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淡江大學建築系邀請了部分傑出系友回來演講,主題自行訂定。由於演講內容多元且頗具時代意涵,略加整理之後,便成為本書的基本雛形。這些講者的就學時期,皆逢校園民歌時代,台灣的社會有著與今日截然不同的氛圍,因而養成這些氣質獨特的建築人。這些當年的建築系學生對未來充滿的各種想像,正好於今日與他們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相互映襯。

  為了能夠更為清楚的顯露出講者就學時的時空背景,我們另外安排了兩場精采的對談。對談的內容針對當時在學校求學的生活記憶以及對社會環境理解的回顧。他/她們共同生動的描繪出了當年在建築系求學的時空氛圍與學習狀態,因此跨越時間而立體的呈現出今日站在台上的講者曾經有過的年輕歲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淡江大學建築系
中華民國淡江大學建築系同學會


  建築學系學士班成立於民國53年,碩士班成立於民國70年,博士班課程於民國93年起開設於土木系博士班建築組。

  建築系是淡江大學少數擁有系館的科系。建築系館位在學校西北角的邊緣,是舊工館一翼的改建。民國82年的暑假中,在系上老師及同學共同參與下完成設計與施工圖的繪製,於民國83年初完工,搬入使用。 新館的完成,配合新課程的規劃和老師的延聘,開啟淡江建築系的新頁。自創系以來,畢業校友人數:學士班約3,000人,碩士班約480人,開業建築師3,00人以上,隨著國際化的趨勢,目前也有將近百位系友在世界主要的大事務所扮演重要的任務。
 

目錄

【嚮,建築──民歌時代的建築青年】
傳承五十          04
自由學風下的多元展現    06
時代變遷的印證       08
星期二演講@淡江建築    10
淡江建築系五十年      14
導讀 ─一場關於建築專業養成的紙上展演         32
謝英俊/人民的城市                  36
張世儫/一個「創意學習」之條件與探討         60
林洲民/臺灣海洋建築文化的興建歷程          78
魏主榮/臺灣常民生活環境創新加值設計新願景      110
梁銘剛/柯比意的探索與實驗: 繪畫與建築        128
對談一 吳光庭 + 陸金雄×劉綺文×陳珍誠×阮慶岳     142
李學忠/臺灣、中國與美國建築執業環境差異       220
黃宏輝/建築旅人的宴饗 ── 世界設計旅館        234
李清志/臺灣建築龍發堂 ── 臺灣異質空間的超現實探險    264
丁致成/都市更新── 邁向永續發展之路         282
張基義/後五都時代的後山危機與挑戰:
    花東發展條例下的臺東縣城鄉風貌改造      304
黃瑞茂/臺灣有「都市更新」嗎? ──從街頭回到機制    320
高文婷/建築人與城市治理          346
對談二 賴怡成 + 王俊雄×呂理煌×褚瑞基×黃瑞茂374
 

導讀

一場關於建築專業養成的紙上展演/宋立文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淡江大學建築系邀請了部分傑出系友回來演講,主題自行訂定。由於演講內容多元且頗具時代意涵,略加整理之後,便成為本書的基本雛形。這些講者的就學時期,皆逢校園民歌時代,臺灣的社會有著與今日截然不同的氛圍,因而養成這些氣質獨特的建築人。這些當年的建築系學生對未來充滿的各種想像,正好於今日與他們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相互映襯。為了能夠更為清楚的顯露出講者就學時的時空背景,我們另外安排了兩場精采的對談。對談的內容針對當時在學校求學的生活記憶以及對社會環境理解的回顧,參與對談的建築相關系所的教授們(包含淡江、成大、實踐、銘傳、元智、南藝大等六所學校),皆為這些講者的同學、學長姊或是學弟妹,甚或老師。他\她們共同生動的描繪出了當年在建築系求學的時空氛圍與學習狀態,因此跨越時間而立體的呈現出今日站在臺上的講者曾經有過的年輕歲月,於是對於他們今日提出的專業見解的同時,便能讓人感到它所隱現的豐厚層次,並且無可避免的嗅覺到那一絲濃郁的人情。也由於這樣的呈現方式,對於過去建築教育的技術訓練形式以及建築人的人格養成,也能提供些許的參考價值。

  本次收錄的演講內容,皆環繞在建築專業的各個面向,包括建築及空間的創造與探討,對於專業學習的思考與建議,以及對於都市議題的各種看法。由於觀察的角度以及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因此而呈現出的多元論述正好能恰當的反映出建築專業養成的獨立性及多樣性。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為了保持演講者的風格,並呈現演講時的氣氛,部分口語用字或是英文單字的夾雜,被刻意的保留下來。而許多珍貴的歷史照片,多來自王紀鯤教授的收集及提供,以及編輯群從畢業紀念冊掃描整理而得,而各篇演講所搭配的影像,則由每位講者另行提供,在此特別致上感謝之意。
 

內容連載

人民的城市
謝英俊主講
 
我走的路跟一般建築系不一樣。以今年(二〇一二)在中國美院帶的實習課為例,王澍(註:二〇一二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邀請我帶實習課,我密集帶了六週,進行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從最簡單的關於鋼的材料性質,到材料試驗、結構計算、實際加工,最後帶著學生把房子蓋起來,並研究各種建築原型、文化建築,以及比對。
 
這門課是四年級的實習課,用半個學期讓學生體驗如何把建築的設計與建造整個連結起來。這跟一般水平向的分工不太一樣。這門課會這樣安排,和我過去的經驗有關──必須掌握各種施工、細節跟材料,研發各種實驗方法、技術跟設備。
 
去年(二〇一一)一整年,我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杭州進行「人民的建築」巡迴展。主要是把這十幾年來,我的建築操作經驗、觀念和實驗,跟社會對話。展覽主題關係到七十%人類的居住問題。聽起來很龐大,卻很真實。城市是什麼?城市只占人類生活環境的三十%,很少,而大家對七十%人類居住問題的意識並不強烈,關心的人與專業者好像都只談這三十%,城市以外的部分被忽略掉了。後來,阮慶岳老師邀請我們在臺灣辦這個展覽,同時也把我們關於城市的觀念加入,所以他把這次的展覽命名為「人民的城市」。
 
今天,我把重點放在城市,但是,基礎是把所謂「人民的建築」、體驗與實踐的概念拿到城市裡頭,探討這會是怎樣的一個狀態。
 
人民的力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大陸對「人民」這個詞的理解跟臺灣不一樣,那邊認為這個詞泛政治化,隱含反抗政府的意味,所以很多人覺得不應該用這個詞。但看看實際的狀況:五一二地震後,農民在兩年之內蓋了將近兩百萬間的房子!先不論房子蓋的好不好,要知道,兩百萬間房子,超過紐約市的居住單元;我上次在波士頓演講時特別指出這點,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而且農民是用很簡單的方式把房蓋出來,這個量不是任何工業化的技術跟方法能生產、達到的。從這個狀況可以知道,人民的力量有多大!
 
再看一件事情。各位曾經去過大陸的,會對城市建設的速度或是建設的量感到吃驚,但是農村卻是靜悄悄地蓋到城市的四到五倍之多。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村平均每戶蓋二到三次的房子。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4
    $45
  2. 新書
    79
    $253
  3. 新書
    9
    $288
  4. 新書
    9
    $288
  5. 新書
    9
    $288
  6. 新書
    95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