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養生專家(1書+1光碟)

做自己的養生專家(1書+1光碟)
定價:299
NT $ 236 ~ 378
  • 作者:孔令謙
  • 出版社:捷徑文化
  • 出版日期:2013-01-0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010546
  • ISBN13:9789866010545
  • 裝訂:平裝 / 22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現在「養生」兩個字很夯,
  大家都積極努力,想過得很養生。
  但你知道嗎?
  「努力去養生」,簡直就跟「趕快去慢活」一樣瞎!

  本書中,京城四大名醫之孫、孔伯華醫館
  館長孔令謙要告訴你,
  養生不是一種需要「努力去做」的事,
  更不該是放諸四海都用同一套標準的
  死板學問!

  養生是一套依照個人體質、生活方式,
  為自己量身訂做的生活之道!
  只要瞭解了養生的文化和思維,
  依據個人的狀況從生活中做起,
  遠離病痛的幸福人生就不再是夢!

本書特色

  ★超值DVD 附贈孔令謙老師預防三高、慢性生活習慣病等原則與四季食療調養秘方講座+親自示範養生太極拳動作解析教學!

  聽人家說敲自己的腎俞穴很養生,就跟著敲,結果把血尿都敲出來了……把別人的經驗硬是套在自己身上,這不是養生!

  到了四肢抽搐的地步才想著要吃養生藥方,反而不肯送到醫院去……平時不養生預防疾病,真正生病了才開始想吃中藥,這不是養生!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養生?孔令謙大師告訴你:「養生的大原則就是:生命裡太多的東西要讓它減少,太少的東西則要補充。無論你想嘗試哪種養生方式,都不要忘記『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個大原則!」

  這個大原則如何套用到生活中?全書上、中、下3大部分,從根本原則到抗老妙方,孔令謙大師的良心之作讓你更瞭解養生就是生活的道理!

  1. 先從「上篇」 開始撥開迷霧聊養生!
  瞭解養生,先從最基本的概念談起!和孔令謙大師一起坐下來好好聊聊,他會告訴你,養生是一種和中國歷史息息相關的文化,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所以「養生」就要「養性」。養生的三個原則、中醫的陰陽思維、真正的養生秘方,在本篇的四章中為你講清楚說明白!

  2. 再看「中篇」 瞭解幾千年來的謎團:「病」與「老」!
  人生病的三個原因是什麼?人會老的三個原因又是什麼?其實養生可以預防生病,也可以減緩衰老的速度,原理又是什麼呢?這一篇的兩章中為你解答,更帶你瞭解疾病傷身體的途徑與氣數、陰陽失衡的重要概念!

  3. 最後看「下篇」,瞭解什麼叫做「會養」!
  瞭解了「病」與「老」的原因,更要瞭解怎麼對抗它們!無論你是年長者、女性、中風、糖尿病、高血壓患者,都可以在本篇的七章中找到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實踐的小撇步。你想從飲食開始做起,還是想試試打太極拳?一年四季,你都可以照著這篇的食譜做做看、學著孔令謙老師的親身示範光碟一起打打看!

  健康,大家都想要。
  瞭解自己、讓身心的一切都達到平衡的狀態,你就能踏上養生防病的康莊大道!

作者簡介

孔令謙

  孔子第七十六代傳人
  京城四大名醫孔伯華之孫
  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
  師從著名太極大師孫劍雲、田秀臣修習太極拳
  中國傳統文化及中醫文化學者
  孔伯華醫館館長
  孔伯華中醫世家醫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傳承人

 

目錄

前言

【上篇 撥開迷霧聊養生】

第一章 養生的三大原則
第一節 以「自己」為根本
千萬別自己害自己!.徐大椿的「病同而人異」論.養生方式因人而異
第二節 以「社會」為根本
你不是古人,就別堅持要學古人!.現代人的心性和古人大不相同!.現代人體質多陰虛、內熱、脾濕
第三節 以「經驗」為根本
切忌把古人的經驗硬是套用在自己身上!.總結:養生不是吃喝!養生不是治病!

第二章 開啟養生之門的中醫思維
第一節 掌握中醫思維,比看一百本養生書都強
中醫的終極目標,是尋找生命的功能、與生命之間的關聯!.中醫跟西醫思考方式大不同!
第二節 五臟系統是養生的核心
五臟六腑.五情.五行.五色、五味、五方
第三節 養生還要以陰陽為根本!
「陰陽者,天地之道」.生病就是陰陽失衡!.養生的目標就是要「損有餘而補不足」!
第四節 養生也要循「四時之法」!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夏秋冬的「生長化收藏」特徵

第三章 既養生又養性
第一節 養生的第一步就是養心!
「生命」和「性命」不一樣!.仁者壽
第二節 情緒不要波動太大,安於現狀才是養生!
現代人很多病症都是「心態」造成的!.有個放鬆的心態,要靠你自己!.「和喜怒、安居處」就是養心!

第四章 真正的養生秘方
第一節 所謂「養生秘方」
中醫是沒有秘方的!
第二節 蘇東坡的養生秘方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規律.蘇東坡的《東坡志林》

【中篇  幾千年來的謎團:「病」與「老」】

第五章 人為什麼會生病
第一節 人會生病的三個原因
一、「六氣」、「戾氣」與「六淫」.二、食物的四氣五味.三、人有七情六欲
第二節 疾病傷害身體的順序
上焦有心、肺,中焦有脾、胃,下焦有肝、腎
第三節 疾病也有「氣數」
氣是有數的.三分靠吃藥,七分靠養生

第六章 人為什麼會老
第一節 人會老的第一個原因:腎氣衰
腎就是生命的根本.女七男八.「七損八益」的概念.「人過四十陰氣自半」.養生是為了可以活到自己的「天年」!
第二節 人會老的第二個原因:五臟衰
心氣虛,血脈運行就會無力!.脾胃對生命功能有重要影響!.肝是五臟中最早衰老的!.肺氣虛,氣就無力
第三節 人會老的第三個原因:陰陽失衡
陰陽平衡就是健康之本.陰平陽秘才是和諧

【下篇 養生妙在「會養」】

第七章 四季飲食防外感
第一節 史上幾次重大外感疫情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與中國晉綏瘟疫.1956年保定北京地區的日本腦炎及2003年的SARS
第二節 外感分成「傷寒」和「溫病」
不會傳染的是「傷寒」,會傳染的是「溫病」.「傷寒」馬上就會發作,「溫病」有潛伏期.感冒分「風寒」和「風熱」
第三節 外感都是鬱熱伏氣引起的!
鬱熱伏氣就是體內的火太多了!.四十歲以下的人常有「實火」,四十歲以上常有「虛火」.陰虛內熱引起疾病
第四節 外感會引起很多其他疾病!
「首先犯肺,逆傳心包」.「春溫、傷寒、病暑」的概念
第五節 預防外感的藥方
桑葉菊花飲.石斛生地飲
第六節 預防外感的四季飲
春之液.夏之飲.長夏之飲.秋之露.冬之漿

第八章 痰是百病之母
第一節 什麼是痰?
有形的痰和無形的痰
第二節 怎樣的人容易有痰?
容易有痰的有三種人!.脾產生痰,肺儲存痰
第三節 清熱化痰的黛蛤散
有形的痰要看寒、熱來治療
第四節 食療化濕的妙方
秋天、冬天多喝紅豆粥.鮮葫蘆黃酒可以開竅、滲透水氣.黃豆白蘿蔔可以保護脾胃!
第五節 痰濕體質的人與運動的關係
運動更要運氣

第九章 女性的養生方法
第一節 疾病也分男女!
經帶胎產,都是女性特有的
第二節 女性養生最忌八個字:憂思憤怒、形寒飲冷
憂思憤怒.形寒飲冷
第三節 從古代藥方改良過來的四白散
氣血不通就會長痘痘和黑斑!.去除痘痘的四白散
第四節 減肥有妙招
香蕉山楂飲.多吃山藥
第五節 熱水泡腳防四肢冰冷
「虛」就是元氣虛,「實」就是邪氣實.用熱水泡腳有特殊技巧!.喝溫的黃酒可以預防經痛!
第六節 滋養肝腎,安心度過更年期
精血虧耗,三十五歲是轉折點!.滋補肝腎首選海參!
第七節 給孕婦、產婦的小提醒
一、內熱體質的人小心容易感冒!.二、讓奶水變多的方法.三、讓奶水不再一直分泌的方法

第十章 預防三大病的養生方法
第一節 中風
三國醫案:諸葛亮痛罵王朗.肝會影響到腦.肝腎陰虛是「內因」
第二節 高血壓
中老年人很多都陰虛陽亢.肝火旺盛就會高血壓.用桑葉、桑枝、茺蔚子煮水泡腳試試看.用藕汁來降血壓.五汁飲料.用蛤蜊湯降血壓.高血壓的剋星三七粉
第三節 糖尿病
燥熱傷陰造成糖尿病.不要熬夜,多吃山藥.預防食療:生山藥粉加大棗.少喝酒,不要多吃.不要做劇烈運動.肺火旺的人,多喝梨汁
第四節 預防「三高」的小建議
戒煙、少喝酒.飲食清淡,控制體重.保持大便通暢.注意調節情緒.適當運動,適度娛樂.避免過勞,十一點前入睡.用中藥代替喝茶.冬天不要太早起來.枕頭不要太高,睡前不要吃藥.節制的生活.用熱水泡腳

第十一章 中老年人要注意「養陰」
第一節 肝腎、陰虛症狀多
健忘、遲鈍.走路搖晃.皮膚搔癢.痰濕瘀阻型的冠狀動脈心臟病.濕熱下注、腎氣不足
第二節 緩解症狀的小竅門
緩解失眠的好方法:珍珠粉、烏藤棗仁粥.緩解元氣虛的方法:搓勞宮穴、湧泉穴.緩解煩躁不安的良方羚羊角粉.緩解口乾舌燥的南北沙參飲、四味益胃湯.緩解口苦口乾的耳環石斛飲.緩解胸悶的橘子絡泡茶.緩解牙痛的六神丸
第三節 調理肝腎的小藥方
處方配伍一.處方配伍二
第四節 滋填肝腎的食療秘方
用海參、鮑魚滋補肝腎.枸杞子、熟地黃、老鴨、核桃.老年人真的應該喝粥嗎?

第十二章 中醫食療的重點
第一節 「藥食同源」
藥物和食物只是用法不同而已!.飲食調養巧妙運用.常用食藥同源類食物簡表
第二節 升降寒熱與食療
根據自己的體質,選對食物!.食療原則:熱的東西讓它寒,寒的東西讓它熱
第三節 四氣五味巧搭配
四氣:寒、涼、溫、熱.五味:酸、苦、甘、辛、鹹.「形」不夠的人用氣讓它溫暖,「精」不夠的人用味來補

第十三章 太極養生心得
第一節 太極:我的健康修養
我練習太極拳有三十多年了.太極不僅指太極拳,也指太極觀
第二節 太極養生的重點:渾圓和開合
臟腑渾圓、經絡渾圓、丹道渾圓.開合:疏通心脈,改善睡眠.開中寓合、合中寓開
第三節 升降勢打通任督二脈
心腎相交,升清降濁.緩解眩暈、頭痛、耳鳴、心慌、失眠等症狀.適宜婦女痛經、腰酸、腹脹、尿頻、乳脹等症
第四節 空通鬆散將一身濁氣帶走
鬆散是基礎,空通是目的.空通鬆散,將一身濁氣帶走
第五節 太極揉腹、逆腹式呼吸健脾胃
太極揉腹防治便秘.逆腹式呼吸增強肺腎和腸胃功能

附錄 我的祖父孔伯華

 

前言

養生就是平凡地過生活!

  一、養生

  著名學者、人稱「文壇老旋風」的北大教授張中行 活了九十多歲,足可稱為「人瑞」了。他還在世時,有人問他的養生之道。他不以為然地說:「我的養生之道就是不養生!順其自然,自生自滅。」同樣地,生於1911年的國學大師季羨林 老先生,活了將近一百歲,每年都有很多人給他祝壽。有人問他有什麼養生秘訣、養生之術?老先生笑著說:「我實在沒有什麼授之以人的養生『秘訣』,養生無術就是術,沒有『秘訣』就是『秘訣』。」這兩位傑出的老先生說到的「不養生」、「無術」,其實就是一種對生命順其自然的態度,一種恬淡從容的心態。

  我非常同意這兩位老先生的說法。我認為,養生就是平凡地過生活。為什麼我要在本書一開始的地方就強調這個呢?這是因為我發現不瞭解這個觀念的人實在太多了。現在養生已經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一個社會熱門話題,書店裡擺著大量養生書籍,給大家提供了很多養生的具體方法。大眾對養生的追求雖然可以理解,但許多人常盲目地跟著潮流走,相信一些不可靠的「養生方法」,往往投入大量的金錢和精力,卻反而弄巧成拙、沒病的人還養出病來了。現存的第一本中藥理論書《黃帝內經》中就說到,養生防病之道是一種大道理、大原則,如果我們把養生變成一條一條詳細的規則,嚴格遵照著規則做,當然就掌握不了養生的要領,反而偏離養生大道,越偏越遠。

  不幸的是,現在的社會中,還是有許多人認為養生只要照著偏方做就行。我甚至還遇過有人跟我索取生兒子或生女兒的偏方,好像只要養生就可以生出自己理想的孩子一樣。我覺得迷戀養生保健到這種地步,實在是一大禍害。中醫如果這麼強調養生的「偏方」,就不能叫做中醫了。我認為這個「養生熱潮」該降降溫、去去火了,那些倡導養生的人不僅僅自己要冷靜下來,也要讓整個社會冷靜下來,因為養生的大道理就在平凡生活中,刻意去尋求就沒有用了。「刻意去養生」就和「趕快去慢活」一樣自相矛盾,你真的沒必要這樣做。

  除了胡亂嘗試偏方外,現在的人也常以為養生是一種飲食方式,和生活其他的層面無關。常有人問我,想養生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彷彿每天到底要吃什麼已經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有句俗話說「聽拉拉蛄叫,還不種地了」,它的意思是說雖然聽到會啃植物根的拉拉蛄叫,知道栽種植物一定會被拉拉蛄啃,但難道就因為怕一個拉拉蛄而不種地了嗎?要是不種,就沒東西吃了啊。這句話蘊涵著的道理是,雖然可能在小地方受到損害,但顧全大局,該做的事還是要做。現在許多人執著在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上,忘了過健康人生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要顧到,這就和整天想著田裡有拉拉蛄而忘了更重要的耕種一樣荒謬。

  在我看來,現在這個矛盾又荒謬的「養生熱」現象和職業道德與社會風氣都有關。現在社會大眾盲目跟隨潮流,還不能算是主要問題。主要的問題在於有影響力的媒體如何正確引導大家、醫師及專業人士是否能客觀地提供大眾確實的資訊。

  為什麼職業道德這麼重要呢?中醫有一句重要的話是這樣說的:「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陽有餘而陰不足,則當損陽而補陰;陰有餘而陽不足,則當損陰而補陽。」這句話告訴我們,養生的大原則就是身體裡面過多的東西要讓它變少,太少的東西則要補充。如果身體裡的陽氣太多、陰氣少,就要損陽氣、補陰氣,反過來也一樣。現在的人生病了吃補品,不生病也吃補品,但無論是哪一種補法,都應該遵循「損有餘而補不足」這樣的大原則。要判斷每個人到底是陽有餘還是陰有餘,還有到底要怎麼做到損有餘而補不足,則是醫師的責任了,千萬別擅自決定自己應該吃什麼補身體。就算是醫師,對於疾病性質也有誤診的時候,沒有醫學常識的普通百姓就更不用說了。不要以為只要讀了很多醫學相關的知識,就能完全瞭解自己的體質、做出診斷。臨床經驗與知識本來就是兩回事;教了一輩子書的人可能知識豐富,但不見得可以替人看病。

  從這裡可以看出,既然普通大眾想要「補身體」要靠醫生的幫助,那麼職業道德對「養生」來說就更重要了。現在有不少專業人士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好,缺乏起碼的職業道德,甚至為了區區一點利益,就宣稱某個產品對許多病都有效、某種保健品可以讓人變聰明、點某個穴位可以治療疾病等等。我認為提供大眾這些錯誤訊息,是違背中醫整體指導原則的,更會影響中醫在廣大民眾眼中的形象。

  我在做與養生有關的演講時,常引用《呂氏春秋》 中「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生之謂也」這句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用白話說的話,就是如果能做到不殺生,也就是不要自己害到自己,更不要害別人,就可以稱作養生了。我之所以常拿這句話來叮嚀大家,實是因為當下有不少人在以錯誤的養生方式自己害自己,或是被黑心的醫師害。從這句話中,更能看出養生的含義絕不是只要遵照幾條規則死板地做就可以了。養生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是告誡我們應該如何做人,而這又牽扯到「養性」的問題了。

  二、養性

  究竟什麼是養生?什麼是養性?《中庸》 中有這樣一句話:「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尊德性」的意思應該很清楚了。德性本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而德性的好壞受後天環境、教育等因素影響。那麼「道問學」是什麼呢?這裡的「道」是遵循的意思,要遵循什麼?遵循「問」和「學」。那要到哪裡去問和學?到最普通的地方。最普通的地方又在哪裡呢?其實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有人說要養生就要多跑步、鍛鍊身體,也有人認為,養生就是要讓全身經絡通暢,但這些都是片面的瞭解而已。我認為如果想要全面瞭解養生學,就應該先從文化角度去審視它,瞭解到養生要從日常生活修身養性做起。「養生」這個詞最早是出現在兩本古籍上,其中一個地方是《莊子.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一文,另一個地方是在《黃帝內經.靈樞》中的「本神」。我們在這裡不談「本神」,先從《莊子.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講起。莊子的《養生主》雖然看名字好像是在談論養生的要領,實際上是在表達他的哲學思想和生活旨趣。莊子認為,養生之道最重要的是順應自然,不要被世界上各種繁雜的事所影響,而「庖丁解牛」這篇文章其實就是教我們如何順應自然。

  庖丁解牛的故事,大家應該在國中、高中就上過了吧?「庖丁」是古代宮廷中的一種職務,專門負責屠宰牲畜。古代把男人稱為「丁」,女人稱為「考」,所以這個「庖丁」的工作也都是男人在做。這篇文章中用這麼一句話來形容擅長殺牛的庖丁高超的屠宰技術:「官知止,而神欲行」。這裡的「官」指的是五官、身體的部位,表示庖丁在屠宰這頭牛的時候,雖然想讓自己的手停下來,但就是停不下來。這種身體不聽話的高超境界,和太極拳中所說的「一片神行」那種打拳時隨心所欲、出神入化、完全不需要用到腦的境界很像。庖丁把屠宰牛變成了一種高超的技術,身體和靈魂融為一體了。

  這篇文章中,庖丁還說,他在剛剛開始屠宰牛的前三年,看到的是整頭牛,但是三年後他的眼裡已經看不到牛了。如果有一頭牛站在那裡,我們看到的就是一頭牛,庖丁看到的卻是一張牛的身體內部結構圖。也就是說,他的技術已經非常嫻熟,對於什麼東西長在什麼地方,已經不再需要思考。這跟外科手術也很相似。我有個同學在天壇醫院服務,後來調到航太中心醫院,是個腦外科醫生。他曾經跟我說過,做外科手術做多了,只要手術刀一切下去,憑手部的感覺就能知道這個腫瘤的根在哪兒,也知道接下來應該怎麼切。

  那麼,這個故事和養生到底有什麼關係呢?當時庖丁屠宰牛是表演給戰國時期一個叫梁惠王 的君主看的。文章最後,梁惠王說了一句話:「吾聞庖丁之言,知養生矣!」可見在觀看庖丁屠宰牛的過程中,梁惠王向庖丁提了一些問題,由此感悟到了養生的道理。當然,梁惠王所說的「養生」,與我們今天談的「養生」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梁惠王的「養生」是特別指修身養性的意思,這裡的「生」指的就是人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所有東西都有自己的規律,只要有心不斷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會做得很漂亮了。它從一種社會文化的角度,告訴我們一個人應該如何對待人生、應該如何從物質世界中解脫出來。所以說,養生最重要的地方就是順其自然、安於過得平淡、悠閒。早在幾千年前,莊子就提出了清靜無為的思想。他所說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指不要做違背自然規律的事,盡量順其自然。在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夠不強迫自己做做不到的事、不追求名利、事情努力做但不勉強做、以平常心看待一切,發生疾病的機率就自然減少了。

孔令謙
2011年夏

 

內容連載

【第一章 養生的三大原則】

現代人總是用一些很「激烈」的方式養生,各種養生講座、養生書籍,各種養生秘方、養生培訓班滿街都是,而且每個人講的還都不一樣,把養生這件單純的事情說得很複雜,很多人也是聽到人家說什麼,就傻乎乎地照著做了。我認為這種現象很危險。雖然現在有很多養生方法或學說,也別還沒搞清楚狀況就聽信謠言。最重要的還是要撥開迷霧,明確瞭解養生的一些基本原則、基本道理才對。

第一節 以「自己」為根本
千萬別自己害自己!


講到養生的道理,就不得不提到「道」和「理」的區別。我們如果要稱讚一個醫師很厲害,會說他「醫道高超」,但沒聽過有人會說「醫理高超」的吧?可見「道」和「理」不完全相同。大家都知道的唐代文學大家韓愈,對「道」是這樣解釋的:「由事而知焉之為道。」他的意思就是:經由一件事領悟出來的東西,就稱為道。莊子也說過「道行之而成」這句話,也就是「路是走出來的」、「道是要做了以後才會領悟出來的」。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道」和「理」的差別:「道」和人的行為有關,而「理」卻可以在人去做之前就先存在了。「醫理」這種東西,在醫術出現之前就一直都有了。

養生也是這樣。養生之「道」和每個人本身的行為息息相關,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生長環境量身訂做的養生之道,才是真正最適合自己的,沒有全世界都可以用的標準化養生法這種東西。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以每個人的養生之道當然也不同。只要你知道最基本的這一點,你就不會自以為在養生,其實是在自己害自己。《呂氏春秋》 中有一句話說「知生也者,不以害生,是謂養生」,這裡的意思就是要強調:如果你能做到不殺生,也就是不要自己害自己,更不要害別人,那你就是在養生了。然而,現在卻有不少人每天都在自己害自己。我就有遇過有人一直和我抱怨說他很忙,忙到可以連續幾天都不用睡覺,然後接著馬上問我該怎麼養生。遇見這種人,我真是無言以對。他的生活方式就已經是在削減自己壽命了,還談什麼養生呢?

我認為,全世界只有一個養生之「理」,但養生之「道」則有很多。張三可以有張三的養生之道,李四也可以有李四的保健經驗和常識。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養生體驗和自己覺得有效的方法,這沒什麼關係。但是如果所有的張三和李四都很興奮地把方法介紹給大家,社會上就會出現一堆自稱是「專家」的人。那麼這些「專家」的經驗是否就一定適合廣大民眾呢?是否一定會有好的效果呢?當然就不一定了。這是因為每個人生長的地區、環境、飲食習慣、性情都有差異,所以要照顧每個人的身體,採取的方法也應該要不一樣才對。所以,我認為,養生的根本就是要從瞭解自己的體質與生活型態開始做起。

很可惜的是,現在中醫養生的社會風氣卻完全不是這樣。在現今的社會上,我們常常可以見到人們聽說別人的養生方式,就盲目跟進的例子。我覺得這麼做非常不好。打個比方來說,這簡直就像是一個糖尿病患者,靠著打高爾夫球把糖尿病給治好了,於是寫了一本書:《打高爾夫球治好了我的糖尿病耶!》。這本書出版後,全世界的人都在看,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都跑去打高爾夫球。這樣不是很荒謬嗎?這麼做不但沒有幫助,可能還會害到人!一個人打高爾夫球打到糖尿病痊癒,不代表所有其他人都可以用一樣的方式治好糖尿病。我們知道,糖尿病按照現代西醫醫學講,分第1型、第2型;而糖尿病在中醫裡稱作「消渴症」,也分為上、中、下三消 。光是一個糖尿病就有這麼多種,而我們又還要考慮到每個人的身體都不一樣、年紀不一樣、性別不一樣、每天的心情不一樣、飲食也不一樣,可見絕對不是每位病患的糖尿病都可以靠著打高爾夫球就解決的。所以,我建議養生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千萬不要迷信一本書、一個人,畢竟一種養生的方法未必適合所有人,也不見得能起作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36
  2. 新書
    79
    $236
  3. 新書
    88
    $263
  4. 新書
    9
    $269
  5. 新書
    9
    $269
  6. 新書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