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個目標,心裡立刻浮現許多待解決的問題,這表示你思慮周全。
但,你是愈想愈不知道該從何著手?還是愈想愈清楚?
但,你是愈想愈不知道該從何著手?還是愈想愈清楚?
菁英之所以拉開和一般人的差距,
不在於學歷和智商(相反,這可能是高知識卻低成就的原因),
而在於「因簡化而得以專注」。
作者永田豐志是協助企業簡化網路流程的Showcase-Tv執行長,他研究各領域的成功人士和企業後發現:
拆解與簡化才是帶領人找到興趣的原因,
因為這能使人專注,
你曾經長時間專注做某一件事情,不但不累反而覺得很爽,以致於忘了時間嗎?
這就是內心的能量高度集中,產生了「心流」經驗。
◎菁英的通則──拆解、簡化,於是能專注到忘了時間
Google:只找與自己一樣的人——懂得簡化,能夠專注——這種人有野心
亞馬遜的成功:簡化任務。先鎖定一個領域就好
鈴木一朗:把終極目標拆解成一百個小目標,好讓自己愛上打球,不是拿來當職業
彼得.杜拉克:好老師刻意不教,而是發掘學生專長,讓他先只發揮那項專長
精英的思考基礎其實就是拆解、簡化與專注,
專注不只是專心,一味專心只會讓人覺得枯燥,
專注有三個關鍵:
1.打開「動機」引擎、
2.設定稍微超出能力範圍的目標、
3.最終是為了得到「心流經驗」──長時間做某一件事卻覺得爽、有成就感
這些事其實小孩最懂,只是長大後你多半忘了。
◎怎麼執行「簡化」?──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重要
‧先想「不做」什麼,再想「要做」什麼 (Simple)
專注其實是捨棄,把力氣用在留下來的。怎麼篩選:就是丟!你的腦袋學會斷、捨、離了嗎?
‧把大事拆解成小事,用一件件「要做」的小事來成就一件大事(Small)
與其一口氣苦讀90小時,不妨拆解成每天利用通勤15分鐘,你會立即看到效果。
運動、減肥更是如此。
‧一次——就是現在——只想一件事,不惦記過去也不焦慮未來 (Single)。
心思渙散會導致你緊張,意識集中你會變亢奮,所以賈柏斯也熱中冥想。
‧用密度取代長度 (short) ,別老是被自己打斷
你的電腦桌面,和你的實體桌面,乾淨整齊嗎?從工作的環境開始學習簡化工作。
比起長時間的投入,從事那件工作的「密度」——專注——更重要。
作者從不重用做同一工作累積未達一萬小時(差不多三年)的工作者,因為那是成為專家的基本投資。
最後因為變簡單了,你就能爽爽做完 (Smile),你會喜歡「工作中的自己」,而非勉強自己喜歡上某個工作。
◎高生產力組織的「專注」,領導者怎麼帶出來?
‧Google給員工20%的休息自主時間,換來無數搶手設計。
‧3M的15%法則,讓他們因便利貼上市,再度成為市場大贏家。
‧App開發公司START TODAY站著開會、隨時拿牆壁當白板討論,每天只工作六小時,但他們的產能反而提升二五%,還省下員工的加班費,所有人都能早早回家。
上線開視窗讓自己分心、外界干擾、只知按表操課、憑習慣做事……,
害我們做事的步驟愈來愈多,變得更難。
怎麼從「這問題,太強人所難了」變成「這簡單,我辦得到」?
你需要的不是聰明頭腦,而是拆解與簡化,然後你就可以專注到忘了時間。工作就是要做爽的,不是做累的,才有成就感。
專業推薦
《商業周刊》專欄作家、行銷專家 吳育宏
企業輔導專家、資深管理顧問 楊望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