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台灣是個移民之島,住民先後來到台灣,隨著政權的轉移,歐洲殖民者、鄭氏王朝、清治、日治、國治時期,來來去去。台灣移民史歷年來很少成為貫時性的研究主題,若有也只是依不同的統治者所制定的移民制度做斷代性的論述,大都偏向當時的移入、定住的相關法規。對於台灣人的移出,則到近一、二十年來才開始有研究成果,也克服語言的多樣性。

  本書以論文集方式呈現,共收入10篇論文,荷治、清領各1篇,主要探討人口數問題。日治時期3篇,一篇討論台東廳下的私營農業移民,得以窺見日本移民的一般,另兩篇則討論日治時期有南洋和滿洲國經驗的台灣人,都是最近5年內的研究成果,也是過去少有的研究領域,這兩篇論文不約而同使用口述歷史資料。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許雪姬


  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專長為臺灣史研究,特別用心於清代制度史、家族史、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海外活動史、人物史,戰後的政治事件等相關研究。目前正在修改《離散與回歸:日治時期在滿洲的臺灣人》一書,準備出版。

鄭瑞明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研究專長為東南亞史、東亞海洋交通史、台灣早期海洋發展史。著有〈近世初期荷蘭東印度公司VOC的台日貿易初探1624-1662〉、〈オランダ人から見た鄭成功像の考察〉等。

許毓良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輔仁大學進修部歷史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台灣史、清史、軍事史、海洋史。著作有《清代臺灣的軍事與社會:以武力控制為核心的討論(第一至第四冊)》、《台灣在民國:1945-1949年中國大陸期刊與雜誌的台灣報導》、《清代台湾军事与社会》、《清代台湾的海防》。

陳鴻圖

  現任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台灣史、水利史、東台灣史、地方志。著作有《臺灣水利史》、《人物、人群與近代臺灣水利》等論著。

鍾淑敏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專長為日治時期臺灣史、臺灣總督府檔案研究。著有〈二戰時期臺灣人印度集中營拘留記〉、〈二戰時期臺灣人的戰爭犯罪與戰後審判〉、〈臺灣總督府的「南支南洋」政策:以事業補助為中心〉、〈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在海南島事業之研究〉、〈戰後日本臺灣協會的重建〉、〈政商與日治時期東臺灣的開發:以賀田金三郎為中心的考察〉等多篇論文。

何義麟

  現任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研究專長為台灣史、日本史、教育史。著有《戰後在日台灣人的處境與認同》、《矢內原忠雄及其『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湾現代史—二.二八事件をめぐる歴史の再記憶》等。

李廣均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社會學博士。現任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副教授。研究專長為族群關係、多元文化、移民與社會(一九四九專題)、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編有《跨戒:流動與堅持的台灣社會》,著有〈文化團體vs.政治社群:試論當代台灣的兩種族群政治觀點〉、〈志明和春嬌:為何兩「性」的名字總是有「別」?〉、〈台灣「眷村」的歷史形成與社會差異:列管眷村與自力眷村的比較〉等多篇論文。

林勝偉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玄奘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歷史社會學、社會政策、人口政策、多元文化與族群問題。著有〈政治算術:戰後台灣的國家統治與人口管理〉、〈台灣人口性別結構之變遷:1905-2000〉、〈遊民、遊民政策與空間治理:探索另一種遊民研究的取向〉、〈遊民社會排除歷程之研究:以台北市萬華地區為例〉、〈都市原住民遷移狀況之探討:當代遷移理論與經驗研究的反思〉、〈「社會資本」的理論定位與經驗意義:以戰後台灣社會變遷為例〉等多篇論文。

洪玉儒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歷史系博士。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助理教授。學術專長為美國史、美國社會史、世界史、移民史、族裔關係研究。著有《北美地區僑團的形成與發展》。

湯熙勇

  日本關西大學文學研究(史學專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學術專長為台灣海外移民史、南海諸島史。編有《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7》、《孫中山與海外華人論文集》、《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10》、《海外華族研究論集》等,其他論文有〈論1907-1909年中國與日本對東沙島主權歸屬之交涉〉、〈烽火後的同鄉情:戰後東亞臺灣同鄉會的成立、轉變與角色(1945-48)〉等。
 
 

目錄

總序:為台灣學研究奠基/王泰升
編輯凡例
作者簡介
圖表、附錄目次
 
導論:來去台灣/許雪姬

第一章 台灣早期的海洋移民:以荷蘭時代為中心/鄭瑞明
一、前言
二、原住民之移居及其在荷治時期的活動
三、中國人的移殖
四、荷治時期其他國家之台灣移民
五、結語

第二章 清代台灣的人口估量/許毓良
一、前言
二、清初:康雍時期(1683-1735)的人口估量
三、清中葉:乾嘉時期(1736-1820)的人口估量
四、清末:道咸同光時期(1821-1895)的人口估量
五、結語

第三章 農業環境與移民事業:台東廳下私營移民村的比較/陳鴻圖
一、前言
二、台東廳移民事業的開展
(一)局限的農業環境
(二)官營移民村的設置
(三)東糖會社及東拓會社的成立
三、日本人移民村的設置與經營
(一)鹿野村及鹿寮村
(二)旭村
(三)池上村
四、農業經濟與農業環境
(一)貧困的農業經濟
(二)局限的農業環境
五、結語

第四章 滿洲國政府中的台籍公務人員(1932-1945)/許雪姬
一、前言
二、「滿洲國」官僚體系的建立
(一)官僚體系
(二)高等文官
(三)薪資
三、台灣人到滿洲的背景
(一)台灣人到滿洲國的原因
(二)滿洲國吸引台灣人的原因
四、在滿洲國任公職的台灣人
(一)在滿洲國的高等官
(二)在滿洲國的高等官與試補高等官
(三)在滿洲國的公職人員
五、結語

第五章 戰前台灣人英屬北婆羅洲移民史/鍾淑敏
一、前言
二、南洋熱與「日本人的斗湖」
(一)日本人的移民熱
(二)伴隨資本的日本人移民
(三)華人移民與「日本人的斗湖」
三、台灣人苦力輸出與斗湖「台灣村」計畫
四、未成形的「台灣村」
(一)張福忠與羅太平
(二)李天來與醫療關係者
五、再次的移民計畫
六、結論

第六章 戰後在日台灣人的國籍轉換與居留問題/何義麟
一、前言
二、在日台灣人法律地位之爭議
三、1960年代台灣人的永住權問題
四、1972年前後台灣人的國籍問題
五、結語

第七章 從過客到定居者:戰後台灣「外省族群」形成與轉變的境況分析/李廣均
一、前言
二、文獻探討
三、預期停留時間的模糊與生活適應
四、國家政策對族群類屬的建構
(一)眷村的設立:空間意義的決定
(二)語言政策:國語推行運動
五、經濟發展與相對優勢的喪失
(一)省籍之間的職業分工
(二)經濟發展與相對政經優勢的改變
六、本土化的民主轉型與認同困境
(一)政治反對運動與民主化
(二)原初特質的泛政治化與外省人的認同困境
七、結語

第八章 從「戰士」到「榮民」:國家的制度建構與人口類屬的形塑(1949-1970)/林勝偉
一、戰後的軍事整編與軍事人口的「安置」
二、「退」、「輔」制度的差異性安排與軍事人口的分化
(一)「退除役制度」:差異化的制度安排
(二)「退除役輔導制度」:「安置」、「就養」與「就/轉業」
(三)「退」、「輔」制度的階層性與人口群體生命歷程的分化
三、軍事人口生命歷程的制度性限制
(一)「志願服役」的弔詭:「強迫退役」與「強迫留營」的軍事人口
(二)「禁婚令」的政策考量與制度效應
四、國家人口管理機制之建構與軍事人口的社會隔離
(一)「禁婚條例」與軍人的「戶籍問題」:國家人口管理的困境
(二)軍事人口的「內部管理」與「外部監控」
五、退輔制度的人口管理機能
(一)「人口安置」與「人口管理」
(二)「集體安置」與「社會隔離」:退輔機構的組織特徵
六、代結語:國家的制度建構與人口類屬的形塑

第九章 美國台灣移民政策的現狀(1980-2004)/洪玉儒
一、緒論
二、美國移民法修訂的歷程與影響
(一)移民法的修訂
(二)移民法的影響
三、美國的台灣移民
(一)移民動機與原因
(二)移民特質
(三)移民人口結構
四、台灣對美之僑務政策制定層面
(一)政治層面
(二)經濟層面
(三)社會文化層面
五、社會適應與認同
(一)社會適應
(二)文化認同
六、結論

第十章 巴西招徠台灣人移民:1960年代我國政府的態度與人民的反應/湯熙勇
一、前言
二、巴西政府邀請台灣人移民
三、我國政府的態度
四、台灣人移民巴西
(一)移民人數
(二)移民動機
(三)移民方式
(四)移民巴西的交通方式
(五)工作類別與型態
五、結論
 
延伸閱讀書目/許雪姬
索引
 
 

總序

為台灣學研究奠基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秉持「將研究回饋到教學」的理念,不斷鼓勵研究有成的學者,編寫可引導莘莘學子進入學術殿堂的教科書。尤其為了彌補來自外國的教科書,較難周全地顧及本國人文社會環境之憾,特別期待能出版一套有關台灣歷史的叢書。讓台灣本地生易於將整個人類的經驗,融入其所身處之台灣的歷史及社會脈絡中,外地生易於認識台灣經驗在全球社會中具有的獨特性,亦即通過在地化而提升國際化。

  新興的台灣史在敘事架構上,原即不執意於僅做斷代史,復因許多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者,為探求其專業領域的歷史而投入台灣史研究,從而在通史之外發展出更具深度的專史。有鑑於此,作為學術用書的這套「台灣史論叢」,擬以單一的學術領域,或內涵豐富的特定專題,進行分冊。一方面藉由多學科及多面向的探究,描繪出更細緻的台灣整體歷史圖像,以拓展史學研究者的視野;另一方面提供台灣人文社會科學界,於運用台灣的素材建構學術論述時,所亟需之台灣史基礎知識,裨益於人文社會理論的在地化。再基於將學術作品推廣至一般社會生活的宏願,期盼以這樣的跨領域研究,形塑台灣新文化!

  這套「台灣史論叢」的出版契機,來自2018年台大教務處運用教育部經費,支持出版中心所提出的「優質教科書出版計劃」。在最初的發想階段,承蒙劉翠溶院士、謝國興教授、張隆志教授殷切指導,湯世鑄總編輯為多面向的考量,方見其端倪。按台灣學界自1970年代,尤其是1980年代起迄今,在台灣歷史及人文社會各層面,已有豐碩的研究成果。本論叢因此擬委請學有專精的教授擔任各分冊主編,就特定的領域或專題,應論述上之需,匯集其個人所撰寫、或學界眾人所發表的相關論文,串連成一書,以詮釋台灣歷史及人文社會的發展歷程。有幸邀集來自國內外、任教於各教學或研究機構的學者:王泰升、李文良、呂紹理、吳叡人、吳聰敏、洪郁如、范燕秋、許佩賢、許雪姬、黃美娥、張隆志、詹素娟、劉益昌、劉翠溶、薛化元、謝國興(依姓名筆畫排列),擔任各分冊主編。由於在眾多高品質的學術論文中,僅能納入少數與本論叢之編寫目的、各分冊之核心論旨最為接近者,故為彌補這項缺憾,各分冊都列有「延伸閱讀書目」,以幫助讀者對各分冊所涉議題有更廣泛的認識。本論叢之完成有賴出版中心整個團隊的通力合作,在行政人員提供堅實的支持下,幾位編輯承擔起接洽各選文作者、全書格式一致化、編排索引等繁雜但必要的工作,並由專人負責向學界及社會大眾行銷。

  本論叢初步展現台灣學界,數十年來針對台灣歷史及人文社會所為的學術累積。個人才具有限,忝為叢書的策劃,有緣跟國內外的主編、作者及出版中心同仁,一起為台灣史與台灣學研究的奠基工程,貢獻一份心力,甚感幸運與榮耀。

王泰升(臺大講座教授兼出版中心主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45
    $315
  2. 新書
    56
    $395
  3. 新書
    79
    $553
  4. 新書
    9
    $630
  5. 新書
    9
    $630
  6. 新書
    95
    $665
  7. 新書
    $700
  8. 新書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