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圍繞「人權保障與權力制衡」的主題。在自由民主法治的社會裡,如果不存在權力分立與制衡,斷然無人權保障的可能。作者即以此立意,集結相關發表的論文而成。
本書以集會遊行自由保障為開端,逐漸將權力分立與民主人權的關連性加以闡明,接著逐篇探討有關行政、立法與司法權的制衡與權限行使的界線,除了對於水平的權力制衡論述外,進一步論述垂直式權力分立的沒事與理論,完整呈現出人權保障、國民主權與權力分立制衡的理論與實務的輪廓。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慈陽
台南市人
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系畢業
德國魯爾大學法學博士
現職
臺北大學法律學系專任教授
著作
一、德文
1.內涵於中華民國憲法與德國基本法之實質修憲權界限,
波宏法學研究叢書第一一二冊,德國(1993)
2.中華民國環境法基本問題之研究,德國(1992)
二、中文
(一)憲法學基礎理論
1.憲法學(2005)
2.基本權核心理論之實證化及其難題(2006)
3.憲法規範性與憲政現實性(2006)
4.人權保障與權力制衡(2006)
5.憲政體制與國家權力(2006)
6.憲法知多少——新時代、新思維(主編)(2008)
(二)行政法學基礎理論
1.基本原理、行政程序及行政行為(2005)
2.行政法實例研習(主編)(2011)
(三)環境法學基礎理論
1.環境法總論(2003)
2.環境法各論:
(1)合作原則之具體化——環境受託組織法制化之研究(2006)
(2)廢棄物質循環處理法制之研究(2006)
講授科目
憲法、行政法、環境法及科技法
目錄
第1章 集會遊行自由之保障:以集會遊行法相關問題為研究對象
1. 前言
2. 集會遊行自由之本質與作用
3. 集會遊行權保護領域
4. 集會自由之限制與其「限制之界限」
5. 個別爭點之研究
6. 結論
第2章 論權力分立原則在自由民主憲法秩序中之意義與定位
1. 前言
2. 國家本質與國家權力行使正當性歷史發展過程之解析
3. 自由民主法治國之本質與於其中之國家權力行使之受規範性
4. 權力分立原則在自由民主憲法秩序中之表現形式與作用體系建構上之嘗試
5. 結論
第3章 法治國理念在自由民主憲法秩序下之理論發展與實踐:以古希臘以來至十九世紀初
法治國理念形成前提之時空背景為研究對象
1. 前言
2. 法與國家關聯性之歷史發展與本文之評析
3. 德國在十八世紀之法治國理念之形成
4. 古希臘、羅馬以來至十九世紀初對法與國家關聯論證上對法治國理念形成之影響(代結論)
第4章 憲法解釋之意涵、作用與界限
1. 前言
2. 憲法解釋之意涵
3. 憲法解釋之作用
4. 憲法解釋之界限及其難題之解決:釋憲權行使界限尋找之嘗試
5. 結論
第5章 論行政院與立法院對預算案權限之行使:以核四釋憲案為研究對象
1. 前言
2. 憲法上國家預算概念與本質分析
3. 國會預算案審查議決權之本質及作用
4. 德國聯邦預算比較立法例
5. 我國立法院預算審查權行使之作用與預算案之特徵
6. 覆議後預算之執行與否之範疇責任
7. 行政院為核四停建並停止執行相關預算時,行政院與立法院權限行使互動關係
8. 結論
第6章 立法怠惰與司法審查:以釋憲權對立法不作為審查作用及其界限問題為研究對象
1. 問題提出與本文之結構
2. 立法權在國家行為形式中之地位與作用
3. 立法不作為之模式與義務違反
4. 釋憲權之審查正當性立論依據與疑慮排除
5. 釋憲權審查作用之界限
6. 評析與建議(代結論)
第7章 論地方之立法權及其界限:以直轄市及縣市自治條例與自治規則之制定權為研究對象
1. 前言
2. 地方立法權本質之類型論證
3. 我國地方制度法立法背景與法源依據
4. 直轄市與縣市立法權之規定與評析
5. 地方立法權行使與自治監督
6. 我國地制法中之直轄市與縣市立法權本質與行使範圍(代結論)
第8章 地方制度法之地方議會議員免責特權之研究
1. 前言
2. 議會議員免責特權之本質
3. 免責特權保障之「地」的範圍
4. 免責特權「客觀事項」之限制(範圍)
5. 評析與建議(代結論)
序
再版序
在憲法學基礎理論(三)出版後,憲政議題持續出現於國會與政府衝突中,特別在政黨輪替前後,此如集會遊行自由限制問題,還有立法院與行政院有關核四預算問題等,此些問題作者不是親自參與憲法法庭鑑定之工作,就是密切關注及參與聲請釋憲事務,因此在此特別感受到,如何約制國家權力,來確保人權之重要性,所以才有本書之出版,時至今日其內容所爭議之憲法問題仍持續在國會與政府爭議中,特別是預算審查與執行問題,還有至今集會遊行自由在去年紅衫軍事件時,所引爆之憲政爭議,均屬近來最熱門之憲政議題,此書所呈現出之相關理論更是有重要考價值,例如本書對集會遊行自由應採報備制之主張雖未被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四四五號所接受,但近來集會遊行自由受到不當的侵害,國會多數政黨亦已認為集會遊行法現在應是改為報備制的時候,更是印證作者見解之正確性。
此次本書得以再版還是要感謝翰蘆出版社之鼎力協助與配合,不過因理論架構體系龐雜,疏漏之處,敬請諸法學先進不吝賜正。
陳慈陽 序於台北
二○○七年二月
-
新書95折$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