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建築學者漢寶德,以行旅的方式實踐對建築的追尋,以遊記的筆法解析建築設計的思維,以及其所蘊藏的人文思想。漢寶德於建築與美學方面著作等身,跨足建築、教育、媒體、藝術各領域,將他對建築的熱情化為生活美學,引領讀者一同探索人與建築之間美妙的對話關係。
本書放眼美國與亞洲建築,從前衛到傳統;除卻詰屈聱牙的理論,融藝術於生活,並以攝影作品來對照呈現,予人親臨其境之感。正如德國學者謝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在《藝術的哲學》裡說的「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且讓我們一起來聆聽!
作者簡介
漢寶德
於1934年出生於山東省日照縣,1958年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1964年赴美留學,獲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等學位,1967年返國迄今。主要經歷: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國立台南藝術學院校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等。 早期創辦《百葉窗》, 1970年代陸續編輯出版《建築雙月刊》、《建築與計畫》、《境與象》等建築雜誌,致力推動台灣現代建築思潮,探討建築設計思想與社會人文之關聯等課題,著作等身,至今仍持續創作中。著作包括《建築的精神向度》、《建築、社會與文化》、《為建築看相》、《透視建築》、《築人間—漢寶德回憶錄》、《漢寶德談建築》、《人與空間對話》、《認識建築》等數十本。並為《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報紙副刊及雜誌撰寫專欄。 漢寶德早期建築作品有落韶山莊、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等,呈現出強烈的現代建築立體派風格,爾後其思想轉念為大眾而設計,產生融合當地地貌情境之溪頭青年活動中心,此後無論是墾丁青年活動中心、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南園等案例,更結合其長年從事古蹟修復工作之經驗,以現代技術來詮釋民族與鄉土形式建築。建築作品屢獲《建築師雜誌》建築獎。 1994年獲教育部一等文化獎章、2006年獲國家文藝獎第一屆建築獎、2008年台灣大學榮譽博士、2009年雜誌最佳專欄金鼎獎、2010年中國建築傳媒獎: 傑出成就獎。
彙編者簡介
黃健敏
畢業於中原理工學院建築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建築碩士,主要經歷:基隆市 / 台北市 / 台北縣 / 新竹市公共藝術審議委員會委員、台北市都市發展局公共藝術委員、台北市捷運工程局公共藝術委員、台北市立美術館咨詢委員、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理事、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曾於中原大學、東海大學、文化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校兼任授課。
1993年起參與台灣公共藝術政策與執行之工作,鼓吹「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理念。2002 -2004年任《建築師》雜誌副社長兼主編、2006年任《建築》雜誌總主編。
曾為《聯合報》、《國語日報》及《藝術家雜誌》、《炎黃藝術》等專欄撰文。著作包括《貝聿銘的建築世界》、《台灣建築的先行者》、《美國公眾藝術》、《生活中的公共藝術》、《百分比藝術》、《慶典公共藝術嘉年華》、《藝術盡在街頭》等十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