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走出白色巨塔
朱立倫∕行政院副院長
經過四十年的努力,台灣在公共衛生及臨床醫療上有卓越的成就,包括瘧疾根除、基層衛生醫護體系的運作、急救醫療系統的建立,以及全民健康保險的實施等,這些成果,除了歸功於台灣醫學界的攜手合作,也要感謝早年不遠千里來到台灣,提供寶貴經驗與協助的國外專家學者。如今,台灣所具有的豐富醫療衛生資源以及成功的經驗,不僅提升了人民的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更可作為國際醫療衛生援助之參考。
近年來,為了回饋國際社會,實質參與國際衛生事務,台灣政府與民間均持續投入相關資源,除了在世界各個角落協助提供醫療服務之外,也在當地協助執行各項公共衛生計畫,攜手與世界各國共同提升全球人民的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而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壢新醫院在尼泊爾當地的耕耘服務,即是秉持著「愛無國界」及成為「全球衛生夥伴」的理念,希望將台灣在醫療衛生領域所累積的寶貴經驗,與全球夥伴分享,為醫療人道援助盡一份心力。
《送愛到天堂》這本書記錄了壢新醫院近年來在尼泊爾偏遠地區點點滴滴的耕耘與努力,雖然一路走來相當艱辛,但是壢新醫護人員展現台灣人民特有的熱情與信念,將所遇到的困難一一加以克服。長期以來,壢新醫院為桃園地區提供在地化、社區化、深入基層的醫療服務,如今欣見壢新醫院將這份「以人為本、尊重生命」的堅持精神,帶到世界其他貧瘠的角落,將服務觸角深入尼泊爾山區,造福當地缺乏醫療資源的人民。
國際醫療援助是一種可以展現我國國際醫療水準及人道關懷的義舉,國內民間團體及醫界已有許多成功的例子,壢新醫院醫療團隊送愛到尼泊爾,也為台灣在這些義舉中加注一筆。壢新醫院在尼泊爾當地長期奉獻的精神,說明了醫療價值並未被局限於白色巨塔之中,透過行動醫療團隊,他們更實踐了參與國際醫療外交、善盡世界公民責任的使命。
本書傳遞了醫護人員在當地義診所得到感動、成長、與喜悅,相信更可鼓舞台灣社會及醫療公衛體系,共同致力於國際醫療援助行動,真正實現世界衛生組織憲章所宣示「Health for All」的理念。
推薦序二
天堂國度的天使
嚴長壽∕亞都麗緻飯店總裁
攤開世界地圖,坐擁喜馬拉雅山脈的尼泊爾被稱為是最接近天堂的國家,它以登山客的觀光勝地聞名,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尼泊爾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那裡的人民有半數缺乏最基本的生活物資;那裡的孩子,八三%活不過五歲即告夭折。
台灣的經濟自從七○年代快速起飛後,許多人賺到錢了,卻不知道要做什麼,於是更沈迷於金錢遊戲當中,良善的價值也因而遭到埋沒。在多年參與社會慈善公益活動後,我在二○○八年出版了《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一書,就是為了鼓勵年輕人認識自己,找到生命的價值,然後把愛與希望散播到每一個角落。
其實台灣社會有許多默默發光的天使,其中又以從事醫療服務的志工最令我感動;他們往往是到傳染病盛行、衛生條件最差的地方,從事拯救人命的工作。
《玻利維亞街童的春天》中的黃至成醫師是哈佛醫學院高材生,卻毅然到最險惡的玻利維亞,白天在孤兒院服務,晚上就背著醫藥箱,在暴力充斥的街頭,冒生命危險,照護那些無家可歸的孤兒。
台北榮總醫師邱仁輝與《經典雜誌》總編輯王志宏,他們自掏腰包,連續十年到西藏理塘從事基層教育紮根工作,總共培育出兩百名「馬背上的醫生」,大幅改善當地的醫療品質。
壢新醫院院長張煥禎也是我最敬佩的醫生。經營醫院已屬不易,他卻從未忘記當初習醫要奉獻一切、盡可能維護生命的誓言,在接到來自尼泊爾求援的訊息後,就毅然決然籌組醫療團隊前往義診。
在尼泊爾行醫,無論環境與條件都十分惡劣,當地民眾因為長期缺乏醫療照護所呈現的悲慘狀態,都讓我在閱讀本書時感到沈重與難以想像。但最讓我動容的是,即使因為經費拮据,參加義診團必須自行負擔一半的費用,但壢新的醫護人員還爭相報名參加,他們所展現的無私奉獻與大愛精神,實是醫護人員的典範。
我一向強調,扶助弱勢不是發揮熱情捐錢就了事,而是要轉換為教育與輔導,讓他們有能力自己站起來。張院長也深刻了解,尼泊爾真正需要的是在地力量的培育以及醫療系統的建立,因此計劃設立醫療站,提供永續經營的服務。
當一個社會更趨向自信與自在的時候,就會開始關心別人的生活與未來;壢新團隊的遠大計畫正反映了台灣社會的文明與自信,他們就像天堂國度的天使。
由衷盼望更多領域響應這個關懷他人的偉大志業,讓我們一起把愛送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推薦序三
付出愛心,找回初心
陳長文∕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
如果靜心翻閱本書,我相信,每個人都會頓然看見,潛存在內心那顆純淨的初心。
本書對第一線的台灣醫療團做了第一手忠實的珍貴紀錄,有喜樂、有悲傷、有意外、有頹喪,真實刻劃,歷歷在目。這何嘗不是公益工作者的一個鮮活縮影?「醫者父母心」令人感動,但只要用心體察、真正感受身邊人的苦難,其實人人都有父母心,看到苦難就自然想幫助,不求回報,沒有利益的計算。
找回純淨的初心,也許那就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至少是走向天堂的起點吧!
台灣早年走過物質匱乏的苦日子,接受外援曾是許多人共同的回憶。今天的台灣有能力了,不僅知恩圖報,更發揚大愛,輸出農技讓別人也吃飽、輸出醫療緩解他人痛苦、輸出產業讓友邦振興經濟、輸出人權讓人們有尊嚴的活著。台灣對國際的回饋與貢獻,有目共睹,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一頁翻過一頁,我起身,想在偌大的世界地圖上找到這片發生動人故事的土地,先是找到世界之巔喜馬拉雅山,夾在龐大的中國大陸與印度之間,尼泊爾顯得如此渺小。偶然,尼泊爾旁邊兩個小字「不丹」提醒了我,這本書對台灣朋友的另一層意義。
現代社會中,國民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最重要指標。然而,財富不當然帶來喜樂。不丹,一個人均GDP最低的國家,卻是世界公認最快樂的國家。佛家信仰的他們,國王重視的指標是國民幸福毛額(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GNH),引發歐美經濟學者的關注。
這裡的人們認為自己很快樂,因為心靈信仰與觀念的知足。空氣的稀薄、肉體的痛苦、物質的匱乏並不重要,因為「真正的窮困,是無法再施與他人」。這裡的人們真正落實在生活中,從而得到了神的祝福與快樂,雖然承受些苦難,卻得到許多「看不到的東西」。也因此,愈來愈多已開發國家的民眾,向東方文明古國尋求心靈、信仰困境的解方。援助者、受援者的角色,現實中竟然如此模糊。
我始終相信宇宙真理絕對公平,「得失之間」是最簡單、卻也最難參透的天理,「有得必有失」。付出「看得到的東西」,獲得的可能看得到,也可能是「無形的」;無形雖然肉眼不可見,卻可能是更美好的。
閱畢本書,我希望,我們都能尋著初心,找到那最接近天堂的美麗靈魂。
序文
無國界的愛
張煥禎∕聯新國際醫療集團總執行長
因緣際會之下,聯新國際醫療集團揭開了尼泊爾的面紗。但路途的遙遠,花費的龐大,工作的艱辛曾經讓我深思其持續性。二○○九年初,我親自帶著壢新同仁進入尼泊爾這貧窮苦難的國度,看到八十一歲老翁,忍著關節疼痛,來回六小時的山路跋涉,只為了把握此次看病機會;十個月大的小孩不慎誤踩炭火,造成二度燙傷,但被無助的母親抹上草藥,引發了更嚴重的潰爛,我內心震驚不已。而參與這趟義診活動,更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個人唯有在無怨無悔付出的那一刻,生命才得以完全。
在「能力所及」範圍內盡力助人,而非等到自認「能力十足」時才幫助別人,這個觀念源自我母親。她常常說,人只要有收入時就可以行好事,不需等到自認為財富足夠時再幫助別人。因此,身為聯新國際醫療集團總執行長,把醫療送到每個需要的角落,一直是我的理念與堅持。
尼泊爾,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醫師與人口的比率是1:18,439(台灣為1:600),平均二千五百人才分配到一張病床,孩童在五歲之前即告夭折的比率為八.三%(台灣為○.八%)。當地醫療資源之匱乏,對身處在台灣的我們來說,實在難以想像。
從二○○七年開始,壢新醫院醫療團隊數次到尼泊爾義診,至今求診的尼泊爾當地居民超過八千人。在克難的義診環境裡運用極其有限的資源是個挑戰,也因此真正感受到最單純的醫病關係,以及那份來自人類內心的純淨與美好。尼泊爾義診是一項有意義及感人的服務,即使沒有政府或財團奧援,聯新國際醫療集團依然會堅持下去,每年從營業額中撥出一定百分比來做公益,也鼓勵全體員工加入志工行列。
未來,我們希望能在尼泊爾當地打造一座醫療站,進一步幫助當地的居民。醫療站的屋頂是個能自力更生的菜圃,還有可利用沼氣的再生廁所、太陽能循環使用的發電系統。這些醫療站不只提供實質的醫療救助及衛生教育的傳承,同時也是一座對環境友善、能融入周遭地景,並符合當地居民需求的生態小屋。
唯一能驅逐黑暗的只有「光」。這些醫療站就像是一盞搖曳微亮的小燭火,必將成為尼泊爾當地人民的希望之火。作家湯姆.畢德士(Thomas
Peters)在《重新想像》(Re-imagine!,天下文化出版)一書中所言:「不要做旁觀者,要當個參與者。」這些醫療站,是愛心的凝聚與跨越國界的分享,需要眾人的心力,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最終才能實現。期待所有讀者都能加入我們的行列,一起打造無國界、零距離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