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創作《天問》時,為什麼「呵而問之」?
曹植在王族爭權奪利的囹圄中,如何身不由己地「言情」?
從富貴到愁苦,無一字不真的李後主,作千古絕唱之語的心境又如何?
一首詩、一篇散文、小說,不僅僅是寫在卷帙上的文字,作品一旦付梓,屬於作者的今與昔都流露在字裡行間,那麼,文學家寫作的時時刻刻又是如何琢磨他們的心境?
全書藏有十五個作家的故事──
蘇軾謫居黃州,留下赤壁懷古《念奴嬌》詞。
南宋苟且偏安,才氣縱橫的李清照憤而直抒《夏日絕日》。
浪漫詩人拜倫身著戎裝,投入希臘獨立戰爭的英雄身影。
雨果《小拿破崙》抨擊暴政,流亡澤西島時的壯懷……
作者以小說筆法描寫十五位中西文學家的人生故事、寫作時的心路歷程,驗證文學家如何在創作中深埋他們人生、心靈面貌的線索。閱讀這十五篇故事,你可以旁敲側擊寫作脈絡中窺視那些文學大師寫在作品、揮灑在真實人生中的價值觀。他們將不再只是耳熟能詳的文學名人,而是在你心底讀懂那些詩歌、小說、散文與他們的一生,藉由一遍遍的閱讀,重新在紙頁中詮釋屬於文學的一切。
本書特色
★十五個東西方跨古至今重要作家的創作傳奇。
★以小說筆法重現作家心路歷程,驗證文學家如何在創作中深埋他們人生、心靈面貌的線索。
名人推薦
鄭土生(中國藝術學會終身名譽主席) 專業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朱樹
先後師從蘇州作家范煙橋、中國籍羅馬尼亞女作家朱白蘭、國學大師朱季海先生,致力於文藝創作四十餘年,被列入《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錄》、《世界優秀人才大典》等辭書。座右銘「不創作,毋寧死。」誓為中國高雅文藝精品躋身於世界優秀文藝之林而拚搏、獻身。1977年計畫「文藝創造工程」。至今已創作、發表、出版、演播詩歌、散文、劇本、小說等計四百餘萬字。
服膺國學大師陳寅恪、朱季海先生的「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現為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戲劇家協會會員、江蘇省電影家協會會員。
朱樹
先後師從蘇州作家范煙橋、中國籍羅馬尼亞女作家朱白蘭、國學大師朱季海先生,致力於文藝創作四十餘年,被列入《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錄》、《世界優秀人才大典》等辭書。座右銘「不創作,毋寧死。」誓為中國高雅文藝精品躋身於世界優秀文藝之林而拚搏、獻身。1977年計畫「文藝創造工程」。至今已創作、發表、出版、演播詩歌、散文、劇本、小說等計四百餘萬字。
服膺國學大師陳寅恪、朱季海先生的「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現為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戲劇家協會會員、江蘇省電影家協會會員。
目錄
推薦序 I
1天問-何不言問天 1
2洛神賦問-長寄心於君王 39
3歸園田居-複得返自然王 64
4虞美人-往事只堪哀 86
5念奴嬌-大江東去 106
6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 125
7詠梅-只有香如故 152
8吉檀迦利-神啊, 神啊 175
9埃涅阿斯紀-帝國的桂冠 199
10 唐璜-自由的火焰 222
11西風頌-革命的精靈 247
12流亡澤西島-海上搏鬥 269
13浮士德的靈魂 293
14威廉‧退爾-最後的旅程 341
15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光輝的頂點 334
跋文 355
1天問-何不言問天 1
2洛神賦問-長寄心於君王 39
3歸園田居-複得返自然王 64
4虞美人-往事只堪哀 86
5念奴嬌-大江東去 106
6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 125
7詠梅-只有香如故 152
8吉檀迦利-神啊, 神啊 175
9埃涅阿斯紀-帝國的桂冠 199
10 唐璜-自由的火焰 222
11西風頌-革命的精靈 247
12流亡澤西島-海上搏鬥 269
13浮士德的靈魂 293
14威廉‧退爾-最後的旅程 341
15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光輝的頂點 334
跋文 355
內容連載
屈原(約前三三九—前二七八)中國偉大詩人、政治家。「楚辭」創立者和代表作者。名平,字原。《離騷》中則自稱名正則,字靈均;這是前者的轉寫化名。戰國楚人,出身丹陽秭歸的貴族家庭。其先祖楚武王子瑕,封采邑于屈,子孫即以屈為氏。屈原曾任左徒、三閭大夫等職,輔佐楚懷王治理內政外交。後遭讒去職、流放,備受打擊;但始終憂國憂民,堅貞不屈。楚頃襄王繼位後,他被流貶江南,在阮湘轉徙了九年之久。前278年,秦破楚國郢都,他投汨羅江自刎。主要作品:《離騷》、《九章》、《天問》等。他的作品形式和浪漫主義對後世影響很大。
《天問》的意思和寫作背景,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一種解釋以東漢王逸為代表,他在《楚辭章句》中說:「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言,故曰『天問也』。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澤,經歷陵陸,嗟號昊昊,仰天歎息,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瑋僪佹,及古聖賢怪物行事。周流罷倦,休息其下,仰見圖畫,因書其壁,何而問之,以泄憤懣,舒瀉愁思。」
另一種解釋以清人戴震、近人游國恩為代表。遊氏在《天問篡義》中說:「蓋天統萬物,凡一切人事之紛紜錯綜,變幻無端者,皆得攝於天之中,而與夫天體天像天算等,廣大精微,不可思議者,同其思問焉,此《天問》之義也。」寫作時間,一說在頃襄王之世、屈原被放逐之時,也可能作于楚懷王之時。據筆者研究,《天問》當作於楚懷王十八年,即前三○七年。其時,屈原被懷王疏遠而貶為三閭大夫三年,退居故里。懷王因喪師失地,有所悔悟,意欲望與齊國修好,才起用屈原。屈原在離鄉赴京前夕,感慨萬端,才作《天問》。《天問》是屈原感時事、思萬物,發「天命反側,何罰何佑」的至理之作;表現了作者的歷史觀、自然觀和人生觀。
《天問》的意思和寫作背景,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一種解釋以東漢王逸為代表,他在《楚辭章句》中說:「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言,故曰『天問也』。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澤,經歷陵陸,嗟號昊昊,仰天歎息,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瑋僪佹,及古聖賢怪物行事。周流罷倦,休息其下,仰見圖畫,因書其壁,何而問之,以泄憤懣,舒瀉愁思。」
另一種解釋以清人戴震、近人游國恩為代表。遊氏在《天問篡義》中說:「蓋天統萬物,凡一切人事之紛紜錯綜,變幻無端者,皆得攝於天之中,而與夫天體天像天算等,廣大精微,不可思議者,同其思問焉,此《天問》之義也。」寫作時間,一說在頃襄王之世、屈原被放逐之時,也可能作于楚懷王之時。據筆者研究,《天問》當作於楚懷王十八年,即前三○七年。其時,屈原被懷王疏遠而貶為三閭大夫三年,退居故里。懷王因喪師失地,有所悔悟,意欲望與齊國修好,才起用屈原。屈原在離鄉赴京前夕,感慨萬端,才作《天問》。《天問》是屈原感時事、思萬物,發「天命反側,何罰何佑」的至理之作;表現了作者的歷史觀、自然觀和人生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308
-
新書79折$308
-
新書85折$332
-
新書9折$351
-
新書9折$351
-
新書$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