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斷史達林的鼻子
- 作者:尤金.葉爾欽
- 原文作者:Eugene Yelchin
- 譯者:劉清彥
- 出版社:小天下
- 出版日期:2012-11-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200654
- ISBN13:9789863200659
- 裝訂:精裝 / 24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即使生命價值遭到扭曲.他仍選擇相信真理
一個威權統治時代的故事,震撼孩子的生活經驗
當我們失去價值判斷,更需要心存信念;
當我們沒有了自由,更需要獨立思考
我的爸爸是英雄,
也是國家安全局的祕密警察,我想要和他一樣。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參加蘇維埃少年軍團。
明天,我的夢想就要成真了……
就讀小學的沙夏.桑契克對共產主義抱持著樂觀與希望;他對偉大的領袖與精神導師史達林全然信任。然而,史達林卻派人抓走了他的父親。
父親被捕後,沙夏堅信父親是冤枉的。雖然姑媽不敢收容他,但他仍舊裝作若無其事的去上學,企盼從學校裡得到支持。但是陰錯陽差,沙夏不小心失手弄斷了史達林雕像的鼻子,成為同學的把柄,且陸續有人知道了他父親被逮的消息。從此,他的地位一落千丈。
同時,為了揪出弄斷史達林雕像鼻子的人民公敵,教室的氛圍近乎恐怖。每個孩子為了自保,被迫表態、互告、爭鬥,連最親密的人也無法避免。
沙夏開始發覺,他一直知曉與深愛的制度,也許有一天會突然轉向攻擊他。他原本深信父親所說的一切,對於未來寄予無限的美好憧憬,然而在父親被捕後,沙夏的雙眼逐漸張大,終於看到他所處的世界中,那些隱匿在平和假像下的不堪,過去深信不疑的一切,逐漸在他眼前潰塌……
得獎紀錄
★ 美國紐伯瑞文學獎銀獎
★ 美國《號角圖書》雜誌2011年度好書
作者簡介
尤金.葉爾欽 Eugene Yelchin
在蘇俄出生並接受教育,二十七歲那年離開前蘇聯共和國。身兼圖文創作的他,為小朋友創作了許多圖畫書,《打斷史達林的鼻子》是他的第一本小說。目前與妻子和小孩定居美國加州。
譯者簡介
劉清彥
從小耳聞,家族中有長輩是「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的受害者,希望這樣的悲劇永遠不會再發生,也希望透過自己翻譯和創作的童書,讓孩子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
推薦文一
「造神」運動的反思∕張子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授)
一
二十世紀五○年代,整片蘇聯大地都籠罩在史達林遊魂的陰影下,這種氛圍完全是「造神」運動的結果。「造神」運動一向是世間所有獨裁者最擅長的拿手把戲。他們認為人民無知可欺,便編造一些類似神話的故事情節來欺騙善良的百姓,承諾他們的是永遠無法實現的幻想國度,也就是某種形式的烏托邦。「偉大領袖與導師」幾乎已成為近代歷史上所有獨夫的通稱,史達林當然也不例外。人們對這本小說中的一些關鍵用語都不陌生,因為它們都是「造神」運動必備的基本要素。
文中史達林雕像的鼻子被打斷,暗示造神運動終究有一天會幻滅,但其影響力之大難以置信。作者特別安排史達林出現與主角沙夏對話,也讓掉落的鼻子有了說話的能力,恐嚇威脅的話語更增添了孩子的懼怕程度。
二
這本書是為孩子寫的,書本身也沒逾越童書的種種限制。它以一種非常可接受的方式來處理一個難度甚高的主題。既簡易又直接的書寫風格,似乎適合讀者所認為的那個年代的「非胡言亂語」態度。第一人稱敘述法使得讀者能夠分享沙夏的個人經驗:他在共產主義中發現的樂觀與希望;他對偉大領袖與導師史達林的全然信任,史達林怎能讓他父親被捕一事,讓他深感困擾。他在學校還得面對一波又一波告發朋友與其家人的壓力。人們為了自保,被迫表態、選邊站,連最親密的人也無法避免。他發覺,他一直知曉與深愛的制度也許會突然轉向攻擊他。他原本深信父親所說的一切,對於未來寄予無限的美好憧憬,然而,等父親被捕後,他雙眼逐漸
沙夏在父親被捕後,依然相信父親是冤枉的。雖然姑媽不敢收容他,但他仍舊上學,企盼從學校那兒得到支持。沒想到許多人已陸續知道他家的事,他的地位自然一落千丈。教室的氛圍近乎恐怖,每個孩子為了保護自己,必須不斷與其他同學爭鬥、互告或擔任密告者。這些孩子所作所為遠遠超過年齡,童年早逝,甚至已死。對他們來說,「少年老成」並非恭維的話語,他們必須鬥爭他人,才能勉強存活。
三
對錯觀念的轉化是主角生存時空的大變遷。他回到學校準備力爭自我的權利,並捍衛父親的清白,但陰錯陽差,一不小心失手弄斷史達林雕像的鼻子,成為同學的把柄。但這事件是畫龍點睛之作,因為「我」始終找不到自己犯錯的紀錄,沒有理由與生活中的種種可怕制度對抗,何況他還曾對它寄予厚望。既然已打斷史達林雕像的鼻子,他自然就成為隱形的「反抗者」。過去深信不疑的一切,逐漸在他眼前潰塌,只得捨棄。在學校當局刻意分化與鼓動下,學生之間的互告,竟成為正常的現象。逐漸的,主角知道的、喜愛的、相信的每一件事開始破滅。細讀之後,讀者會訝異任何一位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竟然能活下來而沒發瘋。
整篇故事並不長,作者擷取的片段只發生不到一天半,故意不把故事說完,留下一大片空白等待讀者去填補。主角逃離學校後,坐著電車趕到盧比揚卡廣場,想和被關在監獄的爸爸見面。一排等著探監的長長人龍,幾乎有上千人在等待。這時站在他前面的太太(算是智慧老人嗎?)伸出援手,給他一條毛線圍巾禦寒,拿出烤馬鈴薯讓他進食,並願意提供住處收容他。聊到他的父母與親戚時,讀者這才逐漸瞭解他母親死去的真正原因。最後她又點出「幸好接下來的三個晚上你不需要床。你大概得花這麼久的時間才能見到你爸爸。」同是天涯淪落人,「不過現在,我們還有得等呢,那就好好等吧!桑契克。」故事到此結束,「好好等」三個字讓讀者去猜測桑契克的未來。
四
熟悉蘇聯大作家索忍尼辛作品的讀者,極可能把這本書當作索忍尼辛名作《古拉格群島》的少年兒童版,因為它同樣述說了那個特殊年代的種種荒謬情境,足以與索忍尼辛的那本傑作媲美。尤其作者在書後「作者的話」所說的這段話:「我雖然把故事的背景設定在過往的年代,但書中主要的問題卻超越了時空。即便在今日,世界上還有一些地方的無辜人民,為了作出自己認為對的抉擇而遭受迫害,甚至死亡。」更值得我們去反省與深思,因為當年那股幽魂依然在廣大的世界大地上徘徊不去。唯有徹底消滅它,人們才有希望過真正民主自由的生活。
沈淑貞(嘉義縣平林國小校長)
推薦文二
這是一本讓孩子「思考」的青少年讀物。本書從十歲的小男孩莎夏的純真心靈,揭露出看似美好、實際虛幻的複雜政治。書名《打斷史達林的鼻子》亦是有趣的雙關語,作者藉由莎夏之手打斷了史達林雕像的鼻子,也間接打破共產世界自以為勾勒的美好世界。
此外,本書出現許多政治相關等專有名詞,這將使低年級的孩子閱讀本書產生「疑問」,高年級的孩子閱讀後出現「思考」;而讓孩子們能進行自我「思考」,即是閱讀本書最重要的意義。
因此,令人驚歎的是,本書如同擁有青少年一般的外表,但內容卻如實體現了成熟的心智與靈魂。
幸佳慧(兒童文學工作者)
推薦文三
葉爾欽帶著讀者,從虛構故事連結到現實歷史,勇敢的探索文明進展中人性與人權的關係,像這樣的作品,台灣也很需要有屬於自己的一本。
2012 11月號《人本教育》雜誌的幸佳慧專欄將推薦本書
作者的話
有一位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官員曾經邀請我,和他做了一場「非正式」的談話。他是個典型的蘇聯祕密警察,他鎖上辦公室的門,將鑰匙放進口袋,然後請我談一下我同事的政治觀點。他的目的是吸收我成為密告者。我不知道,如果我拒絕了,我的家人和我會發生什麼事,但我有不祥的預感。國家安全局會恐嚇每一個人,這件事讓我非常害怕。可是,無論如何我都不要成為密告者。整整兩個小時,我裝聾作啞,迴避問題,假裝聽不懂他說的話。他自討沒趣,便開了門放我走。我覺得被冒犯和羞辱,但至少毫髮無傷。這件事若是早個幾年,也就是在獨裁者約瑟夫.史達林統治蘇聯的時代發生,我就不可能活著走出辦公室了。
在約瑟夫.史達林統治的年代(1923~1953),他利用蘇聯人民的鬥爭來確保自己的獨裁政權。史達林的國家安全局處決、監禁和流放了超過兩千萬人。不管是政府官員、戰爭英雄、勞工、老師或家庭主婦,都無法確保自己不會被逮捕。
逮捕那麼多無辜者,就得捏造出許多罪名。史達林的宣傳機器誘導一般人民相信,他們的安全遭受無法計數的間諜和恐怖分子威脅。飽受恐懼折磨的蘇聯人民緊緊依賴史達林的引導和保護,沒有多久,他的威名就達到狂熱崇拜的程度。白天,這位「全蘇維埃孩子的父親」在慶典和遊行中向支持者揮手微笑;到了晚上,他卻在克里姆林宮裡簽署命令,未經審判就處決無辜的人民。
弔詭的是,像我這樣在一九六○年代蘇聯共和國出生和成長的人,卻鮮少人知道史達林威權體制下的這種恐怖統治。終其一生,所有莫須有的罪名都可以祕密產生;在他死後,這種祕密主義依然盛行,但一切的證據都被列為機密或被銷毀。老一輩的人不是仍然心有餘悸,就是怕擔負罪名,大都三緘其口。
然而,史達林不可能就這麼憑空消失,他的餘威依舊深植蘇俄人民的心中。長久以來,他們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因此,恐懼也成為他們生命中難以抹滅的一部分。如星火燎原一般,恐懼從一代蔓延至下一代,連我也受到波及。
我企圖透過這本書來揭露和面對恐懼,就像書中的主角,我也曾經想加入少年軍,我的家庭也住在人民公舍,我父親是忠誠的共產黨員。而且,就像書中的主角,我也必須抉擇,我的抉擇是:我是不是該離開自己出生的國家。
我雖然把故事的背景設定在過往的年代,但書中主要的問題卻超越了時空。即便在今日,世界上還有一些地方的無辜人民,為了作出自己認為對的抉擇而遭受迫害,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