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軌跡: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夢∣ 雄獅美術四十二年記

美的軌跡: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夢∣ 雄獅美術四十二年記
定價:380
NT $ 300 ~ 342
  • 作者:李賢文
  • 出版社:雄獅美術
  • 出版日期:2013-08-1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4741354
  • ISBN13:9789574741359
  • 裝訂:平裝 / 168頁 / 19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1971年三月,《雄獅美術》月刊創刊,宣告了臺灣美術雜誌時代的來臨,它是臺灣第一本發行長達二十五年以上的美術專業雜誌。創辦人李賢文,從年少至今的五十年間,由學畫,辦刊,成立雄獅圖書、雄獅畫班、雄獅畫廊,乃至於近十餘年來的水墨學習與創作,都是他對美術文化懷抱夢想的實踐。由於工作性質的關係,他接觸到許多美術文化界師友,也見證了臺灣四十年來的發展。

  四十多年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夢」,是時代巨輪下的美的軌跡,也是藝術的典範與榮光,為了重返歷史現場,李賢文耗時三年,著手整理相關的資料,就雄獅美術事業體之月刊、畫廊、圖書出版三個面向,闡揚記憶中的許多人、許多事、許多物,記述他們在美術文化這條「築夢」的道路上,如何承先啟後,彼此成就;如何肯定前輩、發掘新人……,進而共同開展出臺灣美術文化的新視野。

  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凡努力過的,必鑄刻銘記,歷史中「美的軌跡」例舉如下:

  .附中寫生會三李(李雙澤、李乾朗與李賢文),在民歌、建築與美術的努力與成就。

  .「雄獅文具」創辦人李阿目,不僅支持次子李賢文創辦《雄獅美術》月刊,同時也贊助文化,是七○年代以企業贊助文化的先行者。

  .劉其偉對於《雄獅美術》創刊號的智慧建言:「報紙會被拿來包油條,再薄也要以雜誌形式出刊!」所幸劉其偉當年的智慧建言,創刊號精美的設計與豐富的內容,至今仍是坊間收藏者的所愛。

  .畫家席德進病逝前,於《雄獅美術》月刊寫下了他最後的心願,除了為「現代國畫」吶喊,也道出他要畫臺灣本地之真山、真水、真人物的心聲。

  .水墨畫家余承堯,八○年代於雄獅畫廊舉辦生平首展,名震畫壇後,仍居陋室,以筆墨創作群山萬壑!

  .著名法籍華人藝術家、哲學家熊秉明,1985年開風氣之先,在「雄獅畫廊」用毛筆書寫自作新詩,做一次觀念的展覽會的示範,此展可說是「觀念藝術」之先鋒。

  .美術史學者石守謙,不僅發掘余承堯,肯定董陽孜,也推薦顏娟英、周婉窈、廖炳惠等優秀歷史學者,共同進入臺灣美術文化史的奠基工程。

  .本書作者李賢文,為重建臺灣美術史,自1979年起開始為臺灣前輩美術家,策劃出版一系列專輯,兩年內在臺灣美術文化界,蔚起探討臺灣前輩美術家風潮,為九○年代興起的臺灣美術研究奠下根基。

  .《雄獅美術》月刊於八○年代中期,首開風氣的公眾藝術議題討論,催生了1%藝術基金。

  他們的精神意志與生命價值,無形上是重要的文化資產,透過本書的追憶與感念,企盼還原出一個美好的藝術時代的生命氣質與精神典範。

  全書三十三篇,精要地見證臺灣美術文化諦造過程中的關鍵時刻、關鍵人物與關鍵影響。包括藝術家、作者、編輯、美術教育家、學者專家,都在記寫之列。大量第一手珍貴的書信、圖片影像及文獻資料,將有助於臺灣美術文化的脈絡化;豐富臺灣美術文化史料,以及深化臺灣美術史學史的研究。

作者簡介

李賢文

  ◆美術歷程:
  .1947 生於臺北市。
  .1964 師大附中寫生會創始會員,並擔任首任會長。
  .1971 創辦《雄獅美術》月刊。
  .1973 遊學法國,期間與海外學人廣泛交流。
  .1975 自法返臺,主持《雄獅美術》編務。
  .1996 《雄獅美術》停刊,遷居中壢,以書畫自修。
  .2004 與盧廷清、鄭治桂在臺北福華沙龍聯合舉行「群玉山頭」畫展,並出版《群玉山頭》一書。
  .2011 應臺北藝境畫廊之邀,與張光賓老師舉行「蒼樸.清曠.筆墨情」雙人展。
  .2012 應中央大學藝文中心之邀舉行「人間清曠」水墨個展。並出版《人間清曠》一書。
  .2013《人間清曠》榮獲第37屆金鼎獎--最佳非文學圖書獎

 

目錄

發行人的話 李賢文
序 一向望(ng-bang)藝術的福爾摩沙的來臨 周婉窈
二黑夜裡的滿天星斗 蔣伯欣
出版序 文化的灌溉 李柏黎
自序 《美的軌跡》序--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 李賢文

目錄
一 一位陌生人的眼淚
二 你的畫入選了
三 附中寫生會三李--民歌、建築與美術
四 報紙會被拿來包油條--憶寫劉其偉
五 惘然憶洪通
六 一根菸等於一塊磚 —— 七○年代企業贊助文化的先行者李阿目
七 在地球的兩邊——  回望熊秉明
八 願你遠離苦惱——記寫奚淞的「慈」與「悲」
九 綠野論藝——其爭也君子的文字論壇
十 那一年,蔣勳在雄獅
十一 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白色恐怖下的文化自覺
十二 在塵埃中嚮往純潔--戰後台灣美術社會寫實第一人.吳耀忠
十三 漸行漸遠漸芬芳--永遠的台灣紳士.顏水龍先生
十四 故鄉裡的異鄉人--立石鐵臣二、三事
十五 新人不老,創作不輟--回看雄獅美術新人獎、創作獎
十六   黃昏見黎明--看《西洋美術辭典》三十年歲月
十七 從筆墨精神--談席德進的最後心願
十八 芥子中見須彌--杉浦康平的醍醐之心
十九 畫家的舞台,畫家的夢--雄獅畫廊十年
二十 一隻沉重的皮箱--重翻公共藝術及文化政策的歷史冊頁
二十一 群山萬壑出陋室--側寫余承堯
二十二 頭目的尊嚴--哈古「木雕觀音」的啟發
二十三 在藝術的星空下--《台灣美術年鑑》八年1990~1997
二十四 破冰記--雄獅美術在大陸
二十五 戒嚴中的大陸新人獎
二十六 一棵育種無數的婆娑大樹--鄭明進的美育大道
二十七 文字力量的崛起--九○年代王福東引爆的文字論戰
二十八 迴鋒逆轉筆墨行--書寫陳雲程與張光賓
二十九 有「顧」有「問」的顧問--充滿歷史識見的石守謙
三十 獅吼--眾聲匯聚.眾志成城
三十一  從歷史走向未來--前輩美術家進入歷史之後的省思
三十二 高山青澗水藍--從玉山談【美術家傳記叢書】的意義與價值
三十三 開始於結束之後--停刊前後事

附錄:雄獅事紀

 

內容連載

序二、黑夜裡的滿天星斗

兩年前,我在南藝大的史評所開設「當代藝術評論與編輯實務課程」,邀請《雄獅美術》創辦人李賢文先生來校分享雜誌的創辦過程。與此同時,《藝術觀點ACT》也正以美術中的「左翼」、「現實主義」、「鄉土」作為問題意識構思專題內容。《雄獅美術》在七〇年代的思想,與臺灣視覺藝術轉型的構成情境,形成極有意義的分析議題,所以我們也在課堂上舉辦「重思一九七〇年代的《雄獅美術》座談會」,探討美術與社會之間的實踐與連結。

從一九七一到一九九六年,《雄獅美術》以一本專業美術雜誌的身分,涉入臺灣美術歷經本土化和現代化的時刻,以設定議題、專輯、獎項,以及座談會企畫和出版圖書的形式,遍植幼苗、澆灌一方臺灣藝術的土地。細閱三百多
期的月刊,總能體會當時的主事者,希望不斷激發美術成長之力的企圖心。

不同於以往走在時代前端的前衛之姿,現在李先生於停刊十餘年後,沉潛於水墨繪畫,相繼開辦畫展與出版畫集,並重新回首《雄獅美術》月刊從無到有的經歷。

著重在個人經驗的片斷,本書集結李先生記憶中拾取成篇的文章,更為緊密地連綴七〇年代至九〇年代中期,《雄獅美術》與在地美術的關係。半自傳式地書寫方式,看似敘情為主,卻也記錄了他對洪通、熊秉明、席德進、顏水龍等畫壇前人的觀察與評述。如此的憶寫,不只為美術史添彩,也讓未曾有機會每月引頸期盼新一期出刊,或手持紙本閱覽《雄獅美術》的讀者,能從書中細數的故事,感受上一個世紀理想者與實踐者的心靈。

三十三篇的記事中,李先生從高中時期寫起,包含影響他家庭教育的父親,與他交往甚深的師長、友輩,以及在編輯部共事過的同仁。他們彼此的知遇、互識與相惜,看似細碎、微小的交會,或僅是生活偶然的個人際遇,卻時與《雄獅美術》發展的歷程來回勾連。記憶的書寫,因而從單線構成變成複線交織。這些描寫人之相聚與生死分離的內面感情,提供我們以反身思考的角度,來理解臺灣美術。

在「物質生活與精神文明都十分匱乏」的七〇年代,劉其偉對還是大四學生的李賢文多方鼓勵,以及對月刊「再薄也要以雜誌出刊」的棒喝,識見《雄獅美術》的誕生,啼響專業美術刊物的先聲;回憶就讀師大附中時,因社團「寫生會」與李雙澤結下友誼。在自己去國數年即將返國前夕,李雙澤手書一張感言相贈,內容透露當年離臺求知的青年們,施展抱負的心裡,埋藏著深沉的土地感情;而在攸關月刊轉折的時刻,奚淞出力相挺,即便忙碌於《漢聲》和《雄獅美術》兩者之間的編務,也使月刊「從原有的純美術,走上更寬闊的人文關懷」;而謝里法在紐約觀察臺灣藝壇動態,長期提供「與阿笠談美術」專欄稿件,他「亦莊亦諧,百般嘲弄又充滿感情」的文字,更增加《雄獅美術》文化思考層面的厚度。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00
  2. 新書
    79
    $300
  3. 新書
    79
    $301
  4. 新書
    88
    $334
  5. 新書
    89
    $338
  6. 新書
    9
    $342
  7. 新書
    9
    $342
  8. 新書
    9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