代:如何運用大數據算出未來,全面改變你的人生
定價:300
NT $ 100 ~ 277
  • 作者:派區克・塔克
  • 原文作者:Patrick Tucker
  • 譯者:王怡文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14-11-2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3275414
  • ISBN13:9789573275411
  • 裝訂:平裝 / 336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你的個人資料就是一個超級力量,等著你去駕馭

  本書打開了我們的眼界
  讓我們看見未來有哪些趨勢會重新塑造我們的世界
  政府與人民的地位也將翻轉
  公民聚眾從此擁有巨量資料,足以撼動政府的判斷

  到目前為止,所有的「大數據」書籍都在告訴我們大數據對人類的負面影響,大數據會侵犯我們的隱私。但本書一反這樣的立場,改從教育、天氣、公民意識、犯罪預防、親密關係、公共安全等不同的領域著手,探究在遙測個人化的未來,大數據可以為個人帶來什麼樣的利益。

  我們已經踏入「遙測個人化」的未來世界門檻。我們已經具有能力,可以用以往想像不到的準確度,預測未來生活的大小事。未來十年間,以電腦輔助的未來預測將是職場、人生裡的主流,不單是能夠預知地震、疾病,甚至連個人的行為也在掌握之內。

  此時你所擁有的各項智慧型裝置裝置,陸續已能利用你的手機所透露的位置、訊息、你的朋友發出的推文或臉書訊息,預測出與你切身相關的事。例如,市內發生了緊急災變,你該往哪條路走?哪裡還有物資?你是救災人員的話,進入現場前能否預先看見現場的實際情況?

  在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防止智慧型裝置做出讓我們驚訝的事。現在科學家已經能夠透過你朋友的臉書,精準找到沒有臉書的你此刻所在的位置。不久以後,幼稚園出現了第一個流感的孩子之後,馬上就可以預測有多少百分比的孩子會跟著感冒,以及要不要在「第一個孩子還沒發病之前」,就先請他回家。如果你是家長,你又會作何感受?

  本書是一本會讓先知、預言家、命相家哭泣的未來趨勢聖經。在遙測個人化的時代裡,你可以使用大數據:

  ★    在災變中找到緊急逃難路線
  ★    在考試被當之前就先讀書
  ★    預知自己會愛上誰
  ★    先採取保養措施免得下個月中風
  ★    知悉明年的天氣(如果你務農,這件事太重要了)
  ★    看出誰是連續殺人魔

  本書由一流科技作家撰寫,實例故事豐富易懂,讓你安心吩咐app為你量製你需要的個人化生活解決方案,而無須擔心你的資料會外洩。

名人推薦

  何飛鵬   城邦媒體集團 首席執行長
  林之晨   AppWorks 之初創投創辦人
  張進福   元智大學校長、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
  許毓仁   TEDxTaipei策展人&共同創辦人、TED 亞洲大使
  劉容志   EMC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蔡清彥   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有序)
  盧諭緯   數位時代 編輯總監
  鍾子偉   關鍵評論網CEO
  戴季全    Richi里斯特╱BuzzOrange流線傳媒創辦人

  (按筆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派區克.塔克(Patrick Tucker)


  美國著名的科技媒體人,曾獲得2006年貝瑞.漢納獎(Barry Hannah Prize)、2007年尤金.華特獎(Eugene Walter Award)等科技相關獎項。他目前是《未來學人》科技雜誌副總編輯,也是「未來世界協會(World Future Society)」公關長。作品曾發表在《約翰霍普金斯雜誌》、《石版雜誌(Salte)》、《麻省理工學院科技學報》等。

譯者簡介

王怡文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研究所及心理研究所碩士,現專事科普翻譯。作品散見《科學人雜誌》等。
 

前言

  請想像你明天早上醒來,發現你新買的、可以管理所有電話及行事曆的頂級智慧型手機上出現了一則簡訊。是手機傳給你的:

  今天星期一,該出門上班囉。祝你今天工作愉快!──手機敬上

  被嚇到了嗎?或許剛開始會吧。但是這則訊息從哪來的,卻是一點都不神秘。那些資訊大多是你自己儲存到手機裡的。

  現在再想想,如果你明天醒來,看到新手機為你預測了意料之外的邂逅,你會有什麼感覺:

  早安!你今天下班的時候,會遇到前女友凡妮莎(十一年前你們交往過)。她將告訴你,她快結婚了。別忘了要裝出驚訝的樣子!

  誰知道你有個前女友叫凡妮莎?只有追蹤你臉書動態的人才知道。其他人不可能知道。換句話說,有人追蹤你的臉書,同時也追蹤她的動態,看到她宣布訂婚。現在,你的行事曆和手機被人駭進去了!

  面對這則訊息,你不知該作何反應,於是決定暫時不管它。怎知在你下班時,預言成真了,你在人行道上遇到凡妮莎,想起早上那條訊息,於是對她說了一句:「恭喜訂婚!」她嚇得瞪大了眼睛,下巴幾乎掉下來。

  「你怎麼知道我訂婚了?」她問。
  你差點就說:「我的手機傳簡訊告訴我的。」幸好你及時煞車。
  「不是妳在臉書上發布的消息嗎?」你問。
  「我還沒PO文!」她說完掉頭就走。

  你實在應該聽手機的話,假裝驚訝就好。

  以上情節或許比你以為的更接近真實。事實上,以現有的科技與資料,就已經可以讓上述情節實現了。只不過我們將這些科技與資料奉送給零售業者、電信公司、政府及社交網站,尤其還有自己的手機,自己卻渾然不知。接下來幾年內,會有更多人發現這些資料有多好用。

  本書的英文書名「赤裸的未來」,意即在此。

  史上最強的預測精確度

  「大未來」這個概念,可以溯自十七世紀啟蒙時代對於「進步」的想望,意思是現況(指的是機構、產品、時尚、品味及生活模式等)可以且必須持續不斷革新及改善。因此,人們和國家與未來的互動,就等於個人與國家身份認同的表現。就公眾概念而言,大未來形塑了購買、投票和社會行為。大未來是改善後的現狀,更安全、更便利,透過科技與發明的奇蹟達到更好的管理。

  如果未來指的是「意向(intention)」,則未來這種概念就具有高度的隱私性質了。你的未來,無論是今晚、明年或下次你有一千元可花時打算做什麼,都是除了你之外別人看不到的。我們很小心守衛著私人、秘密的未來,理由很容易理解。想像如果你即將進行的行動都會被昭告天下,你會覺得自己有多赤裸?

  未來二十年內,我們將能夠以人類史上所未見的精確度,預測未來的許多廣大領域,包括許多長久以來我們認為人類無法預測的事件。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人類能以更快的速度將目前的資料外推(extrapolate)以便取得有意義的模式,因為「外推」與「模式」這兩者緊緊相連,牢不可破。 網際網路正在把「預測」這個動作轉變成公式;數學家、統計學家、電腦科學家、行銷人員和駭客正在使用感測器、軟體程式、資訊蒐集裝置及行動應用軟體(APP)構成的全球網絡,以越來越精確的細節告訴我們:人類對於周遭世界正在持續進行何種革新。電腦輔助的預測方法已經隨處可見了,從繪製流感高危險地區的程式,到預測股市變化的昂貴(但尚不完美)「計量」演算法都是。
大規模的大數據已死。你個人的大數據剛誕生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至二零一三年二月之間,與「大數據」(big data)有關的搜尋躍增了二十九倍。假設大數據是一個國家,且每次有人用Google搜尋它就成長,那麼這個國家就會從二零一零年如英國的面積,三年後變成澳洲的面積。大數據是熱門主題,但這個詞彙的意義也各不相同,要看是誰想要賣給你什麼東西而定。幾年前,大數據是指「非常大的資料集,大到資料擁有者無法從中看出任何意義」。大數據這三個字只是一個好聽的說法,實質意義是指那些深鎖在伺服器內,或更慘的是,那些在文件裡、缺乏結構、無法處理的資料位元。這種「大」的特質,使那些試算表上的小數值失去了實質的價值。

  但情況變了。今日到任何資訊科技研討會,都會發現屋子裡擠滿急著想要幫你處理大數據的業者,他們個個都忍不住要往你的口袋裡塞贈品隨身碟。大型公司和政府現在總是在處理大數據。

  二零一二年二月十六日,記者、作者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導致大數據一詞發生了演化性的跳躍。該文章報導,「目標」(Target)這家連鎖百貨如何使用數百萬筆交易紀錄,加上它蒐集的消費者嬰兒用品資訊,開始推論「購買無香精嬰兒乳液等各式日常用品」這個動作和「懷孕」這個現象兩者之間的關係。有次這家百貨發送嬰兒用品折價券給那些用統計方法篩選出來、家裡即將有新生兒的顧客,一位顧客的父親也收到嬰兒用品折價券,跑來要求解釋,這下才驚覺這一家冷漠無情、但擁有大量紀錄的百貨公司,已經發現一件他女兒最為私密的事--她甚至還沒機會告訴他這個消息。

  這個故事被兩個知名電視談話性節目《寇柏特報導》(The Colbert Report)和《每日秀》(The Daily Show)選中,又獲得全球網誌和新聞的反覆報導。於是大數據從一個無聊的商業概念變成作惡多端的邪惡力量,是龐大機構用來對付我們其他人的神祕統計預知力。《衛報》二?一三年揭發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監聽美國民眾通訊,更加強了大數據是邪惡力量的這個說法。我們覺得現今我們的裝置正以一種我們聽不到的語言,向我們看不到的對象訴說關於我們的事。大數據屬於他們,不屬於我們。我們是它的受害者。

  這種對於大數據的看法有點道理。本書將告訴你,各大公司擁有了這項能力,急著想用他們蒐集來的龐大資料集,從現有及未來的顧客身上擠出更多錢。政府也正在使用大數據以求事半功倍。這不是壞事--只要你認同政府所做的一切。

  在另一方面,這種把大數據看成「只有大型機構能取得的黑暗力量」的看法也是很狹隘的。因為大數據會縮小,小到能塞進一部手機裡的一條推訊裡。我們對大數據的了解,呈現的都是它的過去,過去它只是強者用來占弱者便宜的工具。可是未來大數據這種資源對消費者、行動份子和普通人又是不可思議地開放。在未來的洪流裡,我們的生活正在改變,新的未來不斷出現,而大數據只是未來洪流的一小部分。

  其實我們已經悄悄離開了大數據時代,進入遙測時代。遙測技術(telemetry)就是「在某地做測量,並將資料傳到遠方某地做紀錄、呈現的程序或實作。也就是測量儀器傳輸測量資料的技術。」(註1)遙測是即時地、原汁原味地蒐集、傳輸資料。如果你曾在醫院接受過心電掃瞄、心電圖或任何連接到身體的監測裝置,如果你曾看過你的每個心跳都顯示在螢幕上,也知道這個資料串流會送給同樓層角落的護士、甚至是醫生的智慧型手機上,你就親身體驗過遙測技術了。遙測的觸角和力量,把世界一分為二,一種是較無法預測的(我們從那裡發展出人性),一種是較可預測的(人性將在那裡成長並受考驗)。

  遙測就是區分「現在」與「沒有隱私的未來」的東西。

  電腦系統運用感測器、攝影機和微晶片來蒐集它們(及我們)的共同環境相關資訊,同時它們也正在發展遠超越人類的知覺能力。我們做了什麼、如何生活、如何與機關團體及彼此互動,很多都發生在網路上,可以遙測讀取,並留下我們去過哪裡、以後會去哪裡的線索。當你訂下一個約會並存到iPhone的行事曆上,當你離開家並設定與警察局直接連線的家用防盜警報,當你啟動手機的GPS,當你使用預付的地鐵卡搭地鐵,使用附無線射頻辨識標籤(RFID)的識別證進入辦公室,你已經創造了一條軌跡。只要有人(或電腦或任何東西)能夠把儲存著該資料的伺服器和硬碟的資料存取下來,就能把你一覽無遺。

  你的軌跡有多大?當你查閱手機、使用GPS、發送電子郵件、推訊和發佈臉書動態,尤其是在串流電影和音樂之際,每年將產生一百八十萬MB,等於每天裝滿九片CD光碟的資訊量。先進國家人們的生活大量採用了各種裝置,因此世界上現有的資料當中,有超過九成是近三年裡產生的。(註2)這裡面大部分都是所謂的後設資料(metadata),亦即你(或你的裝置代替你)在數位互動中產生的資訊位元,其中大約只有一成會被永久儲存。雖然直接影響你的資料非常少,但全部的資料加起來,就能透露一些你的故事。而資料正在指數成長:研究機構IDC估計,二零二零年的資料量(35ZB),會是二零零九年(0.8ZB)的四十四倍。(註3)

  訂約會、用地鐵儲值卡付車資、刷RFID識別證……我們認為這些都是獨立、對我們沒有重大影響的動作,都是大數據,但我們應該把這些資料想成「感測資料」,是一種能感覺到的肉中刺,能聽得到的音符。畢竟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小動作和交易都有節奏,並且彼此相關,與旋律無異。如果你就像大部分人,則你的生活就有特定規律:每天同一時間出門上班,午休在同樣的幾家商店消費,走同樣的路線回家。由重覆的音符序列所組成的任何曲調,都是可以預測的;只要利用感測器、地理資訊系統和有定位功能的APP,就能聽到大多數音符。

  你或許從未聽過這首歌,不過在此刻的大數據世界裡,遠方的公司、市場和政府力量正在截聽我們的後設資料之歌。但這本書談的不是現在。在赤裸的未來世界,每個人都可以聽到這首歌;我們正在授權數位服務和裝置進入我們的生活,因此使得我們生活的可預測性變得更加顯而易見。

  未來我們有能力做出遠比現在更精確、更個人化的預測,徹底顛覆我們對於未來的理解(無論是個人的未來,或是社會整體的未來)。未來許多龐大領域將變得一覽無疑。那才是真正的「赤裸的未來」。

  屬於你的未來超級力量

  本書會提到各種假想的程式或APP(例如前言一開頭提到的程式)。它們可能是我們在手機上使用的雲端程式、擴增實境眼鏡、微軟的腦內裝置(此時如果出現電腦死當的藍色銀幕,那可真的會死人)或任何未來平台。雖然有許多APP如Osito和Google Now等都已經開始運用個人資料做客製化的預測,不過本書提到的大部分預測未來的APP都是虛構的。它們代表的是一個目標--遙測資料加上分析處理,將能讓終端使用者一窺未來面貌。雖然未來的APP來自大數據(就像我們是從早期人類演化而來),但未來APP代表的是非常不同的東西:解決獨特、私人問題的個人化解決方案或答案。

  個人資料越來越豐富,造成可預測性越來越高;而個人資料也以相同的高速,變得越來越難保持隱私。那麼,在數位年代裡我們該如何保護隱私資料?

  撰寫本書時,我和許多Google、史丹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臉書和推特的人談過;我拜訪過駭客、企業家、科學家、警察、間諜以及一兩位億萬富翁。我驚豔於遙測年代的光明前景。我有未來癮。聆聽聰明人談論改變世界的點子,屢屢令我興奮,若非如此,我就會是很糟糕的科學記者。可是我與親朋好友和同事分享我的經驗並聽他們的看法,又發現很多人的反應和我大不相同:我看到的是,世界上最老的概念--未來,正在發生令人激動的歷史性轉變,可是其他人卻只看到目標百貨、臉書、Google和政府正在使用他們的資料來監視、追蹤、愚弄他們。他們只知道大數據的現況,這個現況呈現的是兩個敵對陣營。人人都有同樣的疑問:要怎樣才能避免隱私被侵犯?

  科技極權主義蔓延的威脅是真實的。但我們最大的恐懼之所以會成真,並不是出自計算能力成長所帶來無可避免的結果。對機構來說,使用大數據的成本不斷下降;而系統不斷進步,加上新的消費者服務領域正在從目前以「企業對企業」為主的領域冒出頭,進一步使得使用大數據的成本持下降。未來,權力的平衡將會某程度偏向個人。你的手機或許來自蘋果公司,你的電信公司或許是AT&T,你的瀏覽器或許是Google的,但你的資料首先是你自己的,因為是你自己的行動產生的。千萬別把資料想成負債,要把資料想成資產,所有權和使用權都在你。在赤裸的未來裡,你的資料將幫助你活得更健康,讓你以更短時間實現更多目標,避免不便與危險,並以一種史上任何世代都不敢想像的方式,讓你認識自己和自己的未來。事實上,你的資料就是你的最佳防禦,幫助你對抗像目標百貨那樣的強迫行銷,甚至能對抗政府的擾民行徑。你的資料就是一個超級力量,等著你去駕馭。

  但我們還是得先做出一些抉擇,本書中我也將討論,這些抉擇會以哪些形式出現。但我們這個社會現在所能走的最壞的一步,就是嘗試阻擋科技的進步。這樣是無用的,是很短視的。我們或許會因為大企業、國安局及其他團體濫用我們資料的方式而感到不安,但那不表示我們會在短期內減少資料的產生。先前提過,二?二?年的數位資訊將是二零零九年的四十四倍。(註4)你有清楚的選擇:使用你的資料,或讓別人來用。

  這本書不是在談論即將發生的改變,或者已經發生、但還沒被認識或完全感受到的改變。這不是向企業界、政府或任何體制發表的獨立宣言。這是我們邁向一個新地方的旅程紀錄--邁向赤裸的未來。

專文推薦

讓大數據成為你的重要資產


  隨著網際網路以及社群網站的興起,帶動了非結構化資料為主的大數據分析,從分析現況、掌握需求、創造價值,甚至是預測未來,大數據(Big Data)或稱巨量資料,已成為全球資訊及服務的新趨勢,而且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連追蹤疾病,也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來做幫手。最近有一家巨量分析資料的公司,就能在伊波拉病毒蔓延時,透過地理資訊系統分析出病毒擴散途徑,方便世界衛生組織及早針對疫情蔓延區域提早因應。

  近年來由於資料產生的速度驚人且數量龐大,加上分析技術的精進,讓我們得以收集更多樣的資料、進行更深入的分析、找出更多以前未發覺且具有意義的資訊、甚至導出與經驗直覺相悖的結論,並依此做出更快速與更好的判斷與決策。這也是巨量資料或是大數據成為近年來最受矚目的議題,如何從大數據中整理出高價值的資訊以及創新的應用,不但是關鍵挑戰,也將帶來無限商機。

  我們已經不知不覺地在生活中不斷提供資料給周遭的實體與虛擬世界,包括零售業者、電信公司、政府及社交網站等等。這些資料有些是以數據的方式存在,例如在Foursquare上打卡留下的地理座標;有些是以文字方式存在,如臉書上的留言;有些則是以影像、視訊的方式存在,如YouTube上的家庭錄影帶等,在在顯示大數據已無所不在。

  由於這些資料的使用會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智慧、生活更便利、企業更有效率,會驅使我們透過更多的方式、更頻繁、更詳盡地釋放資料,讓周遭的世界更容易觀察我們、了解我們,這就是作者所謂「赤裸的未來」。當體會到我們正快步邁向赤裸的未來時,首先讓我們警覺的就是隱私問題,作者在隱私問題上有一些不同的觀點,頗值得細細閱讀與思考。

  作者認為,無論我們喜歡還是不喜歡,對外提供資料是不可避免的。ETC知道你何時上高速公路、購物網站知道你情人節買了什麼東西、醫療院所知道你的就醫紀錄;甚至就算你不上臉書,你的朋友也可能在臉書上說在何時何地遇到了你。所以與其把這些資料想成負債,不如視為資產,因為這些資料大家都在使用,何不在赤裸的未來,有效的運用這些資料幫助你活得更健康,以更短時間實現更多目標,避免不便與危險。

  大數據未來的發展不可限量,台灣自然不會自外於此,工研院也在2014年5月成立了我國第一個巨量資料的科技研究中心,致力推動大數據應用,以大數據技術來提升台灣產業的競爭力。

  我們期待在赤裸的未來,會有能力告訴台灣為數兩萬家的汽車修理店,經由大數據分析,下個月他的店裡預期需要備妥的零件的廠牌與數量;也會有能力在連假的車潮中,給予每輛路上的車子導引指示,讓車流均勻分布,用最短的時間達到目的地。做好準備,發揮價值,迎接巨量世界的來臨!

  ●《遙測個人時代》內容透徹完整,容易閱讀,告訴我們為什麼大數據無所不在,以及對我們的生活會有什麼影響。本書力量強大,不可錯過。丹尼爾?平克(Daniel Pink),To Sell is Human作者。

  ●如果你不知道遙測個人、大數據到底和你的生活有什麼相關,就讀這本書。在大數據的威脅下,這本書就是你的自由意志。道格拉斯?羅許可夫(Douglas Rushkoff),Present Shock: When Everything Happens Now作者

  ●沒人能逃離眼前的大數據社會對你的遙測監看。這本書告訴你如何因應。溫提?塞夫(Vint Cerf),網路先驅

  ●本書打開了我們的眼界,告訴我們大數據可以用無比精準的方式讓我們看到未來。雷.克茲維爾(Ray Kurzweil),How to Create a Mind作者

  ●本書看見了未來重塑世界的趨勢,告訴我們:我們需要什麼知識,才能在明日的世界生活,而不會手忙腳亂。肯尼士?庫基耶(Kenneth Cukier),《大數據》協同作者

  ●本書告訴你如何利用你的智慧型裝置來增加你的優勢,以及如何防止你的資料被蒐集,如何防止未來的困擾,例如別讓影像人臉辨識系統對你不利。詹姆斯?坎頓(James Canton),全球未來機構(GFI)執行長

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  蔡清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3
    $100
  2. 二手書
    43
    $130
  3. 二手書
    53
    $160
  4. 二手書
    53
    $160
  5. 二手書
    59
    $178
  6. 二手書
    68
    $205
  7. 新書
    79
    $237
  8. 新書
    79
    $237
  9. 新書
    85
    $255
  10. 新書
    9
    $270
  11. 新書
    9
    $270
  12. 新書
    9
    $270
  13. 新書
    92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