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醒了,世界也跟著你覺醒:當下應變
- 作者:亞瑟.吉安
- 原文作者:Arthur Jeon
- 譯者:趙閔文
- 出版社:大千
- 出版日期:2011-06-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4472108
- ISBN13:9789574472109
- 裝訂:平裝 / 33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在這渾沌年代最需具備的能力,就是當下應變。
錯過關鍵的時刻,做出錯誤的抉擇,你可能失去工作、財產、所愛的家人朋友、親密關係、寶貴的生命、自由,甚至是一切。
應對混亂沒有固定的答案,但培養應變能力卻有一定的方法。
作者亞瑟.吉安不願意讓靈性書籍與生活脫節,拒絕讓自己的著作像有些靈性書籍一樣虛無飄渺,他認為:「可以被實踐的真理才是真理」。大至世界亂象,小到日常瑣事,亞瑟.吉安以其豐富的生命歷練與見識,將親身體驗、真實案例、名人名事以及社會科學研究融入於心靈修練的刻畫中,讓人備感親切與踏實,並且創造了許多新奇的閱讀氛圍。
這本書就是要你在現代的城市生活中,從心智的假象、投射與反應中找到覺醒和解脫的途徑。在粗暴的城市裡,甚至是更艱難的時局中,這本書用「法」觀照全球化的城市生活中,成形的十二種壓力。亞瑟.吉安分析這些壓力,並且在不增加更多的宗教信仰或修行的前提下,提供察覺和解除的方法。事實上,反過來說也對。藉著剝除模糊我們本性和真相的一切事物,「法」教導我們如何在愛與關連有所作為,而非在恐懼和分隔的基礎上。
☆「活在這個世界上,要隨機應變而非墨守成規。」
☆「水總是到得了它要去的地方,而且無論是什麼東西阻擋它,水終究能貫穿阻礙。」
讓「當下應變」的智慧融入內在,讓自己像水,放鬆而有彈性,就能流向自己的目的地。
喚醒內在的覺知,與變化共舞,柔和展開無限的可能,即使身在地獄,也可以創造天堂,為自己與他人營造希望與喜樂。
*隨書附贈「心靈能量檢測卡」
據科學研究證明,人體腦下丘不僅在生理上是調節體溫的中樞,在心理上也與情緒反應息息相關。情緒與體溫經由腦下丘的統合,具有一定的關聯,情緒激動時,如興奮、緊張、發怒,體溫會隨之升高,情緒低落時,如過度悲傷,則體溫即隨之下降。情緒變化影響腦下丘,而腦下丘會分泌激素影響體溫變動。
「心靈能量檢測卡」即是依照體溫與情緒的關聯所設計的簡易測量工具,將拇指壓置於卡上黑色貼片十秒,觀察液晶顯示器的顏色變化,即可得知當下的情緒狀態,時時保持覺知,調整情緒,釋放積極正面的心靈能量,是個人從事心靈進修最為方便實用的利器。
作者簡介
亞瑟.吉安 Arthur Jeon
曾任管理顧問、廣告業務和電影編劇,師承凱薩琳.英葛蘭(Catherine Ingram),以拉瑪那.馬哈希(Ramana Maharshi)所開創的「一元論吠檀多」(Advaita Vedanta)學派的修行方法為主,修持多年。現於美國加州聖塔摩尼卡教授瑜珈課程,並主持「法的對話」心靈成長團體。專屬網站:www.citydharma.com.
譯者簡介
趙閔文
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班肄業,曾任出版社行銷企畫、叢書企畫、編輯、總編輯等職。現蟄居中部,間以譯書自娛。譯有《文學地圖》(昭明出版社)、《攀越生命的七個高峰》(水瓶世紀)、《克里希那穆提之光》《不同季節裡的簡單真理》(人本自然)、《直覺學習》(中國生產力)、《迷宮中的冥想》(商周)等書。
前言-開始找回此時此刻的自己
第1章 困境是誰造成的
洞察制約下的困境 / 超越制約的當下之光 / 未來無法給你快樂,但此刻可以 / 溫柔的對待自己 / 開悟是與萬物保持親密的關係 / 不用刻意成為好人 / 如何以平凡造就非凡 / 當下完美演出 / 偏見讓真相消失不見 / 全然體驗寶貴的情感 / 從困境中脫逃
第2章 與變化共舞
事情不是針對你而來的 / 醒覺是主觀真相加上客觀真相 / 自覺是唯一的導師 / 留給自己足夠的時間 / 時時刻刻發現寧靜 / 變而不變 / 忘掉標籤,真實才重要 / 純真沒有敵人 / 純真自然讓一切生動 / 困境完全是一種想像 / 當下是流動、自由、不執著的 / 物質無法決定你的價值 / 別讓蝴蝶引起颶風 / 對佛陀按喇叭
第3章 寂靜的聲音
避免成為聲音的奴隸 / 寂靜不是沒有聲音,而是沒有自我 / 傾聽當下 / 進入寂靜 / 深陷過去,就會失去寧靜 / 沉默的威力 / 靈魂最深切的渴求就是被瞭解 / 與寂靜合一
第4章 比億萬富翁更快樂富有
從嫉妒中覺醒 / 買得越多,痛苦越多 / 色情廣告的陷阱 / 不要成為食物堆上的餓鬼 / 以覺知來消費 / 靈性的渴望 / 不要在他人嘴裡數牙齒 / 內在豐盈,外在才會豐盈 / 簡樸讓通往解脫之路更順暢 / 從迷茫的慾望中清醒 / 你已擁有全世界 / 愛才是人類的本性 / 富貴帶來的副作用 / 富貴病的藥方 / 逃脫慾望的劫持
第5章 在地獄中創造天堂
別在天堂創造地獄 / 保持覺知,遠離危險 / 熄滅怨恨 / 冷卻短暫的瘋狂 / 詹姆士.伍茲的洞燭機先 / 對恐懼的恐懼 / 喚醒敵人的仁慈 / 解開二元對立的心結 / 勇氣才能促進和平 / 搭起溝通的橋樑 / 善用暴力與非暴力 / 冷靜後再行動 / 打造不暴怒的生活 / 時間賜予我們重生的機會 / 放鬆情緒才能開始痊癒 / 最偉大的力量
第6章 柔和開展了無限可能
學會與他人分享空間 / 徜徉在自然之流 / 抗拒帶來痛苦 / 控制是一種假象 / 阿瑪涅克的城堡 / 期待難以預料的事物 /
第7章 讓冷漠的高牆倒下
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冷漠 / 冷漠是惡的核心 / 與萬物產生連結 / 當下布施 / 正義,正是身為人的義務 / 「業障」不是冷漠的藉口 / 沒有你就沒有完整的我 / 超越排斥 / 懲罰不是辦法 / 一切即我,我即一切
第8章 力量的最高表現
謙讓使你更有氣質 / 小心罪惡感的破壞力 / 從反省到返醒 / 施越多,受越多 / 給人們施予的機會 / 忽視就是粗魯無禮 / 在這粗魯的世界中怡然自得 / 理解才能解脫 / 獲得自由的關鍵 / 別為小事失控
第9章 恐懼的實相
靈性之城 / 誰奪走了靈性 / 去除恐懼 / 培養批判性思考 / 開悟是讓黑暗有了知覺 / 從恍惚中振作 / 拒絕盲目信任 / 機智應對正在發生的事 / 放開對生命的控制 / 直接體驗當下
第10章 在工作中創造喜樂
因循苟且是喜樂的障礙 / 自己才能發現自己的存在價值 / 偏見唯一的解藥就是理解 / 工作態度決定快樂程度 / 人是以痛苦去衡量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 追求成功的人就像過動的鯊魚 / 每個生命都是有創意的實驗 / 在工作中渾然忘我 / 找到自己該走的道路 / 運用當下讓自己成熟 / 失業是成長的跳板 / 壞消息可以是好消息 / 真誠是讓自己重生的貴人 / 如何和難以相處的人共事 /
解決工作倦怠的困擾
第11章 聯繫最真實的親密關係
靈魂伴侶不是你想像的那個樣子 / 覺知所謂的一見鍾情 / 結局就在開始之中 / 成熟的愛情會說: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 真誠的愛是天才唯一的需要 / 真心愛一個人,是人之為人的終極證明 / 拒絕成為「格雷的畫像」 / 愛不是名詞,而是動詞 / 沒有愛不了的愛 / 突破愛情的唯物 / 愛的最高形式 / 愛的吸引力法則 / 為愛正名 / 當愛結束時 / 發現本有的真愛
第12章 當下自在
把握此時此刻 / 在來不及愛之前 / 天堂對解脫無濟於事 / 帶有懷疑的真實信仰 / 你要天堂還是自由 / 覺醒!享受每時每刻的喜樂 / 國王沒有穿衣服 / 正確抉擇你的指導老師 / 存在就是你真正的本性 / 讓理性融入感性之中 / 喚醒生命的覺性 / 回歸存在的本質
開始找回此時此刻的自己
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看見新的景色,而在於有了新的雙眼。
~ 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ust)
一九九五年的時候,當時我陷溺在起伏不定的編劇家生活之中。如果我認為我做得不錯,出現了像是金錢、女友與豐厚酬勞的工作等外在指標,我會很快樂。萬一這些外在指標變糟了,我也跟著不開心。
和許許多多的人一樣,我坐上生命中的雲霄飛車,而且被我的故事緊緊抓住,那些是我的成功與失敗所匯集而成的。它在消耗之中,就像電影「駭客任務」中,還沒有吃下那顆紅色藥丸的尼歐,我有一種錯過什麼事的感覺。長期以來,我都有閱讀的習慣,也在修練瑜珈,參加不同的靈性聚會,這一切都是在尋找答案。儘管如此,我還是不滿足──對生命來說,一定還有更多的東西。
在我遇到我的導師凱薩琳.英葛蘭(Catherine Ingram)時,一切都改變了。凱薩琳師承「一元論吠檀多」(Advaita Vedanta)學派,那是由拉瑪那.馬哈希(Ramana Maharshi)所開創,再由彭加(H. W. L. Poonja)克紹箕裘,兩位都是著名的印度大師。在鑽研瑜珈,以及受彭加啟蒙之前,她已經有了十七年的修行經驗。
在凱薩琳主持的「法」的討論和靜修中,我第一次聽到改變生命的教誨。她以無盡的耐性和慈悲來回答所有的問題。但不像在「駭客任務」裡的情節,她沒給我們紅色藥丸,取而代之的是「法」。在我接受這份贈禮之後,要我再用從前的方式看世界,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
多年以來,我一直參加凱薩琳主辦的靜修和「法」的討論。它們全都是美麗的體驗,柔和地引導我朝著覺醒邁進。到最後,她鼓勵我開始從事教學的工作,於是在她慷慨的贊助下,我開始舉行自己的「法的對話」成長團體。從「法的對話」中迸發的觀點,也促成了本書的誕生。
我最早開始構思《當下應變》,是在二○○一年的夏天,時間上比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還早一些。我著書的目的是要探討,在現代的城市生活的挑戰,諸如壓力、憤怒和不時發生的危險中,如何保持平靜與覺醒。你如何在一個失衡、比較和競爭的環境裡保持平衡?從開車到應付喧鬧的鄰居,它們不是負擔就是機會,一切都取決於你的看法,而我則想要從「法」的觀點來闡明城市生活。
我也想寫一本「靈性書籍」,輕鬆但立場堅定,直抵其他靈性著作迴避之處─出於我的親身經歷,對那些不認同自己是有靈性的人可以作為借鏡。我不想用教師的口吻,而是以同為旅人的角度來寫這本書,在這條路上,或許我比有些人走得遠,但又不如另一些人,然而我希望它對每個人都是受用的。
當我看到美國本地和全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時,我覺得這本《當下應變》的意義更加重大。因為我們全都處在重新評價什麼是重要與什麼是真的過程中,我們正在尋求指導。
時局變得艱難了,美國人即使能延續過去十年所向披靡的消費主義,也能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但我們竟然毫不費力就破壞這種努力爭取更多東西的習慣,以下的統計數字十足地說明情況變糟了:
▲有百分之四十三的成年人忍受壓力對健康造成的不良影響,這些影響與死亡的原因有所關連──心臟病、癌症、肺病、意外事故、肝硬化和自殺。
▲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成年人因為與壓力有關的抱怨或失調,去找過基層醫師診治。
▲平均每一個工作天,都有一百萬以上的上班族因為壓力相關的問題,請假在家。為數眾多的人認為,請假的原因中,有六成以上是壓力造成的。
所以我們該怎麼辦?搬家?逃跑?這會帶來平靜的心靈?這會提供我們關連和靈性的感覺?那是可行的嗎?
「當你坐在山上,或是在瑜珈課堂,或是參加靜修時,要去感覺平靜、關連性與對上帝或意識的存在的體驗,是很容易的事。」一天晚上,有位熱誠的年輕女子做了這樣的評論。「但是在忙亂的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保持覺知?在城市裡生活或工作呢?似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現在。」
我的回答是,我所說的覺知,不是在沒有聲音,或沒有人,或沒有忙亂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寂靜是小我的減少,而小我是陷溺在法、故事和「我」制約下的自我-心智中,所謂「我」的制約是:「我」認為我是誰,「我」認為我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我」的渴望。
覺知不是無我的狀態。我們都需要有作用的自我,以便在世界上存活,而缺少有作用的自我,則是一種精神病狀,並非是什麼睿智的狀態。一旦認同和執著於物質世界,因為它是如此短暫的,所以產生了無止盡的痛苦。許多我們感覺得到的壓力,真的是由心智製造出來的,當我們不再相信心智編出的故事時,就免於受苦。
聽了我的回答後,那位年輕女子點點頭,但她的眼神還是充滿疑惑。在回家路上,我省思了她的問題。對一切靈性來說,那似乎是核心問題了。在現實壓力下的真實人生裡,這麼做有何好處?我瞭解她的問題並非三言兩語可以回答,不像「駭客任務」中,給個紅色藥丸就解決一切了。
她的問題引導出更多的問題,於是這本書就誕生了。
面對生活中的壓力,有可能做到平靜與無為嗎?有可能感覺與萬物相關,自我體驗上帝,並且把其他每件事也當成上帝?有可能在覺醒的狀態中,應付粗魯的汽車駕駛?如同我的導師凱薩琳.英葛蘭所說,一個人在世界上,有可能「以上帝之眼看上帝」?有可能把任何粗魯、任何壓力和任何人,都看成能賦予萬物活力的意識開顯?
在親炙「法」後,我發現經常處於放鬆的覺醒狀態是有可能的,甚至是在最有壓力的情況中。即使是在一個表面看來很競爭的狀況中,還是有可能對其他人保持清醒的認知-只是另一個「從意識掉出」的人,而萬物也是從這個意識而來。如果有一種可以縮小到恐懼、競爭或認同裡的東西,它必然很短暫,頂多持續幾分鐘,不會長到幾天的時間。
「法」(dharma,音譯達摩)的梵文原意是尋求一切根本的特性,或本質的「方法」,或「路徑」。它指涉的是使宇宙井然有序的原理或能量,既是事物何以如此的原因,也是瞭解事物何以如此的路徑。當外在世界處於渾沌的危險邊緣而搖晃不已時,「法」教導我們要保持平靜。
這本書的書名既然是「當下應變」,就是要你在現代的城市生活中,從心智的假象、投射與反應中找到覺醒和解脫的途徑。在粗暴的城市裡,甚至是更艱難的時局中,這本書用「法」觀照全球化的城市生活中,成形的十二種壓力。《當下應變》分析這些壓力,並且在不增加更多的宗教信仰或修行的前提下,提供察覺和解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