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之心

瑜伽之心
定價:450
NT $ 179 ~ 405
 

內容簡介

  沒有心識的狀態就叫做瑜伽。
  從瑜伽而來的收獲,是一個更為平靜、
  不沉重也不躁動的生命。
  這是第一本遵循古老的瑜伽原則,
  發展出一套活生生的呼吸藝術,
  並將步驟、程序提點清晰的瑜伽實踐書籍。

  現代瑜伽之父—奎師那阿闍梨
  他教導出世界知名的瑜伽大師,影響遍及全球:
  ●阿斯坦加串聯瑜伽的帕達比.究依思(Pattabhi Jois)
  ●經典體位法的茵佐.戴衛(Indra Devi)、
  ●正位法的艾揚格(B.K.S. Iyengar)、
  ●他的兒子--德悉卡恰,是他最後一位也是最重要的弟子,
  完整傳承了古老瑜伽的精髓與《瑜伽經》經典要義,總其成寫下這本《瑜伽之心》。

  想真正了解瑜伽,閱讀《瑜伽之心》是一輩子的任務,
  每讀一次,你就能多了解一些和上次不同的東西。

  ●奎師那阿闍梨(Sri Tirumalai Krishnamacharya),生年逾百,他的瑜伽教法,早已聞名並實踐於全球,他的學生包括了當今瑜伽名師艾揚格(B.K.S. Iyengar)、帕達比.究依思(Pattabhi Jois)和茵佐.戴衛(Indra Devi)等人,早年都曾跟隨奎師那阿闍梨學習,而後在全球廣為推行奎師那阿闍梨獨到的瑜伽見解。

  ●作者德悉卡恰是奎師那阿闍梨的兒子,完整承續了父親的衣缽。德悉卡恰透過本書,整理出父親奎師那阿闍梨瑜伽系統的菁華,並以自身的實修經驗,提出「脊椎在每個層次--身、心、靈--的修練計畫」。因此,這是第一本遵循古老的瑜伽原則,發展出一套精密修練,並將步驟、程序提點清晰的瑜伽實踐書籍。

  ●本書完整收錄帕坦伽利(Patanjali)的《瑜伽經》(Yoga Sutra)及其翻譯和注釋,以及奎師那阿闍梨所著〈瑜伽祈請精要〉(Yoganjalisaram)三十二頌,此頌保存了其教法的精髓。

  奎師那阿闍梨之子德悉卡恰,終其一生長伴父親左右,並隨其學習,目前則傳授其父的整套瑜伽教法。德悉卡恰的方法奠基於奎師那阿闍梨的根本教法,主張修習必須隨順個人不斷變化的需求,以成就療效價值的至極,而非一種方式解決所有人的問題,一種治療方式治百病。

  在《瑜伽之心》一書中,德悉卡恰呈現了其父瑜伽系統的菁華,以及自身的實修進路,將此描述為「脊椎在每個層次──身、心、靈──的修練計畫」。德悉卡恰詳述了瑜伽的所有要素:體位法、平衡、有意識地呼吸、冥想、哲學,並指示瑜伽行者如何開發出配合自身當下的健康情況、年齡、職業和生活型態的一套修練。而修練瑜伽時基本且重要的就是呼吸,因為每一個姿勢、每一個動作都源於此。平衡的結合會帶給身心和諧與秩序。

  奎師那阿闍梨從不認為瑜伽僅僅是鍛鍊身體,更意味著跨步朝向神,以求與神合一。循此道路前進的人得有堅強的意志、信念以及保持精進的能耐。在這條修道上,疾病是一種障礙,會分散專注力,必須處理掉。而運用瑜伽來治病的方式包括真言、改變飲食習慣、練習某種體位法以及呼吸控制法。

  《瑜伽之心》也細數了在瑜伽修練之路上可能遭遇的種種障礙,以及有效的解決之道。瑜伽的八個分支為制戒、內制、體位法、呼吸控制法、制感、攝心、禪那、三摩地,論理直指瑜伽本質,實而闡明人存在的本質,若能循著次第進程循序精進,終將消除無明,促進身體療癒,澄明心識。書中尚透過問答形式,釐清瑜伽修練上的許多疑慮與曖昧概念。

  奎師那阿闍梨對帕坦伽利(Patanjali)的《瑜伽經》(Yoga Sutra)有高度的評價,本書也完整收錄,並附上德悉卡恰的翻譯和注釋。奎師那阿闍梨所著的〈瑜伽祈請精要〉(Yoganjalisaram)三十二頌,也收在此書中,此頌保存了其教法的精髓,更使《瑜伽之心》一書成為從遠古大師至現代世界之瑜伽傳承的里程碑。    
 
作者簡介

德悉卡恰(T.K.V. Desikachar)

  當代最偉大的瑜伽師奎師那阿闍梨─師利.帝如瑪萊(Sri Tirumalai Krishnamacharya)之子,有結構工程師背景。德悉卡恰一向相伴父親膝下,並隨其研習,直至一九八九年奎師那阿闍梨過世為止。德悉卡恰將一生投注於瑜伽的教授,不論學生背景與能力程度,皆有教無類。他目前任教於馬德拉(Madras)紀念他父親的學校,並於歐洲、美國和紐西蘭等地授課。

譯者簡介

陳麗舟

  台大中文系畢,現就讀於政大宗教研究所。曾任電視節目企劃、編劇、出版社主編等。

  譯作:一行禪師《耕一畦和平的淨土》等;合著:《中文經典100句--六祖壇經》。

  ※特別感謝政大宗教所所長黃柏棋老師,在譯者受困於幾個梵文譯詞時給予協助。

朱怡康

  台大政治學研究所畢。合譯有《複製、基因與不朽》(桂冠)、《八正道》(香光書鄉)。現就讀於政大宗教研究所,以成為專業譯者為目標而努力中。

 

目錄

祝福 茵佐.戴衛
序言 芳達.史卡拉維利
承先啟後的瑜伽大師傳奇--奎師那阿闍梨
導論 奎師那阿闍梨的一生與瑜伽--訪談德悉卡恰

第一卷 瑜伽修習
1 瑜伽:概念和意義
2 瑜伽修習的基礎
3 體位法原則
4 審慎安排瑜伽練習
5 體位法變體
6 呼吸控制法
7 收束法

第二卷 理解瑜伽
8 讓心迷惑之物
9 行動必留下痕跡
10 世界存在,為了被認識,被探索
11 活在世間
12 世界存在,為了讓我們解脫
13 心識的特性
14 瑜伽之路的九道障礙
15 瑜伽的諸多道路

第三卷 帕坦伽利的《瑜伽經》

第四卷 〈瑜伽祈請精要〉

【附錄1】本書提到的原典
【附錄2】人人適用的四套練習
梵中名相對照表

 

序言

  我很高興有這個機會提筆介紹這位非凡的老師德悉卡恰,也很樂意花一點篇幅來彰顯德悉卡恰教導的重要性。

  德悉卡恰是一位多麼高尚的人啊!人們總是被他吸引,和他相處充滿愉悅。純真簡樸是他非凡的人格特質之一,他從不矯揉做作。在當今世界,能遇見這樣一位知識廣博又虛懷若谷的人,令人精神為之一振。謙遜,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特質,純真簡樸即來自於此。只有少數人能真實體現這種特質,而德悉卡恰正是其中一位。

  德悉卡恰在大學攻讀工程學位的時光並不形成一種障礙。相反地,我曾問過他什麼對他現在所從事的助益最大,他回答說:「我的工程學。」感覺就像是工程學的訓練激發出他才智的火光,稍後給予他在傳授教義上精準確實的能力。當德悉卡恰說話時,他的表達方式自然平易,他的語言風格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理解,也跟得上。他步履輕盈地走向你,他那燦爛的笑容映入你的眼簾,你即刻明瞭:他的心是開放的。

  有一天,他為我和我的朋友吟誦祈禱文時,我收到一份珍貴的禮物。他嘹亮的聲音帶有一種細膩且具穿透力的律動,那是慈愛充滿的音色。那種共鳴滿室繚繞,創造出一種迷人的氛圍,即使在他離去後,仍不絕於耳。

  德悉卡恰幫助我們了解修練瑜伽時基本且重要的就是呼吸,因為每一個姿勢、每一個動作都源於此。平衡的結合會帶給身心和諧與秩序。

  他傳達瑜伽教義的方式是獨特的:他極尊重他所傳達的知識課題和他所交流的對象,不會強人所難,而是溫和地引導你來到那扇門,最終而無預期地,那扇門也許會打開讓你進入。

瑜伽大師芳達.史卡拉維利(Vanda Scaravelli)

導論

承先啟後的瑜伽大師傳奇--奎師那阿闍梨

  不論師承世界知名瑜伽大師帕達比.究依思(Pattabhi Jois)的阿斯坦加串聯瑜伽(Ashtanga Yoga)、艾揚格(B.K.S. Iyengar)的正位法、茵佐.戴衛的經典體位,或維尼瑜伽(Viniyoga)體系的串聯體位,你修習的瑜伽全源自一位百年前誕生於南印度小村莊,身高僅五尺二吋的婆羅門--帝如瑪萊.奎師那阿闍梨(Tirumalai Krishnamacharya)。

  奎師那阿闍梨一生從未飄洋過海,他的瑜伽卻傳遍歐洲、亞洲和美洲,如今已找不到未曾受到他影響的瑜伽體位法。你的瑜伽老師或許不遵循奎師那阿闍梨的傳承,卻仍可能接受過艾揚格、阿斯坦加串聯瑜伽或維尼瑜伽的訓練。

  事實上,在今日瑜伽重視體位練習的特色上,即可清楚看見奎師那阿闍梨的足跡。在他之前,恐怕沒有其他瑜伽修行者曾如此蓄意發展肢體修行,他將原本晦澀冷僻的哈達瑜伽改造成今日的主流瑜伽。瑜伽能在印度復甦,必須歸功於他在一九三○年代數不盡的演講和示範之旅,而他的四位著名門徒究依思、艾揚格、戴衛和他的兒子德悉卡恰,則扮演了使瑜伽普及於西方世界的重要角色。

  統合各派傳承,普及瑜伽不遺餘力

  奎師那阿闍梨誕生於一八八八年,當時的瑜伽與今日所知的瑜伽迥然不同。印度在大不列顛殖民統治的壓力下,哈達瑜伽幾乎消失殆盡,只剩一小群瑜伽士仍堅持修習。但十九世紀中至二十世紀初期,印度信仰復興運動為印度的傳承帶來了新氣息。年輕的奎師那阿闍梨在此時學習諸多印度經典學科,包括梵文、邏輯、儀式、法律和印度醫藥入門。日後,他將廣泛的學習背景注入瑜伽研究,從傳統學科中鍛鍊出智慧。

  根據奎師那阿闍梨晚年寫下的傳記筆記,他五歲時父親引他入瑜伽之門,開始教導他帕坦加利(Patajali)的《瑜伽經》(Yaga Sutra)。儘管父親在他青春期前即過世,卻在他心中植下渴求知識的種子,尤其是對研習瑜伽的渴望,因此孩童時期,他便已學會二十四式的體位法。十六歲前往位於阿爾法爾堤魯納加里(Alvar Tirunagari)的納特穆尼神廟朝拜,並在一場靈視中,遇見了傳說中的祖先那塔牟尼。那塔牟尼為他唱頌失傳千年的《瑜伽密義》,他將之背誦在心,並於日後書寫下來。奎師那阿闍梨創新教學法中的許多元素,都可在此經中找到根源。奎師那阿闍梨有個重要的性格特質,那就是他從未宣稱自己是原創者。在他眼中,瑜伽屬於神界。他將所有的想法,原創與否,都歸功於古老典籍或其導師。

  他曾經師事精鍊三千種體式的哈達瑜伽大師阿闍梨─師利.羅摩默罕(Sri Ramamohan Brahmachari),學成後,羅摩默罕要求這位忠誠的學生回到家鄉教導瑜伽並結婚成家,作為教學的報酬。古代的瑜伽士是不婚主義者,生活在森林中,既無家人也無歸所。但導師期望他能學習家庭生活,教導能使現代家庭受惠的瑜伽。

  奎師那阿闍梨取得哲學、邏輯學、神學和音樂等學位,學養豐富,足以任教於許多有名望的學校,但他選擇實踐導師在餞別前的請求,回到家鄉。一九二○年代,教瑜伽無法牟利,奎師那阿闍梨生活困頓,不得不到咖啡園擔任工頭謀生,休假時則在各地旅行,演說並示範教導瑜伽。他想藉由示範瑜伽士超自然的身體能力,包括停止心跳、徒手擋車、以牙齒吊重物等困難體式,推廣瑜伽,因為他認為要教導瑜伽,必須先引起人們的注意與興趣。

  因材施教,當今世界級瑜伽大師之宗師

  奎師那阿闍梨的運氣在一九三一年獲得改善,他受邀至位於邁索爾邦(Mysore)的梵文學院(Sanskrit College)教學。這份教職不僅提供優渥薪資,也使他得以全心投入瑜伽教學。然而學生受不了他的嚴格紀律,沒多久他便欲求去。但是邁索爾邦王公不希望失去奎師那阿闍梨的友誼與忠告,於是提供宮殿的體育館作為他的瑜伽學校。奎師那阿闍梨從此展開最多產富饒的時期,並在這段期間發展出今日所知的阿斯坦加串聯瑜伽,每一動作搭配特定的呼吸法與「凝視點」(gaze points),並逐漸進入靜心冥想的專注狀態。

  如今,阿斯坦加串聯瑜伽已成為最普遍的瑜伽風格,而一切歸功於奎師那阿闍梨最忠誠也最有名的學生,帕達比.究依思。阿斯坦加串聯瑜伽是奎師那阿闍梨的遺產中,影響最深的一支。或許這種原為青少年設計的方法,為我們這個高能量、專注於外在世界的文化,帶來走向深度靈性的可行之道。

  奎師那阿闍梨在邁索爾邦宮殿只教授年輕人和男孩,但他的瑜伽公開示範活動卻吸引了各階層群眾。他在文化、宗教與階級差異之間搭起橋樑的同時,面對女性,仍維持一貫的父權思想。然而第一位將他的瑜伽帶到世界舞台的學生,不僅是位穿著紗麗的女性,還是一個西方人,茵佐.戴衛。最初,奎師那阿闍梨拒絕戴衛的求教,但戴衛並不放棄,說服了邁索爾邦王公進行勸說,奎師那阿闍梨才不情願教授她瑜伽課程,不過卻指派嚴格的飲食內容和艱難的練習時程,想打消她的念頭。戴衛成功完成奎師那阿闍梨的每項挑戰,最終更成為他的好友與模範學徒,還因此寫下第一本關於哈達瑜伽的暢銷書《永恆的青春》(Forever Young)。在跟隨奎師那阿闍梨多年後,戴衛在中國上海成立了第一所瑜伽學校,蔣宋美齡也成為她的學生;她還說服了蘇聯領袖,為瑜伽打開蘇聯大門;並於一九四七年移居美國,居住在好萊塢,成為知名的「瑜伽第一女士」,吸引了瑪麗蓮.夢露等人。因為戴衛,奎師那阿闍梨的瑜伽首度享有知名度。

  雖然都是師承奎師那阿闍梨,但戴衛的瑜伽與究依思的阿斯坦加串聯瑜伽不太一樣,戴衛修習的是較為溫和的形式,用以適應、同時挑戰她的生理限制。不過她仍運用奎師那阿闍梨的次第進程原則,配合呼吸控制法,從立式體位開始,逐漸進入中心體位,接著是輔助姿勢,最後以休息畫下結尾。

  奎師那阿闍梨在教導戴衛與究依思的期間,也曾短暫教導過一位名為艾揚格的男孩,他日後成為把哈達瑜伽帶到西方世界最重要的角色。若無艾揚格的貢獻,尤其是他對每一體位精準的系統化表現,對瑜伽治療運用的研究,以及在他嚴苛的多層次訓練系統下造就的許多具影響力的老師,很難想像今日的瑜伽會是什麼模樣。

  艾揚格也如其導師,從不躊躇於革新,隨著學生的增加而調整各種體式,以適應學生的需求。他大幅拋棄了導師的串聯式學習,轉而研究內在調和的本質,在發展每一體式時,都詳加考慮對身體每一部位,乃至皮膚的影響。由於他的學生在體能上不如奎師那阿闍梨的年輕學生,所以他學會使用道具協助學生。也因為許多學生帶有疾病,他開始將體位法發展為療癒法,創造出特定的治療課程。艾揚格身為老師與療癒者的聲譽持續在一九三○至五○年代不斷擴張,學生包括了知名的哲人基度.克里須那穆提(Jiddhu Krishnamurti)和小提琴家曼紐音(Yehudi Menuhim)。後者為他吸引來大批西方學生。到了一九六○年代,瑜伽已成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而艾揚格則是公認的主要傳播大使。

  一個呼吸,永續傳承

  由於學生個人健康狀態各異,奎師那阿闍梨於是根據學生的能力變化體位法的時間長度、頻率與順序,幫助他們達到特定短期目標,如從某一疾病中復原,同時也變化呼吸法來適應學生的需求。

  根據德悉卡恰的說法,奎師那阿闍梨認為呼吸的循環是一種降服:「吸氣,神走向你;屏氣,神在你身邊;吐氣,你走向神;止氣,降服於神。」奎師那阿闍梨在晚年開始在瑜伽練習中引入《吠陀經》的頌念,這個技術協助學生維持專注,幫助他們進一步進入靜心冥想之中。

  奎師那阿闍梨對過往有無限的尊重,對於實驗與創新卻也從不遲疑。透過發展與修改各種不同方法,他使數百萬人得以接觸瑜伽。而這正是他最偉大的遺產。儘管奎師那阿闍梨的傳承非常多元,但每一傳承都有一共通承襲,也就是對於瑜伽的熱情與信念。在他的教導中隱含著一項訊息,瑜伽不是一項固滯的傳承,而是一項活生生的呼吸藝術,會隨著每位修行者的經驗持續成長。

 

內容連載

瑜伽:概念和意義

一開始,我就想要分享一些想法,也許可以幫助大家了解「瑜伽」這個詞的許多不同的含意。瑜伽是印度思想的六大基本系統之一,這些思想統稱為「見」(darśana),其他五種分別是正理派、勝論派、數論派、彌曼沙派、吠檀多派。「見」這個詞是由梵文字根衍生而來,可譯成「觀看」。因此「見」(darśana)的意思為「視野」、「見解」、「觀點」,或甚至是「特定的觀看方式」。然而除此之外,尚有另一層意思。為了理解這個,我們內心必須浮現一個可以注視自身內在的鏡像。事實上,所有偉大的經典,都引領我們進入不同的觀看方式,為我們創造出更加認識自己的契機。我們一旦正確地面對並完全了解經典的教導,就越能深入觀看自身的內在。做為六大見之一的瑜伽,起源於吠陀經典,也就是印度文化最古老的記錄。瑜伽是由偉大的印度聖者帕坦伽利於《瑜伽經》中,將其系統化,成為特定的「見」。雖然此後有很多重要的瑜伽經典出現,無庸置疑地,帕坦伽利的《瑜伽經》始終是最重要的一部。瑜伽這個詞的許多解釋已流傳好幾個世紀,其中之一即是「合成一體」、「聯結」,還有一個意思則是「將千絲萬縷的心念綁在一起」。這兩個定義乍看之下,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說的是同樣一件事。儘管「合成一體」這個解釋賦予瑜伽一種身體上的詮釋,然而將心流綁成束的一個例子,就是在我們著手實際做瑜伽之前,專注念頭於瑜伽修習。一旦千絲萬縷的心念聚集成一束而形成意向,我們就準備好開始身體的動作。

瑜伽這個詞更進一步的意義是「獲得先前未獲得的」。這個概念的始點是:有些事我們今天尚未有能力做到,但如果找到實踐這個渴望的方法,那個踏腳石即是瑜伽。事實上,每一個改變皆是瑜伽。例如,在我們找到方法可以彎下身且碰觸到腳趾頭時,或者透過書本學到瑜伽這個詞的意義,或者經由對談更了解自身或其他人時,我們就到達以前從未觸及之處。這些活動的每一個發展和變化皆是瑜伽。

瑜伽的另一個面向和我們的行動有關。瑜伽因此也意味著將我們所有的注意力導向正在從事的活動。舉個例子來說,當我正在寫作時,心識的一部分正在思惟我想說的東西,然而另一部分想的事,則和這個念頭相差十萬八千里。我越是專心寫作,專注力就越是集中在此時此刻我的所作所為。我也許以極高的專注力開始動筆,然而繼續寫作下去後,專注力或許逐漸動搖不定。我可能想明天的計畫,或者晚上要煮什麼才好,然後就會出現這樣的事:我明明是專注做著事,其實卻幾乎沒有將心放在手邊的工作上。我正在行使職責,但是我卻不在場,不在當下。瑜伽試圖創造一種我們在每一個行動、每一刻,總是在場、在當下的狀態──真的在場,在當下。

專注的優點是我們可以將每件任務執行得更佳,同時對行動保持覺知。專注力越強大,犯錯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微小。一旦專注在我們的行動,我們就不再是習性的囚徒,不需要因為昨天做了什麼,今天就非得做什麼不可。這樣一來,我們便能以未曾經歷過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行動,避免掉漫不經心的重複。

瑜伽另一個古典的定義是「與神合一」。這和我們使用什麼名字──上帝、阿拉、自在天──來描述神聖無關,任何可以帶領我們更靠近、更了解比我們更高、更強的力量,即是瑜伽。當我們與更高的力量感覺一致,這也是瑜伽。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4
    $179
  2. 電子書
    66
    $297
  3. 新書
    67
    $303
  4. 二手書
    72
    $325
  5. 新書
    79
    $356
  6. 新書
    79
    $356
  7. 新書
    79
    $356
  8. 新書
    79
    $356
  9. 新書
    79
    $356
  10. 新書
    85
    $383
  11. 新書
    9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