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作品集

2012-2013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作品集
定價:350
NT $ 315
  • 作者:曾建穎李月瀅鄭筱齡
  • 出版社:田園城市
  • 出版日期:2013-07-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0371407
  • ISBN13:9789860371406
  • 裝訂:平裝 / 412頁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收錄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2013年大學部畢業設計作品

本書特色

  2013 年臺北科大建築系畢業設計主題除延續2012 年"TAITOPIA" 以大臺北都會區為範圍的都市議題操作省思。更以此為基礎和美國哈佛大學及澳洲墨爾本理工大學聯合舉辦三校國際設計工作營”Taiwanism”,擴大為不同城市不同設計分析方法的交流學習,這是今年畢業設計特殊之處。

  幾年的都市環境與社會的關懷與理解力、探索空間形態與新技術能力的訓練累積,希望同學們具備邁向專業實踐的毅力與實力,迎接全球化與新思潮、新技術的挑戰。今年畢業設計同學們在作品數量及表現法上有所提升,但整體而言,對題目的論述仍易限於自我想像,推論流於資料堆砌之描述卻缺乏深入思考,在交互討論辯證中更顯出同學的落差,無法落實到空間本質與圖面的完整性。這是臺北科大同學們必須深刻體認加強的。

  建築需要堅持與熱情,不斷的追尋及超越自我。各校今年成果都有顯著的提昇,期許下一屆同學們能超越再超越,展現臺北科大都心學校與社會脈動接軌的決心與實力。

 

推薦序一

空間專業與空間技術

  2012-2013 畢業設計之設計,及其回顧

  每一種專業背後都有一種專業技術所支撐,同理,空間設計專業勢必有構成此專業的某些技術,透過這些技術,設計者創造出優質的設計。然而事實上,設計之術在大多設計者的理解中仍屬難以捉摸,或理所當然地視為創作者黑箱產出。大多的設計討論圍繞在" 是或不是好設計" 而鮮少探究" 如何創造出好設計",對設計技術或方法的關注或研究的匱乏,使得設計仍然如同藝術創作一般,決定於靈光一現或個人天分這一類的無法經由努力確保的不確定條件( 相信這也是建築設計造成學生莫大焦慮的來源)。當許多人困於無法作出好設計的集體焦慮時,指導老師與其施加予學生更多壓力,不如更積極面對技術究竟為何、以及如何獲得技術使用技術的課題。

  技術養成

  因此,本年度的教學訓練重點多著墨於空間技術的養成,並在初期以設計的初階能力為目標,包含基本建築繪圖、基本空間構成關係及尺度、軟體技術、表現法、數位技術、3D 數位建模等,透過多次的工作營及使用班會課來進行全班集體式的提升基本技能。而上述項目其實僅屬淺層知識,大概也只能修修視覺效果或加強建築機能性的合理,尚無法對設計有積極效用,因此進階者如空間組構邏輯、以空間設計做為問題解決之策略、風格與類型的探索與再現、設計方法論、參數式或演算式設計、都市脈絡主義、都市更新等,則由一系列的演講讓學生可擴大視野廣度及思考的深度。

  設計的設計

  在追求進步的趨勢中,若將設計的水準表現僅寄託於師生定期的上課口頭討論,乃是一種危險之事,蓋所有的學生在畢業設計上都是第一次的生手,結構上就容易失敗做收。設計的設計(Design of Design),或設計一個設計課的方法或流程擬定,或建立設計的後設性知識(Meta-Knowledge of Design),將可有效地讓設計成為一種可掌握的技術。畢業設計大概的典型流程包含從議題研究、基地分析、空間策略、機能擬訂、基地配置、建築圖繪製、模型製作,從而提出一套完整的設計方案,此為標準的設計流程性技術。此外,更為迫切需要的是分析技術、轉化技術、衍生技術、整合技術,並由這些技術中產生如德勒茲所說的開放性圖解,以運用這些圖解進行空間形態的實驗。

  基地限制

  延續過去兩屆,所有學生的基地仍以臺北市、新北市為選擇範圍,有助於集體論述聚焦,發揮群聚效應,產生產官學跨領域交流。

  社群網絡取代教室

  當下的教室已經雲端化,Facebook 成為溝通傳遞訊息的重要媒介,提供畢業班內部成員多點即時的互通有無。此外,FB 也讓微型放送站的概念成型,準建、Archifield 論壇一類逐漸式微,個人FB 儼然成為一窺各個建築學校畢業設計的窗口,加速了校際間的競爭,而每天之中網路上所產出的千萬個" 讚"已是推動世界運轉的重要推手。

何震寰 ( 北科大專任講師 )

推薦序二

  「設計應該被視為跨學科的,不再具有透過在人與環境之間創造新的人造物而使得需求更加複雜化的功能。藉由在取自不同人文與科學學科的資料間建立連結,我們的想像逐漸清晰:作為社會的投射,設計的終極目的不再只是基於勞動,而是不再疏離的人際關係。」

  今年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仍以大台北都會區的基地及空間議題作為關懷的對象,期許同學能透過對自己生活所在的城市的現象觀察和理解,以受空間專業訓練者應有的敏感度、大學生應培養的獨立思考、和身處資訊時代者應備的資訊收集及整合能力,發掘能夠反映基地涵構並延續歷史脈絡、在當下時空背景中值得被探討的空間議題,藉由畢業設計的操作過程建立起一套自
己的空間論述,並提出相對應的空間對策。

  幾個關鍵性的提醒。「差異性」的覺察:能否意識到觀察對象不論實體構成或屬性定義的複雜性並辨別其間相同與相異之處,不簡化而概述之?「時間性」的納入:例如人在移動過程中空間尺度及空間邊界狀態的持續性變化、隨之影響的移動速度的改變與事件的成立與否?及不同時間尺度下因使用者條件改變所造成的活動及場所的變異。「真實性」的面對:人的尺度、非預期性的空間
使用行為、及建築非強制性的存在本質。

  畢業設計作為大學四年專業訓練的階段性結束及銜接下一個階段開始的轉折點,除了專業能力的檢驗,應具備自我批判和自我修正的機制、面對問題的積極回應、正確的價值判斷

劉宛育 ( 北科大專任講師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15
  2. 新書
    9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