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重德性、重教化,一定意義上就是教育的文化。教育關係到人、關係到家,乃至關係到國。即便是那些政治、哲學的種種含意,卻還得關聯到教育才確切和真實。所以探究中國教育的命題,實為探究中國傳統文化之要旨。
現代的中國,現代的中國人真正放眼看世界了,尤其年輕一代瞄準世界文明,標樹獨立個性,義無反顧,勇猛進取,大有脫胎換骨,迎接新生的勇氣,為中國社會鼓蕩起陣陣求變的春風,以至有思想老朽者喋喋嘮叨:這世界變得真快,這世界真要墮落了。然而當我們透過眼前的斑斕,躲開耳旁的鼓噪,即可發現新潮滾湧之間,傳統文化的影響並未萎縮,並未消泯,依然很有生機和活力。比如情人節風靡都市,鮮花、咖啡、賀卡,情意綿綿;被冷落已久的元宵節(元宵節源於漢代,唐宋時過元宵,滿城燈火。)也重新湯團、煙火、兔子燈年年鬧熱。
從中國智慧的視角考察中國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選題。於是,從今人的智慧出發,去發現古人的智慧,從而使今人與古人進行智慧的對話,就如同乘上一艘跨越時空的飛船,上下幾千年,縱橫千萬里的遨翔,既不為沉重的歷史所累,也不為混沌的風雲所惑,只求智慧的發現和收穫。因之,本書在寫法上也就迥然不同於往常的中國古代教育論著,也算形式上的「文以載道」。
作者簡介
金大陸
研究員,1985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主要從事城市發展和青年運動史研究。1999年被評為教授。社會兼職為上海青年運動史研究會副會長、上海美學學會理事、中國青年研究會理事等。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華愛華
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與特殊教育學院副院長,學前教育學系教授,學前教育系系主任,碩士生導師,社會兼職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托幼機構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