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篇:弗洛伊德的靈言
前言
以前我就覺得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學說相當古怪,但是,身為「精神分析始祖」,他的思想一直主宰著現代醫學。在他之後,出現了各種不同的學說,但是,目前他的學說仍然被當成兒童心理學和成人的精神分析的工具來使用。
他的學說主張幼年時期的性壓抑或幼年時期的恐懼情感,和長大成人之後的各種心靈糾葛或自卑、神經各方面的症狀息息相關,這種說法讓我覺得很詭異。一九○○年期間,在全世界各地流浪,遭到岐視的猶太人特有的文化方面因素,也許是促成他有這種觀點的背景所在。
乍看之下,馬克斯(MARX)和弗洛伊德的主張似是背道而馳,然而,他們在造就出二十世紀之後的無神論、無靈魂.唯物論的基礎的觀點卻是相同的。「弒殺宗教」這一點也是不謀而合的。希望各位讀者先仔細閱讀本書內容。
後語
幼年時期「弒父」的潛在無意識,或許和因為恐懼一神教降罪於人類而否定神的觀念是串連在一起的。
弗洛伊德和與其分道揚鑣的榮格之間的差異在於,榮格實際上是個靈能者,所以在謹守心理學這種學問型態的同時,明確地相信靈或那個世界、神的存在,但是弗洛伊德只把靈界界定在夢境或者受到壓抑的感情層級。
沒有發現到自己已經化身成靈,成為那個世界的地獄界(綜合無間地獄和色情地獄之類的地方)的一員,仍然執拗地持續分析他人的精神狀況,此人所呈現的無明狀態著實可悲。他雖然接近無意識的世界,卻仍然間接地贊助達爾文或馬克斯的唯物論帝國,這樣的罪愆是很重的。這三個人再加上宣稱「神已死」的尼采或許可以稱為破壞二十世紀的猶太四人組。
於今之世,醫學界必須敞開心胸,放眼靈界。
二○一三年九月三日
幸福科學集團創始人兼總裁 大川隆法
第二篇:以宗教觀點分析「榮格心理學」
前言
本篇的主旨在於從宗教的觀點,分析承繼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之衣缽,堪稱是心理學界的巨人榮格(Carl Gustav Jung)的心理學。
心理學被視為醫學療法的一個領域,文科當中也有心理學科,對我們這種職業宗教家而言,很難分辨其是敵是友。
現在在美國等國家,星期日上教會是一種文化上的風俗習慣,在保有葬禮和土葬權利的同時,很多人在平日也會找特定的精神科醫生,解決心理上的問題。在日本,傳統宗教缺乏人生諮詢的實用性,所以接受信徒諮商的新興宗教,經常和精神科醫生的工作相衝突。
宗教家對心理學感到不滿的最主要原因在於,避談靈性存在或靈界的如此學問態度,疑似與否定信仰的唯物論有串連之嫌。到底榮格有什麼樣的想法呢?請各位讀者仔細閱讀。
後語
我的結論是,以一個宗教,至少算是比較先進的宗教的幸福科學來說,是比屬於一門學問的心理學更明確地往前邁進的,沒有用曖昧的抽象語言來模糊世界觀。而且,毫不隱諱附身靈也好,天使也罷,舉凡來自靈界的種種作用,同時擬定對策,我覺得這一點就已經是具有壓倒性的進步了。
在我的印象當中,逃避神佛的存在或靈界的證明,只想以科學的角度來彰顯一切的現代學者之類的「在家僧侶」,其真實面貌就是心理學者。心理學的教科書上沒有寫到的事情,只要細讀本會的著作就應該可以獲得解決。
「誠實的宗教家」應該比「迷信的心理學者」更值得信任吧?
二○一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幸福科學集團創始人兼總裁、幸福科學大學創立者 大川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