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門下七十二賢人,端木子貢並非最得意之人,卻一定是最圓滿之人。
子貢出生於衛國君子世家,從小立志要做一名「君子」。
商人,是唯利是圖的「小人」,所關心的是利益;「君子」所關心的卻是道德修養。那麼,有沒有一條中間的調和道路呢?子貢在外公蘧伯玉那裡沒有找到答案。帶著這個問題,他做了孔子的一名學生。
孔子其他的學生,或者「謀糧」從政以走仕途,如冉有;或者「謀道」從學以增益道德,如嚴回;或者單純為了忠誠於孔子、和孔子的師生之誼以作陪伴,如子路...每個人都各有目的,但只有子貢的目的最與眾不同:他要從孔子這裡學習和領悟儒學的最高之道──「仁」的精髓,並且將其借鑒,用來改造「商」,最終提升「商」...
子貢創造性地完成了「儒」與「商」的結合,提出「義利合一」,並且開啟了「儒商」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