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中心,現在是哪裡?:亞洲為中心的世界這樣運作,翻轉地圖你會看見真相

世界的中心,現在是哪裡?:亞洲為中心的世界這樣運作,翻轉地圖你會看見真相
定價:399
NT $ 46 ~ 359
 

內容簡介

影響歐洲人世界觀最重要的知識來源──
《世界》三部曲的最後結論!
L'Academie Charles Cros Award查理.克羅斯學院大獎
(相當於美國的葛萊美大獎)
Prix Encyclopedia Universalis世界百科年度大獎(法國教育部認可)雙重肯定

  1995年以來,這套書的內容塑造了歐洲人的世界觀。在臺灣、大陸、日本,原本只有少數懂法文的菁英分子能吸收,現在你再也沒有知識障礙了。

  進入本書官網,你將看到來自美國、韓國、新加坡、愛爾蘭、摩洛哥、黎巴嫩……全世界各地讀者觀眾的肯定與讚揚。

  臺灣暢銷超過50000本、以歐美為中心觀點的《世界,為什麼是現在這樣子?》、《世界,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作者、法國知名國際關係研究專家尚.克利斯朵夫.維克多,這次在《世界》三部曲的最終篇當中主張:

  我們現在必須跳脫西方觀點,因為「世界已經以亞洲中心」。

  這本彩色的全新圖鑑,將翻新你看懂世界的方法!

  一、當西方不再主宰世界,亞洲有誰能晉升列強?

  .日本全力振作,想重返強國地位,中國會用哪些手段擋在前面?
  .別小看東南亞,這裡的11個國家──尤其是印尼,掐住許多強國的咽喉。
  .歐洲、美國、俄羅斯、中國爭相向印度示好,這個國家的「企圖心」卻讓人不安。
  .美國也知道自己不太行了,歐巴馬維持霸業的巧實力是什麼?
  .俄羅斯手握哪些王牌,為什麼走不出來、無強國氣勢?
  .歐盟讓歐洲的邊界變得模糊不清,歐盟進展如何?還有哪些隱憂?

  二、亞洲為什麼是「世界的中心」?

  .金磚4國、靈貓6國、新興7國,總之別再用「第三世界」、「開發中國家」形容我。
  .當「世界是平的」,中國如何成為最大受益國?新興富國有多少在亞洲,你知道嗎?
  .貨幣戰爭怎麼打?怎麼這又和中國有關了?
  .戰爭可以分成5級,「釣魚台爭端」目前處於第幾級?
  .別以為非洲國家最常發生戰爭,亞洲才是各級戰火熾烈的地方。
  .亞洲有哪些地方正在發生戰爭──持續且死亡動輒超過千人的衝突?
  .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是亞洲的哪個國家?

  三、亞洲成了世界中心,但也不能忽視其他地區:

  .巴西,為什麼地球未來的經濟榮景非常倚賴他?
  .非洲正在快速進步中,哪些非洲國家會扮演經濟推動者?
  .地球上哪些地方是金融避稅天堂(包括賽普勒斯),為什麼這種地方會成為全球經濟的隱憂?
  .融化的北極冰洋,點燃的不是環保憂心,反而是各國的利益薰心。
  .地球糧食充足,怎麼會有10億人吃不飽?
  .全世界的醫療資源,掌握在哪幾個少數國家手裡?

  此外,本書還探討了地球上目前面臨的移民、新難民、國界消失、健康醫療、教育、兩性平等、廢死問題──如果廢除死刑是趨勢,為什麼民意反而往往跟不上政客的主張?面對全球暖化、誰要負最大的責任?網路與教育,如何打造出地緣政治的新空間?

  《世界》三部曲原來是由法、德共同合作的公共電視節目,一九九五年以來每週吸引超過百萬名觀眾,了解自己正在改變的生活,加上近年來的彙整補強出書之後,這三部曲已經是影響歐洲人世界觀最重要的資訊來源。

  本書就是三部曲的最終篇,作者的寫作企圖是告訴我們:「進步」不再是歷史唯一前進的方向,未來不一定會更好,但有些方法可以帶你看懂︰以亞洲為中心的世界政經情勢如何變化?

作者簡介

尚.克利斯朵夫.維克多(Jean-Christophe VICTOR)

  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專家。

  他在1992年創立的研究機構「地圖與地緣政治學研究所」(Lepac,一個從事應用研究的民間獨立研究機構,專精於國際關係。提供前瞻思考、操作分析和目的性教學)擔任科學主任,並在法國和國外主持許多關於國際事務的研討會。

  他也創辦並製作知名電視節目〈在地圖底下〉,這個常態專題節目在歐洲電視協會(ARTE)跟TV5頻道(全球第四大國際性媒體)播放。

  著有《世界,為什麼是現在這樣子?》、《世界,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皆為合著、大是文化出版)。

譯者簡介

周盈成

  現從事貿易與寫作,曾任多年記者與編輯,包括中央通訊社駐日內瓦特派員及《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中文版主編等。英國愛丁堡大學犯罪學與刑事司法碩士。譯有《控制的文化──當代社會的犯罪與社會秩序》(巨流圖書公司出版)。

 

目錄

【推薦序】亞洲中心的趨勢,該得意還是該警覺?∕黃介正
【前 言】世界巨變中,務必改變看世界的方法

第一章西方不再主宰世界,亞洲有誰晉升列強?
強權西方早已日落,誰是「西方」?
美國強權下滑,「巧實力」維持霸業
歐洲的邊界,現在到哪了?
俄羅斯的內憂外患與大擴張
勢力受阻的日本
中國,來勢洶洶但內部不安
印度,很窮、很強,很有「企圖」
巴西,地球未來都看你了
哪些國家能推動非洲向前?
地中海正在沸騰
東南亞,列強爭取的樞紐地帶

第二章經濟帶來的權力,誰獲得最大勝利?
金磚、靈貓、新興國,別再說「第三世界」!
布雷頓森林協定後,誰是地球管理者?
不受限的全球貿易,中國賺最大
貨幣戰爭怎麼打?
避稅天堂,世界金融的地獄

第三章預支的地球,誰該負最大責任?
生態足跡,一個半地球才夠用
陸與海之間:令人垂涎與受到威脅的資源
石油大限將臨,核能將臨大限?
氣候的變化,各國議定的失控?

第四章戰爭從未消失,各種「級數」亞洲都有
戰爭分五級,釣魚台算幾級?
無止盡的以巴衝突
阿富汗30年戰火,何時停止?
阿拉伯人民的春天
印度的納薩爾派游擊戰
薩赫勒在哪?沒有法律的灰色地帶
核武擴散,無法阻止的態勢?
海中插旗,你爭我奪的海主權

第五章健康、教育、兩性平等、廢死,人類都安全嗎?
糧食充足,但10億人吃不飽
健康醫療的資源,掌握在哪些國家?
文盲增多,21世界的憂患
迫害、剝削,女人尚未撐起半邊天
廢死是趨勢?民意往往跟不上
國際刑事司法,審判個人、衝撞國家主權

第六章破碎的國界,移民、難民與社群認同問題
移民與放逐,邊界正在破碎中
新難民超過4千萬,還在增加
隔離之牆,非堅不可摧

第七章混血的世界,分不清的宗教、食物、運動與語言
無法地圖化的宗教分布
文化全球化──還是美國化?
一張家庭餐桌上的世界環遊飲食
世界遺產?決定權在歐洲手上
體育,一場權力競技的國王遊戲
全世界說相同語言,並非好事

第八章全球暖化、網路與教育,正在打造地緣政治的新空間
城市,鉅富與貧寒當鄰居的矛盾之地
酷寒北極區的暖化未來,搶手熱門
不平靜的虛擬世界
教育,國力興衰的戰略議題

 

推薦序

亞洲中心的趨勢,該得意還是該警覺?

  多年來,我經常在接見外國訪團時,建議外賓們設法看看國內政商領袖的辦公室內,懸掛的是什麼地圖。因為從那些地圖,我們便可以很輕易的認知到,他們的格局視野在哪裡。

  講授國際關係的教授總會偏愛研究和使用地圖,因為地圖幫助我們明白自己在哪裡。這是一本高度使用地圖的書,從不同的定位指標與統計數據,從政治疆界、經濟活動、資源產值、人口分布、宗教文化等多重類別,讓我們看到與傳統投影法所看不到,或是沒有想像過的地圖。

  在過去20年的國際旅程中,我特別喜愛一上飛機,先看各家航空公司服務航線圖,因為我會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心。

  《世界的中心,現在是哪裡?》透過作者深刻的自省與客觀的實證,再一次勇敢的試圖將我們從15世紀以來,難以掙脫的歐洲中心論之中解放;將我們從自西伐利亞和約以降,慣以為不變的主權疆域定律之中昇華。這本書不但引領我們搭乘太空梭,從外太空冷靜的觀察千變萬化的世界;也強迫我們回歸地球,腳踏實地的思索:科技能否戰勝一切?強權能否主宰自然?

  美國獨霸的局面已經動搖,但不致崩解;歐洲統合是大膽實驗,卻困難重重;中國似已掙脫百年屈辱,崛起談何容易;G20可以主導國際政經情勢,但對立互疑仍在。世界的中心確實在向亞洲偏移,國際經濟復甦有賴亞太經濟貿易提供動能,世界穩定須從東北亞的朝鮮到西亞的伊朗看起。

  全球金融危機慘況中,亞洲各國的軍費預算攀升最快。亞洲中心論能否成立,可能仍是大學校園論述辯論的課題,但金流與武器已經向這個我們立足的地區快速匯集。我們亞洲人在面對中心移動的大趨勢下,到底應該得意,還是警覺?

  我經常會在每場演講的最後提醒聽眾:上帝應許人類,每一天都是晴天,如果你今天沒有看到太陽,那就表示戰略高度還不夠。閱讀這本書,會帶領我們飛向那個高度。

黃介正 博士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前言

世界巨變中,務必改變看世界的方法

  片段訊息,我們如何看出全面?

  我在多方評估之下,決定跟「地圖與地緣政治學研究所」(Laboratoire d'et udes politiques et d'a na lyses cartographiques,簡稱 Lepac,一個從事應用研究的民間獨立研究機構,專精於國際關係。提供前瞻思考、操作分析和目的性教學)團隊合作編寫,一本從地圖看懂地緣政治(編按:以地理因素為基礎,分析經濟、社會、外交、歷史、政治等層面)的全書。

  在為世界各地的企業主管或大學師生進行數十場演講或研習後,我發現,人們很難把發生在各地和眼前的種種現象,做機制或哲學上的連結。地球上的一切事物其實都牽連在一起,但人們總是片斷零碎地去理解跟處理。

  人們為什麼難以感受這些連帶關係,甚至連弄懂都很難?為什麼大家總是用二分法的思維方式,如此抗拒事物的複雜性?

  生活在開放的民主社會中,我們每天接收大量的訊息。但我們是否知道如何整理?能不能把這些資料互相連結成一個系統來幫助理解,而不是切割得支離破碎?媒體經常混淆了什麼是部分、什麼是總體,什麼是緊急、而什麼是重要的。我們以被動的態度面對各種資訊來源,顯然也使我們失去分門別類的能力。這本書就是要嘗試提供一個歸類和分級後的世界新架構。

  一個世界結束了

  在我看,這幾年來一個世界正走向結束。正在開展的世界,不再是在歐洲形成,也不是在美國,而是在亞洲。約2000年以來,歐洲與美國、加拿大、澳洲等歐裔,首次不再身處世界中心,西方國家也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第一章中「舊有強權,西方早已日落」的章節,要對「西方人」這個不精確、但一直在用的概念提出省思。「西方的沒落」是個受到偏愛、也一再被重複的主題,一直以來是一種似乎頗具創意的自我批判形式,但我自己則對「西方」有股強烈的厭倦。

  制度上的去殖民化已經是50年前的事了,但殖民的模式仍徘徊不去繼續存在,被沿用、被模仿,在許多方面「精神上的去殖民化」還沒有達成。這種以西方為中心的高姿態和傲慢,幾乎數十年來不減,令我十分厭倦。

  不可再用西方角度看世界

  我的職業生涯已經遠離當初所學的民族學背景,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甚至覺得完全用不上。民族學要求高度的精確性,並要求研究者能不斷調整位置,不論是在世界的空間,還是心理的空間。然而,正是民族學讓我學會了謹慎小心的研究方式、對其他民族帶著尊敬的好奇心,尤其能迅速果決地跟西方文化劃清界線。

  特別要感謝法國民族學家孔多米納斯(Georges Condominas,1921~2011 年),這種方法能夠一絲不苟且極為平等地探索世界,以及各個民族。無論是安瑪薩利克(格陵蘭島東南方)或努勒維特(加拿大境內)的因紐特人、喀布爾或潘傑希爾(位於阿富汗中部偏北)的阿富汗人、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首都)或沙那(葉門共和國首都)的阿拉伯人、尼泊爾南部的塔芒族人、卜卜迪烏拉索(布吉納法索工商大城)的摩西族、巴西的瓜拉尼人、馬克薩斯群島的毛利人……。

  我生活在全球化工作的時間中,這是一個快速有序的西方式時間,讓我每週想起「他們」好幾次,一張臉孔、一個動作,以及人們穿梭其間的非都市景色中。懷舊?也許吧。多情而輕信?沒錯,因為這些人教我一種祖孫代代相傳、循環不已的世界觀,大異於西方那種把大地開發到耗竭的心態。

  這些人,該怎麼稱呼他們?原住民?土著?在地人?對我而言,他們可以說民族與親族兼而有之,因為他們以其差異使我更充實、更紮實。思索族群歸屬的問題,包含某種「求同」的追尋,但我的個人歸屬反而是透過「尋異」而產生。在這本書中,我始終希望兼而有之的民族與親族能被看見。

  未來真的會愈來愈進步?

  看著我們眼前跟腳下的歷史,可以了解到:認為一切必將隨著時間愈來愈好、愈來愈富足的「進步」,不再是唯一的歷史方向。地球不再確定有更好的未來。這個進步的概念,被思想家莫杭(Edgar Morin)稱為「西方的天意迷思」(出自2010年出版《道路》〔La Voie〕),也就是西方發展的富足路徑不再是唯一的遠景;科學與技術不再提供保證,本體論的懷疑開始滋長。

  這種經濟模式是生產者也是摧毀者。這枚銅板有兩面,一面是生產,帶領數億人走出每天兩美元的生活水平,但另一面是毀滅:環境汙染、氣候變遷、動物滅絕、能源浪費、水源消失,以及社會與世代間的連結斷裂。

  在不加限制的擴張後,擴張的限制已經到來。在各地,地球耗竭的跡象層出不窮,各種威脅清晰可見。我們是否還抱持幻想,以為現在所用的經濟模式有辦法解決人類的問題?書中會對這些經濟模式提出質疑,因為只朝向單一方向前進的時間概念,已走到終點了。

  超越國家層級的地球辯護人

  環境問題的國際談判同時涉及多種層面,異常複雜,包括:科學事實和我們對這些事實的相信程度、統計工具一致或分歧、國際環境法律體系的創立、經濟與財政上的計算、從不曾消失的南北對抗重新興起、歷史遺留的情緒,當然還有政治政策以及做出這些決定的脈絡。種種因素混合在一起,就是2009年在哥本哈根、2010 年在坎昆、2011年在德爾班的情況(譯按:指聯合國氣候談判)。

  這就是為什麼最好趕緊創設一個國際環境組織的原因,讓該組織具有像是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那樣的制裁能力,以便建立超越國家層級的國際環境安全體系。

  當一個國家參與談判時,首要功能之一便是力求維護本國利益。然而,光是保衛本國利益,就會反過來危害該國以為可以保衛的利益。國家主權不再能提供足夠的外交手段,層級也不足以解決地球上各種問題。怎樣以最好的方式居住 在這個行星上?如何保衛人類自我存續的能力?我們的民主社會以法律保障個人,而書中多次突顯我們的地球既不是政治主體,也不以法律主體存在,這個行星迫切需要一個好的辯護人。

  要是災難?災難早就發生了

  有件事情加深了我的急迫感:2011年在里昂,我與一群資訊產業老闆進行研習,我講述了能源、經濟、氣候和人類社會未來間的關係,試著描繪出彼此間緊密層疊的連帶關係。研習尾聲,一位聽眾問我:「終歸一句,要是災難真的發生,這些會有助於我們理解跟因應,不是嗎?」

  這種想法讓我大吃一驚。對我而言,災難明明就擺在那裡了,不必多想都知道,例如,2010年在墨西哥灣,英國石油公司無力防止一座離岸深海鑽油平台爆炸,在接下來兩個月,又對原油不斷流入海中束手無策;2011年8 月,離蘇格蘭的亞伯丁180公里外海,殼牌石油(編按:荷蘭皇家殼牌設在美國的跨國石油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也遇到同樣狀況,只是為期較短。

  此外,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在預防、管理以及與公民溝通上,犯了一連串錯誤(編按:2003、2007 年接連發現造假的安全數據與文件),導致了更全面的災難。這場災難重擊日本人,但事實是整個地球的能源方案與能源組合,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這是系統效應(system effect,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相互關連的,人們無意識的行為所造成的結果都是不可避免與無法預測)。同樣是系統效應,舉個例子,只談歐洲甚至冰島或希臘的金融、經濟與社會災難,引發的卻只是美國銀行界裡大約500人而已。

  然而,這位提問者沒有感受到這些系統效應,而且不稱之為災難。我們簡直是徹底精神分裂了:明知風險的存在,卻沒有意願甚至沒有能力,去嘗試擺脫明顯可能危害部分人類的模式。

  我們生活在過多的保險體制下,確保自己的安全,卻把風險轉移給世上其他地方,或延遲到未來。這是多麼奇怪的保障體系?能確保專業契約上最細項的條文被遵守,能規範房子裡面的小漏水,卻不能設計出一種體制,讓生活在核電廠附近的千千萬萬日本人生活無虞!

  地緣政治學,不只是一門人文科學,正確來說比這還要廣。然而,從金融、經濟、恐怖主義到環境、網路攻擊、信心危機,這種種危機的多樣性、複雜性跟嚴重性,都已超出了這項工具的功能範圍。我希望書中的描述,可以展示出新的關連性,以及新的困境。

 

內容連載

有錢了的中國,買遍全世界

2001年的代表性事件或許就是911恐怖攻擊,但同年,另一件性質完全不同、卻非常重要的事情悄悄發生了,那就是12月11日,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員。

從那以後,中國的世界貿易量已躍升為五倍。2010 年,中國以占全球9.6%的出口量,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品出口國。同一年,中國也成為全球第二經濟大國。中國有多項經濟上的強大優勢,首先是13億的龐大人口,提供了充足的低薪勞動力,使其具有競爭力,保有「世界工廠」的地位,生產製造品(紡織、玩具等),以工業化國家為主要市場。基於來自國內和國外研發領域的投資,中國也開始在高價值科技(電子零件、電腦、行動電話等)產品製造上,跟工業化國家競爭。

中國經濟勢力的崛起,也反映在外匯存底的成長上,尤其是美元表現。此外,藉由購買美國國庫券,中國已逐漸成為美國國債的首要持有者。1978年,中國幾乎沒有對外投資;2009 年則占全球海外直接投資存量的 1.5 %,管道包括買下了工業化國家的公司(例如:IBM的個人電腦部門、VOLVO汽車、CERRUTI服飾),和投資非洲大陸(如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開礦和交通基礎建設、莫三比克的農場)。中國運用這些經濟和財政工具,作為對外政策的槓桿,逐漸攪亂了某些原有的全球與區域平衡,包括在貿易、能源、軍事等方面。

中國擋著日本重返世界棋局

日本在2010年12月公布了新的國防方針,終止了吉田主義(編按:前內閣總理大臣吉田茂於冷戰初期掌權,採取的路線是把日本置於美國的軍事保護傘下)。直到新的國防方針頒布前,日本始終如一地支持美國,在2001年911恐怖攻擊後,也以海上後勤支援任務的形式,參加了干預阿富汗行動,接著在2003年派遣自衛隊赴伊拉克。

當今日本的安全議題則是處理三項區域威脅:首先是多個小島的領土糾紛,包括和中國之間有釣魚台列嶼(日稱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與沖之鳥礁爭議,和南韓之間的竹島(南韓稱獨島)問題,以及和俄國之間的北方四島問題。其次,是北韓的不可預測,2006年北韓宣布進行了核子試爆。最後,則是中國軍事的缺乏透明。

1945年,日本在憲法第九條寫入了放棄戰爭的原則,如今的新方針則使日本擁有幾十年來相對較高的軍事預算。日本的軍費如今是世界第七名,在其國內的政府預算中則是第四高的項目。自此,日本企圖重返世界棋局,然而中國崛起,則阻礙著日本從和美國相關戰略與外交運作中獲利。

印度,很窮、很強,很有「企圖」

由於其經濟轉型,讓印度得以在2000~2009年間享有7%的平均年成長率。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印度已成為全球第四經濟大國,落於美國、中國、日本之後。但這樣的經濟發展成績,仍藏不住這國家有將近75%的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下的事實。

經濟與社會的極度不平等,也反映在與邦國之間的鴻溝與廣大的貧民窟中。例如,孟買有2000萬人口,每三人就有一人住在貧民窟。這個印度的經濟和金融首都也擁有「亞洲最大的貧民窟」,城中的達拉維(Dharavi)困居了近100萬人。

2001年的911恐怖攻擊事件,加速了印美兩國的修好。在華府看來,伊斯蘭恐怖主義興起,巴基斯坦當局無力控制與阿富汗交界地帶的局勢,使美國更迫切需要建立一個區域內的可靠夥伴關係。對印度而言,2001年12月新德里的國會大廈遭到恐怖攻擊,凶手來自巴基斯坦所支持的伊斯蘭團體,這證明了印美雙方有著共同利益。華盛頓和新德里雙方都想要加以圍堵中國的崛起,促成了兩國 的聯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2
    $46
  2. 二手書
    53
    $210
  3. 二手書
    53
    $210
  4. 二手書
    53
    $210
  5. 二手書
    57
    $229
  6. 新書
    63
    $252
  7. 新書
    79
    $315
  8. 新書
    9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