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四十五歲,是辦公室生涯的轉捩點。
四十五歲這個年紀,工作將近二十年,在公司裡屬於資深一族。不少人還當到課長,帶領幾位部屬,位居中間管理階層,忙碌度過每一天。
和擔任課長之前不同的是,自己背負的期待大大不同。課長必須自行思考所負責的單位一切策略,並且懂得運用部屬的力量,展現成果。面對的要求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如何善用部屬,是否能付諸實行展現成果。相信有不少人由於無法因應扮演角色的變化而感到苦惱,也有人承受過大壓力,或一不小心遷怒部屬,甚至把自己的身體搞垮。
一想到自己的未來,壓力更大了。能不能當上部長呢?接下來能不能爬到高層呢?如果無法如願,到退休之前該怎麼辦呢?小孩還念小學,到大學畢業還要十年;房子貸款沒還清,日子要怎麼過下去……。
話說回來,討好上司,想盡辦法爬到高層,這種事又違反自己本性。究竟該怎麼樣才能活得有尊嚴、活出自我呢?
本書的目的就在於針對這些不安與疑問提出一個方向。將我以往感到苦惱時環顧四周,從友人經驗中認為「或許這對讀者有幫助」的重點過濾出來,歸納整理而成。
首先,第一章針對「自己該把辦公室生涯的目標放在哪裡?」「工作與生活該怎麼取得平衡?」為這些人生中最重要的問題,提出一個思考的方向。第二章思考在實現工作目標時必須要提升的自我工作能力,該如何付諸實行。第三章則談談做為工作能力前提的身心管理。
第四章討論一己之力做不完的工作,該如何借用他人的力量來完成;第五章以「善用部屬、活用組織力」為題,提出將部屬能力發揮到最大的管理方式,以及如何應對上司以便讓自己的工作進展更順暢。
第六章提到如何提高管理階層要求的高水準決策能力,第七章中說明由於身為管理階層而飽受期待的執行能力,該如何加強。最後,在第八章中告訴大家,為了充實辦公室生涯,以及準備面對第二人生,該跟哪些人往來。結論是接下來的人生該秉持什麼樣的心情,用什麼樣的態度走下去。
我今年五十四歲,上班族生涯也差不多告一段落。我在四十八歲那一年進入法律系夜校就讀,取得律師資格,我計畫在人生最後的階段能以律師的身分貢獻社會。就這一點來看,本書除了是我自己的上班族生涯集大成,也是邁向未來人生的決心歸結而成。
希望我集結自己及友人經驗的這本書,提出的各項建議能在大眾讀者往後的人生中有所助益。
【推薦序1】人生就是一個學習的旅程
邱文仁│職場專家
曾經寫過《三十不必拉警報》暢銷書的我,現在要替給四十五歲左右的讀者看的《為自己開創第二人生──48個平衡生活與工作的最佳建議》寫序!嗯,可見時間的流動,是沒有人可以避免的過程,而且它發生的比想像的更快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年的我們,有些事看似塵埃落定(例如事業方向、家庭關係),有些事,看來似乎卻是在走下坡的狀態(例如體力、記憶力,與年輕世代的溝通能力)!當然,也還有很多值得嘗試的新事物。幸好,不管是二十歲、三十歲、或是四十歲的我,都體驗著進步與學習的快樂!這也不枉費一直以來,認真生活的努力。
其實不同的年齡、面對不同的機緣,本來就應該有不同的做法。挫折難免,但經驗之後必帶來智慧。
回想三十歲出頭時,因為遇到賞識我才能的老闆,也因為在當時還算很新的行業中,讓我有機會各方面嘗試,並從工作中得到極大的成就感!我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把工作當戀愛談,每天沉浸在工作實現的喜悅中!那時的我,覺得「工作是人生的全部」,覺得自己每天英姿颯爽,愈忙愈快樂!
不過,職場中總存在著許多競爭及政治因素,所以有一天我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之下,必須放棄非常喜歡的工作!雖然這對當時的我是不小的打擊,但是長遠看來,卻是一件好事!因為人生目標被強行轉彎了,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摸索,閱讀、討論、思考後,我找到新的人生哲學、人生方向!之後,我體會到「必須學會生活」,及學會「更有技巧的工作方法」!這才是邁向成熟的人生路徑。
在家庭,及其他人生的樂趣上,由於我開始花一定質量的時間去經營探索,現在的我,思考比以前活躍,個性比以前有趣,也擁有更加平衡的人生!而在工作中,我體會到做人與做事一樣重要,不能一頭栽進執著於單一項目,而應該眼觀八方,保持思考及身段的彈性,多與人交流。現在的我,懂得借力使力,只要遇到不懂的事,就問身邊的人,對待部屬也一樣,借用他們的知識與經驗,我一點都不感到害羞!我感覺,再也沒有比「借助他人智慧」更有效率的做法!
在這個競爭的時代裡,讓人生多線並行,更需要方法。要如何將原先停留在負面的想法轉向正面,並提出積極、有建設性的方案?要如何把「不可能成功」的習慣思考模式,轉變為「這麼做的話應該可行」的積極性?其實需要開放的心胸及學習。這本書,作者提供了自身經驗及智慧的累積,可以給正在摸索的中年世代,一些值得參考的觀點!謹在此祝福愛好閱讀,虛心學習的你,走向更積極有勁的第二人生!
【推薦序2】活在當下,為自己開創第二人生
陳文堂│橫山論壇創辦人.前諾華亞太區人資總監
這些年來,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下,不管是處於跨國企業或是臺灣本土企業的人們,都會強烈地感受到企業競爭的壓力。一方面拚命地工作,同時又企盼著「工作與生活平衡」。有的人希望全力投入多賺錢,以提早退休,憧憬退休後的第二人生。也有很多人,忙到不行後辭掉工作,暫時離開職場休息一下,以走更遠的路……。這些做法到底是不是好的辦法?!
最近有位很優秀的舊同事找我吃午飯,談談她的職涯近況:被挖角而轉換了一、兩間公司,取得很好的職位與待遇,老公的工作也不錯。小孩念中班,年值三十有五,工作頗為得意;不過非常忙碌,出差開會、人事問題與組織協調、照顧小孩……,她說,公司卻好意地提醒「工作生活平衡」,這樣忙,怎麼做啊?!我喝口茶,沒給她答案。但問她說,想想最近妳有做過什麼事,讓妳自己緊張的生活步調輕鬆一點?她說:「沒有耶!」我說:「再想想!」想了一下,她說,有個週末忘了帶黑莓機回家,一開始覺得不安,後來就不管了,進而專注地與小孩玩,享受了美好的週末生活。帶著黑莓機時,常會忍不住看信,即使人在家,也一直掛念著公司的事。所以自那次週末後,就常故意在週末「忘記」帶黑莓機回家,不但生活品質變好,工作也沒受影響。
於是,我再問她:「從這件事,妳學到什麼?」想了一下,她說:「『工作生活平衡』,公司只會說說,頂多讓你週五穿牛仔褲上班,或是提供彈性工作時間的制度,但是能否平衡,完全要靠自己的安排,不可以期待企業替你解決這個問題,因為企業組織天生就是為了績效。所以,我們要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然企業會替你決定;你會永無止盡地跟著企業的步調,而亂了自己生活的調子。」
這是一個頗令人欣喜的午餐,因為看到一位年輕有潛力的「跨國企業戰士」,她不但工作有自信,也在這紛忙的職涯階段,就體悟到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核心是自己!我順勢跟她介紹植田統的新書,告訴她說:關掉黑莓機或不把工作帶回家,只是對待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基本態度。至於如何持續地實踐,以及有更實際的工作與生涯策略,也是該為自己規劃的。植田統的書,以一位四十五歲面臨生活瓶頸的上班族當作書本的引子,開始討論如何準備退休與退休後的第二人生。
我覺得這本書不只是中年的上班族該看,三十多歲或是五十多歲的人士,也很合適細細品味。很欣賞作者積極面對工作與人生的態度,先從四十五歲上班族的故事,點出所有人終將面臨退休的事實,也提醒企業界的無常。職場得意時,也有可能一夕間面臨不可抗拒的轉變。他所提出的因應之道,不是虛幻地夢想著退休後的生活,或是逃避競爭在職涯中請長假去放空,而是積極構思如何在退休前訂立工作目標,磨練自己具備的技術與經驗。他用四十八個具體的建議,希望讀者能在職場上得心應手,更能活出自我。其中大部分是建議我們如何訂工作目標、如何領導、如何授權讓屬下替你分憂解勞、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等很現實的問題。只有在最後兩個建議才點出「在公司之外,打造自己的立足之地」與「一步一腳印開始努力」。
我很同意植田統務實規劃第二人生的做法,那就是活在當下,但有目標地累積能力與個人生活的資產,「你的第二人生只有你自己能打造」!人生是持續累積的一個歷程,職涯、家庭、友情、健康休閒與學習,這些生命要素應恰當地安排,生活平衡並不是時間的平均分配,而是動態兼顧的效能。再忙也要安排一個小旅行、一個小聚會,小事才重要。努力工作之餘,累積許多關心付出與愉快的小事,會讓我們活出更好的生命!
同事看著我點點頭,很同意的樣子。但反問我說:「那你呢?最近做了什麼愉快的小事?」「我呀!這週末剛走了一趟夢想了三十年的中橫錐鹿古道,體驗了台灣壯麗的山川與人文,只是歲月不饒人,兩腿酸痛到不行,如果年輕時抽個週末去走那會是更棒的事。」她笑著說:「把握當下,為時不晚呀!我要回去開個國際電話會議了!」
我送她走出餐廳並告訴她說:「去買一本植田統的書帶在身邊吧,妳接下來面臨的挑戰,大部分都可在這四十八個建議中找到妳需要的協助。望著她疾走的背影,似乎也看見她累積第二人生能量的步伐,而我的第二人生也正開始!
寫於竹塹橫山庄潁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