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睜大眼睛看魔術
- 作者:史提芬.邁克尼克,蘇珊娜.馬蒂內茲-康德,珊卓.布雷克斯里
- 原文作者:Stephen L. Macknik,Susana Martinez-Conde,Sandra Blakeslee
- 譯者:張美惠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1-08-1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354201
- ISBN13:9789571354200
- 裝訂:平裝 / 32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有一天,兩位研究「錯覺」的腦科學家突然發現魔術就是世界上最棒的「錯覺」,魔術表演秀就是最好的認知實驗室。於是他們開始研究魔術,遍訪世界級知名魔術師。他們不僅想辦法破解魔術與腦科學間的關係,他們還拜師學藝,苦練魔術,挑戰好萊塢的頂級魔術城堡!
你是否曾經懷疑魔術師如何將女人切成兩半?或是憑空變出硬幣?或是讀懂你的心?魔術能奏效是因為人類天生的注意力與覺察力機制能夠被操縱。高明的魔術師會利用你腦部的固有特質來騙你,類似一種心理的柔術,即使你早已熟知自己如何被騙,他們還是每次都能把你騙倒。
本書作者們創建了非常有趣的新學科,神經魔術學,並且說服世界上最優秀的魔術師透露他們如何欺騙你的腦子。作者耗費數年到世界各地研討魔術,探究如何用認知神經科學最新的發現來解釋魔術的古老原理,最後寫成這本精彩好書。
探討魔術背後的祕密有助於了解我們在觀看魔術時乃至日常生活中腦部的運作機制。舉例來說,如果你發現自己在購買一件原本發誓不買的昂貴物品,你面對的推銷員可能就是「選擇錯覺」的大師──而這正是魔術的一項核心技巧。神經魔術學不僅能解釋你的行為,其研究結果也可運用在其他領域,如發展出自閉症的診斷、行銷策略、教育等方面的新方法。本書作者剖析你被魔術手法欺騙時腦部的運作模式,同時也揭開魔術與心智之間的關鍵連結,在這個過程中將神經科學變得更有趣,也更容易親近。
作者簡介
史提芬.邁克尼克 Stephen L. Macknik
美國哈佛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現為鳳凰城貝洛神經醫學中心行為神經生理學實驗室主任。
蘇珊娜.馬蒂內茲-康德 Susana Martinez-Conde
西班牙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學醫學博士,現為貝洛神經醫學中心視覺神經科學實驗室主任。
史提芬和蘇珊娜是一對夫妻,他們在經歷了魔術探索研究之後,已成為好萊塢魔術城堡、英國魔術圈、美國魔術師協會、國際魔術家協會的會員。
珊卓.布雷克斯里 Sandra Blakeslee
腦科學家,經常為《紐約時報》的科學時代版撰稿,著有多本好書。她是本書的共同作者。
譯者簡介
張美惠
臺大外文系畢,輔大翻譯研究所肄業,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佳作,譯有《EQ》、《綠色EQ》、《破壞性情緒管理》、《超級關係》、《愉悅的祕密》等書。
前言
你是否曾經想過魔術是怎麼變的?怎麼能憑空變出硬幣;讓一副紙牌裡的某一張任意變換位置,彷彿被看不見的力量拉扯;漂亮的女人被切成兩半;湯匙會彎曲;魚、象、甚至是自由女神像就在你的眼前消失?心靈魔術師又是如何讀你的心?你怎會沒看見房間裡有一隻大猩猩?還有,怎麼有人能用牙齒接住子彈?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別浪費力氣去問魔術師。新加入職業魔術師組織的人,可能必須宣誓:「身為魔術師,我承諾絕不洩露任何祕密給非魔術師知道,除非那人也宣誓遵守魔術師誓言。我承諾絕不表演給非魔術師看,除非先練習到足以維持魔術的錯覺。」這是行為準則,是幫規,違規的魔術師可能會被同儕排擠。
那麼,我們這兩個門外漢寫一本魔術的書是在做什麼?且不談保密規定,魔術的祕密不是已被揭露殆盡了嗎?如果你在亞馬遜網站鍵入「魔術」,會找到七萬五千筆結果。到YouTube找,幾乎所有的魔術手法都看得到──且往往是由可愛的七歲小孩在自家房間表演,由爸媽拍攝。你也可以上Craiglist,自有大量可愛的業餘魔術師任君選擇。那還有什麼好寫的?事實上還有很多可寫。這是第一本探討魔術神經科學的書,或可稱為神經魔術,這是我們展開魔術之旅後創造出來的名詞。
關於魔術的歷史、這一行的手法、最新的道具、魔術效果引發的心理反應等已被討論很多了,但神經科學的探究更深入。我們要揭開你被魔術手法欺騙時腦部發生了什麼事,從根本解析你為什麼那麼容易被魔術心法騙倒。我們要告訴讀者,欺騙是人性的一部分,我們隨時都在互相欺騙,這可以提高生存機會,減少耗用腦部資源,而這又與腦部產生注意力的方式有關。
大眾科學雜誌《新科學家》的作者波威爾在二○○八年的一篇文章談到我們初期的研究,裡面建議以「魔術學」代替「神經魔術」。後者的範圍雖然比前者小一些,但兩者大致相當,通常可互換。
就像科學界的許多現象,我們會一頭栽進魔術界是出於偶然。我們是亞歷桑納州鳳凰城貝洛神經醫學中心的神經科學家。這是美國最古老的獨立性神經研究機構,目前也是北美最大的神經手術機構,每年進行六千次以上的顱骨切開術。我們在醫學中心裡各主持一個研究實驗室,史蒂芬是行為神經生理學實驗室的主任,蘇珊娜是視覺神經科學實驗室的主任。順帶一提──我們是一對夫妻。我們最主要的興趣是探討腦部──這個由許多神經元構成的組織──如何產生覺察力,亦即如何產生親身經歷感。當神經元在特定迴路相連結,不知怎麼就產生覺察力了。這是最終極的科學問題,相信神經科學界不久即將找到答案。我們從十年前開始涉入錯覺的研究,當時我們都是追求名聲的年輕科學家,希望激發大眾對我們專擅的視覺神經科學產生熱情。二○○五年進入醫學中心後,我們舉辦歐洲視覺知覺會議的年會,地點在蘇珊娜的家鄉,西班牙的科魯納市。我們希望以嶄新的方式展現視覺科學,吸引大眾及媒體的注意──例如李文斯頓探討蒙娜麗莎的微笑為何永遠像難以捉摸的謎。我們也知道,視覺錯覺對於了解腦部如何將原始視覺訊息轉化為知覺非常重要。
我們想出一個很簡單的構想:舉辦年度最佳錯覺比賽。我們請科學家與藝術家提出新的視覺錯覺,收到七十多份作品。由科學家、藝術家與大眾組成的觀眾觀看最好的十件,然後選出前三名。比賽已進入第七年,辦得非常成功。網路觀眾每年增加一倍,我們的網站目前每年約吸引五百萬單頁點閱率。
由於錯覺比賽很成功,意識科學研究學會請我們主辦二○○七年的年會。這是神經科學家、心理學家與哲學家的學會,共同的目標是探討意識經驗如何從無思想、無意識的個別神經元互動而產生。我們的第一步是提議在自己的家鄉鳳凰城舉辦年會,但立刻被學會否決,因為年中的鳳凰城熱得不得了。他們提出的建議是...賭城!什麼?六月的賭城根本和鳳凰城一樣炎熱,若是再將膝上艷舞、賭博、歌舞女郎列入考量,氣溫恐怕還會因摩擦力提高幾度。顯然我們的同僚是希望多一點真正的刺激,好讓他們的思想實驗更有聲有色。於是便選定了賭城。二○○五年十月,我們飛到賭城先探路。航程中我們問自己:如何提高大眾對意識研究的興趣?我們不想再辦比賽了。即將降落機場時答案逐漸浮現。我們望向窗外,立刻看到自由女神像、艾菲爾鐵塔、爆發的火山、太空針塔、人面獅身像、亞瑟王宮殿、大金字塔。不久,我們已開著車在拉斯維加斯大道跑來跑去,尋找適合開會的飯店。我們經過阿拉丁城堡、威尼斯大峽谷、金銀島,感覺怪異到很不真實。然後我們找到會議主題了!廣告看板、計程車、公車都懸掛著魔術師的巨幅肖像:潘恩與泰勒、安琪兒、金恩、柏頓、大衛。他們用邪惡的眼睛和迷人的微笑凝視我們。我們想到這些魔術師就像來自超人漫畫中比札羅星球的科學家──這些分身對注意力與覺察力的了解還勝過我們這些真正的科學家,一天到晚放肆地將科學原理拿來娛樂、扒竊、表演心靈魔術、欺騙(還常常留著讓人不安的怪異鬍鬚)。
我們知道,幾百年來藝術家在視覺系統方面有很重要的發現,視覺神經科學家透過研究藝術家的技巧和透視觀念,獲得很多腦部方面的知識。最早弄懂視覺透視與遮蔽原理的不是科學家,而是畫家,因為他們要運用顏料讓平面的畫布看起來像很有深度的美麗風景。我們現在知道,魔術師其實是另一種藝術家:只不過他們操縱的不是形狀與色彩,而是注意力與認知力。
魔術表演基本上就是一整個晚上對觀眾進行認知科學實驗,且可能比我們這些科學家在實驗室裡更有效果。在我們的信箱被同僚的怒火燒毀之前,且聽我們解釋。認知科學實驗很容易受到觀察者的狀態影響,如果研究對象知道或猜出或甚至是猜錯要做什麼實驗,資料往往便有缺陷或完全無法分析。這種實驗很容易被破壞又很麻煩,為了保持實驗資料的純粹,必須做好萬全的控制。試與魔術表演做比較。魔術師也是在測試人類的很多認知機制(內容和我們研究的一樣),但效果出奇的好。觀眾是否知道自己被騙一點都不重要,同樣的魔術每次表演都能讓他們上當,一場又一場,一晚又一晚,一代又一代。我們心想,如果科學家在實驗裡也能這麼靈活和高明就好了!如果我們在操控注意力與覺察力時有魔術師一半的能耐,不知能進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