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濟群法師修行答問

問道:濟群法師修行答問
定價:400
NT $ 316 ~ 360
  • 作者:濟群法師
  • 出版社:非凡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4-08-3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88310089
  • ISBN13:9789888310081
  • 裝訂:平裝 / 209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選編的問題共三百多個,彙集法師歷年講座的部分問答,既有門外觀望時的懵懂和好奇,也有初入佛門時不知如何上路的茫然,及學佛多年後原地踏步甚至不進反退的困擾;既有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能出現的狀況,也有對人生道路的抉擇,對生死大事的追問;既有聞思過程中的辨析,也有實修道路上的求索;既有關於信仰的探討,也有對於社會的關注。針對這些問題,法師從佛法角度一一作了解答。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濟群法師


  一九八四年畢業於中國佛學院,隨後至福建佛學院、閩南佛學院參學任教。多年來,教書育人,學修並重,為溈仰宗第十代傳人。現任戒幢佛學研究所所長、閩南佛學院研究生導師,並受聘為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兼職教授,廈門大學宗教研究所高級顧問、客座教授,中國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長期從事唯識、戒律的研究及講授。

  教學之餘積極致力於佛法弘揚,時常應邀於高等院校及信眾團體演講,足跡遍佈大江南北、港台及歐洲、澳洲等地。此外,出版並發表各類著述、論文兩百餘萬字,如《真理與謬論》、《菩提心與道次第》、《人生佛教叢書》等。繼承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是人生智慧的理念,希望人們擺脫對佛法的誤解,使佛法走入生活。近年來,更將弘法重點轉向道次第、菩提心和皈依,重佛法基礎建設,引領佛弟子在菩提道上穩步前進。
 

目錄

自序
皈戒篇 ○○一
○○三 皈依,通往佛國的護照
○○七 戒律,身處紅塵的鎧甲
○一八 戒殺‧護生‧素食

人生篇 ○三一
○三三 情為何物
○三七 分辨善惡與處世之道
○五一 知苦‧離苦
○六三 因緣‧因果‧命運
○七二 出家‧在家

信仰篇 ○八三
○八五 學佛的目的
○九○ 正信‧迷信
○九三 禮敬諸佛

聞思篇 一○一
一○三 法及說法
一○五 認識生命
一一○ 智慧‧知識
一一三 聞思經教
一一七 生滅與永恆

修證篇 一二一
一二三 真履實踐
一三六 懺悔與除障
一四五 禪宗與淨宗

生死篇 一五五
一五七 臨終與超度
一六二 輪迴路上

決疑篇 一七五
一七七 佛教和其他宗教
一八○ 佛教與科學、文化
一八七 其他

社會篇 一九一
一九三 佛教的繼承及傳播
二○三 佛法在世聞
 

自序 (節錄)

  在許多人心目中,佛教只是燒香、拜佛、求平安、求保佑,除此之外,不知道佛法跟生活有什麼關係;也有人覺得佛法是高深的哲理,距離現實人生很遙遠,不知道對當下的生活有什麼幫助。

  我覺得佛法這麼好,了解的人卻這麼少,實在很遺憾!這種想法不光是佛法能不能得到廣泛傳播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太需要佛法了。我一向比較講究實用,倘若佛法缺少實用的價值,我想我應該不會選擇佛教作為我的信仰,更不會獻身於佛法的弘揚。

  佛法的智慧,對中國人來説有兩個重大意義:一是繼承傳統文化的意義。説到中國傳統文化,人們比較容易想到儒家、道家思想,認為佛教是外來的。其實佛教傳到中國兩千多年了,自漢魏以來儒釋道三家思想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佛教思想也滲透到中國文化的各個領域,如文學、哲學、藝術、民俗等,和中國文化水乳交融,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了解佛學,就不能很全面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另外,佛法是人生的大智慧,對於了解心性、了悟生命真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今社會,許多人都生活在浮躁、混亂中,內心總有許多困惑、許多煩惱,雖然擁有豐富的物質條件,但活得並不幸福、並不自在,原因在哪裏呢?

  這個世界是由兩大因素組成的,一是物質,一是心靈。當物質極大豐富卻不能給人們帶來快樂時,那原因一定是出在心靈上,於是人們開始關心心理問題。這幾年,心理學逐漸受到重視,湧現出一大批心理學的從業者。本人也經常應邀參加心理學界高層論壇的對話,以及一些心理高端培訓的講座,這些活動讓我對心理學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和心理學界結下很深的因緣。

  其實,佛法就是東方的心理學。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釋道三家,儒家是做人、治理國家的哲學;道家是養身、追求長生不老的學問;佛家是心性之學。佛教傳到中國以來,一直承擔着中國人心理輔導師的角色,幫助中國人了解自己的心性,乃至明心見性,脱離生死輪迴。從實現心靈的安寧,到解決生命永恆的困惑。

  西方心理學雖然源於古希臘哲學,但主要還是立足於唯物科學的基礎上,在佛教看來,其對於心理問題的解決是不究竟(不究竟,指般若智慧還沒達到最高境界,仍有修煉的潛力和空間)的。在東西文化交流的過程中,許多西方心理學家,紛紛把目光轉向東方的佛教。學習南傳的禪修、漢傳的禪宗,以及藏傳佛教,把佛法的智慧運用到學的理論建設和心理治療,這方面的成果也頻繁被翻譯到國內,在許多書店中都能看到。國內也有不少心理學的從業者開始學佛,參加禪修。

 在這個充滿浮躁、混亂的時代,佛法的覺醒之光,是這個時代的希望。佛陀對我們這個世界眾生的最大貢獻,是他在菩提樹下明心見性,發現了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有覺悟的潛質,也就是眾生都有自我拯救的能力,這無疑給我們人類生命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人類因為無明,看不清自己,也不認識世界,產生對自我的錯誤設定,對世界的錯誤認識,由此發展出貪瞋痴煩惱,形成了凡夫心的迷惑系統。人類深陷在這樣的生命系統中,長久地輪迴著,看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在煩惱中掙扎,在痛苦中煎熬。

濟群 二○一二年秋寫於南普陀阿蘭若
 

內容連載

皈戒篇
皈依,通往佛國的護照

 
問:信佛必須皈依嗎?
 
答:想要成為真正的佛弟子,是必須皈依的。正如入學需要注冊,結婚需要登記那樣,由此才能獲得合法身份。皈依還有特定儀式,應當在三寶前莊嚴宣誓,經由三寶證明方可。信佛而未皈依,即使內心對佛法理念相當認同,也奉行十善業道等,卻不能算作正式的佛弟子。
 
皈依,也是區別佛教徒和非佛教徒的基本標準。我們學佛,是為了尋找人生的究竟歸宿,是從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轉向以三寶為中心的人生。每個生命的內在,本具備三寶的一切品質。換言之,在心靈的某個層面,我們與十方諸佛無二無別。皈依的根本目的,正是在於開啟這一寶藏。若不皈依,在某種意義上,也表明我們對學佛缺乏基本誠意。如果這樣的話,我們連開啟寶庫的鑰匙都無法得到,怎能進一步契入其中,獲得法益呢?
 
問:內心皈依三寶卻不舉行儀式,可以嗎?
 
答:有些人覺得,既然佛法是心法,外在儀式根本可有可無。問題是,對於我們這些整日妄想紛飛的凡夫來説,若無相應儀式將某一心行確定下來並不斷鞏固的話,往往是沒有力量的。通過如法、莊嚴的皈依儀式,在佛、法、僧三寶前至誠官誓,一方面是表達自己將三寶作為人生唯依賴的願望,同時也能因此獲得三寶加持,獲得諸佛菩薩和歷代大德一脉相承的皈依體。
 
如果只是自己隨便想一想:「哦,我皈依過了!」不僅無法獲得皈依體,也很難對身心產生多少作用。我們心中時時都有各種念頭來去,僅靠這微不足道的一念,又如何抵擋此起彼伏的妄想?所以,皈依儀式絕不是表面文章,而是我們向成佛之路邁出的堅定一步。
 
問:皈依時,如何才能得到皈依體?
 
答:如法的皈依,包括懺悔、發願、正授皈依、回向等幾部分。在皈依過程中,要聽清和尚講話。尤其是和尚宣佈三皈內容時,更要聽得了了分明,並以至誠懇切之心在三寶前莊嚴宣誓:「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完整內容是:「盡形壽皈依佛,如來至尊等正覺為我所尊,終不皈依邪魔外道。盡形壽皈依法三藏十二部典籍為我所尊,終不皈依外道典籍。盡形壽皈依僧,清淨僧團為我所尊,終不皈依外道邪眾。」皈依體就是在此刻得到的。這是修學佛法的根本傳承,意味着我們已取得修學一切佛法的資格,同時也是成就解脱、成就無上菩提的基礎。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16
  2. 新書
    9
    $360
  3. 新書
    9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