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半前,在舉辦「將根紮好——基督宗教在華教育的檢討」國際學術討論會時,幾位年青的朋友一再鼓吹我應該成立基督教史學會,以團結同道、提升研究。這當然有其道理。但是對於當時已經五十多歲的我而言,還要再雄心壯志的辦一個新的學會,雖然這個學會很有意義,但是也深知篳路藍縷的重新開始,談何容易。但是臺灣史學界對於教會史的研究,明顯出現斷層,中研院幾位資深的學者均已休筆,中壯年還在作研究的人屈指可數,而年青一輩雖然有心,但是往往缺少適合的平台。
放眼海外歐美研究基督宗教的學者雖然不是很多,但是實力派的人物有好幾位,能夠撐住大局。當年香港的青壯派現在也都已經成熟,而且後繼有人,每年總能培養出幾位年青的博士,可以說是正處於開花結果的階段。而原本是綁手綁腳的大陸學界,現在也到了百花齊開的局面,雖然大花小花,未必整齊,但是至少也是人海戰術,到處都有研究相關題材的學者。
再回頭看今天臺灣的情況,好像是又要到播種的時候。因為目前青黃不接,更鮮有國際爭勝的人材,假如再不為下一代的學術研究著想,那麼五年、十年後,教會史的研究就會遠落人後。
而今天在教會史研究上,兵強馬壯的香港同道,在二十多年前也曾經歷過一段刻苦的階段。他們從讀書會起,互相砥礪,一直到今天終於是人材輩出,可以動輒舉辦會議,一年達三、四次之多。如果香港能夠如此,那臺灣焉能棄守?因此,大約在三年多前,我和本地的學者,先展開讀書會來暖身,一路慘澹經營。我非常堅持讀書會的持續,蓋不如此不足以奠基,學問也無由紮實。人材培育之道,必求其本。在讀書會方面,一路上有人加入有人退出。到了兩年半前,我們終於向內政部立案,成立臺灣基督教史學會(Taiwan Society of Church History)。其英文所以取名如此,一則是效法美國基督教史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hurch History),其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為世界性的教會史學會,而其出版的學報 Church History ,更是這一研究領域的主要學報。另一方面,用Taiwan Society之意,則是顯示這是一個在臺灣研究教會歷史的學術團體,而非僅是在研究「台灣教會歷史」。學會成立大會的當時,持別感謝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蔡彥仁教授前來鼓勵,而他與幾位宗教研究界的朋友的加入,也顯得我們不只是歷史學界的組織,事實上也有神學院的老師以及沒有宗教信仰的同行。這也顯示出學會成員的多元性。
學會成立了一年多,曾先後舉辦過多種活動,包括演講、參訪與讀書會等,在理監事會中,大家希望進一步推動學術發展,決議舉辦一次學術研討會。為了擴大參與,特別以「文本解讀與經典詮釋」為會議的主題,因為如此可以方便與會者能各自從自己所接觸的史料來提論文。同時也決定邀請香港與大陸的學者參與此次的會議。在香港方面,我們是委由香港基督教史學會會長李金強教授來負責邀約,大陸方面則委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的劉家峰教授來推薦,經過他們的協助,得到不少香港與大陸的好手前來與會。
這次會議也有意想不到的波折,一方面是部分學者無法準時完成稿件;也有學者完成稿件,但是在來臺手續沒有過關;更有學者,稿件完成、手續完成,卻因病無法成行;最後意想不到的是冰鳥火山爆發,造成航空暫停,使原本計劃參加的英國狄德滿(Gary Tiedemann)教授無法前來,望洋興歎。但是還是非常感謝他,能即時用電子郵件傳來他的評論,使會議不致臨時更換評論人選,而劉家峰教授,雖然未能親自出席,但是也願意將其論文貢獻予此次的會議論文集。
此次會議雖然是臺灣基督教史學會發起,但是為了擴大學術界合作,所以爭取外界學術單位的合辦,並得到很好的反應。先後有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以及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願意一起來共同主辦。在此要特別感謝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的汪榮祖主任,時任中央大學歷史所所長齊茂吉教授,以及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李宜涯主任的協助。尤其這次會議是在中原大學舉辦,該校通識中心的行政人員鼎力相助,特別是許雅麗及吳其芳兩位率同多位助理負責接待與會務工作,使得會議順利進行。另外,教育部、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中央大學研究發展處、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創意文教基金會等單位在經費上的贊助,都是非常感謝。
要特別感謝的,就是張曉風教授願意接受邀請,前來會議擔任開幕典禮的主題演講人。她長年致力於基督教文學的寫作,成果斐然,可說是主題演講者的不二人選。此外,在整個大會的進行中,學會的理監事們也都大力協助,或提供論文,或擔任主席、評論的職務,在毫無報酬的情況下來共襄盛舉,實令人感佩。現特別將會議的議程與海報列於書末作為紀念。
會後則進入編輯出版的階段,首先要感謝所有來發表論文的學者。雖然在會議的邀請函上註明將來要出版會議論文集,並有優先刊登之權。但是會後有些學者欲投稿其他刊物,編輯小組也充分尊重。而為了維持會議論文集的水準,我們將文稿一律送外審,甚至邀請國外的學者來參加學術審查,也有些文章甚至經過了兩位外審。雖然有些外審意見較嚴,但是都是依循學術的規範。經過外審的把關,收在這本專書的各篇文章,都有相當的學術水準,這也是我們學會在學術上的負責與貢獻。非常感謝外審委員的辛勞,以及各位論文作者的雅量,願意參酌外審意見來修改文稿。此次論文集出版,為了節省經費,特別委請徐一智博士根據四年前《將根紮好》一書的版式來進行排版,這樣維持了系列出版的風格,也特別謝謝徐一智博士的協助。
這次書稿出版之際,正是我們學會要召開年度會員大會之時,也是臺灣基督教史學會第一屆理監事任滿之際。作為理事長,我要感謝每一位理監事的參與和付出,也謝謝所有會員的支持。寄望未來各屆的理監事會,都能繼續努力,讓教會史研究在臺灣能發揚光大,也讓大家的研究成果,能夠對國內與國際的學術界有所貢獻。
王成勉於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2010年10月26日
本書特色
基督教入華以來,留下大批的典籍,不但為教內人士閱讀使用,其書信、記載與出版品亦和社會之發展息息相關,成為日後了解教會與社會的重要史料。惟過去教會界收藏不良,外界則將其視之為宗教寫作而少有注意,致使教會史料長年被淹沒與忽視。「台灣基督教史學會」有鑑於此,遂邀請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與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於2010年4月17至18日共同舉辦「文本解讀與經典詮釋-基督文學研討會」,有兩岸三地卅多名學者參與,發表廿餘篇論文。此書即為會議論文選編,相信有助於各界對於基督教典籍與史料的認識。
作者簡介
王成勉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台灣基督教史學會理事長,曾任荷蘭萊頓大學「歐洲漢學講座教授」。
主要著作:《文社的盛衰:二○年代基督徒本色化之個案研究》、《教會、文化與國家:對基督教史研究的思索與案例》、《將根紮好-基督宗教在華教育的檢討》、《所傳為何?基督教在華宣教的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