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頓商學院教你活用數字做決策
- 作者:理查.蘭柏特
- 原文作者:Richard Lambert
- 譯者:吳書榆
-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 出版日期:2013-09-1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031403
- ISBN13:9789866031403
- 裝訂:平裝 / 24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
三大財務報表,是商業的共通語言。
這本書用最簡短的篇幅,介紹最重要的會計、財務觀念,讓你不僅能看懂財報,還能活用它!
(讓原本生硬的財務報表,變成像故事書一樣有趣!)
財務,會影響企業的每一個層面;財務報表,則是許多重要資訊的來源。
經理人如果懂得財務報表的基本原理,就會知道是哪些力量帶動了營收、公司在哪些方面表現良好,或者為什麼績效表現不如預期。甚至,應該在哪些活動上投注更多資源?哪些活動應該縮減?哪些資源並未有效活用?應該把某項活動外包,還是繼續自己做?財務報表可以提供你判斷的依據,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決策。
然而,財務報表並非中立客觀的,而是帶有主觀性,有可以操弄的空間——因為,在整合會計報表之時,許多活動仍在進行當中;而且,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當中的一些數字,必須依據你對於未來情況的估計。對於這些模糊地帶的理解,既可洞悉企業經營的現實面,對於投資人來說,也是必要的基本認識。
不同於一般財會書籍的照本宣科,本書以平易近人的方式,介紹財務與會計的專業術語,帶領你了解財務報表當中最重要的觀念。從百事可樂(Pepsi)、香脆奶油甜甜圈(Krispy Kreme)、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等企業案例,你將學到如何解讀並活用財務數字、如何評估投資項目、發展出一以貫之的策略,做出更好的決策。本書重點包括:
.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以及現金流量表的基本概念與特色。
.三大財務報表彼此之間的關係。
.介紹財務報告的概念,例如如何認列營收,如何決定存貨成本、折舊以及稅賦。
.如何分析損益表及資產負債表,以了解驅動獲利的因素。
.你的資本結構(支撐你的資產的負債與股權比重),如何影響到你的利潤以及風險。
.如何找出並估計決策的相關成本。
.如何評價投資項目,並進行折現現金流分析。
.整合上述知識,建立起一以貫之的企業策略。
另外,本書內容不僅能應用在企業,也能適用於個人的財務規劃,例如將現金流折現技巧運用在個人的房貸、車貸,看看你該如何規劃分期償還計畫;諸如小孩的教育費用,準備退休金,都可以使用這樣的技巧。
本書屬於華頓數位出版社(Wharton Digital Press)所出版之「華頓高階主管必讀系列」(Wharton Executive Essentials Series),這個系列是源自於華頓高階主管教育學程(Wharton’s Executive Education programs)。該系列的書籍都由全球知名的專家執筆,書中涵蓋了豐富的真實企業案例,以及可據以為行動的有效建議。
作者簡介
理查.蘭柏特(Richard Lambert)
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The Wharton School)會計系米勒許瑞德(Miller-Sherrerd)講座教授,並擔任MBA與高階經理人學程之財務與會計教授,也指導博士班的研討會。曾獲頒多項傑出教學獎項,論文散見於《會計評論》(The Accounting Review)、《會計研究期刊》(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會計經濟期刊》(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蘭德經濟學期刊》(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以及《策略管理期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譯者簡介
吳書榆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學士、英國倫敦大學UCL(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經濟學碩士。曾任職於公家機關、軟體業擔任研究、企畫與行銷相關工作,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譯作包括《讓顧客主動推薦你》《獵殺巨人》《上下管理,讓你更成功!》《CQ文化智商》(以上皆經濟新潮社出版)。
推薦序 財務數字,也可以是輕快的歌曲∕劉奕成
前言
第一章 貴公司的財務健全度:財務報表可以提供的資訊
三大基本財務報表
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收益與現金流
三大財報彼此之間的關係
第二章 對計分卡的衝擊:行動與事件如何、何時影響數字
交易與事件如何影響財務報表
期末調整分錄∕心中有稅負
編纂財務報表
第三章 善用損益表:營收、費用與利潤
詳細解析個別數據
基準指標
評估績效:從營收開始
營收的會計議題與衡量議題∕分析賒銷以判定真正的營收∕交付產品或服務:銷售組合如何影響營收
費用與獲利能力
為何分析比率這麼重要∕費用的會計議題與衡量議題
非重覆性項目
第四章 如何運用資產與融資資產:資產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與舉債槓桿
營運績效與資產報酬率
資產報酬率的基準指標: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改善資產報酬率∕特定資產的周轉率∕資產的會計議題與衡量議題
資本結構與股東權益報酬率
股東權益報酬率的基準指標:權益股本成本∕比較資產報酬率與股東權益報酬率∕要舉債多少∕債務的會計議題與衡量議題
第五章 善用成本資訊:瞭解你的成本如何變動
成本—數量—利潤分析
特殊訂單與客戶類別
資源限制
分攤成本
為何沉沒成本不相干(或者應該不相干)
第六章 評估投資機會:折現現金流分析
適用於計算策略性決策創造經濟價值的架構
將現值技巧應用到投資決策上
更高層次的策略性決策
通貨膨脹∕稅負∕專案營收∕預測未來費用∕營運成本∕專案與其他專案之間的交互作用∕選擇折現率的問題∕樂觀、偏見與敏感度分析
結論
索引
推薦序
財務數字,也可以是輕快的歌曲
文 ∕劉奕成
1988年初夏,你和我同樣感受到台灣起飛的躁動,「我的未來不是夢」的高亢歌聲,夾雜著「要拚才會贏」的在地情懷,煞那間淹沒了全台灣。那時恰恰如作文範本所說的「鳳凰花開,驪歌初動」,你和我跟許多同屆的高中畢業生一樣躊躇滿志,無由來的憧憬彷彿無須想像就自然漾開的玫瑰色新鮮人生活。
所以當眾人眼中文藝青年的你,居然也選擇了管理科系就讀,再度同校且同學院的我,忍不住為你捏了把冷汗。畢竟對許多商管學院的學生來說,大一新鮮人的日子中,最苦惱的莫過於一門彷彿天外飛來一筆的必修課「會計」。對於沒有商業實務經驗的新鮮人來說,實在不明白這些數字的規則與意義。在十月大風起兮塵飛揚的秋日,我每個星期總有一天向晚隔著窗戶看到你在教室內跟會計習題奮戰。果不其然,當其他人都得以擺脫夢魘的第二年第三年,我還是看得到你在秋風中跟會計糾纏的身影,真是秋風秋雨愁煞人。
秋風一掃,就是廿年的落葉,當年青澀的大學生,已經成為上海廣告公司的負責人,我們還是依然拿連讀三年會計的往事調侃他。他也笑笑承認:對於部屬遞交上來的報表,他還是有許多不了解的地方,但是為了顏面,他不能隨便承認,只能假裝他懂。事實上他多少也懂一些,不過不夠深入。
於是野人獻曝把這本" Financial Literary to Manager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for Better Decision-Making"的原文電子版介紹給他之後,他靦腆的笑說:「除了會計之外,外文也是我的罩門」。如此這般當我知道這本書即將要出版中文版時,第一秒鐘便很開心地跑去找他分享。他開心地翻了翻書,我看他常常有會心一笑的神情,突然他遞過書來,指著書中的一句話開懷地與我分享:「會計是一種語言,難怪我覺得這麼難」。我深表同意,雖然會計充斥著一堆數字,但是其實會計更像是一種外國語,解釋說明我們不了解的世界。
然後問題又跟著來了,我如何為讀者介紹一本語言教科書?
還好,我仔細看看,又再三想想,這本書不是語言的教科書,而是會計這個語言的「故事書」,而且我所看過關於會計相關的書中,這本書是輕快動人的Rock & Roll,不是一股腦宣洩轟炸的heavy metal,也不是有時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
故事約莫是這樣的:為什麼會計要三張表?三張表之間的關係是什麼?還有,為什麼現金流量表如此重要?只記得我們很久前都聽過,賺錢的公司也可能倒閉(黑字倒閉),不少年年虧損的公司卻始終活得好好的,為什麼呢?原來現金流量表中說,讓企業活得下去的現金有3種來源:從經營活動中賺來的、投資賺來的、找人投資或借來的。事業本身賺錢,還是可能因為投資失利、有人虧空或幾年前借的錢要還了,而撐不下去。事業本身不怎麼賺錢,但只要投資得當,或是有傻子願意繼續投資、借錢或捐獻,還是可以屹立不搖。
這個道理在一般人身上也適用。很多人如果靠著上班的薪水,早已入不敷出了,怎麼還可以撐得下去?答案是這時候不只要看「損益表」或「資產負債表」,而要看「現金流量表」,許多台灣人是「income statement poor」(表面上賺不了什麼錢),卻是「balance sheet rich」(家中缽滿盆滿),也就是薪水收入(營業活動)沒有多少,往往入不敷出,然而或是投資有方,不管是靠千線萬線或電話線,投資賺了不少錢(投資活動),或是擅長甜言蜜語拐騙,爸媽不斷致贈盤纏,甚至膽大心粗,不斷向銀行預借現金寅吃卯糧(融資活動),都可以活得下去,會計真的是一種語言,可以解釋經濟活動的許多樣貌。
會計學跟經濟學都是解釋經濟活動的語言,然而我們在學習會計及經濟的漫漫坎坷路途上,則向來是用另一種詰屈聱牙的方式(語言)再去解釋這種語言,難怪事倍功半。上過經濟學最基礎課程的人,就會學到經濟學上的生產四要素--勞動、土地、資本和企業家精神。但是如果你問任何一個念完經濟學已經四五年沒被當的學生,還是回答得七零八落。不過如果從一開始我們就是以投顧老師的語言來記得這件事,他會說:「偷搶拐騙不算,合法的賺錢方式有以下四種:用自己(的勞力)賺錢、靠土地賺錢、用錢滾錢,還有靠別人替自己賺錢」,這投顧老師用淺白的說法,讓大眾輕易入門,永誌不忘,更建立自己的江湖地位,這本書的作者,就有這樣的本事。
這本書的作者,不只有深入淺出的功力,他在會計專業上的專業地位,更讓他深諳如何在簡短的篇幅中,精簡地介紹最重要的觀念,他不僅是知名的華頓商學院米勒施瑞德講座教授,更拿過數不清的教學獎項。他懂得用簡單的語言,不著痕跡地娓娓道來會計這門語言的故事。能做到這樣,真是功德無量了。
如果你我都懊悔當年沒有好好學好會計,站在辦公大樓的玻璃帷幕牆前沉思,卻思索不出玻璃上迴映出我們手中那疊資料上林林總總數字的真義,可以試試這本書,輕薄短小,在你我手中不過盈盈一握,卻如掌中乾坤蘊藏萬般天機。
(本文作者為英商巴克萊銀行台北分行董事總經理、台灣金融分析專業人員協會(CFA台灣分會)理事長、《小日子享生活誌》創辦人,曾任華頓商學院台灣校友會會長)
前言
先來說個企業的實際案例。
羅傑.恩瑞可(Roger Enrico)以執行長之姿接下百事可樂(PepsiCo),在一九九六年公司年報中寫給股東的第一封信裡,他報告了好壞參半的消息。從一方面來說,百事可樂整體的營業額達32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現金流也同樣創紀錄。但是,另一方面,利潤未見成長,而且並非所有部門都亮眼。
實際上,身為公司核心事業的飲料部門在美國以外表現很糟,市占率落入勁敵可口可樂(Coca-Cola)手中。過去五年,百事可樂在餐廳部門(必勝客〔Pizza Hut〕、肯德基〔KFC〕以及塔可鐘〔Taco Bell〕)投入幾十億美元,但這些事業創造出來的報酬卻讓人極為失望。
針對財務表現進行詳細的分析之後,百事可樂開始改弦易轍修正企業策略。他們將餐廳部門分出去,獨立成新公司泰康全球餐飲公司(Tricon Global Restaurants)、也就是現在的百勝餐飲集團(Yum! Brands),如此一來,公司就可以把全部心力放在點心與飲料部門。但是,改革的腳步並未就此停止;評估及修正策略,是一套永遠都在進行中的流程。之後不久,他們收購了純品康納(Tropicana),以及擁有開特力(Gatorade)運動飲料的桂格燕麥(Quaker Oats)。
百事可樂繼續調整事業部與產品線,最近,在二○一○年時,他們又重新買下兩家最大瓶裝工廠的控制權。透過一系列的策略性改造,百事可樂的營收扶搖直上,二○一○年時達到近600億美元。在一九九七年到二○一○年這段時間,公司的營收與股價也大幅超越標準普爾五百(S&P 500)指數中的各家企業。
這些都是大規模的公司整體變革,但同樣的原則也可以適用在組織當中的所有層級。經理人必須不斷地評估公司的策略,以判斷自己訂出的決策表現如何、當條件改變時要如何修正策略,並要設計出新策略,以強化未來績效。我們應該在哪些活動上投注更多的資源,哪些又應該縮減?哪些資源並未有效活用?我們應該把某項活動外包出去,還是繼續由企業親力親為?這些商業決策必須以資訊為憑據,而財務報表則是主要的資訊來源。
但很多經理人並不具備會計和財務的背景,因此沒有回答這些問題必備的工具。他們看不懂手上拿到的有助於決策的報表。他們若非完全忽略這項資訊,就是錯誤解讀數字的意義,要不然就是根本不知數字裡面少了什麼東西。對一家公司的財務健全度來說,這些行為非常危險,就好像在沒有儀器設備輔助之下開飛機一樣,而且擋風玻璃還起霧了。
本書的目標,不是要教會讀者編纂詳細的財務報表;把這些工作留給會計財務部的員工、會計師和財務長就好,他們熟知一切的法令規範。相反的,我的目的是要教會你如何善用並解讀他們提供的數據。
不論你是經驗豐富的經理人、高階主管或領導者,不論你領導的是上市公司還是私有股權企業,不論企業規模大小,精通財務報表能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決策,讓你成為公司更寶貴的資產。
雖然會計報表裡都是數字,但從許多方面來說,會計其實算是一種語言。會計規則是一種機制,規範企業交易與經濟活動如何轉換成數字。和這些數字一併出現的文字,又有什麼意義?就像每一個領域一樣,會計財務也有特有的術語,若要能理解財會並與之溝通,很重要的是先學習這些詞彙或語言。收入和現金不同,折舊指的並不是該資產的經濟價值如何減少,負債有可能是好事,太多現金可能是壞事。AAP、NPV、 ROA、 EBITDA、 WACC、槓桿等,這些詞彙到底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在發現財務報表當中居然會有很模稜兩可與很主觀之處時,都非常驚訝。就像主修英文的人會辯證如何詮釋《哈姆雷特》(Hamlet),對於哪種方法最適合用來衡量企業的績效與財務狀況,財會經理和會計師的意見也會出現紛歧。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主觀性,是因為在整合會計報表的同時,還有很多活動仍處於現在進行式中。我們當然可以等到企業關門大吉時再來算總帳,結清所有盈虧,藉此消弭所有曖昧不明的問題,但這樣的資訊來得太遲,無益於當企業仍在營運的當下就必須做的決策。
為能提供更即時且有用的資訊,會計報表不僅回顧過去、告訴你之前發生了什麼事,基本上,資產負債表或損益表上得出的每一個數字,有一部分還會根據未來將會發生什麼事的估計而來。但麻煩的是,我們無法確實知悉未來的現金流以及事件,因此,這裡也就出現了一道漏洞,讓不擇手段的管理階層得以操弄。即便經理人心存善意,但他們也常常會對公司未來的展望過度樂觀。為了因應這些潛在問題,財會法規設下了限制,規定可以透過財務報表傳達的是哪些和未來有關的資訊。設立稽核人員、以及其他檢核和權衡行動,就是為了不讓管理階層肆無忌憚地不當表述企業績效;但這些關鍵機制也無法完全發揮功能,因為他們也不是水晶球,無法看透未來。在本書中,你將會瞭解上述的主觀性與判斷如何影響財報中的數字,和哪些未來面向可以納入財報、哪些不可。這可幫助你學會讀懂財務報表字裡行間的玄機,知道何時該存疑。
一旦你更懂財務會計,你也會開始懂得,自家公司提供給外部利害關係人(比方說股東或稅務單位)的數據,並非你想用來經營企業的數據,而且,這其中的緣由和欺騙或錯誤表達無關。最起碼,你會想要更瞭解公司內各個部門的詳細績效,不會只滿足於年報以及納稅申報書資料能提供的整合性資訊。此外,你也需要能助你做預測的數據,讓你知道如果你做出不同的決策,成本與營收將會如何變化。外界制定的財務報告系統通常僅以大類別區分(比方說,把生產成本和行銷成本分開),但是你會想要每一個大類別中的各細分資訊,幫助你瞭解你的成本如何變化:哪些成本是固定的,哪些又是變動的,哪些成本是已經套牢或投入的,以及哪些成本是直接的、哪些又是分攤的。
最後,企業在編纂提供給股東或債權人的報告時,使用的是由決定財會報表標準的機構1所制定的規則。有鑑於企業必須按照規定編纂財務數字以滿足外部的規範要求,許多企業也會選擇便宜行事,拿這些數字供自家公司內部決策之用(因為這樣比較便宜,無須自行用其他報表編製系統再做一遍以重新得出新數據)。請注意。會計規則在設計上通常是為了達成簡單、保守原則或其他目的,而不是讓你能盡量準確地衡量公司的績效以及財務狀況。我會探討其中一些問題,以及這些數字如何扭曲你的績效指標。
經理人要學會財會技能,另一項重要的理由,是要設法讓自己在企業策略討論中成為更有價值的參與者,並且能更有效地捍衛自身的想法。終究,要判定決策的好壞,一個很重要的基準就是它們在「數字上」的表現如何。
很多投資計畫書都牽涉到現在要把錢花出去、(希望)未來能夠創造收益。因此,投資決策的基礎都在於我們如何預測未來,以及這些預測在未來會如何以現金流和利潤的形式表現出來。
重要的是,要瞭解財會技能可以做到哪些事、又做不到哪些事。
財會技能無法告訴你,研發提案中的投資能否生產出讓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可的藥品;財會無法告訴你,消費者喜不喜歡你一心一意要引進的新產品(比方說,新可樂〔New Cola〕);財會也無法告訴你,成敗繫於融合二種不同企業文化(比方說,美國線上〔AOL〕和時代華納〔Time Warner〕)的收購案,究竟能不能順利圓滿。當經理人試著做出這些判斷時,經驗和直覺是最寶貴的技能。
財會技能可以告訴你的是,成功的機率必須要到多大,以及如果真的可以成功的話,利潤必須要到多大,才值得投入投資的成本。
更廣泛來說,財會提供的是經濟架構,讓你透過投資為公司帶來多少附加價值的這個角度,來比較不同的投資策略。財會可以幫你評估可接受的投資報酬率是多少,可以告訴你這個報酬率與策略的風險之間相關性多高,可以讓你知道,相較於更快就能賺取報酬的投資計畫,另一項許多年後才會回收的策略若要有同樣的價值,要多賺多少錢。
此外,藉由迫使你將對未來事件的預估納入損益表、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量表等,財會這套框架也將紀律納入過程當中。經理人的推估通常會受到自尊或期望的影響,而非現實。財會技巧讓你有機會評估支撐預測的假定(assumptions)是否合理,以及預估結果隨著假設條件變動而改變的敏感度有多高。
當你敦促自己運用財會技巧編寫出在公司內部能達成一致的預估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的同時,這些技巧也降低了你完全忽略重要因素的風險。
在本書中,我會說明以下各項:
■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以及現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的角色。
■財務報表(financial statements)彼此之間的關係。
■介紹財務報告(financial reporting)的概念,例如如何認列營收(revenue)、決定存貨成本(inventory costing)、折舊(depreciation)以及稅負(taxes)。
■如何剖析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以瞭解驅動獲利能力(profitability)的因素。
■資本結構(capital structure,亦即你用來融資資產的負債〔debt〕與股權〔equity〕組合)如何影響利潤(profit)與風險(risk)。
■如何辨識與估計決策的相關成本。
■如何評價投資決策與進行折現現金流分析(cash flow analysis)。
■如何整合這一切進而建構一貫的企業策略。
財務影響企業的每一個面向,一旦高階主管與經理人懂了財務報表的基本原理,並掌握財務分析的工具,就會知道是哪些力量帶動營收,可準確找出企業在哪些方面表現良好,並且分析為什麼績效不如預期。更能掌握財務狀況可讓經理人知道要問什麼問題,要把焦點放在什麼地方,判定究竟什麼是最重要的事,並且能知道要避開什麼、注意什麼。也能了解帶動績效的因素,將會讓領導者如虎添翼,做出更好的策略性決定,在企業裡推動改革,並能更精準地衡量要收購或出售哪些事業。管理經驗與財會技能相結合而生出的綜效,可以為你個人及企業創造出最大價值。因此,花費心力強化自身的財務知識,讓你能以更精準的眼光、更明智的判斷做出更適合的商業決策!
註1:在美國,公開上市公司必須應用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中的規定,每季編製季報送交證券與交易管理委員會(SEC,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這些規定則由一家私人機構──財務會計標準委員會(FASB,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制定。以國際上來說,許多企業使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這些是總部設在倫敦的國際會計標準委員會(IASB,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制定的準則。某些國家(和美國類似)則有自己的標準。此外,所有企業(包括公開上市和私有股權)都必須繳交納稅申報書,當企業在編寫納稅申報書中的財務資訊時,必須採用稅法中規定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