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罪
- 作者:史考特.杜羅
- 原文作者:Scott Turow
- 譯者:陳岳辰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1-10-0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72031X
- ISBN13:9789862720318
- 裝訂:平裝 / 41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脆弱的人性注定要不斷重蹈同樣的錯誤,導致同樣的下場和命運!
有罪或無罪,是否能夠處理人世間紛擾的現實?
年輕時見人犯罪他覺得憤怒,現在見人犯罪他卻感到悲哀。
吃法律這行飯的人,就是在等人犯錯吧!
有時他不禁懷疑,定罪懲罰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是要警告那些快失控的人?還是要證明為惡者必將付出代價?
他是最高法院法官當選人,這一夜即將攀上事業最高峰。
毫無預警,檢方搜索他的住處,扣押他的電腦,以謀殺罪嫌起訴他,而死者正是他結褵三十六年的老婆。
什麼樣的原因,讓他被認為具有殺人動機?什麼樣的安排,讓一切證據串成一樁完美的謀殺案?什麼樣的愛恨情仇,讓人願意賭上性命?
這是一場牽扯超過二十年,以法為名的追逐戰,
到頭來才明白,法律除了公平正義,更多是關於人性。
我們只能盡量去維護公平正義,然後,試著不要全盤放棄人性……
本書特色
—故事懸疑緊湊,情節流暢高潮起伏
—作者本身為律師出身,將法庭攻防與法律推理情節描述得絲絲入扣
作者簡介
史考特.杜羅(Scott Turow)
世界知名作家,創作了多部關於法律的暢銷作品,授權翻譯二十五種語文,全球銷量達25,000,000冊,並曾獲改編成電影及戲劇。杜羅現在與家人居住在芝加哥城外。
杜羅也是美國一家知名法律事務所的合夥律師,憑著專業知識和擷取題材的便利性,多年來一直是美國暢銷法律小說作家。杜羅根據自己當律師和檢察官的閱歷和經驗,迄今共寫出八部小說和兩部非小說作品,其中四部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包括他的處女作《無罪的罪人》(Presumed Innocent),主演者為影星哈里遜福特。另一部《個人傷害》(Personal Injuries)曾被《時代》雜誌評為「一九九九年最佳長篇小說」。
《紐約時報》書評曾多次盛讚他是當今法律驚悚小說第一人,作品的藝術性已不能單以類型小說觀之。
譯者簡介
陳岳辰
師大翻譯研究所畢業,現任專業口筆譯者、大學兼任講師,並參與多款軟體及遊戲中文化專案。譯作有:《死亡之門》、《御劍士傳奇》、《非理性時代:天使微積分》、《非理性時代:渾沌帝國》、《非理性時代:上帝之影》、《無名之書》等書。
作者序
歷經超過二十年的時間,我終於為第一部小說《無罪的罪人》(Presumed Innocent)寫出續作。坦白說,先前許多年我並不認為自己會寫續集。以往我總是認為,自我模仿對於作者而言是一種限制,我也明白,前作之所以成功,部分來自於題材創新,而續作便難以與之抗衡。
但二○○五年下旬,我最小的孩子也進入大學就讀,因此讓我有了更多思考空間,於是我又起念想撰寫以魯斯迪.賽畢奇為主軸的故事。起初幾個月的時間裡,在我書桌上的便利貼上只寫了:「男人坐在床邊,床上死了一個女人。」除了這個意象以外,沒有其他進展(我想這個畫面的靈感來自於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的畫作《入哲學一遊》),所以一開始我其實連這句話都不太想寫下來。後來有一天早上,我轉頭看見這張紙條,訝然自語道:「啊,坐在床上的應該會是魯斯迪.賽畢奇吧。」那麼,那個女人是誰呢?很快我就可以肯定,是魯斯迪的妻子芭芭拉。
回顧過往種種,我發現對我自己而言,回到原點也是相當重要的。我已經年近六十,就各種原因在人生道路上前顧後盼。現在我才發現許多從前沒有察覺到的事情,也因此我希望能回到最初開始的地方,從頭來過。此外,在這個階段,我也不再憂慮自我設限。過了這麼長的時間,我想也有很多人會好奇魯斯迪.賽畢奇過著怎樣的生活。於是,讀者可以跟著我一起回到出發的地方。
生命的一個沉重真相,是每個人都偶爾會因為自己也不明白的理由,犯下相同的錯誤。我以魯斯迪在《無罪的罪人》與在《我無罪》這兩個故事中,同樣遭檢方以謀殺罪嫌起訴一事作為對照,其中寓意留待讀者去發掘。《我無罪》書中各個角色都受到前集故事影響,若以聖經傳道書的說法,他們都拚命地試著不要二度踏入同一條河中。
我個人相當喜歡這本書,不過作者這麼說似乎是很正常的。我特別中意的部分,是角色的情緒糾結。由於故事發展自然必須忠於前作《無罪的罪人》,我自問:逃過一場大難的人,究竟會有什麼樣的心情?魯斯迪花了許多年的時間想要挽回人生,將生活塑造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樣,也慢慢爬上事業顛峰,然而卻又發現這麼多的努力並沒有帶來快樂。
我也問自己,在充滿祕密與晦澀氛圍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而且還是個獨生子,不知道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奈德,也就是魯斯迪與芭芭拉的兒子,確實受到很好的保護,不過卻也從小就面對許多複雜的課題:母親患有嚴重憂鬱症,父親則背負著謀殺罪的陰影。我很高興在故事的最後,奈德成熟了。在故事中,他或許會是最有趣的一個角色,遭遇最劇烈的變動:父親居然被控殺害母親。他發揮勇氣去應對,仍舊無法得知事情的全貌。
但奈德只是故事中諸多發聲者之一。一個仔細經營的故事,總會有發展出意外劇情的角色。在我著手撰寫《我無罪》之初,沒有想過會以湯米.墨托的檢察官角度去進行,不過某天早上醒來後我稍作嘗試,發現確實可以將調查芭芭拉之死與魯斯迪一年前的生活做平行呈現。而湯米.墨托也得到如同魯斯迪鏡中倒影般的地位,隨年歲增長而改變。不再受到小我的侷限。
既然我已經納入魯斯迪以外的視野,也就覺得可以再多一些不同人物的觀察,於是魯斯迪的資深助理安娜.佛斯緹也出現了。我想若不能看到她對自身的理解,恐怕便無法使她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格。
的確,每位讀者都會以個人的方式閱讀故事,但各種藝術也都強調創造共通性。以小說而言,作者追求的是想像出的人物以及他們的生活,可以引發讀者的共鳴。讀者的反應總是包羅萬象,但若異中有同,一本書或許就能算是成功了。我誠心邀請各位給《我無罪》下一個註腳。
史考特.杜羅,寫於二○一○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