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心理學:以生物、心理與社會架構探討人類的發展(第四版)
- 作者:羅伯特.凱爾,約翰.卡瓦那夫
- 原文作者:Robert V. Kail,John C. Cavanaugh
- 譯者:游婷雅
- 出版社:洪葉文化
- 出版日期:2011-05-2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121003
- ISBN13:9789866121005
- 裝訂:平裝 / 696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4版
本書探討人生中最基本的問題:生命是如何開始的?我們是如何從一個逗點大的單細胞開始發展、長大,變成一個複雜的成人?到了晚年之後,我們還會和現在一樣嗎?我們是如何影響他人的生活呢?他人又是怎麼影響我們的?
透過發展心理學的科學研究基礎,讓我們瞭解個人與個人經驗的複雜性及獨特性,同時也反映出群體的共通性與模式。準備好了嗎?讓我們開始人類發展的驚奇之旅吧!
作者簡介
羅伯特.凱爾 Robert V. Kail
普渡大學心理學教授。擔任兒童實驗心理學期刊以及進階兒童發展與行為的編輯。曾獲美國心理學會麥肯道斯年輕科學家獎。撰寫過Children and Their Development一書。研究興趣為兒童與青少年時期的認知發展。
約翰.卡瓦那夫 John C. Cavanaugh
西佛羅里達大學校長。曾任美國心理學會成人發展與老化領域的主席。著有Adult Development and Aging一書。研究興趣是老人病學有關的家庭照護以及年長者認知表現中信念所扮演的角色。
審定者簡介
柯華葳
華盛頓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
曾任:板橋教師研習會研究員、中正大學心理系教授
現為: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專長:為發展心理學、教學心理學、學習障礙等
譯者簡介
游婷雅
經歷: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班肄業。曾任永和社區大學「兒童發展心理學」講師、大溪課後輔導員訓練班講師、台北縣國小教師閱讀初階研習「閱讀理論與腦部發展」課程講師。現任亞洲大學心理系兼任講師、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助理。
研究興趣:閱讀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
翻譯:《踏出閱讀的第一步》、《心智、大腦與學習》(洪葉)、《樂在學習的腦》。 著作:《閱讀從0歲開始——父母手冊》(教育部)
導讀
前言
Chapter1發展心理學的研究
1.1 如何使用本書
1.2 發展心理學
1.3 發展的理論
1.4 發展的研究方法
Part 1產前的發展、嬰兒期與幼兒期
Chapter 2生物基礎─遺傳、產前發展與出生
2.1 人之初:23對染色體
2.2 從受孕到出生
2.3 產前發展的影響
2.4 分娩與生產
Chapter 3探索世界的工具─生理、知覺與動作的發展
3.1 新生兒
3.2 身體的發展
3.3 移動與抓取:早期的動作能力
3.4 認識這個世界:
3.5 自我覺識的形成
Chapter 4思考和語言的萌發─嬰幼兒時期的認知發展
4.1 思考的開始:皮亞傑的觀點
4.2 嬰幼兒期的訊息處理
4.3 心智與文化:維高斯基的理論
4.4 語言 199
Chapter 5進入社交世界─嬰幼兒時期的社會情緒發展
5.1 初期:信任與依附
5.2 情緒的萌發
5.3 與他人的互動
5.4 性別角色與性別認同
Part 2學齡兒童
Chapter 6上學去─學齡兒童期的認知與身體發展
6.1 認知發展
6.2 學業性向
6.3 特別的孩子有特別的需求
6.4 學業能力
6.5 身體的發展
Chapter 7擴充社交領域─學齡兒童的社會情緒發展
7.1 家庭關係
7.2 同儕
7.3 電視:是讓人變笨的機器還是世界之窗?
7.4 瞭解他人
Chapter 8成年禮─青少年身體與認知的發展
8.1 青春期的變化
8.2 健康
8.3 青少年時期的訊息處理
8.4 道德議題的推理
Chapter 9進入成人的社交世界─青少年的社會情緒發展
9.1 自我認同與自尊
9.2 愛情關係與性行為
9.3 職場的世界
9.4 黑暗面
Part 3青年與中年時期
Chapter10 長大成人─身體、認知及性格的發展
10.1 成年期從何時開始?
10.2 身體的發展與健康
10.3 認知的發展
10.4 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Chapter11 與他人相處─青年及中年時期人際關係的形成
11.1 人際關係
11.2 生活型態
11.3 家庭生活週期
11.4 離婚與再婚
Chapter12 中年成功─中年期獨特的挑戰
12.1 身體的變化與健康
12.2 認知的發展
12.3 家庭動態與中年人
Part 4晚年時期
Chapter13 晚年的個人背景─身體、認知與心理健康議題
13.1 老年人是什麼樣?
13.2 身體的變化與健康
13.3 認知的處理
13.4 心理健康與治療介入
Chapter 14晚年時期的社會層面─心理社會、退休、人際關係與社會議題
14.1 心理社會的老化理論
14.2 性格、社會認知與心靈
14.3 我以前的工作是……退休後的生活
14.4 晚年時期的朋友與家人
14.5 社會議題與老化
導讀
為什麼要讀「發展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在心理系、教育相關科系(如幼兒教育、兒童保育、成人教育等)都是必修課。但是我遇過不少學生質疑,為什麼要修讀「發展心理學」。學生認為自己已經修過「心理學」,且在其中讀過一章發展心理學。其次,發展心理學中的描述似乎與他們現況距離遙遠,不論是介紹嬰幼兒、青少年或是老人都跟他們正值的青春年華沒有關係。我倒是一直堅持由發展的觀點看周遭人與事是必要的。例如去聽各種心理學研究報告,我會想,若是以發展角度看,結果會一樣嗎?生活中當有機會看各種藝文展覽,我也煩惱所標示的內容與標示的方式,小孩和老人都不宜。小孩讀不懂,老人看不清。若大家念點發展心理學會不會有更貼心的標示?
發展心理學是什麼?是不是在各種心理學問題上加入不同年齡層的反應就是了?沒錯,年齡所帶出的不同是發展心理學關注的議題之一。簡言之,發展指的是成長、成熟的動態過程。發展一詞可以用在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人際關係發展等。在此,「發展」專指人的一生,由胚胎到人瑞。其中如生理層面上的成長,長高、轉大人、停經、骨質疏鬆等明顯隨著年齡改變有其生理指標。但在社會層面,如對自己的看法、對異性的好奇、對成長的憧憬等不只跟著年齡,環境也會影響其改變。
發展心理學中有相當豐富研究成果的是嬰幼兒與兒童發展,也就是本書所呈現的內容。兒童(包括嬰幼兒)發展所研究的問題,相對於其他時期的發展研究,有其特殊任務,因至終想回答:
1.人之所以為人,有多少是生而有之的?嬰兒會辨別各種聲音是天生的能力嗎?這是天性與教養的議題。
2.隨著成長有多少會改變?例如害羞的孩子長大是不是還是害羞的人?這是連續的議題。若成長都不連續,長大的你是不是你?若發展是連續的,發展的重點是什麼?
3.每個地方的孩子雖說不一樣的話語,穿不同形式的衣服,但成長機制是不是類似?例如各地嬰兒都七坐、八爬、九發牙?這是普世與特定背景的議題。
深思的讀者會發現這三個議題間有關連。基本上,問的是個體發展有多少受環境影響?環境包括家庭、學校、社會與文化以及教育。有些俗語很傳神,如「牛牽到北京還是牛」,或是「狼行天下吃肉,狗行天下吃屎」,這些都在描述環境不會改變一個人的本質或本性。不過,在我們的社會,教育是被肯定的。例如學而優則仕和社經地位的改變,以及進京趕考到今天的各種考試都反應我們非常相信教育的力量。但是,當我們碰到無法改變人的時候,我們也很快以牛就是牛,放棄對教育的信仰。這時發展心理學所提供的知識、研究與理論就很關鍵了。它幫助學習者認識個體因年齡所呈現生理、心理上的本質及與其環境互動的可能現象。舉例說明,一個5歲胖娃和一位15歲胖孩子,他周圍的人怎麼看他們?他們想周遭的人怎麼看他們?他們兩人各對自己的看法會有什麼不同?答案不會只有一種。而各行各業,特別是教育人,若以服務大眾為職志,就要注意不同年齡層的生理、心理、社會發展的特點和其間的互動,加以專業設計,以得最大效果。例如好的電視節目製作會依觀眾或是幼兒、老人、青少年或是一般成人,產生不一樣的內容與不一樣的呈現方式。因此,我邀請大家一起來讀這本發展心理學,一來認識自己,一來認識各式各樣的人。
游婷雅老師是有經驗的翻譯者,她以簡單且正確的語言把書完成。本書以「生物心理社會架構」貫穿發展階段的議題。書中原作者很仔細地把與發展可能相關的最新議題納入書中,如幹細胞研究、教室裡的電腦等。另一特點是原作者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生理部分,這部分過去往往被忽略或避而不談,但生理是發展的基礎,錯過可惜。書中每一節都以一個故事開頭,幫助讀者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來看發展心理學的議題。此外,隨時有的「想一想」框框,幫助讀者邊讀邊檢視自己的理解程度。最後每一章有幾頁的重點整理,是自我測試與複習的好工具。
最後,我建議讀者要詳細閱讀第一章〈發展心理學的研究〉,題目指出本書的兩個重點,一是發展心理學,一是研究,幫助讀者認識發展心理學不只是知識,還有其獨有的理論與研究方法。以理論和研究方法為基礎進一步讀各章各節,才不會被細碎的知識纏擾,捉不住重點。祝大家學習愉快。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柯華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