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麥當勞是一個散播歡樂的地方,在金色拱門裡面,輕鬆愉悅的氣息四處蔓延,因為麥當勞相信工作的最大價值不是追求金錢,而是以協助別人追尋夢想為使命,在這「成就他人」的理念下,有越來越多人,因為快樂而歡笑!
台灣麥當勞總裁 陳文淵
推薦序
成功,需要冒點險,更要堅持到底
雷.克洛克,是在五十二歲時取得麥當勞的專屬經營權之後全力發展加盟店,而成為全美最大的速食餐飲業者。現在,代表著美國漢堡文化的麥當勞在全球擁有三萬五千個營業店鋪,每天服務七千萬個客人,已成為餐飲業最有價值的品牌。這本書可說是他的自傳,也是麥當勞公司的發展史。
勇於做夢,勇往直前
克洛克先生性情開朗、大膽。他從小喜歡做夢、想事情,並將夢想付諸行動。他在一九二○年代左右從事過許多工作,例如在雜貨店、藥妝店打工,在夜店當鋼琴手,加入樂團在舞廳當鋼琴伴奏,擔任股價記錄員,紙杯推銷員等,每個工作他都全力以赴。在工作中他學會凡事先擬定計畫再徹底執行,他用心觀察、找尋市場,發現新商機,不斷往前邁進。
從銷售紙杯進而從事多功能攪拌機的生意,他遇到很多困境,例如合約問題、財務的困難,但是他直覺這是有潛力,值得冒險的。他說:一旦決定就要全力投入,因為創業無法憑空完成,必須勇於冒險,適當的冒險是挑戰的一部分。遇到逆境要面對問題,而非輕易屈服。而且,要懂得一次處理一件事。
在接受多功能攪拌機的洽購時,不少客戶要求購買麥當勞兄弟所使用的相同機型。他於是搭機前往洛杉磯探訪麥當勞兄弟的餐館,餐廳整潔乾淨,生意很好,所賣的漢堡便宜又好吃,服務快速又不需服務費。漢堡、薯條、飲料的準備流程全部生產線化。他覺得這是未來速食餐廳的發展方向,於是積極爭取開放加盟的經營許可權。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麥當勞的第一家實驗店的準備工作相當辛苦。設備的配置要適應各州不同的氣候,馬鈴薯的存放方式也影響到薯條炸出來的口感,問題很多但他並不氣餒,每天一早就開車到店裡幫忙開門前的準備工作,與清潔工一起打掃、拖地或掃廁所。
為了發展完善的加盟制度與講究高水準,他訂出一個原則︰麥當勞企業不可成為加盟業者的供應商,麥當勞必須協助每位業者,讓他們經營成功。他希望麥當勞不只是一塊多人使用的招牌,更希望建立一套餐廳體系,以優質飲食和製作流程統一,聞名於世,讓所有的顧客信任該體系的聲譽而再度光臨。因此,麥當勞必須長期提供業者培訓課程與互助制度,時時評估績效;也要培養研發人員,提供食品製造技術給業者。
他經常強調品質、服務、清潔與價值的「QSCV」的概念。這是對抗競爭對手與面對顧客的最佳理念。他重視正派經營,重視加盟主的權益,不收回扣,協助供應商降低成本,誠信對待顧客。
堅持到底
要做好一件事情沒有捷徑,每個過程每個細節都必須堅持。
他最愛的名言是:「世上沒有東西能取代堅持。才華無法取代堅持,徒具才華卻一事無成的人比比皆是。資質也無法取代堅持,空有資質卻不懂利用的人不勝枚舉。 教育無法取代堅持,世上盡是受過教育的敗類。唯有堅持和決心方能無往不利。」
不少年輕人都想找個穩定安易的工作。務實﹙Realistic﹚是平庸之路,年輕人應該培養謀生能力並懂得工作的樂趣。願意冒險、接受挑戰才會有享受成就感的快樂。
徐安昇
(本文作者為「麻膳堂」、踢弩「Tinun」、Botanica、iCHEF以及筑誠創研等公司的創辦人。他致力於推廣更美好的生活形態,是生活產業連續創業家,並曾與徐重仁先生合著《夢想的修練》,天下文化出版)
推薦序
雷.克洛克──罕見的熱血創業家
「美國夢已不復存在!」
「稅賦太重,摧毀商機!」
過去三十年間,常有人發出類似的嗟歎;但實際情況是,全球財富快速增加,生活水準大幅提升,以前的時代根本難以相提並論。
若有人跟我一樣,在研究所開設創業思維或創新企業管理等課程,就會知道上述的杞人憂天毫無依據。我們進行了許多個案研究,皆為個人成功或企業成長的真實案例,足以證明這一點。
業界不時會出現像雷.克洛克(Ray A.
Kroc)這樣熱血的奇葩,完全真人真事,都是白手起家而後致富,他們貫徹自身信念,駁斥種種悲觀論調。本書不但是雷.克洛克的親筆自傳,也是麥當勞企業的成長史,推翻所謂冒險會得不償失的論調,同時提醒我們,機會俯拾即是,我們只需要懂得掌握先機,看準天時地利的條件。誠然,成功或許得靠點運氣,但現今富足的社會中,許多人都忘了,成功的不二法門在於努力不懈、認真打拼的精神。
克洛克曾於一九七四年參訪達特茅斯大學(Dartmouth College)艾摩斯塔克(Amos Tuck)商學院,並來我任教的班級演講。兩年後,一九七六年三月,他率領管理團隊中幾位重要主管再度前來,其中包括時任麥當勞總裁暨執行長的佛瑞德.特納(Fred
Turner)。(第二次造訪讓人見識到克洛克縱橫商場所展現的魄力與決心:當天,暴風雪使當地機場被迫關閉,他並未就此打消念頭,反而立即從波士頓總部調派一輛麥當勞巴士,順利將困在風雪中的眾人載至校園。)
克洛克先生知無不言,完全折服了台下那群見多識廣的MBA學生,兩次蒞臨皆談笑風生,向學生們簡要地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及麥當勞沿革,詳細內容不妨閱讀這本自傳。他逐一解答學生提出的所有問題,在演講與討論過程中,都展現了其所以成為今日商界傳奇的風采:秉持不屈不撓的企業哲學;貫徹吸引家庭客源的營運方針;強調待客有禮、環境整潔與服務態度等基本要求;力挺工作同僚,對於自麥當勞草創初期就共事的夥伴尤其如此。
他的演講流露自身幽默詼諧、毫不服輸與熱愛工作的一面,並且堅信,只要目標設定得宜,人人都可在美國實現夢想,甚至會有超出預期的收穫。克洛克先生本身是一流的銷售員,既擁有不凡領袖特質,又具備優秀管理能力,對細節絕不馬虎,如此人才實屬罕見。
只要稍微聽過克洛克的演講,就不難了解他將這本自傳取名為「Grinding It Out」
的原因,並不是暗指麥當勞漢堡的製程,而是呼應他自己三十年來苦幹實幹的工作經驗──先是在紙杯公司當銷售員、升上銷售經理,後來再出來自己創業。直到一九五四年,終於出現畢生難逢的契機;那年他已經五十二歲,通常屆此年齡的主管已開始嚮往閒雲野鶴的退休生活。本書也適時提醒讀者,麥當勞之所以能成為今日速食加盟產業的龍頭,背後其實投注了大量時間、心力與資本。
一九七六年是劃時代的一年,麥當勞企業的總營收首次超越十億美元。一般研究企業史的學生,看到一家成立二十二年的公司達到此一里程碑,可能還不甚明瞭其意義之重大。不妨以此為基準進行客觀比較:IBM素來享有成長傲人的美譽,卻是在一九五七年,即其創立屆滿四十六年時,營收才達到十億美元;全錄(Xerox)公司亦以業績成長迅速聞名,前後共花了六十三年,於一九六九年才加入營收十億美元的行列。即便考量一九○六年全錄成立以來的物價水準波動,上述總營收的統計數字仍反映出麥當勞一路以來的成就,以及無與倫比的成長速度。
麥當勞企業的歷史確實很吸引人,不過這僅是本書內容的一部分。在克洛克的領導下,麥當勞不但引領創新,同時改良既有做法,一舉顛覆了整個餐飲服務產業,改變全球飲食習慣,並提升顧客對產品的期待。試想,如今還有誰能忍受服務龜速、餐點昂貴、薯條溼軟與用餐環境骯髒呢?
克洛克先生這本自傳不但是引人入勝的回憶錄,更可說是商學院學生不可多得的補充教材。凡是有志創業的人,無論是高中剛畢業、已年過半百或介於兩者之間,本書必定會成為彌足珍貴的參考書。
達特茅斯大學艾摩斯塔克商學院副院長
保羅.帕加努奇(Paul D. Paganucci)教授
新罕布夏州漢諾威市
一九七六年六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