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的心靈夥伴:八位頂尖男士的20年午餐約會

星期一的心靈夥伴:八位頂尖男士的20年午餐約會
定價:300
NT $ 155 ~ 333
  • 作者:約翰.凱西克
  • 原文作者:John Kasich
  • 譯者:王淑玫
  • 出版社:啟示
  • 出版日期:2011-01-0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470532
  • ISBN13:9789867470539
  • 裝訂:平裝 / 29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讓失去方向的人,找到面對未來日子的力量!

  一群講究實際與勇氣的各界菁英,
  持續在隔週的星期一聚會長達二十多年。

  這個聚會展示了他們的人生面面觀,
  並分享彼此的生活、挫折、信仰與友誼……

  作者約翰.凱西克追尋人生、信仰的意義與目的已經長達二十多年。他的尋找方式是那麼不可思議──在每隔一週的星期一中午,和一群深思熟慮、精力旺盛、講話直來直往的男人們共進午餐,同時藉由聖經故事為跳板,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從「上帝是否存在?」到「當信仰讓你失望時,你要怎麼辦?」無所不談。

  本書是一個讀書會探討信仰與自身關係的記錄,而研讀的主題就是聖經。這個讀書會是由約翰.凱西克與他的老朋友共同組成,讀書會的成員每一位都是美國各界的頂尖人物,包括新科州長、知名律師、國會議案的推手、大企業高級主管、第一個破解愛滋病毒的權威醫生、美國頂級雷射科技研究學者、宗教界極具人望的牧師…等等。書中詳細描述了這群講求現實與科學的精英份子,是如何與作者結識、在何種因緣際會下被作者說動,加入這個以聖經為主題的讀書會,他們又是如何對聖經故事充滿質疑、爭論不休、再找出實証、達成共識,最後一同從聖經中找到了各種可以運用在現實生活中的聖經寓言與故事。

  這是一本誠實地檢視如何建立信仰,就算在最傷心痛苦的時刻仍能尋得撫慰,並且提供一個重新思考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及面對重大改變時做決定的範例。除了感動人心的個人故事和回憶之外,凱西克與他的小組成員們列舉了數十個聖經中的故事,來分享各種聖經與生活中重要議題的討論,包括:

  施善:你如何確定自己的付出奉獻已經夠了?
  公義:遭受不公平對待時,你該如何面對挫折感?
  嫉妒:當別人得到你夢寐以求的東西時,要如何接受失落感?
  寬恕:受到傷害時,要如何面對那個傷害你的人?
  目標:如何平衡事業和物質世界的需求,並讓心靈同步成長?

  本書提供一個團體追尋意義與答案的鮮活紀錄,如何在風浪中堅定自己的信念、如何從生命裡找到心靈的慰藉、如何在最痛苦的情況下重新振作,以及如何改變令人不滿的生活現況,本書將開啟一條透過信仰與友誼來追求力量與意志力的實用道路。

本書特色

  文字精簡扼要,筆調親切而幽默,不論是不是教徒都可輕鬆閱讀

  作者身份特殊且經歷豐富,對於人生逆境與情緒低潮的感觸尤深,其人生智慧值得學習

作者簡介

約翰.凱西克(John Kasich)

  出生於美國賓州小鎮的郵差之子。二十六歲以俄亥俄州參議員身份進入政壇,三十歲進入美國國會,並從此連任九任眾議員。他在任內的貢獻極多,以作風乾脆、精力充沛而聞名,並因此被美國權威性新聞雜誌《新聞週刊》選為「二十一世紀百大人物」之一。

  他的論述與表達強而有力,曾多次透過時事評論影響公眾議題,他在福斯新聞頻道主持《凱西克的心臟地帶》(Heartland with John Kasich)新聞節目,同時也在全國的大學校園中巡迴演講,傳達勤奮、道德和價值等議題的重要性。

  凱西克的著作曾經兩度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他的前一本書《堅守立場:為美國魂而戰》(Stand for Something: The Battle for America's Soul)也是《紐約時報》暢銷書。目前是俄亥俄州的新科州長。

譯者簡介

王淑玫

  東海大學外文系畢,美國史丹佛大學新聞碩士。曾任編輯、記者等工作,現為專職譯者。譯作甚豐,譯有《26a-稚嫩與浪漫的童年》、《女孩們,生活就是這麼有趣》、《逃出1840》、《冰箱門上的故事》、《教養出成功的孩子》、《26個美國女設計師的靈感工作室》、《100個拍好人像的方法》等書。

 

推薦序1

尋找你的心靈手杖

  不久之前,一些周遭的好友生病、甚至於過世。老實說,這給了我不少打擊,並且讓我不禁又再度開始思考,何謂人生的意義?

  沒錯,再度的。因為這也不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遭受打擊。

  我是一個以演唱為職業的音樂工作者。曾經有一次,一個記者朋友問我:「哪一次的演出,是最讓你難忘的旅程?」當時,我的回答是某一次的確讓我相當難忘的演出旅程。不過,如果你現在問我,我可能會說:「最讓我難忘的旅程,是人生的旅程。」

  我們的生命旅程,是一趟相當特別的行程,並不是由旅行社所安排的,而是由一位我們或許平時見不到的「導遊」所帶領著。這場人生的旅行並沒有既定的景點,也時常不知道下一站在哪裡,旅途中也常帶給我們驚奇。當然,這個驚奇有時可能是令人愉快的,但有時也可能是使人傷悲的。

  這些未知的驚奇,當它們發生時,或許我們在當下無法理解這其中的意義,有時我們得花許多時間去思考,甚至,如果這些驚奇是令人震驚、令人痛苦的,我們大部分的時間也可能是在質疑我們所信仰的神:「為什麼是我!?」

  藝術這條路是充滿艱辛的,大多數時候可說是荊棘遍佈、難以前進。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我時常會遇到許多困難,不時也會遭受來自現實世界的打擊。遇上這些狀況,有時也會讓我對上帝心生埋怨。但是在無形之中,總會有一股力量,讓我能夠在困境中依賴著我的心靈手杖,繼續朝我藝術的目標前進,也因此,在路途上偶爾也能嚐到甜美的果實。

  我相信,在我們真正需要援手的時候,天使總會適時地出現,給予我們最真實、最確切的幫助。因為如本書所說,不論眼前的狀況如何危急、如何惡劣,一切總是在上帝的掌控之下。

  或許這本書無法直接回答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問題,或是每一個我們時常質疑的信仰問題,它不會給我們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事實上這種事也不會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但是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它可以給我們一些提示,一些如何追尋答案的範例,並且在我們思考這些問題時,給予我們一個思考的方向。

  上帝的安排,都有他的道理。即使那些安排有時候在我們看來,或許是一種傷害。但是我們要學著了解,不要太早下定論。因為上帝的用意,有時得花點時間才能理解,或許一個月、或許一年、或許十年。但不論需要花費多少時間,當你了解之時,你就會知道,這一切都是甜美、值得的。

  逆境常常會是我們生命的轉折點,而我們的信仰,就如同為我們開路的手杖一般,伴隨著我們時而崎嶇、時而平坦的人生旅程,它會在艱辛的時刻給我們支持,在面臨苦難時給我們勇氣。善用上帝賜予我們的心靈手杖,我們將從中得到突破一切危難的心靈力量。

李文智
(本文作者為金曲獎.最佳宗教音樂演唱獎得主)

推薦序2

關於回應生命

  雖然我是從出生就被媽媽抱去領洗的教友,一種非常典型的天主教友,但是,一直到大學生活,才和上主建立起一對一的親密關係。那是一種「相信凡事跟著祂的腳蹤行」的關係。

  然後,像很多成年人一樣,有了伴侶(雖然他也相信主),進入家庭,進入兩頭燒的中年……信仰成為──或說淪為──相信天主在那兒,卻走不到祂跟前的心理狀態。

  直到四十歲以後,我發現,不是生活本身在提醒自己,上主和渺小的我常在不離。而是死亡。不斷參加的喪禮,以及不時聽到的悲傷訊息,讓我堅信──人不是無由而生,無處而熄。

  如果人卸下了肉體的負累,真正輕鬆地安息,那必然有一個更足以讓人嚮往的所在,讓生到死的循環並非白白運轉。

  上主,在那裡等待我們。

  換句話說,為了讓我們曉得,有個如此值得等待的對象,那麼在有涯之生,更深入的認識、了解這個對象,不是一件極其合理的事嗎?

  「認識」這件事,從這本書來看,絕非一件表面的事。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是對 金錢,欲望,軟弱……生活裡種種瑣碎煩擾到巨大痛苦的本質,反覆辯證的一條路。而且,信仰從來不保證這條路無雨時晴;但祂告訴你,此刻行在何處。讓我們在很想很想照著「別人的方法」那樣做、那樣選擇時,有機會看到自己原來擁有一個獨特的座標。

  在自己的座標裡,反應生命裡的各種召喚,直到掌握明確的意義。

  這麼聰明──或者說在世俗的標準裡,這麼有成就的作者,讓我們看到他一路尋找意義的過程。有細膩的回憶,也有深刻的說理。雖然,像台灣這樣非基督教文明的國家,這樣一本譯著或許很難讓非教友輕鬆自然地讀完;因為作者行雲流水般交代他一路和教會的關係,很可能根本在許多台灣讀著的人生經驗之外。不過,坊間許多諸如「心靈小配方」的書籍已經太多,那些飄飄浮浮的安慰,或者輕輕柔柔的鼓勵,能不能逼得人正視「生之困難」的尖銳核心,從而解開自己觀照人生的盲點死結,我從來就很懷疑。

  因此,這本書至少直指我們活在人世的共同疑問:我們如何活出意義。

  跟隨作者的腳步,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好讓走完短瞬一生的平凡我輩,帶著這些「意義的寶藏」,奔赴下一個更叫人嚮往的原鄉!

方念華
(本文作者為TVBS資深主播)

 

內容連載

第二章【摘文片段】

來說些關於我父母親──約翰及安.凱西克的事。他們都是第二代的移民者,從我有記憶以來,他們的性格中就有那種旁觀者的特質。我父親的家庭來自捷克,我母親的家庭則來自於南斯拉夫,他們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相遇,當時他們兩人都在退伍軍人管理局工作。我爸爸送了二十九年的信,我們家就在他的送信路線上,後來我母親也在郵局工作,負責分信。他們是誠實、誠懇、認真、敬畏神的人,他們有嚴格、勤勉的工作態度,他們不抽菸,他們不浪費──其實這點很好,因為他們實在也沒賺多少,但他們擁有的卻已足夠。他們從不抱怨,他們也從不覺得欠缺過什麼,他們的命運、生活中的地位,都成為他們人格的一部分,也由此塑造了我的世界觀。在我首次競選的演說中,我常說我母親寧可走一哩路,也不願意花兩毛五坐公車。我父親也一樣。然後,他們送我上大學、最後將我送入了華盛頓,我心中十分明白他們灌輸給我相同的堅定、努力工作的價值觀。

他們也在自己完全無意的狀況下,提供我另一種推進力──只不過這股力道是那樣殘忍、橫行霸道而又無比傷痛。

他們當時年近七十,健康狀況非常良好,正期待著退休生活。他們擁有退休年金、一些存款,以及明白自己終於能暫時放鬆、休息一會兒的安適感。生命很美好──雖然一直都很不錯,但這是他們終於可以蹺起二郎腿享受的時候了。天曉得他們這輩子工作的夠努力了,這一點平安和寧靜是他們應得的。

然後,一九八七年八月的一個晚上,他們在漢堡王門口停了下來。他們幾乎不吃外食,但是他們喜歡漢堡王的咖啡,所以偶爾會例外一下。他們說,這可是全鎮最划算的咖啡了,因為可以不斷地免費續杯。

但是,這一回一點都不划算。

那是個涼爽的夏夜,路面乾燥。當他們離開漢堡王的停車場時,沒有任何理由能讓他們預料到即將發生的事。但是就在那時,一名酒醉的駕駛沿著馬路直衝而來,筆直地撞上他們,我覺得他們甚至完全沒看到對方。

當時我人在華府,那些人在一、兩個小時之後才終於找到我。我父母被送往賓州醫院,那裡的醫生在子夜前聯絡上我,說我的父親已經死亡,母親則情況危急。他溫和、平鋪直敘地陳述著。老天,對這可憐的醫生而言,這一定是一通很困難的電話──因為接到這通電話對我而言絕對非常痛苦。事實上,他說第一遍的時候,我根本無法確定自己是不是聽對了,因為當你在接收這樣一個天崩地裂的噩耗時,你的心智會開始做出各式各樣奇怪的反應,直到今天我都無法確定自己當時的反應,或者我掛斷電話後所做的舉動。我知道的是我確實有走到車位,然後開車離去。其實,當時是由和我在一起的女子開車,因為我真的無法開車。在車子行駛中,我不斷地聽見那名醫生所說的話在我腦海中彈跳,說我的父親過世了,我的母親情況危急、性命垂危。

要如何處理這種事?要如何應對?真的,你到底該如何反應,該如何一歩一步地向前移動,去回應這個事件?沒有時間和強烈意圖去維繫孩提時期曾經擁有過與上帝美好關係的我,在此時此刻,只留給自己一條掙扎前行的淒惶之路。
我當然受到很大的創傷。我很愛我的父母親,他們對我極度的重要,而且他們正處於生命中那麼美好的時光,這點更是意義深厚,況且他們還深愛著彼此。多年來教堂都是我的生命線,但是近年來,我的雙親取而代之成了那條生命線。知道他們仍住在麥奇岩鎮,做他們的事、上教堂、互相照顧,那才是連結了我的童年生活與現在我所過的生活、讓我往來於華府與賓州之間的關鍵。知道我的雙親健康而快樂,給予我極大的能量和安慰,那種生活是美好的。所以,這個消息就像子彈一樣打穿了我心目中擁有的雙親的印象,我無法接受父親過世的事實──那個教導我是非觀念、教導我如何接球、如何堅守立場的男人。身為一個人,我所知道的是非和真誠,都和他所代表的是非與真誠息息相關。沒錯,他從來就不擅於口頭或情感表達,但是他的行為說明了一切。當你以送信維生時,你就已經清楚地傳達給孩子一件事:必須打拼奮鬥通過任何想像得出的艱難困境,以達成目標。這就是郵政服務的信念──「無論雨打、冰霜和下雪」──這都展現在我父親的一生當中,而現在這個醫生告訴我,他過世了。

當我抵達醫院時,我的母親仍活著,但是我一直無法跟她說話,我無法告訴她我愛她。那天早晨不久後,她就過世了,我又被子彈射中一回。我想那時我應該明白她的情況並不樂觀,但是當你即將失去一切時,就會死命地抓住仍有的。

我在醫院遇到我雙親去的新教會的年輕助理牧師。我母親很喜歡這名助理牧師,他聽到這件意外之後,就立刻趕來醫院協助我們,我因此和他相處了一會兒。他叫史都.波明,他試著安慰我,但我已太過傷痛;他試著和我說話,我也說不出話;他試著告訴我他明白我的感受,但是我根本聽不進去。

我還真的用語言攻擊他:「你怎麼可能明白我的感受?」

話一出口我就後悔了,我沒有理由用那麼嚴厲的語調對史都說話。但是他明白,他不在意,他知道我處於傷痛、暈眩和急切之中。

過了一會兒,他說:「約翰,你母親的歸處只有一個,就是和她的神在一起。」
我們一起坐在那裡,好久好久。史都看得出我極度悲痛,他明白我無處可去,但卻又不願意完全轉向他。我真的沒辦法。他其實沒有什麼話可以跟我說,因為我實在聽不下去。但是要感謝史都的是,就當連我自己都打算放棄自己的時候,他也沒有放棄我。接下來的每一天,他都嘗試著勸告我,每一天他都試著安慰我,而我每一天都抗拒著,尤其是開始的頭幾天。我對那個酒醉的駕駛太憤怒了,我太忙著詛咒讓我雙親步上悲劇的厄運,讓他們在那錯誤的一刻離開停車場。那個時候,除了我自己的悲慟之外,我什麼都無法接納。

但是他的話留下影響,讓我屹立不倒。倒不是說我有多大的力量或是信念,但是至少我沒倒下。史都一定感覺到他有帶來一些影響,因為他向我提出一項溫和的挑戰。他說:「約翰,我不認為你真的清楚自己的信念,你必須要決定你和上帝的關係位置。你現在有機會,但是隨著時間過去,這個機會會消失。你的痛苦會漸漸和緩,你會回到原有的生活中。」

當然,史都說的沒錯。他剛說出口,我就打從心底地明白。我知道我遠離了上帝,國會的工作,可說是一種非常孤獨、寂寞的存在,你被其他的一切所吞噬,而那些不過也就是雜七雜八的東西而已。不管你的辦公室有多大,或者是你在民調中領先多少個百分點,或者他們在週日早晨的談話節目中是如何評論你。但是,一直到史都用這些溫和的話語點醒我,我才意識到,原來我早已不知該如何面對未來的日子了。

史都的勸誡像個浮標,而我伸手抓住了。沒錯,沒有人能明白我的感受,但是在那些雙親剛過世的黑暗日子裡,史都仍願意嘗試提供一些微小的安慰。他和我一起撐在那裡,然後提出了一個挑戰。他知道我和教會的過去,他也知道我在年輕的時候離開了教會。他從和我母親的對話中了解這一切,當我放下防衛已經夠久的時候,我也這樣子告訴他。他說:「約翰,你現在擁有一個機會。我不知道在你的世俗生活中你所面對的是什麼,但是你雙親的死亡為你開啟了一扇窗,你必須決定自己是否願意走入那扇窗。過一陣子,那扇窗會關閉,但是現在它是開啟的、大大敞開的。過一陣子,痛苦會逐漸紓緩,你也會回到原來的生活中,但是在窗戶敞開的此時,你何不窺看一下,瞧瞧在過去這些年裡,你的生命中缺少的是什麼?」

在內心深處,我明白史都是對的。我在生活中已經遠離上帝,而我此刻已經無處可去了。

史都說:「那扇窗會關上,約翰。現在它是敞開的,但是之後會關上。雖然你現在萬分痛苦,但是這些都會成為過去;儘管現在這一切看起來如此可怖,終將會成為過去。不要白白錯失了這個機會。」

對我而言,那是個轉捩點。一週之後,等我回到華府時,我已投身展開一場幫助我決定我和上帝、以及永恆命運的旅程。我完全不清楚旅程的終點,也不清楚要如何前往,但是我明白,透過史都所說的那扇敞開的窗,我會讓上帝回到我的生命中。不是那種OK繃式的緊急救護,也不是那種暫時安撫我喪親之痛的止痛藥效果,而是一種持續不斷、滋養我生命力量的方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2
    $155
  2. 新書
    79
    $237
  3. 新書
    85
    $255
  4. 新書
    85
    $255
  5. 新書
    88
    $264
  6. 新書
    9
    $270
  7. 新書
    9
    $270
  8. 新書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