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作者的七十自述,寫的是他的學思歷程。多年來作者不斷地書寫記錄他的思想與生活,主要是受胡適之先生鼓吹人人寫傳記的影響;胡適博士在他<四十自述>一書中呼籲國人應趁著身心健康時早日為自己寫傳,不要等到不能寫時,甚至已經作古,才由別人代筆。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個體,都有其寶貴的生命,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有借鏡的地方。」因此這些年,作者勤於書寫、勇於發表。
作者一生的事業以新聞學術研究與教育為主軸,兼及黨政、社會公益與報業新聞工作,而於新聞教育著力最深。多年的教育生產,使他領悟「無愛不成師」,他不諱言有些學生品行確實不好,如果不能以愛相對,根本無法成就。對於名報人張季鸞先生所提出的「報恩主義」作者體會甚深,並終生鼓吹、奉行。認為一個人從其出生到成長,所受恩澤不知凡幾;父母之恩、親友之恩、師長、社會、國家之恩,無所不是。因此報恩是所有美德之始。
基於報恩理念,本書除敘述個人學術教育與工作背景外,很重要的部分是書寫親情(恩)師生情(恩)友情(恩),這也是傳記寫作中少見的風景,感人之處,不在話下。
作者簡介
鄭貞銘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在台復校第一屆)暨研究所畢業。先後擔任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任、新聞研究所所長、社會科學院院長;台灣師範大學、輔仁大學、淡江大學等校兼任教授;<中央日報>副主任、英文<中國郵報>副社長、<香港時報>董事長、中央社常駐監察人,並任黨政要職。
現任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上海交大、北京師大、湖南大學、中南大學、香港珠海大學等客座教授。
著有<百年報人>等書數十種,曾受頒終身成就獎、五四文學獎、傳記文學獎、新聞教育特殊貢獻獎等(與曾虛白、成舍我、馬星野、徐佳士同時受獎),獲獎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