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學轉向:成德、工夫、圓融:西方詮釋學與漢語哲學(參)

詮釋學轉向:成德、工夫、圓融:西方詮釋學與漢語哲學(參)
定價:300
NT $ 237 ~ 270
  • 作者:陸敬忠
  • 繪者: 王魯
  • 出版社:橄欖
  • 出版日期:2012-07-1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131157
  • ISBN13:9789866131158
  • 裝訂:平裝 / 17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哲學最大盛事應是所謂詮釋學轉向。在西方哲學世界中不止是在歐陸哲學界中從現象學轉向至海德格,甚至是英美分析哲學界從後期維根斯坦至戴維森之語言轉向,均經歷之。本論叢更期許為漢語哲學之詮釋學轉向盡棉薄之力。如是本論文集榮以當代漢語哲學集成大師勞思光先生之主題論文為後輩開路,繼以陸敬忠、賴賢宗、郭朝順、林維杰回應並整合西方詮釋學與漢語哲學之相關議題上提出見解。

作者簡介

陸敬忠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法學士,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文學碩士,德國科隆大學哲學博士。曾任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專任教授,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兼任教授,德國海德堡大學FIIT之Global Network教授團成員,主持多個國科會多年期個別型專題研究計畫及跨校整合型研究計畫,如《西方當代詮釋學與東方漢語哲學:文化際義理理解與經典詮釋》總主持人等。專業著作:Gadamers Hermeneutik: Ihre Entwicklung, ihre systematische Bedeutung und ihr Verhaltnis zu Hegels Dialektik,《哲學詮釋學:歷史、義理與對話之「生化」辯證》,《西洋哲學導論:哲思核心理念生成發展史》等,以及中、德、英文之學術期刊論文、專書論文,研討會論文與專題報告等八十餘篇。

 

目錄

序言 陸敬忠
導論 陸敬忠
第一章 詮釋學與中國哲學研究之取向 勞思光
第二章 詮釋學轉向:從傳統哲學基本問題經體系性詮釋學轉向至漢語哲學 陸敬忠
第三章 天台佛學的三諦圓融說與解脫詮釋學:兼論佛典之翻譯與詮釋 賴賢宗
第四章 從遊戲到圓融三昧:論天台智顗迷悟觀照與高達美藝術理解之實踐理論郭朝順
第五章 朱熹經典詮釋中的工夫論 林維杰
開放性結論
 

導言

  在本論叢第壹輯【海德格、高達美、大乘佛學與宋明理學】中開啟詮釋學與漢語哲學對話與融通之嶄新意境,而各專題子計畫主持人也揭示其各自研究之宏大心境。第貳輯【詮釋之生化:應用,差異與理解】則在詮釋學哲思之為生化的宏觀脈絡下接續該序曲之第一波開展。本輯則是在二十世紀哲學最大盛事亦即所謂詮釋學轉向之宏大敘事脈絡中開啟。在西方哲學世界中不止是在歐陸哲學界中從現象學轉向(phenomenological turn)至海德格,甚至是英美分析哲學界從後期維根斯坦至戴維森之語言轉向(linguistic turn),均經歷之。本論叢更期許為漢語哲學之詮釋學轉向盡棉薄之力。如是,本論文集榮幸得以當代漢語哲學集大成之大師及文化哲學先鋒勞思光先生之主題論文〈詮釋學與中國哲學研究之取向〉為後輩開路:當代中國哲學面對西方文明所帶來的現代化衝擊產生三種研究進路,其一為客觀知識尋求之取向或史學之為科學進路,其二為傳統價值重建之取向或民族主義之文化意識型態進路,其三為德性實踐引導之取向或自我轉化之道德宗教進路。在此脈絡中,勞先生對於詮釋學與中國哲學之關係基於詮釋學本身理論不明而提出指教。此問題豈不正是東西方文化異同對比與對話融通之普遍問題底一種當代模態?換言之,西方詮釋學與漢語哲學之對比、對話與對化或正可就勞先生之提問方向開啟新局,一則使前者混沌處獲得開釋,另則使後者在現代性脈絡中成為普世性?事實上,成德之學之為人性自我轉化,豈不正與本論叢上輯之首要主題: 詮釋學之應用觀念相符應?

  順此先見,陸敬忠從基督宗教神學與漢語哲學均為體系性思想與世界觀之基本信念出發,以〈從傳統哲學基本問題經體系性詮釋學轉向至漢語哲學〉為思路,企圖從揭示西方傳統哲學之根本困境及其形上學抉擇理解其詮釋學轉向,並且由此出發而從存有學基層向度揭示體系性詮釋學之三基設亦即歷史性,事理性與語言性之間的相涵交攝、互動聯通底關係,以從基理底層與基本理念處初步回應勞先生之提問,特別是對高達美《真理與方法》基本觀念進行文本內在詮釋:從遊戲觀念至形象之事理性意義,從生命概念至理解中此有之歷史性,從「道成肉身」 之「言道」理解存有之語言性,再由此初探該三基設之基督信仰體系基源,以及由此可見漢語哲學與西方詮釋學對話之基本問題,同時也是東西方宗教對話問題。在此脈絡中,由於在漢語哲學之佛學中尤以天台宗三法圓融思想正可與體系性詮釋學哲思之基本進路對應與對話,所以先由賴賢宗之〈天台佛學的三諦圓融說與解脫詮釋學:兼論佛典之翻譯與詮釋〉提示從解脫論、實踐論的立場來理解天台判教與圓教而進行其詮釋學轉向。一方面天台佛學的判教乃就佛法和存有真理的不同面向對有情生命存在活動之不同層次加以闡明,做出系統性理解,而使得一切眾生在生命的不同基本情境,都能夠得到解脫,因此「判教」具有普遍的哲學意義,進而可轉變成一種當代的開放性詮釋理論,亦即跨文化溝通的過程之中視域融合,乃至發展成為一種佛教詮釋學而西方當代的哲學詮釋學乃至批判詮釋學對話。另一方面,賴文將《中論》的「二諦說」到天台智顗的「三諦說」 (圓融三諦)之典範轉移也理解成詮釋學之轉向,亦即從視域融合呈現天台宗三法圓融實相論源自《大般涅槃經》及《佛性論》之如來藏思想,而將之運用至《法華經》 之一乘與方便思想,尤其是將智顗借用龍樹四句之邏輯形式而以「四句不可說」說「無生義」呈現其「中道佛性」之領悟,而詮解出兩層詮釋層次:「解脫體驗的意義理解的詮釋學與「斷惑證真」的「解脫詮釋學」,亦即指出義理之理解需轉向成解脫之實踐:天台智顗對《大般涅槃經》「四句說無生不可說」之詮釋,將無生深意之四句搭配於藏通別圓的化法四教,亦即運用「三諦圓融說」進行義理詮釋學之詮釋創造,並由此進展到解脫體驗的詮釋學,而為一種實踐意義的創造性詮釋學。

  如此,就三法圓融之體系性及其辯證法意義而言,再由郭朝順〈從遊戲到圓融三昧:論天台智顗與高達美實踐理論的差異〉進而探討承繼海德格詮釋學哲思真傳的高達美之「遊戲」觀念與天台圓融三昧之同異,一則指出高氏「遊戲」乃鑑賞主體融化於其與其生活世界歷史性真理之交互遊戲中者,另則開示一心三觀乃交互巡視以完整圓滿地觀照萬象,同時又是意識到該是歷史世界性乃其生存及觀照之因緣底因心境互具思想,從而一念三千而圓觀其他種種後設或深層生存脈絡,亦即由假入空、由空入假之來回巡視而觀照視域及與生存活動的圓融,轉化原本特定有限存在法界之輪迴桎梏,而為一圓融觀照的遊戲道場。此實使「遊戲」之為哲學詮釋學諸多神秘不明觀念之一者得以在與圓融三昧對比中顯現其體系性意義。相較於三觀圓融之實踐活動即往來動態地破立一切諸法,心境互具地體悟其圓融實相,林維杰之〈朱熹經典詮釋中的工夫論〉則更將哲學實踐向度問題體現於經典詮釋學之境界中,首先揭櫫主體實踐儒學之理論體會與實踐轉為對其經典義理之詮解與應用,亦即從倫理學至詮釋學之轉向。接著在對於朱熹工夫論之經典詮釋學研究得以顯示出高達美哲學詮釋學中理解與應用或詮釋與實踐之效應歷史性先後關係及存有歷史性同步(時)關係亦即知與行之一體化或即體系性之關係:先後關係是先致知、後實踐與先致知、後涵養;一體化則為即知即行、即致知即涵養,知行乃交互涵攝滲透之關係,而因此種彼此融滲之互攝互證,所以為學過程中也必然會由此先知後行而過渡到即知即行。朱子是由道問學出發而兼攝尊德性,理論工夫統攝、滲透主體實踐,對義理的知–行與對經典的詮釋–實踐之內在關聯乃在於由「普遍義理」之認識及實踐過渡至對「文本義理」之理解及應用。知行間之先後與同步關係,必然也表現在讀書及其實踐或修養上。「同步關係」使得「先後關係」能真正得到證成與落實。換言之,「即詮釋即實踐」乃是「先詮釋後實踐」之條件。「先行之詮釋」之所以為有效詮釋,實乃奠基於「即詮釋即實踐」,亦即詮釋中已蘊涵實踐成份。進而,實踐工夫之為切己應用及修養工夫之為主敬涵養與經典詮釋乃在同步關係中,詮釋與工夫間乃「互為前提」,彼此終成與實現。如是,詮釋學轉向中又出現方法論之存有學轉向。總體而言,陸文揭示詮釋學轉向之為體系學轉向,賴文及林文進從天台三法圓融觀分別從基層存有學向度與海德格之「本成」及高達美「遊戲」對話而開示其中的辯證法轉向。林文則顯示漢語哲學與經典詮釋間正與西方基督信仰神學與聖經正典詮釋學間的同樣蘊涵體系性之關係而期待進一步的經典對話,亦即詮釋學轉向中的存有學,實踐學及經典學轉向。這些則是本論叢下階段的宏觀方向。

  如是,本論文集從勞先生的先見啟發開始。 就其所謂中國哲學面對西方文明現代化之三種研究進路而言,均符應著西方當代詮釋學轉向:其一,客觀知識尋求之取向或史學之為科學進路誠然便是源自黑格爾歷史哲學的西方哲學之歷史轉向,經歷史主義所代表的的史學轉向而終至海德格所開啟的詮釋學轉向中的從空間、包含線性思維而轉向至時間哲思、特別是歷史性基設之典範轉移。其二,傳統價值重建之取向或民族主義之文化意識型態進路,則啟發於孟德斯鳩(esprit general)與伏爾泰(esprit des nations),而為賀德、菲希特與黑格爾等發揚的民族精神觀念(Volksgeist)及客體性精神(objektiver Geist),終至高達美所普遍哲學化的「傳統」觀念而導引的哲學詮釋學轉向。其三,德性實踐引導之取向或自我轉化之道德宗教進路,誠然呼應西方哲學中康德哲思所引發形上學之道德主體哲學轉向,經馬克思之外化的亦即社會政治哲學化的實踐性轉向,乃至尼采與祈克果所開啟的存在性轉向,終至當代詮釋學之宗教信仰轉向。
 
  因此,西方哲學之發展已進入詮釋學轉向與典範時期。這使得東西方哲學之會通與轉化也進入新的可能性。陸文企圖首先揭示西方傳統哲學之基本問題,尤其是從哲學之觀念性涵義、其系統性結構以及其基源性歷史三向度審思之,亦即其哲學觀念之詞源學及其所蘊含的基源意義問題,其哲學之系統內在性基本問題綜結,以其思想文化史起源中的形上學對於存有之抉擇所潛伏的基源問題。接著初探詮釋學哲思、特別是嶄新的體系性詮釋學三基設如何在存有學基設向度中回應乃至解消與超克西方傳統哲學之基本問題,亦即一方面從詮釋學一詞hermeneuein之詞源學所醞涵的、另一方詮釋學轉向之義理脈絡所隱涵的存有學三基設形成西方哲學典範之轉移,並且進而從此開放性地提示出就存有學基設向度而言西方當代詮釋學哲思所基源的基督宗教信仰與漢語哲學對話之潛能與基本差異。

  此種詮釋學之實踐轉向、特別是宗教信仰轉向,就漢語哲學中最具宗教關懷之佛教詮釋學而言,可從天台佛學的破立不二圓融乍現靈光。賴文探討天台佛教的判教理論與三諦說,此中,判教乃一種古代的詮釋學,而三諦說包含一種體用論的本體詮釋。賴文並關聯到「四句不可說」說「無生」之解釋,用以闡明天台佛學中的佛教詮釋學之重要面向: 解脫詮釋學。這種關於「四句不可說」說「無生」的深意,不僅是五時八教的判教,不僅是意義理解的佛教詮釋學,也開展天台佛學之佛教解脫學。簡言之,天台佛教對於「四句不可說」說「無生」之解釋不僅是意義理解的詮釋,也是關於解脫體驗之不同階段的詮釋底「解脫詮釋學」。賴文綜合運用語言分析、文獻整理及哲學詮釋之佛學研究方法,來建構東亞佛教之解脫詮釋學,解明天台佛學之佛教詮釋學底當代意義。

  首先,賴文闡明天台佛學之「判教」可以作為當代詮釋學而開展,本文解釋此一開展的意義與重要性。本文也闡明天台佛教之判教,可以是一種建立在跨文化溝通的視域融合之中的開放性詮釋,而不是一種判攝他宗歸於自宗的封閉式獨斷論的判教。其次,本文探討天台智顗對於「四句不可說」說「無生義」的詮釋,首先是智顗將本於《大般涅槃經》的「四句不可說」,結合到天台判教的化法四教與四種四諦,用來解釋無生的深意,這是天台詮釋學中的關於解脫體驗之詮釋。賴文從「攝自行因果,化他能所」的悟理深淺之說明,整理智顗四句不可說之所破惑與所顯解脫境界的討論,這則是一種天台佛教之解脫詮釋學的斷惑證真之解釋。因此,可以討論《摩訶止觀》「破法遍」之中對於「四句不可說」說「無生義」之詮釋。「破法遍」之目的在於深化修行者對於「無生義」的意義理解,從而導向更為深刻的解脫實踐。

  探討過天台佛教的判教理論與三諦說之詮釋學後,郭文進探究天台一心三觀、圓融三諦之詮釋學,並且與高達美之遊戲詮釋學對話。高達美的「遊戲」(Spiel)概念,是由藝術美學的遊戲概念發展至語言遊戲,關於後者,它同於維根斯坦後期語言遊戲之想法。至於語言之性質,高達美也承繼海德格,「語言是存有之家」的思想。因此對高達美而言,語言遊戲世界也即是存有的世界,遊戲之經驗便同於人之生存經驗,對於遊戲經驗之詮釋,即為顯現語言與存有世界作為存有者之生存與理解之基礎,它既作為前理解,但也引生人們對其之再理解,故詮釋學循環也可說是生存活動不斷地與既存之歷史間的交相辯證之事實。

  天台思想強調「圓融」,完成此目標是以一心三觀、圓融三諦為方法。三觀三諦之圓融,乃以空、假、中三個向度來詮釋一諸法的實相,說此實相乃是不偏空、假、中之任一隅而為即空即假即中的圓融實相,並就一心與所觀境之互具的當下,體察領悟此圓融之實相,從而據此理念觀照一心之迷悟與境之染淨。故天台之實踐目的,可謂是以證悟圓融三昧為目的。天台之空假中三觀,簡單就其各自特色分別來說,空以破執,假以安立,中以立破不二;三觀圓融的實踐即動態地往來地破立一切諸法,不斷斷地體悟其圓融實相。因此,須自假有之諸法戲論的世界中出破,以斷其妄執;但又須自更高層次的體悟以遊戲之姿而安立假法;如是實現破執之智慧,又體現安立假法以救度眾生之慈悲;慈悲與智慧圓融不二即是中道。不同於高達美之依詮釋循環的立場,尊重語言與歷史之世界;天台學更強烈指出出離既有之語言世界之可能與必要,也就是脫離生存的循環之後,如此才能對現實對既有世界之更新或者創造而予以安立;破壞與安立是不止息的活動,但此不是為活動本身,也不是為世界自身,而是為實現不離世界遊戲,但卻也以自在解脫之覺悟開展遊戲底新義。

  最後,詮釋學哲思轉向漢語哲學中的文化際典範亦即宋明理學,特別是朱子之經點詮釋學與其實踐哲學。林文從兩個部分處理朱熹關於經典詮釋與工夫論(包含實踐與修養兩方面)的關係。第一個部分討論知行與致知涵養的關係,第二個部分則討論知行與經典詮釋的關係。第二部分又分成兩個問題,其一是解析經典的內容對於工夫的效用,這是「先讀書後實踐」以及「先讀書後涵養」,兩者是綜合的關係;其二是把經典理解中對方法與態度的要求,視為一種品德的要求,這是「即讀書即實踐」與「即讀書即涵養」的表現,讀書與工夫是分析的關係。綜合關係表現出詮釋與工夫的先後順序,而分析關係則調解著方法論與修養論。如是,西方詮釋學轉向中的實踐轉向遂也早已於漢語哲學世界中生化。於此再次邀請各位讀者進入當代西方詮釋學與東方漢語哲學之對話乃至詮釋學轉向本身的轉化中。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37
  2. 新書
    79
    $237
  3. 新書
    79
    $237
  4. 新書
    88
    $264
  5. 新書
    9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