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書香:人間佛教讀書會的故事

生活有書香:人間佛教讀書會的故事
定價:380
NT $ 47 ~ 357
  • 作者:宋芳綺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2-06-3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169737
  • ISBN13:9789862169735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佛光山人間佛教讀書會成立十年了。一直以來,總會就像催生婆,憑著一股「相信閱讀」的傻勁,一兩個法師,帶著一群群無私奉獻的義工,披星戴月地從南到北,從家庭到學校,從公園到社區,從寺廟到監獄,從都市到鄉村,再從台灣到世界。即使皮箱被重重的書本壓得喘不過氣,就憑著承諾與熱情,讓讀書會從一個到十個、百個、千個,不知何時,播下的種子竟然如雨後春筍般地活了起來。讀書會的生命力,也在每一個人物的分享中,被發現、被證明。

  本書作者宋芳綺採訪人間佛教讀書會最具代表性的分會及讀書會領讀人,呈現人間佛教讀書會十年來深耕發展的過程,以及對社會的影響。星雲大師、高希均教授、柴松林教授、鄭石岩教授、簡靜惠女士、覺培法師等重要推手均為本書撰文。

作者簡介

宋芳綺

  宋芳綺,高雄市人,成大中文系畢業,曾任記者、編輯、電視節目主持人,現為幼兒教育工作者。

  曾榮獲佛光文學獎、打狗文學獎、第三屆全球華人熱愛生命文學獎等。

  喜愛旅行,擅長報導文學、人物傳記,透過不斷的採訪與書寫,開闊生命的視野、提升生命的能量。著有《生命之光》

 

目錄

出版者的話
知識落差與閱讀 高希均


人間佛教讀書會十周年 星雲大師

卷一:閱讀新趨勢
談「讀書的利益」 星雲大師  
讀書會的精神與發展 柴松林    
結合宗教、生活、新知的平台 鄭石岩    
善緣好運來結盟 簡靜惠    
「人間佛教讀書會」對當代社會的教化意涵 覺培法師   

卷二:讀書會面面觀
1、 從山巔到海邊
讀友無邊界——悠遊人間空中讀書會
讀到最高點——台北道場「山水讀書會」
潮聲、風聲、讀書聲——小琉球「藝文讀書會」
美髮業的哲學家
書香飄進高牆——北所孝二舍讀書會
「麻將會」變成「讀書會」
「雲水書坊」上山下海
閱讀佛陀的故鄉
海外讀書會
2. 從童顏到白髮
琅琅書聲天空飄
晨光兒童讀書會
大甲妙童讀書會
佳能兒童讀書會

活到老,讀到老
長青讀書會
婆婆媽媽讀書會

全家作伙來讀冊
菩提眷屬戶外讀書會
三代般若讀書會

走出廚房、走入書房
「十五個善女人」讀書會

3. 從經典到電影
閱讀經典
台北道場種籽讀書會

閱讀歌曲
日本本栖寺閱讀之旅

閱讀山水
嘉義教師山水讀書會

閱讀青草
大甲青草讀書會

閱讀電影
福山寺電影讀書會

卷三:生命因讀書而轉彎
以心念與木瓜溝通——魏訓章
殺生與放生——陳文玉
氣切插管也要讀書——吳月桃
值遇「生命中的貴人」——范鴻英
照見五蘊皆「空」——黃茹卿
告別憂鬱症—— 宋瓊娥
讀書啟動善緣—— 賴義明
打開監獄的門—— 豆油

後記
愛上閱讀.享受閱讀 宋芳綺

附錄
「人間佛教讀書會」十年大事記

 

出版者的話
  
知識落差與閱讀 

  閱讀,是思考的開始。無論是認識信仰的內涵,或是實踐人生的價值,閱讀是所有學習和自我提升的起點。

  早在2003年,「人間佛教讀書會」與致力推動「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的「天下遠見讀書俱樂部」共同結盟,透過多元的推廣形式,讓閱讀深耕在台灣及海內外超過二千多個角落。十年過去了,「人間佛教讀書會」所播下的每一顆種子,如今都已蔚然成林。

  眾聲喧嘩,唯有閱讀讓人寧靜。在媒體及網路資訊充斥的時代,閱讀習慣持續受到許多的干擾與挑戰。然而,閱讀救自己,改變社會的力量,終將不變,更會是「人間佛教讀書會」永不放棄的目標。

  (一)

  凱因斯的一句名言:「觀念可以改變歷史的軌跡。」使我決定要獻身教育,傳播進步觀念。近年來,在哈佛大學商學院出版的著作及雜誌上,讀到它們標示的三個英文字:「Ideas with impact」,生動地道出了我多年來的投入與嚮往。

  在這個全球化年代,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彼得.聖吉(Peter Senge)、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等西方管理學者一再警告:領先對手的唯一方法就是比對手學習得更快。

  21世紀初的人類,正走向逐漸被剷平的世界;急起直追的社會還有各種路障。這些石頭出現在五大落差:

  .知識落差:產生了貧富不均。
  .創新落差:產生了企業盛衰。
  .格局落差:產生了政策分歧。
  .人品落差:產生了君子與小人。
  .愛心落差:產生了大愛與貪婪。
  .不克服這些落差,一個社會就無法與世界接軌。

  「知識的落差」是一切落差的根源。

  要縮短這一落差,就要從閱讀開始。因此我的一本書:《閱讀救自己》已經分別在台北(天下文化)與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

  自己生長在抗日戰亂中的大陸,成長在經濟落後的台灣,二十三歲去到優勝劣敗的美國,當時就立刻加深了自己強烈的危機意識:要救自己的國家,先要救自己。救自己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有用的人。靠天生的體力、靠中國人性格中的打拚是不夠的,也無法持久的。西方社會顯示:必須要靠現代方法,才能把每個人化平庸為出色。

  用經濟學的術語說,現代方法就是要把人提昇成具有競爭力、具有生產力、具有高附加價值的人。這個方法就是靠教育。這個橋樑就是靠認真讀書,靠大量閱讀。

  世界上沒有一個現代國家,教育落後而經濟進步的;世界上所有的文明社會,必然是一個愛閱讀的社會:自己閱讀,家庭閱讀,社區閱讀,國會議員也閱讀,媒體人也閱讀,有錢人也閱讀,每個人都是終身閱讀者。

  美國人權領袖金恩在一九六三年的演講,講題是:「I Have a Dream」,被認為是二十世紀中最具震撼力的四個英文字。

  讓無數海內外讀者有一個共同的夢:「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

  人生學習的起點,是讀一流書;人生歷練的過程,是做一流人;人生奉獻的高峰,是構建一流社會。

  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在所有的自由中,要堅持「讀一流書」的自由;在所有的選擇中,要堅持「做一流人」的選擇;在所有的努力中,要堅持「構建一流社會」的努力。

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導讀

「人間佛教讀書會」對當代社會的教化意涵

  過去在許多人的印象裡,佛教徒多半拿著「香」在香煙繚繞的殿堂中出現,鮮少看到佛教徒拿著「書」在寺廟的圖書館裡靜靜閱讀。回首家師從青年以文教起家,讀書、寫書、編輯書、出版書,到老了還掛念著佛教徒不讀書,想來就心生佩服!

  2002年一月一日正式成立「人間佛教讀書會」,在接下了常住的派令,家師的叮嚀,期許佛教「生活書香化」的目標後,自己才開始面對許許多多的問題與思索。「讀書」與「讀書會」的差異在哪裡?參加佛教的「讀書會」跟聆聽一場「佛學講座」有何不同?對於一個忙碌到只想休息的都市人,對於讀書還留著惡夢的人,對於不喜歡出門的宅男宅女,或對於有閒卻不識字的鄉下人,什麼是吸引他們想來參加讀書會的理由?還有,面對當今人我疏離的社會,怎樣找到可以共讀的朋友?甚至,怎樣才能夠讓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需求、乃至不同學佛階段,都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好書?

  還記得,每走過一個地方推廣,就會遇見一些人善意的提醒:「讀書,如果換個輕鬆一點的字眼,應該比較受歡迎。」言下之意就是:「讀書」總是嚇跑一些人,大家很難跳脫出以往對「讀書」嚴肅刻版的印象。再有就是:「別再讀啦!要找讀書會的人好難,才說要去台東旅遊,不用特別找,就有三部遊覽車的人報名…。」邊聽邊思考,邊想邊懊惱,就如同自己到台北,台北人說:「休息都不夠,我們哪有時間讀書!」轉到鄉下,歐吉桑說:「一輩子沒讀書,哪有習慣讀書!」本來還期待著一群能讀書、有時間讀書的退休老師,老師們卻說:「唉呀!我們可是終於『解脫』,不用再讀書啦!」

  漸漸地,我終於明白家師的苦心,社會人不讀書,何以進步?佛教徒不讀書,怎能瞭解信仰的內涵?經典,倘若沒有深入,怎能智慧如海?沒有佛法,又豈能有辦法地因應人生種種轉折?沒時間讀書、沒習慣讀書、甚至自認為不用再讀書的心態,絕非一時得以改變,我不得不感到「生活書香化」有其必要,但要達到這般的理想卻非常困難,只有回山向家師請益。

  記得家師那幾句充滿智慧卻又輕鬆的話語,至今依舊清晰:「讀書目的在於『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一點緣,讀懂一顆心。』」老人家悠悠然地指點,我一字一句牢牢的記得:「讀書會,就是要將人人視為老師,要跟生活結合、讀來歡喜受用的,可以不拘泥於教室,可以走入山林水邊閱讀的終生學習。」這些話對後來成立讀書會,實在有了莫大的功能與影響。

  與生活結合

  一個組織的形成,需具有其時代的需要,足以說服人的文化內涵,加上有效實務的方法。台灣社會雖沒有閱讀風氣,但對讀書這件事,幸好仍持肯定的態度。尤其在知識爆炸的年代,大家知道買書的速度,永遠趕不上出書的速度;看書的速度,也趕不上讀書的速度;面對浩瀚無邊的書籍,不是不知道要讀書,而是找不到讀書的時間跟想讀書的動力。怎樣跟生活結合,就得看看大家平日的生活到底在忙些什麼?

  家師一生所提倡的「人間佛教」,強調「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如何將佛法運用在現實的生活課題,正是讀書會與生活結合的一個有趣的實例。從台東三部遊覽車的思維中,聯想到在遊山玩水間,能否將閱讀帶入?喜歡登山的朋友,可以在登頂後,讀一篇好文章,沏一壺好茶,使身心充份休息。喜歡喝咖啡的人,可以在浪漫的咖啡屋,跟朋友品味一本好書,享受書中的樂趣。喜歡寧靜的朋友,可以到寺院的一角,深思經典的智慧。讀山、讀水、讀書、讀人、讀自己活生生的歷程,讀書會可以走入公園、社區、公司、客廳、寺廟,只要不給自己添太多的「額外」,就在生活的各種機會中,讀書會便可以存在。掌握到這個關鍵,所有生活中加入了讀書「會」的元素,不僅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凝聚了團隊的共識,還結交了更多的知己。

  人人是老師

  「讀書會,就是要將人人視為老師。」這是星雲大師耳提面命的忠告,更是多年來成功的讀書讀友們所具有的必備態度。不只要帶一張嘴來分享自己所閱讀的內容,更要把耳朵帶來聆聽其他人不同於自己的看法。這當中需要「說」,也更要「聽」,傾聽後的思考、整理、歸納,以及生活的驗證,或有觀點的不同,或依體悟而有所反省。但是,要分享就要開口,要開口,就要有人擅於「提問」,而且開口後不離題、不漫談、不錯解作者,也不批評講者的原意,甚至討論到其中的價值核心,與自己的生命起共鳴。對話中,必然有所學亦有所覺,然後感謝所有人的分享,體會「人人都是老師」,這樣的閱讀,如此的聚會,正如同有人形容十個人吃一顆蘋果,每個人只能吃到十分之一,但是十個人共讀一本好書,可以讀到十種以上不同的見解。

  感謝簡靜惠女士、帶領人陳怡安博士及方隆彰老師,在前輩們的身上學習到讀書會的有效帶領法,他們數十年來推動終身學習,以靈活的討論帶領,讓一篇篇看起來不起眼的文章活了起來。四層次的閱讀、討論、思考、反省、驗證,恰恰與佛教「聞思修證」相應。一個好的提問,啟動了思考,也帶動了生命力。從佛陀跟弟子對話的經典中,或從孔子跟學生對話的《論語》裡,我們不難發現:偉大的智者,以提問啟發學習者的生命,從聆聽打破個人思維的藩籬,重新看待每一個觀念,而「真理」也在每一個正反思辨的過程中,一一被理解、被澄清。

  歡喜與包容

  然而,讀書會可能會因每個人不同的觀點,不一樣的人生經驗,當然,而產生意見相左的時候。成立讀書會後,即使再好的方法,若沒有尊重大眾的需要,或帶領時容不下觀點的不同,都有可能因此而興致缺缺。讀書會要令人歡喜,除了選材合宜,帶領者的素養尤其重要。一個受歡迎的帶領人,帶領技巧其次,能具備真誠、幽默、風趣、善解、包容、平易近人、善聽諦聽,才是關鍵所在。

  一個好的帶領人,若能體會《佛光菜根譚》裡的一段話:「你大我小不爭吵,你對我錯人緣好,你有我無紛爭少,你樂我苦幸福早。」就算遇到不可理喻的人事,也能夠處處迎刃而解。讀書會總部雖然舉辦過無數場次的帶領人課程,超過萬人以上接受培訓,但真正走入社區、家庭、學校,而且持續不斷者,正是以上所提到的素養與特質。這些特質不僅是個人的修養,也是在宗教心性的養成中,日積月累的修行。

  感動與收獲

  佛法離不開人間,難就難在佛法怎樣讓生活在人間的大眾真正受益。過去的學習往往靠單方面的知識灌輸,聽者來不及消化,聽過了卻不一定聽懂,讀懂了也不一定讀通。講者的內容就算精彩,佛法的道理再有意義,到最後,「佛還是佛,我也還是我。」

  近十年來,若沒有自己一步步去執行家師對讀書會的期許,實在很難理解原來讀書會對當代社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更難體會家師推動讀書會的背後令人驚喜的「大悲心」。一直以來,總部就像催生婆,憑著一股「相信閱讀」的傻勁,一兩個法師,帶著一群群無私奉獻的義工,披星戴月地從南到北,從家庭到學校,從公園到社區,從寺廟到監獄,從都市到鄉村,再從台灣到世界。即使皮箱被重重的書本壓得喘不過氣,就憑著對家師的承諾與弘法的熱情,讓讀書會從一個到十個、百個、千個,不知何時,播下的種子竟然如雨後春筍般地活了起來。讀書會的生命力,也在每一個人物的分享中,被發現、被證明。

  一路上,我們享受到無數令人雀躍的好消息:不識字的歐巴桑在這裡找到了信心,冷漠的都市人在這裡找回溫暖的人性,學生們找到讀書的樂趣,多年不講話的夫妻願意攜手同圓,憂鬱症的病友竟然不藥而癒,監獄的受刑人痛哭流涕、懺悔不已,左右街坊的鄰居找到了社區營造的好主意,種木瓜的歐吉桑會後還會轉讀給又甜又胖的木瓜聽,甚至麻將會轉變成讀書會,婆婆跟媳婦變成了最佳的知己…每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記載著讀書會存在的真義,原來讀書會不僅「化解人我疏離的關係」,「拉近貧富城鄉的差異」,「建立團體的共同願景」,還「創造新時代的生機」。這也讓我再一次地印證家師一生所弘揚的「人間佛教」,從「歡喜」出發,以人生「幸福」為旨趣。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感謝家師六十年來對文化教育長期的耕耘,讓讀者有了各種佛教文化的書籍,感謝所有佛光讀友們的支持與響應,讓讀書會不僅有了「書」,更有了願意啟動閱讀的「人」,更感謝全球各道場的法師們提供了最佳的閱讀「地」。在讀書會的推動中,雖然離「生活書香化」的理想還有相當的距離,但是,我著實看到了家師所期許的「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目標,早已經不是口號,而是如滴水穿石地深植在每一位讀書讀友們的內心。

釋覺培
「人間佛教讀書會」值行長

全世界的讀書人、愛書人,大家好!

  記得十一年前(2001年),我在澳洲繁忙的弘法之餘,訂立了「人間佛教讀書會」章程,計劃著回台灣後要投入成立讀書會。沒想到時光匆匆,轉眼間,讀書會至今成立已經十年了。

  這十年來,「人間佛教讀書會」發展遍及世界,已擁有超過兩千個以上的讀書會,許許多多的人因為參加讀書會,而獲得知識的增長,心靈的淨化,氣質的轉變,得到諸多閱讀的好處,這都是我們當初的希望。

  過去有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是在現代的社會裡倒也不一定,只要立下目標,躬行實踐,行行都能出狀元。不過,讀書確實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尤其能把人生這一部大書讀通,一切就不為難了。

  我常自忖,自己出生在農村裡,家庭貧窮,既沒有進過學校,也沒有看過學校,假如當年我不自動自發讀書,現在的我會是什麼樣?真是不敢想像。所以,可以說因為讀書而改變了我的人生。

  一直以來,天下遠見出版公司創辦人高希均教授致力於提倡家庭「以書櫃代替酒櫃」的理念。這個理想確實很好,飲酒不但傷害身體,還會迷失自己,就是不喝酒而做其他娛樂,也可能因為有所缺失而一無所獲,徒留人生的空白;唯有讀書所獲得的知識才會永遠屬於自己,長久留存在自己的「八識田」中。所以,我們要經常將閱讀的種子,播撒在自己的心田裡,等到時機成熟,才會萌芽、開花,乃至結果,如同佛教所謂的「般若花」結「般若果」。

  過去有些懶惰的人,不喜歡讀書,藉口說:「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蟲冬有雪,收拾收拾過新年。」像這樣年復一年地浪費時光,要想有所成就,必然難矣!現在「人間佛教讀書會」在覺培法師和幾位法師的帶領下,到處倡導讀書,推展各類型讀書會,以激發大家高度參與的動力;近年來,在他們的努力之下,成果也日益顯著,每每舉辦一場「全民閱讀博覽會」,都有數千人參加。

  過去有人說,只要我們中華民族有讀書的種子,有讀書人,中華民族就會不斷地發揚光大,中華文化就會永遠在世界上熠熠生輝。所以希望全球佛教徒、佛光人,大家都能做愛書人,人人都讀書。

  今日的世界,社會進步一日千里,不讀書,不求長進,就要被時代淘汰。不僅身為父母者要鼓勵子女多讀書,為人子女者也要送書給父母,甚至親戚朋友往來,不一定都是以禮品相贈,互相贈書也是很好。

  當然,「書」並非都是開卷有益,還要進一步分辨選擇,讀能提升知識、增上品德的書。好書不怕千人有,好書不怕萬人讀,倘若出版界都出版好書,讀書人都讀好書,整個世界書香家庭不斷增加,人人都過書香人生,到處書聲朗朗、明理講理,甚至因讀書而開悟,那麼世界將會是多麼美麗!

  各位讀書人,希望大家互相勉勵,祝福你們!

星雲大師
佛光山開山宗長

 

內容連載

美髮業的哲學家

熙格沙龍,在美髮業界頗富盛名,台北與宜蘭共有十三家分店。
熙格讀書會,陣容頗為龐大,每周日上午八點十分,十三個讀書會在各分店同步進行,開始七十五分鐘的閱讀與共學。

讀書會現場

這一天,熙格沙龍北投分店的美髮造型師們正在進行讀書會,帶領人林玉霜在讀書會開始前,先拿出茶梅請大家吃。藉由這樣的美食共享引出當天要共讀的主題──人間福報的專欄文章「泡菜啟示」。

「泡菜啟示」的故事很簡單,主角阿平送自製的泡菜給好友阿國和阿立品嚐,從阿國和阿立的不同反應中,探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究竟該如何拿捏?

小故事,卻能引發每一個人不同角度的思維與討論。有人說:「阿立是對的,人家送你東西,當然要讚美他才行。」也有人說:「我覺得阿國比較真誠,如果他覺得不好吃,不給阿平真實的批評與建議,阿平怎麼會進步?」還有人說:「先當阿國再當阿立,先給予建議,再加以讚美。」

熱絡的討論迴盪在小小的空間裡,話題從阿國、阿立延伸到各人生活經驗的分享。

心怡:「我們很多客人,蠻多都會送地方名產來,我一定會在她們面前嘗一口,表示對她的感謝,然後讚美她。人是互相的,別人送東西給你,你一定要有所回應。」

憶綺:「如果有人送我禮物,我會先讚美,對方若再問我有沒有建議,我才會適時提出來。以前在家,覺得媽媽煮的菜都差不多,現在住外面,除了便當還是便當,回想起媽媽的愛心菜真的好吃,所以休假在家時,常稱讚媽媽手藝好,媽媽也感到欣慰。」

帶領人玉霜適時引導:「說得真好,我們最親近的家人,往往聽到的是最直接、不保留的評語,常年辛苦的母親,我們應多表達對她的感謝。」

「熙格」老闆洪明郁,也毫不保留地分享個人經驗:「在家裡用餐時,我曾經給太太評語:『這道勾芡做得不好。』,她火大了,說:『洪先生,如果你不喜歡吃,可以到外面去吃。』我想,這句話如果接得不好,一定會吵起來,我機伶地答說:『好,妳就幫我搬到陽臺去吃也可以。』其實,我不是一個很幽默的人,只是我知道要給人建議不容易。」

討論至此,帶領人玉霜引導讀友進入另一層次的思維:在「施」與「受」之間,該如何展現智慧?

讀友們紛紛表達了自己在人際互動方面的不足與反省,並討論出一些兼顧理性與感性的溝通方式。

洪明郁也以自己與母親的互動為例,回饋讀友們的分享。

「十幾年前,有機會回南部,帶著大包小包的禮物去看媽媽,媽媽很開心,拿出我小時候喜歡吃的糖甘仔跟蜜餞,要讓我帶回台北。我說:『媽,我這麼大了,不吃這些東西了!』那當下,我媽臉上一抹落寞的神情,那表情是她未說出口的話語:『哦!好吧!你不需要了。』在回程的車子上,我愈想,心裡愈難過,於是停車在路邊打電話:『媽!那些糖果跟蜜餞幫我留著,我待會兒回去拿。』我突然體悟到,人年紀大了,真正存在的價值是『被需要』。兒女在父母心目中,永遠都是小孩,永遠疼愛,如果連這份基本的疼愛,你都不需要了,媽媽會感覺她沒有價值了。從那次之後,我學會常常打電話跟她撒嬌。以前,我不重視人家的『給』,現在好好回顧,我們怎麼成長的?一路走來,給我們的人太多了。」
洪明郁的這一番話,為這一天的共學做了最好的結論。

帶領人玉霜也順勢做了總結:「我讀了這則『泡菜的啟示』之後,自我檢討,記憶中我從未像故事中的阿立一樣,收到禮物之後會主動打電話道謝。於是我衝去買了幾盒宜蘭餅,送給曾經送我禮物的朋友們,並感謝他們時常想到我,連出去旅行都記得買禮物給我。您們呢?收到禮物時,是如何給予贈禮者回饋的呢?」
帶領人留下一個可以不斷思考的問號,讓「泡菜」效應繼續發酵,發酵成生命的養分,滋養每一個人的內心。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2
    $47
  2. 二手書
    29
    $110
  3. 二手書
    29
    $110
  4. 二手書
    35
    $132
  5. 新書
    79
    $300
  6. 新書
    79
    $300
  7. 新書
    79
    $300
  8. 新書
    79
    $300
  9. 新書
    79
    $300
  10. 新書
    85
    $323
  11. 新書
    94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