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贏家的腦:5大腦力工具X 8項贏家特質 = 成就目標
- 作者:傑夫.布朗,馬克.芬斯基,莉茲.內波倫
- 原文作者:Jeff Brown,Mark Fenske,Liz Neporent
- 譯者:劉麗真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10-10-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203478
- ISBN13:9789861203478
- 裝訂:平裝 / 22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有以下困擾請打勾:
□ 做事無法集中注意力
□ 遇到失敗往往一蹶不振
□ 一旦被激怒,便無法吞忍
□ 沒有接受挑戰的勇氣和決心
□ 自我介紹時說不出自己的長處
你,想成為贏家嗎?
只要有一個勾,本書就是你需要的成功秘笈。
看看以下故事:
一九九六年奧運,美國女子體操選手凱莉?史崔格在扭傷腳踝的情況下,仍然演出完美表現、奪得金牌,她是如何辦到的?
八○年代搖滾明星史蒂芬?哈里斯在三十六歲那年,目睹了911恐怖攻擊之後,毅然決然重返校園,追求他的行醫夢,這股勇氣從何而來?
空軍少校喬夫?畢凌斯里帶著學員駕駛的飛機,在兩萬英里的高空中失速,是什麼機制讓他冷靜地搶下操控桿,助兩人死裡逃生?
這些主角都不是大人物,卻是作者眼中真正的贏家。究竟他們擁有怎樣的特質,得以排除萬難,達成自己的目標或理想?
透過真人真事的範例和科學實證的結果,本書想闡述的核心理念是:沒有所謂的「天生贏家」,人人都有可能打造出和贏家相同的頭腦特質,夢想將不再只是夢想而已!
開發大腦潛能,未來就有無限可能。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擁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考模式、不同的行事習慣;
然而,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點——超過一千億個腦細胞組合而成的大腦。
你的頭腦怎麼運作,就決定了你的思維、感受和行動怎麼表現,
一個贏家的成功要素可能有千百種,大腦絕對是其中的關鍵。
更重要的是,頭腦可以透過後天的塑型來彌補先天的不足。
因此,擁有一顆與贏家無異的腦,就能讓你大步邁向成功之路。
打造這樣的腦,你也可以是贏家!
本書首先透過腦神經科學的角度,清楚明白地傳達讀者這個訊息:「打造贏家的腦,是可行的!」
作者以數年來臨床經驗的結果,整合設計了一項「贏家指數小測驗」,可用來檢視自己的腦力工具是否俱全,其中包括了
機會雷達表:擁有如警犬一般的靈鼻,可以嗅出所有邁向成功的機會,一把抓住。
最適風險儀:看清楚風險的方位和大小,何時該走、何時該留,毫不遲疑。
目標雷射光:高度聚焦在你的目標上,緊緊鎖定,努力追求。
成果催化劑:成功的果實需要用心栽培才有機會享用,辛苦和困難不能令你卻步。
天資度量衡:每個人都有天生的長處和短處,要學會取其所長、棄其所短。
在測驗完成之後,你將知道自己已經具備哪些腦力工具,還有哪些部分需要再作加強。接著,作者又藉由許多實驗的結果,以及真實案例的探討,將以上五大領域再細分出八項贏家特質,它們分別是:自我認知、動機、聚焦力、情緒平衡、記憶力、回復力、調適力和頭腦保健。
每一種目標的達到,有時需要不同的特質來協助,也許你已經擁有了其中幾項,也可能一項都還沒有。但值得慶幸的是,人腦的可塑性和柔軟度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只要你願意用心培育、細心照護,打造一顆贏家的腦絕非天方夜譚。透過本書各章節中提出的小秘訣,你也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完善地運用你的頭腦配備,讓它們在必要的時候發揮效用,以回應各式各樣的挑戰和困難。有朝一日,你也能成為一位人人稱羨的贏家。
作者簡介
傑夫.布朗(Jeff Brown)
心理學博士,為經美國心理學家委員會(ABPP)認證之認知行為心理學家,任職於哈佛醫學院,並擔任麥克連醫院(McLean Hospital)臨床研究員。他同時也是「競爭優勢(The Competitive Edge)」一書的作者。目前居住並任職於波士頓。
馬克.芬斯基(Mark Fenske)
哲學博士,神經科學家,先前曾任職於哈佛醫學院,目前為國富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心理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結合了神經造影和行為學,旨在檢視腦內注意力與情緒系統如何提升表現績效。他目前住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國富市。
莉茲.內波倫(Liz Neporent)
是許多本健康類暢銷書籍的作者,並投注心力於眾多國家刊物。目前居於紐約。
譯者簡介
劉麗真
政大新聞系畢業,資深編輯工作者,譯有《焦點法則》、《大策略家》、《網路品牌法則》等。
Part1 剖析贏家腦袋
前言
腦袋與行為的協奏曲∕大腦擁有改變的能力∕歡迎光臨贏家頭腦
第一章 大腦巡禮
第二章 現代神經科學輝煌戰績:追尋成功方程式
大腦科學響起平地一聲雷∕活在當下∕揮別昔日侵害∕掃描贏家的腦
第三章 腦力工具:五大成功要素
測測你的贏家指數∕腦力工具1:機會雷達表∕腦力工具2:最適風險儀∕腦力工具3:目標雷射光∕腦力工具4:成果催化劑∕腦力工具5:天資度量衡∕贏家特質一:自我認知∕贏家特質二:動機∕贏家特質三:聚焦力∕贏家特質四:情緒平衡∕贏家特質五:記憶力∕贏家特質六:回復力∕贏家特質七:調適力∕贏家特質八:頭腦保健
Part2 開發你的贏家腦袋
贏家因子一:自我認知:設想自己變成一個贏家
人類天性∕鏡像神經元∕活生生的贏家∕你的身體會說話∕良好的自我認知——過去、現在、未來∕觀想自我∕你的天資度量衡夠準確嗎?
贏家因子二:動機:開創贏的動力
動機三階段:繪圖—加速—啟動∕從小雜事磨練出大成就∕內在回饋與外在回饋∕「動機」難以捉摸的一面
贏家因子三:聚焦力:鎖定真正重要的點
焦點為何?∕有限的注意力資源∕打敗分心∕練就自動導航的能力∕分解練習∕活用你的焦距∕按部就班處理任務∕打地鼠,順勢而為
贏家因子四:情緒平衡:讓情感順應你的需要而行
到底,什麼是情緒?∕贏家頭腦的情緒∕給自己上一堂情緒教育課∕做情緒的先知∕管理你的情緒
贏家因子五:記憶力:「記得」要擁有一個贏家腦袋
記憶全都在你的腦袋裡∕從海馬體向外發射∕建立一個先發型頭腦∕耐久化你的記憶∕忘了吧∕何謂「似曾相識」(Deja vu) ?∕
贏家因子六:回復力:彈回成功領域
你的腦袋具有回復力∕學習與逆境共存∕抓住命運之輪∕踩下失敗煞車∕找一個從失敗中站起來的楷模∕記住,過去不是個牢籠∕發現烏雲邊的光暈∕萬一一切都不奏效,休息一下吧!
贏家因子七:調適力:重新形塑你的腦袋
調適力起了作用∕可塑性是什麼做的?∕觀想真的有用∕認知行為療法∕回歸基本面
贏家因子八:頭腦保健:維護、保護、改進你的贏家腦袋
動中致勝∕啟發你的腦袋∕有益心靈的食物∕睡眠致勝∕觀想的力量∕「腦部有氧運動」有效嗎?
後記
致謝
前言
舉凡成功的人都有一個相同的東西:人腦。沒錯,當然,我們都有腦,不過,某些人似乎能夠做出些不同凡響的事情來,他們的神經網絡能使其潛能極大化、達成他們所設定的目標。我們堅信這些人所擁有的正是「贏家腦袋」。
日復一日,大部分的腦對於日常生活都應付裕如,畢竟,它可是擁有超過一千億個腦細胞協同血管高速公路對你進行服務,以協助你的頭腦思考、你的身體行動、體驗你周遭的世界,它的運作結合了速度與效率,即使是功能最先進的電腦也難以與之匹敵。不過,很可能你正在讀這本書,因為你不想只是對生活應付自如,你希望超越、希望達成對你而言最重要的目標。
也許你正在考慮轉換跑道或開創一項新事業,卻苦於缺乏資本無法立即邁出步伐;也許你覺得被工作卡住了,卻不清楚該怎麼繼續前進;也許你丟了飯碗,正在尋找一個可能的改善之道。無論你現在處於人生的哪一個階段,無論你的目標是什麼,你都期盼自己能夠無所限制、潛力無窮。可誰不是呢?
有趣的是,跟我們所認定的相反的是,個人的成就與你的智商、你的生活情境、你的財力資源、是否認識了對的人、甚至運氣,幾乎都沒什麼關連。以天才雕塑大師羅丹(Auguste Rodin)為例,他出身貧窮,三度被藝術學校拒絕。雖然他對於數度遭拒相當不滿,但他立刻調整自己再度出發,並且運用每一次的失敗與失望來強化自己的天分與熱情。如果你繼續讀下去,就不難看到「回復力」與「動機」是打造「贏家腦袋」的兩大因子。
腦袋與行為的協奏曲
我們倆的專長相加起來,讓我們在解讀人腦的認知機制與成功之間的關連上,擁有難得的優勢地位。傑夫是認知行為心理學專家,馬克則是認知神經學研究員,我們親眼見證了客戶在實際執行本書所分享的這些策略後,如何將過去不快的人生情境轉化為成功的種子,開花結果。眼看著人們不斷地面對著挑戰──有時是異常嚴厲的挑戰──並持續地戰勝障礙、大展鴻圖,是促使傑夫對成功的秘密開始大感興趣的主因之一。而我們也見識到這些策略何以能實質地重塑頭腦。成功運作的腦,確實能夠達到不同的「點亮」效果,且工作得更有效率。馬克的研究則發現,腦的主人如何使用它,會讓它的結構與功能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
把「贏家腦袋」與普通腦袋拿來比一比,運作上確實有所差異。我們之所以能夠了解到(當然只是片面地)這一點,全拜科技進步之賜,使我們得以觀察到當腦部開始運作時發亮的神經區域。透過fMRI(功能性磁振造影)掃描,測量對於神經元活動產生直接反應的腦部血液循環變化,幫助我們審視在對應思想、情感或行為時,究竟是腦部的哪些區域在活動或參與其中。(舉例而言,要是某人在你背後竄出來對著你大喊「哼!」,瞬間貫穿你全身的那種恐懼感,是因為點亮了杏仁體〈amygdala〉,即位於內側顳葉〈medial temporal lobe〉的杏仁狀結構體──內側顳葉區對於辨識威脅、衡量受害可能性的關係度最密切。)我們發現了:
「贏家腦袋」非常善於除去旁務,並選擇最佳方法將焦點集中在某項工作上(他們的腦袋能夠從各種不同的焦點種類中進行篩選)以便獲得最佳結果。由密西根大學的丹尼爾.魏斯曼(Daniel Weissman)領軍的一項研究顯示,透過進行一種稱為「焦點重設(focus reinvestment)」的策略,參與者能夠停止和重啟他們腦袋的處理能力,協助他們就算中斷了也能夠表現得更好。這種技能是你藉由練習就能夠發展出來的,它能夠降低你在注意力相關事物上的失誤。即使以往幾次無論是在嘗試換個工作、找個新伴侶,或是達成某個目標上都宣告敗北,但再加點聚焦力或許就能夠助你克服難關。
「贏家腦袋」也傾向於維持一種努力無上限的狀態。一個被迫每天練習一個小時鋼琴課的孩子很難變成一個有成就的鋼琴家。不過一個明白成功潛力的小孩,會優先完成他的練習課程──即使在他最疲憊的日子裡;他非常有機會成為一個成功的音樂家,因為他擁有努力不懈的能力。
許多研究都支持這樣的論點,比如華盛頓大學醫學院(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黛博拉.古斯納(Debra Gusnard)和同事們針對人類腦部活動所做的研究即為其一。參與者必須觀看一組綜合了激發情緒與百無聊賴兩種情境的隨機影像,並針對他們日常完成工作的持續程度填寫自我評估表。在實驗的無聊影像階段,持續性分數高的受試對象在主要掌管激發動能的腦部區域的活動會增加,相反地,持續性分數低者在這些區域的活動則降低。贏家腦袋會點燃動機以度過無聊期,而意志力較薄弱者則會彈盡援絕。
「贏家腦袋」會隨時因應需求進行大幅調整,即具有所謂的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特徵。每一回你起了一個想法、感受到某種情緒,或做了某個動作,你的腦部都會出現某種相對應的變化。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可以偵測到腦部的實質變化。稍後你會讀到一個驚人的故事,是針對倫敦黑色計程車司機所做的研究,他們擁有比一般人大得多的海馬體──腦內涉及記憶與空間導航的區域。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依蓮納.馬逵爾(Eleanor Maquire)與同事們的研究指出,這些計程車司機一開始時僅擁有非常普通的腦袋,但一旦把動能路線轉到記憶項下,他們的腦袋就真的變得比較傑出,每個神經元皆然。這是每個人──包括你──應該都辦得到的事,只要你真的把自己的心放在這上面的話。
很多人把腦視為一個神秘、抽象的結構體──幾乎就像是在一扇無人能進、鎖著的門背後自動導航的一組中央控制系統。其實並不是這麼回事。你有能力打開這扇門,在有意識的情況下,審慎地、成功地控制你腦部的交換主機,以便讓你自己站在達成目標與夢想更有利的位置。腦很活躍,而且會隨著你做的任何一件事而改變──這是現代神經科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讓「贏家腦袋」的主人翁與眾不同的是他主導這個作業流程的慾望以及技能。
我們對「贏家」的定義是,在某個對其人生而言最珍貴的部分擁有非凡成就的人。「贏家」會達成他們設定要完成的目標,無論他們想要的是精通高爾夫揮桿動作、養育出一個具有自信的孩子,或是在公司裡往上爬。尤有甚者,他們還會醉心於朝目標邁進的旅程,對於過程的享受度與抵達終點比較起來並無二致,而且他們會致力於能夠讓世界更美好的成功型態。同時,無論他們是否意識得到,所有的「贏家」基本上都仰賴我們在本書中所鋪陳的這些腦部訓練特定策略。
本書從頭到尾寫的都是這些「贏家」自己所說的故事,我們藉著這些故事對科學與理論提出支持性論證。我們的高成就者來自各個層面:他們是成功的生意人、創意發明家、無所畏懼的領導人、才華洋溢的音樂家、大膽的窗戶清潔工、不怎麼像冠軍的冠軍。很多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包括藍調之王比比金(BB King)、奧運體操選手凱莉.史崔格(Kerri Strug)、女演員蘿拉.琳妮(Laura Linney)、勵志演說家崔夏.梅莉(Trish Meili),以及其他許多人。他們每一個人都有其符合成功定義的獨特之道。我們的訪談透露出令人驚訝(往往是令人感動)、且具有啟發性的訊息,目的在於展現一個人如何能夠改變想法、改善生活。
說得清楚點,並不是每個帶著「贏家腦袋」的人脖子上都掛著塊金牌、都拿過奧斯卡獎,或有張一百萬美元的支票。你在本書中遇到的某些人認為自己最偉大的成就是成為大學畢業生、一個傑出的計程車司機,或是一個打工的藝術家。他們跟那些你在本書中會讀到的家喻戶曉人物一樣地令人讚嘆,因為他們完成了對他們個人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且往往都是正面迎接極端嚴峻的厄運挑戰。
它「不」做什麼
我們也想打破誤以為達陣者都是與生俱有成功配備的這一層迷思,誤以為你要不是天生擁有高度運作的腦袋,要不就是沒有這樣的腦袋。我們知道腦會根據它的主人翁選擇用它做什麼而改變。而且,沒錯,你的確對於這個流程擁有某種程度的控制權。我們在本書中所述及的許多研究也都顯示出這個因果關係。這些研究與我們具代表性的訪談所凸顯的是,絕大多數「贏家」都會被迫做些大幅度的調整與重整,以促使他們能夠跨越人生障礙,待在成功的跑道上。此外,很多人開始時並沒有你想像中的豐富財力資源或重要人脈關係,而且沒幾個人符合所謂好運的定義。他們所有人彰顯的都是策略性、先發性地運用腦力──他們主導他們腦部的調適能力,而不是將其留給機會或等待能夠表現他們自己的絕佳情境到來。
談到腦的運作,先天不一定強過後天:他們會一起工作。本書的中心思想之一是,有很多方法可以用來形塑你的腦袋,讓它更有效地發揮其與生俱來的潛能。你在「調適力」那一章會看到,你的腦部結構及功能會隨著時間而持續變化,即使你沒對它施以什麼策略訓練──只不過有可能並不是你想要的樣子。所以,幹嘛不拿回主導權,用後天培育你的先天呢?就算年紀大了,每個人都還是有能力調整他們的腦袋。真的,神經科學那完備法則之一就是,大腦擁有改變的能力,直到你死的那一天。你不應該受制於那個只能進行單一反應的大腦。改進的機會不勝枚舉,一旦你主動掌控你大腦的運作,你對你自己的命運就擁有更大的影響機會。
歡迎光臨贏家腦袋
「贏家腦袋」會採用確切的策略,以使它發揮更高的運作效益。很多討論成功的書籍都用一種單純的行為學觀點來論事,並未說明腦的主要功能與特定行為之間的關連度。這兩者其實是完全分不開的。你想的、你做的,都會影響你的腦,而相對地,你腦部的變化也會進一步影響你的思想和行為。
本書的架構是這樣的:第一部份由簡短卻有趣的現代神經科學歷史揭開序幕,還會談談這門科學如何改變了今天的我們對於頭腦與心理學的看法。下一個章節則會針對在你邁向成功的旅程中所致力開發的神經機制進行解釋。我們大量檢視了現存的研究,並根據臨床經驗創造了一個「贏家檔案(Winner’s Profile)」,主要記載認知技能的五大不同領域,我們稱其為「腦力工具(Brain Power Tools)」。也許你生來就擁有這些工具中的一部份或全部,只是每項工具運作的程度會有所差異,不過就像我們說的,你可以透過運用我們在本書後面幾個章節所詳述的認知策略來強化他們。
本書第二部分談的是「贏家因子(Win Factors)」,我們詳述了讀者如何透過強化八項不同特徵來增加個人籌碼,這八大特徵主管腦部如何完成各式各樣的任務──從變得更有自知之明(因子一),到在對的時間用對的焦點(因子三),到打造更好的記憶庫(因子五)。我們大部分的建議都很簡單也很容易執行,雖然有些可能需要費點工夫(或者我們在這裡該說「費點神經」?)才有辦法化為行動。每一個你採用的策略都能夠協助你表現得更好。
最後,在這整本書中,你會看到許多簡單的「請你跟我這樣做」的訊息,我們稱其為「腦力激盪(Brainstorm)」,旁邊都會加上這個標誌[insert icon]以資識別。這些往往可說是具有意想不到和天外飛來一筆效果的戰術,且其擁有科學上的證據,證明確可促進腦袋的致勝能力。這裡可沒有任何作弄人的把戲、謎題或難題──我們很多的「腦力激盪」小提點是幾乎可以立刻使用和應用的。
最棒的是,每個人都擁有成功的必要條件,真的再簡單不過了,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腦。就算你從來不曾拼命地想要駕馭你那灰質白質組織,你仍然有能力轉化你的思想、情感、行為,甚至你腦袋本身的實體結構,以發揮你全部的潛能。你擁有你的腦;它一天24小時、一週7天都在,而且免費運作。就像做二頭肌彎舉運動可以重新雕塑你的手臂、增加肌肉厚度一樣,用我們在接下來的文章中詳述的策略運動你的腦,也能夠協助你重新形塑、開發、擴大對於攀登成功至關重要的神經認知特性。
羅丹最早期的青銅雕塑傑作之一「沈思者」,座落在巴黎羅丹美術館的超級大花園裡。如果你近距離仔細觀看這個陷入沈思的著名肌肉男,你會發現他肯定不是一個被動消極的人。他往前傾,握拳的手抵在牙齒上,腳指頭沿著石頭彎曲著,他的整個身體積極投入沈思這件事。他充滿力量、滿懷想法。他處在將意念付諸行動的邊緣。羅丹本人曾經說過:「豐富的思想緩緩陳述了自己腦中的意象。他不再只是個夢想家,他是一個創造者。」
對於一本談論人腦何以能夠成為你最珍貴資產的書而言,「沈思者」是一個絕佳的象徵。就像沈思者穩坐在一塊石頭的邊緣上,你也可以開始管理你的心智,做同樣的事,從夢想家變成創造者;從一個坐在那裡讓思想隨意飄盪的人,變成一個將心力與念頭轉化成絕佳想法、立即採取果斷行動的人。你可以思考你的成功之道。
你,可以變成一個「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