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生活方式是一個內容相當廣泛的感念,包括我們日常的衣、食、住、行、工作、休閒娛樂、社交、待人接物等物質生活,以及價值觀、審美觀、道德觀等精神生活。隨著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的追求不再僅限於吃飽、穿暖這樣基本的物質生活,更多的人在追求能反映個人情趣、愛好、休閒娛樂等精神生活,並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一定要包括這幾個方面:合理安排膳食;堅持適當的運動;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自覺保護環境;學習健康常識。
本書為你介紹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怎樣「吃」出健康,怎樣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以及各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本書語言淺顯易懂,內容貼近我們的生活,書中介紹的方法也具有可操作性。我們相信,只要你能堅持做到我們為你介紹的這些健康生活方式,你就一定能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和一個健康的心理。
溺愛會造成兒童心理障礙
原因概述:
脆弱性兒童綜合症患兒得病的主要原因是家長的溺愛。家長的過分溺愛,反而使得孩子更加脆弱,承受不起現實的一點點打擊,更會造成兒童心理障礙。此心理行為障礙疾病的發生以7~12歲兒童最多,占總數的52%。並且在整個性別比中,男性是女性的2倍。
專家們認為,患脆弱性兒童綜合症的小孩,在最初並無心理行為障礙,但患兒的父母對小兒可能患某種疾病潛意識的心理恐懼而導致心理失衡,進而對小兒過分保護、限制、干涉或者溺愛。尤其對小兒的健康過分擔心,甚至疑病而反覆就醫,進而造成兒童情緒緊張,過分依賴、多疑,甚至好爭吵和多動等,給孩子帶來心理行為問題。
預防方法:
專家建議,主要是應對其父母進行心理調整,盡可能結合群體的力量,消除孩子的心理行為問題。有的父母認為多給些東西沒有壞處,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其實,這種做法絕非正確。就是在排隊上車時,也將孩子領到隊伍前頭,總以為這是孩子的特權。孩子在街上隨便亂扔紙屑,全當沒看見等,這些都可算入溺愛這一範疇裡。但孩子總要慢慢長大,要學習能充分控制自己,不然會栽跟頭的。
對於孩子自己也是,要充分認識到,溺愛對自己不好,會阻礙自己的發展,更要學會自己走路,而不是大人的一味扶持。
不可忽視的叛逆期
原因概述:
孩子長大了,自己的主意開始多起來。某一天,那個原來俯首帖耳的乖孩子忽然變了,父母讓他做什麼,他偏不做;父母不讓他做的,他偏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且一副不耐煩的樣子,這使得一直喜歡把孩子的一切都控制得有條不紊的父母氣得咬牙切齒,經常為孩子的叛逆行為深感煩惱。這種叛逆心理是學生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家長的要求採取不合作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是中學生處在青少年時期一個正常的心理特徵,也是青少年的思想正在走向成熟的標誌。過激的叛逆心理會對學生產生極為不良的影響,造成學生和家人、老師的關係緊張,進而產生代溝;會引發偏激行為,傷害到別人;還可能會導致心理極端,引發犯罪等。
預防方法:
在青春叛逆期期間,家長和學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學生應充分認識這個階段的叛逆心理是自己的弱點,情緒容易衝動,看問題還不成熟,應不斷地豐富知識,提高對社會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採納別人的好建議。
2.家長應尊重孩子民主教育,在學習上對孩子不要提過高的要求。
3.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充分尊重他們,多以朋友的角色,平等、友好的態度與子女談心。
每當孩子說出過火的話、做出過火的事的時候,家長要想辦法「熄火滅火」。只要引導得當,叛逆心理也能夠在現代社會發揮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