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在歷史的角落中看到春天
旅居臺南幾年了,有幾項觀察滿有趣的,其中一些老臺南人,他們依舊保有風華過去的優越感,「府城人」是他們的自我稱呼。但是,一些人更大聲說自己不是府城人,他們是安平人!
為什麼他們如此自豪呢?因為臺灣的歷史就是從這裡說起的,近四百年前,荷蘭人來了,他們在此建立熱蘭遮城。三十八年後鄭成功來了,荷蘭人走了,本來叫做「大員」的地名從此改稱安平,這裡成了臺灣歷史的舞臺中心,所有的燈光聚焦的地方。
億載金城,是安平的一部分,也是歷史光芒熠熠的地方,但是它身處海邊,又是安平聚落的邊陲角落,幾十株的木麻黃老樹在夕陽中顯得落寞。本書作者以此歷史場景的夜晚,加上地處靜寂郊區,幽暗的砲臺和蕭颯的海風,說著神祕的歷史糾葛與愛情的曖曖光暈。
故事裡有三位小主角,兩位「臭男生」阿圖、阿亮,一位早熟聰慧的女同學「小辣椒」。她長得漂亮又博學,是班長,在學校得寵,也有「政治地位」,家裡經濟不錯,所以故事裡她像是公主。這樣的角色,真像是我早年的女班長,說不上喜歡她,但又忍不住地迷惘,總偷偷地想多瞧她清秀的臉龐和靈動的眼睛。所以,當故事裡提到阿圖喝了紅色仙人掌果汁,牽引出少男情懷,這樣情節的安排,讓故事進行時,多了許多想像畫面,與對白的可看性。作者知道仙人掌是當年荷蘭人從墨西哥印地安人居住地引進臺南的,他用紅色的液體,藉助異國神祕的植物,放入故事中,增加歷史氛圍也強化了故事的可看性,我喜歡。
故事裡提到億載金城的身世,這座因應同治年間,日本兵侵臺而創建的西式砲臺,當年是由沈葆楨在馬尾造船廠裡的首席工程師所設計的,這位法國人他規劃出當年最強大的正方形防禦陣地,四個邊角都有凸出的角堡可勘察入侵的敵跡。可是,這個好設計卻沒有建材,於是欽差大臣沈葆楨,他下令把已經毀損的熱蘭遮城,用一艘艘漁船載運拆除下來的磚石,在第二沙洲上搭建了起來。
早年,安平外海有七個依次排列的大沙洲,在遠遠的海上看去,像是七隻碩大的鯨魚排列整齊,鯨魚古人稱之「鯤鯓」,所以億載金城的正確名稱是「二鯤鯓砲臺」。因為億載金城與荷蘭人所創建的熱蘭遮城有了歷史的連結,作者巧妙地將這兩座古蹟串聯起來,像是變形金剛,它從荷蘭碉堡變形為法國砲臺。
古蹟是冰冷的,可是,它又是重要的,因為它承載了那個年代的歷史記錄。古蹟是寂寞的,因為現代人已經淡忘它的時代意義。我們要瞭解這塊土地的往事與先民的生活,從而認識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而來?古蹟其實就是活的歷史博物館,它記載了我們的身世,而「故事」就是那迷人的身世窗欞。作者以三位好奇的小主角和一位荷蘭教授神祕的行蹤,帶領大家進入歷史的迷霧,但是,在一一梳理後,在好奇故事結局是如何的當際,我們也深深明白了這段歷史的糾葛。認識了這樣一處古蹟,我們也走出了迷蹤。
臺南城市作家 王浩一
推薦序2
小說與我
一、 小說與我
故事情節曲折,引人入勝。出乎意料之外的完美結局,令人驚歎!
在臺灣文學館研習會上,陳梅卿教授給了我一本影印的書,「麻煩看一看,這本書在描述億載金城,你住安平,看起來會很熟悉。」封面印著《億載金城之暗夜迷蹤》,翻一翻內頁,都是簡短的對白句,是故事耶!
回到家,攤開書本仔細閱讀,心想億載金城會有什麼故事?
看到洪福理(紅狐狸)、楊祿多(養樂多)、賈志道(假知道)、錢圖(錢鴻圖)、阿亮(吳有亮),這些名字很有想像空間,有趣吧!繼續看!
「哼!我暑假要挑戰單車環島,怎麼樣?你這隻紅狐狸要跟嗎?」
「如果我暑假端不出一輛捷安特環島車,開學就掃廁所一週!」
這些跟億載金城有什麼關係?繼續看!
億載金城的城牆上,除了一片黑壓壓的樹林之外,什麼都沒有。
「剛才那上面,好像有黑影子飄過。」
億載金城進入主題,阿飄讓人好奇又害怕,究竟那是什麼呢……
書中提到學校鄉土語言,老師教羅馬拼音,在故事裡,它有什麼「路用」?原來本書男主角阿亮就是利用羅馬拼音傳簡訊,騙過黑狼,救了他一命。你說羅馬拼音不就是阿亮的「救命符」嗎?學生時代的你,是不是要多充實自己,有一天會如小說所敘述而學以致用派上用場。
作者的故事埋伏了許多亮點,不看到最後是見不到光的。
二、 我所知道的億載金城
億載金城又稱二鯤鯓砲臺。相對於安平烏特勒支堡旁邊的小砲臺,又稱為安平大砲臺。
走入億載金城拱門,「啊!」的一聲,會有悅耳的回響,好玩!再走幾步,眼前見到綠油油一片的操練場,遠端樹立一位頭戴斗笠、面帶慈祥的老人家,他怎麼露宿在這裡?是城主嗎?
「我是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皇帝派我防衛臺灣!」
為什麼?
喔!原來是一場船難引起的呀!清朝同治十年(西元一八七一年)琉球宮古島漁民在海上遇到颱風,六十餘人漂到今天的滿州鄉九鵬灣,受到番社原住民親切款待,溫情送暖,哪知道原住民夜晚有打獵習慣,磨刀霍霍之聲驚動了漁民,加上語言不通產生誤會,衝突一發不可收拾,漁民五十四人遭殺害,十二人逃離。
同治十三年(西元一八七四年),日本藉口保護屬民,五月由屏東社寮(今車城鄉射寮村)出兵登陸,攻打牡丹鄉原住民,此戰雙方互有傷亡。六月初,日軍再度動員上千士兵和火砲攻入牡丹,大肆燒殺。這就是「牡丹社事件」。七月沈葆楨到臺灣巡視後,奏請朝廷在安平鯤身近海口,建三合土西式大砲臺一座,鞏固府城海域,以防日軍侵犯。
清光緒二年(西元一八七六年)八月,全臺第一座西式砲臺完工。城外門額的「億載金城」和城內門額的「萬流砥柱」都是沈葆楨所寫。
這砲臺有許多值得玩味的景點,像是城外的護城濠和引橋,城內的拱門、操練場、稜堡、扶壁、大小砲、彈藥庫和兵房等。見物令人思情,了解越多,它跟你對話就越多。
撫摸著面向安平外海的英國阿姆斯壯大砲,可以想像中法戰爭(西元一八八四年),法軍望而生畏不敢侵犯,而把戰場拉到臺灣北部的景象;可以想像乙未(西元一八九五年)抗日情節,在臺海巡邏的日本西京丸船艦中彈,最後被二艘友艦夾持狼狽而逃的樣子。億載金城發揮了捍衛海疆的功能。
乙未以後,日軍進入府城,為報復軍艦中砲之恨,炸毀城上大小砲位,嚴令提拿開砲負責人。日俄戰爭(西元一九○四~一九○五年)砲臺內的大砲被變賣,補償戰爭的損失。現僅留一尊具有後膛的小砲於城內。
昭和十年(西元一九三五年),金子常光為臺南市役所(市政府)繪製一張「臺南市鳥瞰圖」,圖中繪有車子由臺南製冰會社(今新南僑附近),向北行駛至安平運河南岸,再轉向西,沿堤岸路,經水產試驗所和安平船塢,到億載金城。
兩年後,日本政府將億載金城列為古蹟,修築環河道路,改木橋為洗石子的引橋入城內,城南附近設酒家,西海岸的漁光島有海水浴場,每逢假日,遊客絡繹於途,是盛暑休閒的好去處。
二次戰後,很可惜時代變遷,道路變漁塭,壕溝變魚池。偶爾路過砲臺,見到城門內有違章建築茅草屋,僅留三分之一的走道讓人通行入內,更有在那裡圍欄養豬,把操練場變田地,四周城牆殘破不堪,雜草叢生,荒廢至極。
民國五十年(西元一九六一年),市府批准軒轅教在城內興建皇帝廟,挖築廟基,幾將城牆破壞殆盡。幸經市府整修維護,億載金城才在動盪的風雨中,被保留了下來。
一九七五年正好是建城一百週年,臺南市政府宣布這年為「臺南觀光年」,大規模整建砲臺,仿製當年大砲三尊及小砲六尊,列於城內,恢復昔日的威武。
民國七十年,政府工程發包,抽海砂填平億載金城對面的一大片漁塭(即臺南市五期重劃區),埋設管線及建築道路,至民國七十五年完工。從一八二三年台江經歷大水災而淤積成沙洲,漁民開墾成漁塭,再轉變成土地供建築,滄海桑田,經過了一百八十八年。
政府最後整修億載金城是在民國八十八年,當時挖出部分淹沒土堆下之兵房及彈藥庫,現在以玻璃罩保護著,供遊客觀覽,發思古之幽情。
走筆至此,真希望本書作者繼續以歷史為背景,創造出更多扣人心弦的神奇故事。讓古蹟活化,也讓兒童文學更為多采多姿。
臺南安平蚵灰窯文化館館長 林錫田
後記
一個值得想像的「城市」
小時候校外教學最常去的地點就是臺南府城,印象中的旅程,總是從這座城轉到那座城;從那座城又轉到另一座城。
這真的是一個「城市」。轉來轉去,就是赤崁樓、安平古堡、億載金城、東門城、南門城……。連結這些城的印象,無非就是一層層的階梯、一座座的雕像和一尊尊的大砲,還有鄭成功和荷蘭人。因為當年不專心聽老師講解,總結這些城與城的記憶,只剩下一串模糊而簡單的概念,那就是:鄭成功很偉大,他站在城頭用這些大砲打跑了荷蘭人。
長大一些,才知道那些大砲是荷蘭人放在城頭打鄭成功的,鄭成功就站在台江外海的軍艦上,指揮他的子弟兵轟垮了據守城池的荷蘭大軍。
長大了,才知道,並不是所有城都是荷蘭人建造的,億載金城就是清朝的沈葆楨建造,用來打「倭寇」的。
長大了,才知道,兩、三百年前,熱蘭遮城和億載金城都是孤懸海外沙洲上的堡壘,它們和臺灣本島不相連接。
還有,長大了,為了寫這部小說,才知道,當年建造億載金城的磚石,正是從熱蘭遮城的廢墟中挑選出來的。
長大真好,長大才知道兒時對歷史多麼青澀;長大也真不好,知道了赤崁樓那一口直通熱蘭遮城的深井,竟只是一則傳說。(如果真有密道,多好玩啊!)
歷史如果不要那麼真實,才有更多小說家馳騁的空間。
當我幾度徘迴億載金城,發現那個被玻璃帷幕保護著的彈藥庫遺址,猶如兒時面對赤崁樓那一口直通安平的深井,幻想的甘泉不覺就噴湧而出。因此,才有之後的文字蔓延,編織成此書。至於書中內容何者為實,何者為虛,作者與書,都已經兩相忘,也請讀者不要那麼計較了。
完成這一本小說,我更愛這個城市了,因為,她還有很多屬於城市的美麗想像。
廖炳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