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幾乎離不開人際關係。人際關係好,日子就過得好,感覺充實、堅強、被愛與快樂。
人際關係不好,甚至缺乏,生活就變得空虛和寂寞,感覺自己毫無價值、不安、脆弱與悲傷。
我們都渴望與人連結,彼此相繫,渴望愛人與被愛。渴求美好的人際關係是心靈最強烈的慾望。我們需要與人、與神共處,就像人體需要食物、水和空氣一樣基本,從出生到死亡,這份需求終其一生不會消失。
駐校牧師魯本.韋爾奇曾說:「生而為人,我們彼此相需。」我們需要面對面的接觸,需要被看見、被理解、被服事,也需要看見、理解和服事人。珍.霍華德在她的著作《家》中說:「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叫它族群、部落、網絡或家庭,你就是不能沒有它。」
然而,我們卻活在疏離之邦。
在美國,每年有超過四千萬的人搬家,換句話說,你認識的人有一半會在十年內與你分別。美國人一生平均搬家十四次,一個職位平均只待三年多。美國人搬遷太過頻繁,很難維持緊密的關係,許多人過著沒有根的生活。
一名高階主管的妻子就承認:「和鄰居道別很難受,於是我們寧可不打招呼。」1她丈夫的公司每兩年半就調動他一次。加上離婚普遍、傳統家庭瓦解,寂寞蔚為風潮一點也不難理解。
每個月有四分之一美國人「重度寂寞」,缺乏知心好友的美國男性高達九成。德雷莎修女曾說,寂寞是「現代人的痲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