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版序
最近在美國有一項輿論調查,不知道菲律賓曾經為美國殖民地的美國公民,超過百分之三十以上。
在日本,是否有過類似的調查,雖不得而知,但是我相信今天的日本,不知道日本曾經統治過台灣長達半個世紀的日本人,應當也不少。日本的歷史教育,觸及到台灣的很少,在日本,一年裡將近有三萬種的新書發行,令人百思不解的是,竟然很少關於台灣的新書。而且,最近刊行的一本學術書,儘管在主題上冠以「日本的殖民地」,卻始終圍繞在朝鮮統治和侵略中國的敘述上,有關台灣部分反而付之闕如。本書即是在喚回世人注意的焦點,重新注意被遺忘了的台灣的嘗試之作。
由於書名是「台灣總督府」,所以對於握有絕大權力的台灣總督,與在其下掌管民政的民政長官之背景和任免經緯的敘述是有必要。因此,本書也許會稍微帶有政治史的性質。當然,關於台灣人的抵抗運動之敘述,在本書中更是不可欠缺。
日本帝國的台灣殖民地統治,不致於為了貪得雞蛋,而把這隻會生蛋的雞輕易地宰掉。事實上,日本帝國為了獲得更多的雞蛋,於是拚命地養肥這隻雞──致力建設台灣。因此,在本書中對於日本帝國如何致力於建設台灣也將加以全面檢討。如此一來,筆者唯恐這本小書會因盛裝太多的東西,而顯得內容有點雜亂。
從來,關於「殖民地統治史」,常常會因為舊殖民地統治者、舊殖民地被統治者、第三者的不同立場,而導致對殖民地統治看法的不同。同時,也會因殖民地統治的直接體驗者和其子孫兩代之間,思想、經驗、性格的不同,而導致彼此之間對殖民地統治看法的差異。
筆者到十三歲為止,在日本帝國殖民地統治下,度過了被統治的歲月。在年齡上來說,可以說是介於體驗者和其子孫之間,不能說是對於本書中所敘述的事情有著豐富的體驗。所以,在本書如果被疑為是體驗之敘述的話,那說不定是筆者長期以來的見聞所累積的體驗,在無形中已溶入潛意識裡。
本書由於筆者的調查不足,誤謬之處也許還很多。台灣總督府時代的人,還有不少人活著,此外,為數不算多的台灣研究專家和最近著手台灣研究的新銳們,或許會對本書加以過目,筆者非常仰望諸位的賜正。
黃昭堂
1981年於昭和大學政治學研究室
漢譯本序
有關研究日本統治時代的台灣,在日本有幾本非常傑出的著作。
許世楷《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東京大學出版會,1972年)是注重台灣人抗日運動以及台灣人政治運動的學術研究論著。
涂照彥《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東京大學出版會,1975年)是針對日本帝國在台灣的經濟建設與經濟剝削的學術研究論著。
向山寬夫《日本統治下□□□□台灣民族運動史》(東京中央經濟研究所,1987年),顧名思義,不必解釋,不過也包含相當多的經濟分析,是一本浩瀚的學術論著。
這三本書,在日本構成了一個金字塔。
雖然已經有這些優秀著作,但是讀者限於學術界。教育社這個出版社,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三十幾年後的日本年輕人,對台灣了解很少,甚至不知道日本跟台灣有過一段相當深的因緣。要我把這段時期的情形,用簡淺的方式整理出來,而那個時候我也有同樣的感覺,遂按照出版社的意思,用小冊子的體裁出版了這本書。這次,承蒙自由時代出版社的好意,要在台灣出版漢譯本,我實在應該考慮到島內同胞的需要而重新改寫。但是因為雜務纏身,只好等另外的一個機會來做這項工作。其實,專家雖然不多,總算有幾位,就請這些專家來從事這個重要的工作,可能比較妥當。在這之前,只好增添一些說明,濫竽充數了。
這本書,生疏的名字太多了,恐怕讀起來,好像是「電話簿」那樣的枯燥無味,但是如果讀者諸賢之中,有人要做深入的研究時,一定會感覺到方便的。
又為了讀者的方便,我加上了日本的地圖、那個時代的日本帝國政府的內閣總理(首相)一覽表、內閣各省(各部)的名稱。
我寫日文版的時候,本來希望插入「索引」,要查的時候才不會費時。但是頁數已經超過出版社的原先計劃,不得不割愛,這次由於譯者的努力而替我做了,可以說是有幸。
讀者諸賢也許會感覺到,本書對那些總督、總務長官之類,個人的背景寫得太多,治史應該注重描述民眾才對。我也知道這點,同時認為應該如此。不過事過境遷,那些在台灣人頭頂上耀武揚威的人,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反而變得毫無所知,似乎不妥;再者,我有意把這本書賦予「政治史」(不是政治運動史)的性格,只好懇請見諒了。
最後感謝譯者黃英哲先生與自由時代出版社給我這個機會,透過著作的形式與久違了整整三十年的父老兄弟姊妹見面。
我的牽手謝蓮治女士,在這三十年來幫我整理稿子,從來沒有看過我像洋人那樣,在序文後面寫一句道謝辭,有時難免感覺「歹勢」。現在,在此補辦,只限這次,下不為例。
黃昭堂
1988年12月22日識於「旗的台」研究室
離開故鄉30週年之日
『台灣總督府』譯者新版序
『台灣總督府』中譯本初版於1989年印行,由故鄭南榕先生創辦的自由時代出版社出版,自由時代出版社結束營業後,1994年改由前衛出版社出版。本書中譯本自出版後,因為長期被大學部分台灣近代史開課老師指定為教科書或參考書,得以屢次再版成為長銷書,我為原作者黃昭堂教授感到高興,此回前衛出版社社長林文欽先生再度將此書重新排版,列為該出版社「台灣經典寶庫」系列之一,賦予此書新的生命,我想甫於去年11月逝世的黃昭堂教授在天上也會感到欣慰,斯人形骸雖逝,但其精神不死。
我非常慶幸在八0年代中期留學日本時,還來得及相遇戰後第一世代留學日本,致力於台灣研究的先行者,如王育德教授、黃昭堂教授、許世楷教授、劉進慶教授、戴國煇教授、劉明修教授、涂照彥教授等老師輩,其中王育德教授、黃昭堂教授、許世楷教授同時也是戰後海外台獨運動的先行者。如今除了許世楷教授還健在外,其餘諸學者皆豋仙籍,成為不歸人。
我是因為張良澤教授的介紹得以認識黃昭堂教授,八0年代留學日本立志台灣史研究的留學生慢慢增多,但是在那風聲鶴唳的時代,敢去見他的留學生恐怕不多,他看到我有幾分蠻勇,對我非常親切,研究上不吝指導,甚至在升學路上也不吝予以協助。他常告我愛台灣不是要每個人都去從事政治運動,好好研究台灣也是愛台灣的一種表現,他的話我始終沒有忘記。黃教授生性幽默,他曾說在東京大學念書時,為了台獨運動經常翹課,有一回日本教授問他為何常缺課,他回答說:老師您是研究歷史的,而我是去創造歷史給老師研究,因此沒有時間上課。讓日本教授啼笑皆非,無言以對。我還記得他說過好的學術論文是要使閱讀者易懂,如果一篇論文你讀了三遍還讀不懂,你大可以把他丟了。我又記得有一回在他面前批評一位學者的論文寫得不好,他冷冷地回答說:那麼你就寫一篇比他更好的論文來。
我結婚很晚,當時黃昭堂教授已自昭和大學退休,返台定居,繼續台獨運動。結婚時我請他來證婚,他欣然同意。婚禮結束返回日本前夕,我和內人一起前往致謝並辭行,我特地包了一個紅包作為謝禮,他堅持不收,並告我有了家庭後一定要省吃儉用,不管是台灣人社會或是日本人社會基本上是很無情現實的,絕對不能當弱者,不要期待誰會幫助弱者。黃教授這席話也許是有感而發吧,至今仍在我腦海中迴響著。
黃教授一生清儉,從在昭和大學任教寓居日本,直到解嚴,黑名單廢除,自昭和大學退休與夫人一起返台定居,從未置屋,一輩子都是租屋過日,將薪水、退休金全部用在台獨運動上,過去政治人物受人詬病之處甚多,但是黃教授以學者從事政治運動,自律甚嚴,待人極為寬厚,處處能為對方著想,鮮少批評人物而堅持自己的理想。他的逝世代表了堅持信念的理想型台獨運動時代的消逝,至盼此回隨著『台灣總督府』中譯版的重新出版,大家再度反思台灣的何去何從。
黃英哲
2012年9月28日
譯者序
談到戰後的台灣研究時,絕對不能避開昭和大學黃昭堂教授的研究成果不談,黃教授有關台灣研究的著作,三百餘篇的論文、政論、評論除外,還有幾本學術性的專書出版,即《台灣民主國的研究》、《台灣的法的地位》,以及《台灣總督府》等。
《台灣民主國的研究》原本是黃教授的東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論文。黃教授在論文中指出,台灣民主國的倡議者多為清廷官吏以及台灣土著士紳,其運動並未建立在台灣一般大眾基礎之上,基本上是屬於前近代式的士紳集團反抗外來統治者的行動,尚未建立基於主權在民的國民國家之抵抗運動。可是,這個時期的武力抗日運動,對日後台灣人的獨立建國運動影響深遠。
他的論文於1968年提出後,立刻受到日本學術界的肯定與重視,東京大學出版會隨即於1970年將該論文出版,這是東京大學出版會首度出版由外國人留學生撰寫的博士論文,同時也是東京大學首次出版有關台灣研究的博士論文。東京大學也因這本書的出版,肯定黃教授的學術地位,從1975年開始聘任他為兼任講師,講授國際政治史、東亞政治,直到1987年為止,長達12年之久。
黃教授第二本台灣研究專書(合著)是《台灣的法的地位》(東京大學出版會,1976年),這本著作原本是他接受日本□□□政經學會的委託,所作的一項專題研究。在書上,黃教授指出台灣並不屬於中國的領土,基本上,台灣是台灣人的領土,至少台灣的歸屬至今未定。所以,要決定台灣的將來,須尊重台灣人的意願。此外,這本書的獨創之處是,他用國際法來解釋台灣史,在方法論上也是前人沒有嘗試過的。
這次譯者所翻譯的這本《台灣總督府》,算是比較通俗的著作。在書中,黃教授從日本近代史出發,敘述日本統治台灣50年的歷史,並說明日本殖民當局,如何運作「台灣總督府」這部殖民地統治的機器,來施展其統治伎倆。此書於1981年,由教育社出版,且被列入「日本史叢書」。在日本,這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因為一本書一旦被列入叢書後,就會反覆再版,永遠存在。截至1988年10月,《台灣總督府》一共發行了8版,一本學術性的著作,能平均每年都再版,可見其受重視的一斑。
此次《台灣總督府》的漢譯本,是根據1988年10月出版的最新修訂版本,在張良澤老師、張炎憲兄、胡慧玲姊的鼓勵及自由時代出版社的支持下,才得以完成。希望本書的翻譯,就「信」度來說沒什麼問題。在「達」、「雅」若有不當之處,還請諸位前輩專家不吝指正。
黃英哲
1988年12月12日謹識於東京大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