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東方:華僑華人百年心靈史

夢回東方:華僑華人百年心靈史
定價:350
NT $ 252 ~ 315
  • 作者:鄭萬里蘇小紅...//等
  • 出版社:商訊
  • 出版日期:2011-08-1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378608
  • ISBN13:9789866378607
  • 裝訂:平裝 / 336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橫亙著歲月的河流,滔滔向東,蒼茫而去。記憶是時空渡口的舟楫,它將歷史的秋月春風、激越年華、英雄浩氣、兒女情長,統統擺渡到那幅鋪陳著轟轟烈烈史詩般巨幅畫面的彼岸。明明未曾謀面卻又似曾相識,因為,那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前世。

  越秀山下,黃花崗上,松柏垂青,樹林掩映。

  我們站在孫中山手書的「浩氣長存」黃花崗牌樓前,思緒在腦際飛旋:100年前,風雨兼程的中華民族,承載著五千年的文化輜重,走到了一個生死抉擇的十字路口,中華兒女在經歷了心靈的創痛與磨難之後終於發出了正義的怒吼。

  那是西元1911年4月27日的血色黃昏。

  一群血氣方剛的青年人「臂纏白巾,手執槍械炸彈」,踏著硝煙衝入兩廣總督府—他們用震天的吶喊和淋漓的鮮血,喚醒了東方睡獅的血性。

  這是一場必然赴死的戰事。就在這場起義前夕,一個叫溫生才的熱血漢子,單槍匹馬,手持五響快槍,上演了一齣當代「荊軻刺秦」的悲喜劇—他在廣東諮議局前瞄準了喝道而來的廣東都督,人稱「殺人機器」的李准,但最後卻打中了廣州副將孚琦。

  這偶然的一槍走漏了革命黨人策劃起義的風聲,原計劃本次起義由10個進攻點組成,後來被迫減為4個,但最終衝殺出來的卻只有120名首尾不能相顧的敢死隊員。一夜槍炮聲後,86 個鮮活的生命隨風凋落。

  「諮議局前新鬼錄,黃花崗上黨人碑」,一位叫潘達微的革命同仁,冒著生命危險,買通了從廣東諮議局到黃花崗的安靈之路,成就了英烈們的一抔黃土。

  他們就是去赴死的。革命黨人把這場起義稱作「大暗殺」。走上戰場之前,他們紛紛寫下了至今讀來迴腸蕩氣的絕命書:

  「餘輩求殺敵耳,革命黨之血,可以灌溉於無窮,事之成敗無足深計。」時為日本千葉大學學生的林文,臨行前的話語,不輸「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氣場。

  「夫男兒在世,不能建功立業以強祖國,使同胞享幸福;奮鬥而死,亦大樂也。」方家一門五烈士,只為強國強種。此時的方聲洞只有25歲。

  「意映卿卿如晤」、「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為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世間竟有這等柔情,卻又有這等訣別。

  他們都是專從日本趕回來的留學生。投筆從戎的故事,往往壯懷激烈,讓人領會「一介書生之聲威或專勝一師旅」之豪氣。烈士們的簡歷不忍卒讀,就連孫中山先生也淚濕衣襟:「吾黨菁華,付之一炬!」

  他們以壯烈的死,吹響了中華民族赴生的號角。

  孫中山評價這場戰役: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隊伍役並壽。

  百年回轉,歷史大義尚存,而細節卻散落在時空隧道裡。

  史家往往注重於辛亥革命歷史的存在邏輯—孫中山的執著、黃興的無我、宋教仁的理想,抑或康有為的探索、梁起超的思考、譚嗣同的勇氣,更有魏源的《海國圖志》、嚴復的《天演論》、容閎的《西學東漸記》。然而,讓我們愧疚和遺憾的是,人們卻沒有帶著「歷史的公正心」,去認真探尋這場革命背後,當時身處海外的華僑華人前仆後繼的身影—僅黃花崗之役,除了專程趕回的留學生隊伍,參與戰鬥的敢死隊員中,華僑就占了三分之一。

  鴉片戰爭以降,華僑華人包括後來的留學生,帶著悲戚的淚水,率先走出了多災多難的「黃土地」漂洋過海,受盡了近半個世紀的淩辱,終於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伴隨著新一輪民族民主浪潮的到來而覺醒。那些覺醒過來的華僑華人,大聲呼喊「黃土地」上的兄弟姐妹:「要通商以至富強,要學習以求民智,要鐵路以便流動,要電報以利諮詢,要辦報以彰思想。」

  黑格爾說:「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類束縛在土地上,把他們捲入無窮的依賴性裡邊。」

  是依賴性讓黃土地上的子民變得日益麻木。

  於是,那些受盡欺淩又親歷近代西方文明的華僑華人,以民族、民主與自由的「聖牌」,歃血為盟,立下了「每一滴用鞭子抽出來的血,都要用刀槍拚出來的另一滴血來償還」的誓言,然後馬革裹屍,奮勇沙場。

  「茂宜王」孫眉、洪門兄弟、乘桴而東的留學生、塞納河與泰晤士河邊的遊子、南洋橡膠園裡走出來的商人、安南的華工、為自由而血濺五步的勇士—他們或帶著用血淚換取的錢財,或獻上五尺之軀,凜然投身歷史的洪流,力求祖國之獨立、民族之幸福和人民之自由。

  黃花崗起義是一個縮影。

  最終,武昌城頭一聲暴躁的槍響,徹底打破了「鐵屋子」的沈悶,腐朽的大廈應聲轟塌,一條通往民族民主和自由的拱門打開了。

  這道拱門一旦立於帶著悲愴與血淚的黃土地,就如同徘徊在腐朽統治者頭上的幽靈,纏綿而不肯離去,一發又不可收拾。孫中山嘗言:「天下大勢,浩浩蕩蕩。」一百多年來,億兆國民在民族民主和自由旗幟的感召下,不再遮遮掩掩,而是以前所未有的勇氣,齊力跨過這道通往理想的拱門,以告慰先烈英靈。

  微風漾水,淡靄淒林,青山有幸埋下這錚錚鐵骨。走在黃花崗烈士墓前,輕撫帶著溫度的石碑,靜獻一朵鏗鏘的黃花。仿佛間,72烈士墓碑前的自由鐘聲,依稀從遠處響起。紀功坊臺上,144塊壘石,托起頭戴七束光芒冠冕,右手高舉火炬的自由女神像,召喚著熙熙攘攘而自甘平庸的人群—她代表著刻在壘石上的180多個名字所昭示的一代人,對民族、民主和自由的崇高渴望。

  歷史車輪轟隆而去,留下了迂迴曲折的印□。100年之後,一個生氣勃勃的民族已然挺立於世界東方,已然在自由民主和文明之路上奔走,已然為人類的美好而尋找新的動力。站在現代文明之上的我們,有必要回望波瀾壯闊的中國近代史,尤其是那些率先走出這片黃土地的華僑華人的心靈史。在他們身上,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品質—百折不撓與浩然正氣。

作者簡介

鄭萬里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曾出版文學評論專著《諾貝爾文學之魅──人類的文化記憶與精神守望》、報告文學集《走過大漠》、隨筆集《萬里抒筆》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省獲獎。

蘇小紅

  中山日報首席記者,現任中山日報新聞採訪部副主任,曾獲廣東省優秀新聞工作者、中山市第三屆十佳記者、中山市十傑出市民稱號。

陳恆才

  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現任中山日報深度報導組記者。

冷啟迪

  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現任中山日報深度報導組記者。

楊彥華

  湖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現為中山日報深度報導組記者。

 

目錄

序 1

引 子   黃花輓歌 5

第一章  血淚交融的金山夢 11
南粵一家人的悲慘命運 13
美國西部淘金人 19
太平洋鐵路上的血淚身影 25
夢魘野天使島 29
加州大地上的中山部落 35
華人墳場的歸鄉夢 39
一次具有象徵意義的上書 45

第二章  被藍色波濤喚醒的東方人 51
茂宜王傳奇 53
檀島上的東方少年 59
從橡膠園出走的革命家 65
蹈海英雄陳天華 69
中西擴論會名震檀島 77
興中會走上歷史舞臺 83

第三章  倫敦蒙難震驚僑界 89
愈挫愈勇流亡路 91
震驚世界的倫敦蒙難 96
一波三折大營救101
華僑眼中的當今英雄107

第四章  一場狂(風炎)式的思想論戰111
驚魂未定初紛爭113
策略高超戰檀島119
南洋直搗野帝師夢125
決戰東瀛倡革命131

第五章  淌過歷史河流的英雄137
黃興舍小我成就同盟會139
倒孫風潮中的末路英雄144
劉師複與無政府主義151
血濺五步真壯士155
迴光返照紫禁城161

第六章  大路朝天的洪門義士167
尊為野洪棍169
木屋被拘174
改組洪門179
游埠籌餉182
變產救國187
走向新生192

第七章  南洋吹響革命號角197
華僑稱他孫大炮199
從保皇派到革命追隨者206
傾家蕩產的革命家212
怡保志士的血色浪漫217
俠骨柔情徐宗漢223

第八章  古老帝國走向共和231
孫中山奔走丹佛233
美洲華僑揚眉吐氣239
南洋僑胞為民國義捐245
歐洲華僑華人擁護孫中山250
一批留歐學生旋即回國256

第九章  羸弱母體上的共和藍圖263
華僑是革命之母265
曙光一現的臨時約法270
憲政流血第一人276
獻身教育開啟民智283
踐行實業救國理想290
航空救國志在沖天296

尾聲  延綿的強國夢305

跋315

 

  黑格爾認為,中國只有輪迴,沒有歷史,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是否如此?史學界尚存爭議。但有一點是毋容置疑的,那就是,進入20世紀之後,黑格爾的斷言顯然是失靈了。

  1911年,「起共和而終帝制」的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華民族開始了新的歷史征程。

  這是一段非常精彩而又富於進步意義的歷史,它帶給我們很多精神財富,也為我們走向未來樹立了歷史標竿,因此,總結和觀照這段歷史,是作為後來人的我們必須認真嚴肅對待的事情。特別是孫中山先生故鄉的人民,更應該對這段歷史以及創造這段歷史的人們有一種人文主義的緬懷。

  正值辛亥百年之際,由中山日報報業集團與中山市外事僑務局共同策劃,五位作者聯手創作的《夢回東方—華僑華人百年心靈史》(以下簡稱《夢回東方》)就是人文主義緬懷的具體行動。

  《夢回東方》創作組橫跨亞歐北美,歷經20個城市,行程10萬公里,專訪200多個僑領、辛亥後人、專家學者等重點人物,搜集了大量海外一手史料。

  該作品從文化學、心理學、社會學、歷史學、移民學的視角,深入揭示了華僑華人在波瀾壯闊的中國近現代史中的心路歷程。誠如本書所言,「記憶是時空渡口的舟楫,它將歷史的秋月春風、激越年華、英雄浩氣、兒女情長,統統擺渡到那幅鋪陳著轟轟烈烈史詩般巨幅畫面的彼岸」。

  普列漢諾夫說過,每個時代都有它自己中心的一環,都有這種為時代所規定的特色所在。中國近代是一個動盪的變革的時代,隨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劇烈的震盪和變革,中國近代思想在短短幾十年內,從封建主義一躍跨入社會主義,似雷鳴電閃般,越過了歐洲思想發生發展的數百年歷程。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歷程中,「起共和而終帝制」成為不可迴避的中心環節。由於中國近代處在古今中外大聚匯大變革的交錯點上,各種思想、新舊觀念劇烈碰撞,進而按照歷史自身規律選擇更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真可謂「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這段歷史,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輜重,在一個生死抉擇的十字路口搭起了舞臺。各色人物粉墨登場,長袖善舞者,韜光養晦者,抑或捉襟見肘者,都在演繹著自己的歷史觀。其中的迂迴曲折、蕩氣迴腸,英雄情長、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直追當下,幾成這個民族行走千年累積國民性的「集大成者」。

  歷史的必然總是通過事件和人物的偶然來展現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改良派的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的辛亥革命大體如是,洪秀全、康有為、孫中山亦如是。

  《夢回東方》試圖在「浩浩蕩蕩」的「世界潮流」中,來追尋這個歷史的偶然,並通過這個偶然將讀者擺渡到百轉千回、跌宕起伏的時代彼岸。在作者看來,華僑華人似乎成為重要的歷史偶然因素。

  所謂偶然,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華僑華人之於辛亥革命正是不確定性的生動體現。道理很簡單,辛亥革命發生在國內,革命的主導力量原本應在國內產生,令人稱奇的是,海外恰恰成為這種力量產生的重要母體。所以,孫中山說「華僑是革命之母」。

  由此可見,華僑華人是這段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他們懷抱「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的悲憤,漂洋過海尋覓金山夢,卻受盡淩辱獨自飲泣;一些仁人志士被藍色文明喚醒,尋求興邦安民之道;更有熱血赤子掬一腔熱血融入救亡圖存的革命洪流,演繹著戰地英雄的血色浪漫,「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千古絕句,與長眠於黃花崗烈士陵園的七十二烈士一樣浩氣長存;無數華僑華人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傾囊義捐,掀起一輪又一輪的籌餉熱潮。

  董必武同志也認為:「海外華僑是辛亥革命強有力支持者。」但遺憾的是,近百年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華僑華人曾是被誤讀、甚至被遺忘的群體,他們沈寂在歷史深處,淹沒在革命的光環背後。《夢回東方》拭去歷史的浮塵,把溫暖的目光投向這個群體,尋覓華僑華人海外遷徙的血淚、創業、革命歷程,聆聽他們來自心靈深處的嘆息和吶喊。一個個鮮活的形象躍然紙上—輸財救國的「茂宜王」孫眉,淌過歷史河流的「英雄」,大路朝天的洪門兄弟,乘桴而東的留學生,塞納河與泰晤士河邊的遊子,南洋橡膠園裡走出來的革命者,為自由而血濺五步的勇士,踐行實業救國理想的張靜江、李石曾…。

  《夢回東方》的作者不是歷史學家,他們的創作也並非僅僅打撈歷史,而是秉持「鑒以往,示將來,導國民以進化之途徑也」的史家精神來品味歷史、紀念歷史、發現歷史、還原歷史、觀照現實。

  我認為,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辛亥革命所追求的價值觀念直到今天,仍然影響著中國現代性社會的構建。現在,我們要建設的現代文明,其核心是以人為本,最終目的是人的全面發展,這與辛亥革命的主旨在許多方面都一脈相承,當然歷經百年滄桑,作為主流價值觀念的追求越來越高了。但從本源而言,我們仍可借用一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薛曉峰  中共中山市委書記  中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1年6月18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2
    $252
  2. 新書
    79
    $277
  3. 新書
    79
    $277
  4. 新書
    9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