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若只顧追尋在天邊的彩虹,往往就忘記甚至拋棄了身邊的美好,不想天邊的彩虹根本很虛幻,一旦近身要去抓住,才發覺彩虹不過是經過日光折射分光作用的雨霧而已,根本無一物可抓。
當要回首找尋原本的美好,自己已虛度了大半生。生活的美好須要持續的發揚和不斷的創造,而原本的美好若沒有大家的參與與繼續的發揚創造,勢必愈來愈萎縮、愈來愈殘破不堪了。
事實上,傳統就是原本的美好,因逼它是經過時間與生活的洗鍊,是美好的才會留下來,當然就是人類生活智慧的結晶,與人類心靈最為共鳴。近十數年來,隨著傳統語言與文化的自覺,自主與自信的恢復,坊間已出現非常多的有關客家的書籍,有專注語言的、有專注拓墾歷史的、有通論台灣客家發展的、有專注論族群社會的,當然也有屬於文學的,但是對於客庄意象、客庄記憶、客庄生活經驗及人文體會,以敘述方式書寫的專書出版品則似乎甚少。筆頻繁來往於台灣東客庄、北客庄之間,以及在國內外與諸多的客家、非客家、台灣人、非台灣人的各種互動經驗,來書寫台灣客庄特色的文化經驗,同時,也要從其他地方、其他角度來返觀台灣客庄,並且細嚼、書寫台灣客家。
「靚靚的台灣客庄」就是美美的台灣客庄,但並不是你講它靚它就靚,而且,如果你一直在裡面,你長久以來一直在一種很制式、很單一的價值思考,因為沒有比較,你就很難看到它的靚,這是因為客庄人、原住民相同的在一個外在強制的框架裡,特別是百餘年來很政治的框架裡。
當然,我很欣羨的是,不少人因為沒有機會也毋須接受不必要的外來資訊、甚至無用的垃圾資訊,他們堅定、穩健、貼實的生活在己身的生命步伐和豐美的傳統氛圍裡,特別是原本豐實美麗的客庄文化裡,無須花費太多的精神在無謂的思考衝突和無意義的額外學習和追尋,他們活出自己,可真是幸福的客庄人呀!
很多人提到客庄人的生活美學,但甚麼是客庄人的生活?客庄人的生活美學又在那裡?或者說甚麼是客家文化?筆者要說,經過四百年的台灣經驗,閩客原三族群之間的生存競爭與融合互動,在颱風、地震、旱澇的環境下,從蠻荒到墾田聚庄,那是很激烈的生存競爭,以生命來歷練、學習,從中得到的語言結晶與生活智慧,點點滴滴都是大家共同的生活體驗與人文,這就是客庄人的生活美學,而且也是用生命換來的寶貴文化結晶,我們疼惜傳揚之唯恐不及何可愚蠢的任意拋棄,或人家叫拋棄就拋棄呀?
原本不須要特別強調這些的,我們眼前就可以看一些傳統與科技皆昌明的國度裡,如世界上的三極地區(Three extreme
zones)包括日本、歐洲、北美,它們都被認為是先進國家,這些國家的國民都不須特別強調甚麼要「維護傳統」,他們自然而自由的都以傳統為傲,這些國度的人把傳統當做寶,凡先民走過的文化都是寶,這是很自然而理性的。這個三極地區清楚的見證著:傳統愈受愛護,傳揚得愈周全,人們生活就愈有自信,人性愈得以發揮,生活也愈幸福,其科技也愈昌明,民主與人權也愈清明而完善。
文化是一族群一社區共同的生活記憶,文化也在點點滴滴的生活裡。三、四百年前眾家姓的開台祖所經驗的客庄─閩西、粵東,幅員十分遼闊,他們之間已經有程度不同的異同,與我們這一代所經驗的客庄更有時空變遷的差異,更須提到台灣客庄與南洋諸國的客庄─如泰國客庄、馬來西亞客庄、印尼客庄各有異同,就光是這個美麗島上的北客庄、中客庄、南客庄及東客庄,因在地力量(地理環境、族群互動)的牽引,就已經形成相當明顯的在地分殊化,雖然如此,島國的歷史地理、環境天候,與多元族群文化是大家共同的記憶與經驗。因此,敘述一地的文化呈現以及一人的文化觀察,本身就是在描繪一文化的場景,更多地方、更多人的觀察,當然就會讓整個客庄文化的場景描繪得更清晰、更完整。
這本小品集的編寫完成,可以說完全要歸功於北客庄與東客庄賜給筆者豐富的人文生活,筆者才會有這麼多客庄的素材好寫。先父黃友燈系出楊梅壢埔頂黃萃記家族,先母張東妹系出湖口四湖尾張六和家族,這兩地都典型的客庄,筆者當然就是這兩家的後代了。先父母在日領中期,雙雙遷?到東縱谷的鳳林,而一家人跟五個宗親長輩家在後山相扶持,並且與眾多從桃竹苗來的開花祖們共同繁榮了鳳林客庄,過著十分恬靜又十皆客家的鄉居生活,這一東一北的大片客庄裡已經有著又豐厚又靚靚的客庄人文,跨過北東台灣的大山大海,一直到現在都在流動,真的要寫,再怎麼寫也寫不完。但是,這樣的書寫法,應該是頗具有時代意義的,因為他相當程度的寫出這一代客庄人之一的客庄驗與情感,有吸於理論性的學術論著,他也應該是屬於客庄人及一般大眾情感共鳴的東西。
「靚靚的台灣客庄」所敘述的當然只是筆者時而生活在客庄,時而生活在非客庄,時而生活在台灣,時而生活在國外,所體驗的一部分,而且筆者也只是四百萬客庄人的一員,而37篇小品當然只是台灣客庄生活人文的一些面向,不過人的情感是一致的,只是深淺不同,37篇應該可以多少描寫一些筆者眼中的台灣客庄人情和客庄風景了,但是靚靚的台灣客庄,它的靚何止這些。
黃永達2009年11月 于台北筧尾蟾蜍山東麓寓居
贊助出版前言
本出版口經本會九十七年客家優良出版品補助申請案件第二次審查會議審查通過。本會為宣揚客家文化,每年辦理兩次客家優良出版品補助,以鼓勵更多客家優良創作出版。因此只要是經合法登可申請補助的出版品包括平面、有聲、影像及網際網路出版品。本會特邀請專家學者組成審查小組,就出版主題的特殊性、迫切性及啟發性、內容架構是否嚴謹、對客家學術文化之影響、永續成長貢獻及開拓程度等進行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