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導讀
動盪的社會裡,散發最溫暖的人性
阿富汗是個歷史悠遠的文明古國,因為位在絲路中央,自古就是東西方商業往來、文化匯聚的地方。但也因為這樣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歐洲與亞洲大帝國爭奪的目標。再加上阿富汗國內種族複雜,信仰的雖然都是伊斯蘭教,但派別不同,使得內部社會也長期動盪不安。
從一九五○年代開始,阿富汗致力推動改革,曾制定憲法,吸收西方文明,准許女性接受教育與工作,成為伊斯蘭世界最開放的國家之一。但自一九七○年代末期,阿富汗又因為內部政治問題與國際勢力的介入,陷入長期的動亂。數十年來,內戰不斷,眾多平民因戰亂而喪生,或被迫遠離家鄉成為難民。而隨著塔利班(也就是「神學士」)政權上台,阿富汗人民除了生命繼續受到威脅之外,又必須面對極度保守的社會規範。
塔利班對伊斯蘭教義採取極端嚴格的解釋,要求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須絕對遵守教義規範,禁絕書籍、電視、聽音樂。女性不能再出門上學或工作,甚至從頭到腳都要罩在黑袍裡,不能讓外人看見她們的容貌。
把現代文明生活視為理所當然的我們,或許很難想像生活在那樣的社會裡,會是什麼樣的景況,而《戰火下的小花》就透過小女孩帕瓦娜的故事,讓我們看見了阿富汗人民在塔利班政權統治下的真實遭遇。
《戰火下的小花》是十一歲女孩帕瓦娜因家庭生活陷入困境,被迫喬扮男孩,出門工作維持家計的故事。但這個故事不僅僅刻劃了帕瓦娜的勇氣與奮鬥,更藉由她的目光,引領我們行走於阿富汗的街頭,親眼目睹阿富汗人民日日面對的生命威脅與暴政壓迫,深刻體會到他們的恐懼,他們的痛苦。
然而,不論再怎麼深沉的黑夜,也還是會有希望的星光。帕瓦娜的故事讓我們看見平凡的阿富汗人民,在危急時刻,願意付出善意,彼此扶持。我們也因此瞭解,要克服絕望困境,靠的不是暴力,而是溫暖的人性。
對我們來說,阿富汗或許是遙遠陌生的國度,但生活在那裡的人民,卻是和我們活在同一個星球,呼吸同一種空氣,有血有肉的人。他們的處境不是只存在於故事裡,而是真實發生的現況。期待閱讀這一本書的每一位大小讀者,都可以因此理解在遙遠他方所發生的悲劇,進而伸出援手,努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和平,更公義,也更美好。
文/李靜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