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與現代政治(思想20)

儒家與現代政治(思想20)
定價:360
NT $ 169 ~ 324
  • 作者:思想編輯委員會
  •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12-01-1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083949X
  • ISBN13:9789570839494
  • 裝訂:平裝 / 336頁 / 14.7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期的專輯是「儒家與現代政治」,本期專輯收錄的文章及簡介如下:

  1.張灝,〈政教一元還是政教二元?:傳統儒家思想中的政教關係〉:
  儒家政教關係思想的演變取決於兩個因素。其一是原始典範的觀念,其二是天道觀念的實化。這兩個思想因素維持了「政教一元」觀念的主流優勢,也使得政教二元觀念退居次位,而終於流產。

  2.姚中秋,〈儒家復興與中國思想、政治之走向:一個自由主義者的立場〉:
  自由主義,假如要有一個未來,就必須在政治上成熟。而政治上成熟的最為重要的標誌,就是放棄百年來的反儒家意識型態。

  3.陳昭瑛,〈徐復觀與自由主義的對話〉:
  在政治上,儒家一直在各種重大政治改革運動中缺席,而所有重大的政治改革也多援引西方政治思想作為社會實踐的理論基礎。儒家不論在實踐或理論方面都是缺席的。

  4.劉擎,〈儒家復興與現代政治〉:
  一種型態的文化或政治的弊端,並非自然地等同於另一種型態的優勢。中國在發展中遭遇困境與危機,並不意味著轉向儒家傳統就是理所當然的拯救之道。

  5.周濂,〈哪種公民 誰的宗教?:評陳明〈儒教之為公民宗教〉〉:
  在一個合法性敘事發生嚴重危機的獨裁政府或者黨國體系裡,不加區分地引入公民宗教觀念,很可能遭致被政治權力徵用乃至濫用的危險。

  6.成慶,〈當代大陸政治儒家的迷思〉:
  今日試圖恢復儒家道統的知識分子,往往只談儒家的「仁義禮智信」,而對法家之「非人性化」性格不置一言,似乎在傳統政治生活中,單靠儒家就已足夠完成治理的任務,實難讓人信服。

 

目錄

葛兆光
∕「前近代」、「亞洲出發思考」與「作為方法的中國」:重新理解溝口雄三教授的一些歷史觀點
朱嘉明
∕哈耶克經濟思想的現實意義:21世紀以來的市場經濟和民主制度危機及其出路
劉世鼎、史維
∕去政治化的台灣政治

■儒家與現代政治
張灝
∕政教一元還是政教二元?:傳統儒家思想中的政教關係
姚中秋
∕儒家復興與中國思想、政治之走向:一個自由主義者的立場
陳昭瑛
∕徐復觀與自由主義的對話
劉 擎
∕儒家復興與現代政治
周 濂
∕哪種公民 誰的宗教?:評陳明〈儒教之為公民宗教〉
成 慶
∕當代大陸政治儒家的迷思

■思想訪談
陳宜中
∕公民儒教的進路:陳明先生訪談錄

■思想評論
高維泓
∕後全球化時代的愛爾蘭劇場

■思想人生
李懷宇
∕余英時:知人論世

 

致讀者

  儒家這個長遠的傳統,一直是華人世界乃至於東亞社會的重要文化資源,為個人生命提供敘事架構,從生活倫常為社會秩序提供基礎,也在政治上構成了正當性論述的依據。但從近代以來,儒家全面敗退,並且與其說是被證明為錯謬,不如說是儒家與現代生活已經互不相干:「現代」人的生活所需要的意義、秩序、以及理據,另外找到了比儒家更合適、強大、更有說服力的資源。儒家這種「不相干」,反映在它的思想創造力的枯竭:既然生活中的各項問題根本無需、無法用儒家的語言來陳述,它也就不可能面對問題而產生新的說法。如果有人大膽斷言,儒家的經典到了明末就可以全編定稿,此後的儒門思想只能圍繞著前人這些經典從事詮釋、辯解、附會的工作,今天的儒者會如何回應呢?跟(例如)基督教神學思想至今仍然強勁的創造活力相比,儒家真的無力再推陳出新嗎?

  儒家傳統與現代生活的不相干,在政治領域相當明顯。但也正是在政治這個領域,今之儒者致力最勤。一方面,無論自由主義、社會主義或者其他政治思考,在基本政治價值、基本制度、以及關於政治共同體的想像三方面,都無需再訴諸儒家,甚至於完全顛覆了儒家的思路。但在另一方面,在20世紀中葉,港台新儒家曾經嚴肅面對現代政治現實,力圖證明自由主義與儒家是相通的;晚近的大陸「通三統」之說,則企圖在儒家與「社會主義共和國」之間建立延續。如果說這類努力尚屬於守勢,最新的「政治儒學」、「儒教」、「儒家憲政主義」等運動就更為主動,不再著意於辯護,而是直接根據儒家原則來陳述與思考政治價值、政治制度、政治共同體的性格。這些發展,值得關注。

  本期《思想》以「儒家與現代政治」為專輯,呈現了這股思想新動態的部分面貌,除了邀請儒家一方的代表性人物如陳明、姚中秋先生闡述他們的觀點,也邀請了幾位對儒學政治思想有所質疑的學者提出評論。這兩方看似針鋒相對,立場上其實都接近廣義的自由主義,相互有著同情的理解,爭論起來也就更能夠直指本題。

  張灝先生關於儒家歷史上政教分合關係的文章,是他在香港中文大學擔任「余英時講座」時的演講稿,與當前儒家復興運動所引起的爭論並沒有直接關係。但此文對儒家政治意識的一個根本糾結提出了縝密的分析,對當前的爭議實際上是深具啟發意義的。

  葛兆光先生的《宅茲中國》出版以來,本刊前後發表過三篇評論,正反意見並陳。如今葛先生將他紀念溝口雄三、評論日本漢學傳統的演講稿交給本刊發表,其中除了追溯日本漢學的學術史,更廣泛涉及歷史意識、學術政治、以及學術發展等重大議題。值此亞洲、東亞、中國等概念受到矚目的時刻,本文特別值得參考。

  在此,我們要向一群熱心、認真的朋友道歉。在10月份,《思想》與台灣哲學學會合作,以「四書納入高中必選教材是否合宜?」為題,舉辦哲學論壇,邀請了學界、教育界的一些朋友參加討論,並且準備將他們的正反論點在《思想》發表。但是由於本期篇幅有限,必須將整個專題移到下一期的《思想》,特此說明。

  最後,沉痛悼念本刊作者高華先生(1954-2011)。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47
    $169
  2. 新書
    75
    $270
  3. 新書
    79
    $284
  4. 新書
    85
    $306
  5. 新書
    88
    $317
  6. 新書
    9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