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與簡化:從Google、亞馬遜、到蘋果電腦,菁英厲害之處 不在於解決複雜任務,而是簡化問題!

拆解與簡化:從Google、亞馬遜、到蘋果電腦,菁英厲害之處 不在於解決複雜任務,而是簡化問題!
定價:280
NT $ 109 ~ 280
  • 作者:永田豐志
  • 譯者:張智淵
  • 出版社:大是文化
  • 出版日期:2014-07-3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770431
  • ISBN13:9789865770433
  • 裝訂:平裝 / 224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面對一個目標,心裡立刻浮現許多待解決的問題,這表示你思慮周全。
但,你是愈想愈不知道該從何著手?還是愈想愈清楚?

  菁英之所以拉開和一般人的差距,
  不在於學歷和智商(相反,這可能是高知識卻低成就的原因),
  而在於「因簡化而得以專注」。

  作者永田豐志是協助企業簡化網路流程的Showcase-Tv執行長,他研究各領域的成功人士和企業後發現:
  拆解與簡化才是帶領人找到興趣的原因,
  因為這能使人專注,
  你曾經長時間專注做某一件事情,不但不累反而覺得很爽,以致於忘了時間嗎?
  這就是內心的能量高度集中,產生了「心流」經驗。
  
  ◎菁英的通則──拆解、簡化,於是能專注到忘了時間
  Google:只找與自己一樣的人——懂得簡化,能夠專注——這種人有野心
  亞馬遜的成功:簡化任務。先鎖定一個領域就好
  鈴木一朗:把終極目標拆解成一百個小目標,好讓自己愛上打球,不是拿來當職業
  彼得.杜拉克:好老師刻意不教,而是發掘學生專長,讓他先只發揮那項專長
    
  精英的思考基礎其實就是拆解、簡化與專注,
  專注不只是專心,一味專心只會讓人覺得枯燥,
  專注有三個關鍵:
  1.打開「動機」引擎、
  2.設定稍微超出能力範圍的目標、
  3.最終是為了得到「心流經驗」──長時間做某一件事卻覺得爽、有成就感
  這些事其實小孩最懂,只是長大後你多半忘了。
   
  ◎怎麼執行「簡化」?──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重要
  ‧先想「不做」什麼,再想「要做」什麼 (Simple)
  專注其實是捨棄,把力氣用在留下來的。怎麼篩選:就是丟!你的腦袋學會斷、捨、離了嗎?

  ‧把大事拆解成小事,用一件件「要做」的小事來成就一件大事(Small)
  與其一口氣苦讀90小時,不妨拆解成每天利用通勤15分鐘,你會立即看到效果。
  運動、減肥更是如此。

  ‧一次——就是現在——只想一件事,不惦記過去也不焦慮未來 (Single)。
  心思渙散會導致你緊張,意識集中你會變亢奮,所以賈柏斯也熱中冥想。

  ‧用密度取代長度 (short) ,別老是被自己打斷
  你的電腦桌面,和你的實體桌面,乾淨整齊嗎?從工作的環境開始學習簡化工作。
  比起長時間的投入,從事那件工作的「密度」——專注——更重要。
  作者從不重用做同一工作累積未達一萬小時(差不多三年)的工作者,因為那是成為專家的基本投資。

  最後因為變簡單了,你就能爽爽做完 (Smile),你會喜歡「工作中的自己」,而非勉強自己喜歡上某個工作。

  ◎高生產力組織的「專注」,領導者怎麼帶出來?
  ‧Google給員工20%的休息自主時間,換來無數搶手設計。
  ‧3M的15%法則,讓他們因便利貼上市,再度成為市場大贏家。
  ‧App開發公司START TODAY站著開會、隨時拿牆壁當白板討論,每天只工作六小時,但他們的產能反而提升二五%,還省下員工的加班費,所有人都能早早回家。

  上線開視窗讓自己分心、外界干擾、只知按表操課、憑習慣做事……,
  害我們做事的步驟愈來愈多,變得更難。
  怎麼從「這問題,太強人所難了」變成「這簡單,我辦得到」?
  你需要的不是聰明頭腦,而是拆解與簡化,然後你就可以專注到忘了時間。工作就是要做爽的,不是做累的,才有成就感。

專業推薦

  《商業周刊》專欄作家、行銷專家 吳育宏
  企業輔導專家、資深管理顧問 楊望遠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永田豐志


  智慧產能研究者、新事業規劃師。Showcase-Tv執行長。
  
  在Recruit和其集團企業負責新事業開發,研發出許多創新領域的計畫。後來,經歷電腦雜綕的總編輯、CG角色人物的版權管理公司總經理等,自2005年起,與夥伴一起設立專門負責協助企業勵行簡化流程。目前擔任執行長,從事網路服務的開發和經營。此外,致力於商務人士的智慧產能研究,並舉辦多場演講活動。
  
  著作包含《100個使智慧產能夠戲劇性提高的最強架構》、《使腦袋變聰明的「圖解思考」技術》、《簡報高手的圖解思考技術》等,在中國、台灣、韓國等亞洲國家,也廣受年輕上班族歡迎。

譯者簡介

張智淵


  台北人,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課程修畢,現為專職譯者從事翻譯十餘年。譯有《好主管得學會罵人》、《好主管要學黑道老大》、《差一點分手,更幸福》(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夢象成真》、《四疊半宿舍,青春迷走》、《BOX!熱血鬥陣!》、《所有男人都是消耗品》等書。
 

目錄

前 言 懂得簡化,你就很快超前領先
推薦序一 專業就是用簡化的程序,讓所有人都懂
推薦序二 別再憑習慣做事,懂得聰明拆解、簡化,你就是菁英

第1章
菁英的通則──拆解、簡化、專注到忘了時間

歐巴馬與祖克柏的共通點是?
蒙特梭利學專注、找興趣
拆解,是邏輯思考的基礎
專注不只是專心,有三個關鍵
第一個關鍵:打開「動機」引擎
第二個關鍵:專注讓人得到「心流經驗」──爽
稍微超出能力範圍的目標,才令人喊爽
拆解再簡化,小孩就懂,是大人之後忘了
聚焦一點,方能啟動你的「專注螺旋」
第一個過程:發現挑戰機會──有點難但不太難
第二個過程:自主、專注經驗──做到忘了時間
第三個過程:達成目標產生成就感──心流經驗
第四個過程:精神和技能成長──一%進步就很驚人
專欄   熱愛運動,你的工作成就更出色

第2章
世界級企業眼中的頂尖人士──

不是懂得處理複雜任務,而是會拆解難題
谷歌:只找與自己一樣且有野心的人
亞馬遜的成功:簡化任務,先鎖定一個領域就好
史上最強棋士羽生善治:感覺進步,愛上專注
鈴木一朗:把終極目標拆解成一百個小目標,讓自己樂在其中
彼得.杜拉克:好老師刻意不教,發掘學生專長
拆解破銅爛鐵的少年,得到諾貝爾生物獎
「一萬小時」,是成為專家的基本投資
「神之子」田中將大,如何變了一個人?
專欄   氣場的真面目

第3章
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重要

專注帶來快樂,也帶來緊張
心思渙散導致緊張,意識集中你變亢奮
提高專注力:一件、簡單、小事、很快、笑著做完!
專注其實是捨棄,用心於留下的
別和電腦學多工,一次只做一件事你更有效率
很難專注,因為你老是被自己打斷
喜歡「工作中的自己」,而非喜歡工作
強化持續力,4R來幫你
專注:找到自己覺得舒適的節奏
非物質:發現獎勵自己的有效方法
不要在過程中評斷事情的好壞
假設今天是「人生的最後一天」
賈伯斯熱衷冥想,產生驚人專注力
用呼吸法,大腦放鬆就聚焦
專欄   「喜歡」,就能克服一切

第4章
組織的「專注」,是領導者帶出來的

用「凝聚」比「管理」有效,還更輕鬆
從便利貼到Gmail,有自由時間才有搶手設計
價值四千三百萬的服務,二十四小時就設計出來
企業的效率來自:站著開會、隨時討論
聚焦工作六小時,不用加班加到死
打造容易聚焦的環境:清除瑣事與多餘的溝通
賈伯斯的設計為什麼風靡全球──因為極簡
帶人不用教育,只要協助學習

Q&A 拆解、簡化流程的快速指南

後 記 成就無關學歷或天賦,而是專注
 

推薦序一

專業就是用簡化的程序,讓所有人都懂 《商業周刊》專欄作家 吳育宏


  實際上,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簡化的技術」,只是很多人沒有察覺罷了。

  回溯到我小學的記憶,某次校外教學到昆蟲館參觀,兩位解說員輪流向全班同學介紹昆蟲。第一位解說員提到各種複雜的專有名詞,許多人不斷抓頭、似懂非懂,還有頑皮的小朋友一邊聽、一邊打鬧。
  
  換成第二位解說員,他以班級為例,將螞蟻複雜的分工流程一一拆解,用最簡單的比喻、搭配生動的比手畫腳,不但成功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讓大家動也不動地聽他講解,在回程的遊覽車上,還有許多同學興致勃勃地討論螞蟻的故事。就教育要達到的效果來說,誰是專家不言可喻。
  
  從學校老師、運動教練、專業人士,一直到銷售員、企業主管、政治人物,要做到有效率的溝通、發揮對人的影響力,「簡化」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技巧,而且,不單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包括產品設計、問題解決、企業管理甚至是策略規劃,都需要去蕪存菁、化繁為簡的功力。而要做到簡化,首先,你得懂得如何拆解。在本書中,你不但能學到拆解的方法,還能進一步了解該怎麼篩選、刪去多餘的步驟,讓你用最少的力氣,做到最好。
  
  本書精彩之處,在於引用我們耳熟能詳的成功案例,包括Google、Facebook、Amazon、Apple等跨國企業,用簡單易懂的文字說明「簡化」這項不簡單的技術。由注重細節、把小事做到極致的日本專家來闡述,更是讓人感覺身歷其境、備受啟發。我相信無論您目前在公司、家庭、社團中扮演什麼角色,都可以從書中的實務案例受益。
  
  當我們把世界變得更簡單,會發現「專業」並不是一個高高在上、曲高和寡的名詞,它可以和單純、樂趣連結在一起,用更聰明的投入、創造更高的價值。就像那位在我童年記憶中的昆蟲解說員,他運用最簡單例子,就能傳達令人最深刻的訊息。

  本文作者吳育宏專精於商業模式創新、行銷策略聚焦、管理流程優化與銷售團隊訓練,擅長以系統化、邏輯化、圖像化的方式剖析業務流程,是台灣最被推薦的商管類專欄作者之一。目前為《商業周刊》業務力講堂作家。
  
推薦序二

別再憑習慣做事,懂得聰明拆解、簡化,你就是菁英 企業輔導專家、資深管理顧問 楊望遠


  想成功者千千萬萬,而成功者僅千萬分之一。創業者成千上萬,但事業能撐過十年者不及萬分之一。成敗究竟有何差異?在《簡化與拆解》中,以流程簡化見長的作者永田豐志說:「一般人總把問題想複雜,因此寸步難行,但菁英懂得拆解難題,把問題簡化、聚焦,因此成就超凡。」這句話道破了成功的關鍵。

  反觀現代人每天工作,但若問他們工作的項目、內容、頻率、時間、相關表單或會議、上下環節關係,恐怕大多數人茫然不知所以然,唯共同心聲不外乎︰

  「我很忙,工作超過負荷,幾乎每天加班。」
  「每件工作都是必要的,不能輕易改動,照做就是了。」
  「算了吧!以前做過多少次了,沒一次派上用場。」

  有不少大企業曾花數千萬、大費周章地找來海外的顧問公司做工作分析,明訂個人職務說明書(Job Description),結果多半束之高閣,使得許多人認為這種工作浪費資源、不切實際。

  其實,只要用對方法,不必花大錢,也不增加負擔,一樣可達到改善工作與簡化程序的功效。

  在本書中,作者首先提出,人的大腦會隨著環境及需要(目的)而改變,即使已經年過半百,只要目標明確,大腦都會調整自己的作用方式,不斷更新。

  這讓我想到一個故事:二十多年前,國內生產電腦主機板、監視器,都需經過燒機測試 (Burn-in);量小時,空間及時間都還好解決;但,高倍成長後,如此積壓的確相當沈重。有一次,我輔導的公司,在經營管理會上,某主管提出:「燒 機房容量不夠,必須立即擴建。」但全廠能用的空間,幾乎都滿了,怎麼辦呢?

  經七嘴八舌討論後,所有人都傾向盡快擴建,我當時問了一個很外行的問題:「為什麼要燒機測試?」結果,大家都愣住了,最後品保經理挺身而出,答:「這是保證品質的必要製程,避免機器新購不久就故障。」

  我接著問:「目前測試結果,不良率有多少?」經理答:「不高,約一%。」 我再問:「是普遍分布,還是偏向某些規格?」經理又答:「幾乎都是新產品、新規格、新零件。」根據一年來的報表數據,也證實確實僅有「新」的部分不合格。

  於是,最後決定運用層別管理,沒問題的部分不必再燒機,只有小部分須測試,待找出原因,改善穩定後,便可免除。如此一來,空間空出甚多,庫存大幅降低,出貨也順暢了。

  這種狀況其實在職場中並不少見,許多人在工作時,都只是照著「習慣、程序」做事,不夠就增加、擴充,結果流程愈來愈複雜,當然容易做錯事、衍生更多問題。實際上,發現問題時應該用減法思考,把多餘的枝節刪除,才能找出事件的原點,試著用最少的力氣,獲得最好的效果。

  在本書中,作者提出相同的主張:「先拆解,再簡化」,並透過5S(Simple簡單、Small細小、Single單一、Short短程、Smile快樂)及4R(Rhythm節奏、Relax放鬆、Reward回報、Repeat循環)告訴你,該怎麼拆解、如何簡化,將所有資源聚焦到最重要的那件事上、全神貫注地執行,自然效果加倍。

  我認為,簡化是一切管理的基礎,更是每個工作者應謹記在心的工作準則。另外,我建議在簡化之前,應設立一個目標,就像google的兩位創辦人,他們只用與自己有同樣特質的人;賈伯斯在設計產品時,只有一個目標──極簡;Amazon的創辦人貝佐斯,一開始只鎖定書的市場等,用這個目標作為每個步驟的檢視基準,每一件事,都是在完成目標的軌跡上,這能讓你更聚焦地去做對的事,不用浪費時間。

  本文作者楊望遠曾任:金亞總經理、海國執行副總、太電工業工程部經理、巨大R&D處長等職務,為鴻海、華碩、宏碁、台積電、杜邦、技嘉等知名企業做企業內訓,多年來從事專業管理顧問,曾輔導數十家著名企業之經營改善工作,為兩岸知名企業輔導專家。現為經營執行顧問、管理講師、專欄作家、國際東西大學教授、海峽兩岸基金會財經顧問。

前言

菁英的通則──拆解、簡化、專注到忘了時間


  我們一樣都是打從娘胎出生,無論生於哪一種環境,誕生的瞬間都站在一樣的起跑點上。
  
  然而,幾十年過去後,人與人之間形成了莫大的差距。有的人成為炙手可熱的人才,工作自動送上門;有的人投了千份履歷,卻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有的人經濟寬裕,有的人卻成為卡奴,欠了一屁債……。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落差?
  
  有些人可能認為,是學歷所致。不過,我只要舉幾個例子,立刻就能顛覆這個觀點。日本經營四聖之一,本田汽車創始人本田宗一郎只讀到高等小學(編按:相當於現在的國中二年級),之後,他便到汽車維修廠工作;而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連小學都沒讀完,輟學後從擦火盆的學徒,邊做邊學最後創辦松下電氣。即使到了現在,也有不少上市企業的總經理,只有高中畢業而已。
  
  或者,取決於父母擁有的資產?這也不一定。在美國,父母的年收入低於十五萬美元(約四百五十萬新台幣),即適用低所得者獎學金制度。你可能不知道,許多知名大學的學生,都是靠獎學金才得以完成學業。
  
  那麼,是時代背景與景氣造成的?這也不然,縱然是在求職冰河期,還是有許多學生同時接到好幾家公司的錄取通知,進入理想的公司。當然,我也聽過不少人,即使條件很好、在不景氣的時代也能順利找到工作,進入職場後卻不太順利,換了幾份工作,薪水與職位一直留在原點。
  
  說到底,學歷不如人、家庭環境比別人差……這些理由不過是人生不順遂時的藉口罷了;都不是拉開差距的根本原因。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人產生了這麼大的差距?如果靠後天努力,能縮短差距嗎?像我這種過了人生折返點的中年人,還有機會進入人生勝利組嗎?因為這些疑問,我決定開始寫本書。
  
  在我研究了許多卓越企業或精英的成功經驗,我發現,他們的成功並不是因為懂得如何處理複雜的事,而是學會把一個遠大目標,拆解成數個小計畫,並隨時檢視其中多餘的程序,毫不猶豫地捨棄,透過這樣簡化的過程,把所有資源集中到最重要的那件事上,專注地處理眼前的任務,因此做出令人讚嘆的成果。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我發現了能解開這個問題的答案─人能透過學習改變。
  
  透過學習,不但能大幅改變我們的人生,還能使人習得邁向成功的根本能力。這種能力絕非天賦,而是技術、技巧,任何人都能透過後天的練習學會。
  
  本書在一開始時,會介紹我發現這個答案的過程、基本的學習方法,接著以成功者的案例分析,再搭配訓練自己的具體方法。由此可以看出,這本書不是一本自我啟發或高喊口號的勵志書,而是讓你從這一刻起,就能改變人生的實踐技巧。
  
  如果你身為父母,肯定會意識到小孩透過學習產生的驚人成長。
  
  你若是上班族,想必會因為習得這項能力,讓你更專注在真正重要的工作上,發展強項,提高你的市場價值。或者你是組織的主管,那麼為了讓小組成員團結一致,提高組織的產能,更應該翻閱這本書,書中會明確地告訴你,想提高績效,需要什麼、必須改變什麼。
  
  記住一點,改變永遠不嫌晚。當你意識到自己想改變,那就是你踏出第一步的最佳時機。務必掌握使工作、人生變更好的關鍵。    
 

內容連載

拆解,是邏輯思考的基礎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通常會以剪刀修剪東西、依大小或長短重新排列物品、用漿糊黏貼,或拿線縫布等重複且簡單的動作,引起幼童的興趣。並耐心等待孩童自己表示「想做」的意願時,老師才會進一步誘導「要做看看嗎?」絕對不主動建議或強迫孩童去做。

更特別的是,如果孩童有疑問,老師會在孩童眼前,把每個動作分解給他們看。這時,你通常會看到,那些孩子用認真且迫切的眼神,盯著老師的每一個動作。然後,他們會自己動腦思考,一次又一次地動手動腳、用盡全身上下各個
部位,直到做出和老師的範本一樣,自己也能滿意為止。

也就是說,這些小孩會將一個複雜的動作(當然,對於大人而言輕而易舉),拆解成一個個小動作,徹底地模仿。接著,再比對自己的動作和老師的範例,用正確的方式做出成果。

這一點同樣能使用在工作上,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邏輯思考是不可或缺的工作能力之一,很多人會為了擁有這種能力,刻意去參加補習班或研討會,不過,這其實是所有人都具備的基本能力。

邏輯思考的基礎,是基於某種規則,理出事物的脈絡。即使面對複雜的問題,也能分解、尋找原因;並且能從瑣碎、片斷的資訊中,篩選出自己需要的資訊,進一步做出正確判斷。實際上,這種思考方式並不是菁英專屬的,甚至,小孩也能從遊戲中學到這種思考方式。

如同在蒙特梭利提倡的各種活動,就包含所有邏輯思考及與數理相關的分解、分組、比較、合併等要素。像是依大小或種類歸納物品,或者聚集形狀類似的積木、比較長短、組合或拆解玩具,製造新的東西等。第三種是學會自主和專注。
這正是本書的主題,也是使蒙特梭利教育發揮最大效果的關鍵要素。

前面我已經提到,蒙特梭利教育在一開始,會「讓小孩自己選擇想做的事」。接著,是「不打擾他,讓小孩專注在那件事上」。然後,「讓孩子自己決定,什麼時候要停止」。也就是讓孩子有自己選擇的機會、全心投入,並做到自己滿意為止。這也是許多成功人士做出成果的關鍵。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9
    $109
  2. 二手書
    5
    $140
  3. 二手書
    53
    $149
  4. 二手書
    57
    $160
  5. 二手書
    69
    $192
  6. 新書
    71
    $199
  7. 新書
    79
    $221
  8. 新書
    79
    $221
  9. 新書
    79
    $221
  10. 新書
    85
    $238
  11. 新書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