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賭上血、賭上肉、賭上真實的哀鳴
黃國華
要進入這本書所呈現的金融戰役與爾虞我詐之前,必須對「(土反)口安吾」(1906~1955年)這位在日本文壇上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無賴派」文學家及其作品之論述有一點基本的入門知識,因為本書作者在每段章節前,都會提到了(土反)口安吾的論述,(土反)口安吾是《墮落論》與《續墮落論》這兩本書的作者,他認為日本人要徹底的墮落才能夠回歸人類的真正本性,而且唯有墮落在正確的道路上,人們才能真正的放空自己與解救自己,若想靠政治來解救真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土反)口安吾在《墮落論》又提到,什麼才是人類人性該有的態度呢?其實就是坦率承認自己所要的東西,承認自己所厭惡的東西,唯有找出並凝視自己赤裸裸的內心,才是回歸人類的第一步,也唯有如此才能夠繼續發展真實的人性與真正的自己。(土反)口安吾所謂的墮落是指--人要恢復原來的真面目,我姑且用比較粗淺的白話來形容「墮落」便是拋掉那些虛偽與不必要的面具與拘束。
作者經由(土反)口安吾的理論串起這本書的故事,就是要突顯今天的日本人是不敢改變、不敢造反甚至連對惡勢力都產生不了憎惡之心的民族。日本這個國家的結構、金融市場或是經濟體,幾乎都是靠著表面的粉飾在維持其不振的驅體,本書企圖用「禿鷹」這種激烈的金融手段去突破經濟面的問題,所以作者才會一再地引用(土反)口安吾的話:「必須賭上血、賭上肉、賭上真實的哀鳴。」唯有如此,死氣沉沉的經濟景氣才有重生的機會。
閱讀本書可以看到幾個面向,第一個面向就是兩個角色所扮演的迥然不同的兩種態度。芝野跟鷲津,芝野是一個傳統在日本企業由基層慢慢爬上來的人才,重視群我與自我的平衡,有著自耕農的踏實但卻帶點宿命的個性,並具有那股生意人的妥協性的特色,他是那種經過妥協才能夠掠奪的企業重整達人。
另一個重要主角是鷲津,他是禿鷹基金的負責人,是屬於那種天才型的孤鳥,相較於芝野的自耕農理念,鷲津更像是個獵戶,他不具有生意人的血液,卻帶著濃濃革命家的個性,在鷲津的觀念裡面所謂的金融操作就是──用便宜的價錢買下瀕臨倒閉或者已經倒閉的公司股份,然後進行企業重整,幾年後可能再把企業脫手,或者再次掛牌上市,從中獲得利益。然而在芝野的觀念當中,他卻認為企業的重整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熱情,尤其是領導者不顧一切拼命保護公司和員工的熱情。可以看得出兩位同樣都是從事企業重整,卻有著南轅北轍的觀念,而這些觀念間的折衷正是這本書精采之處。
鷲津所擅長的是把被購併公司的資產四分五裂地解體,最後連骨頭都啃得一乾二淨,然後拍拍屁股就飛走的一種金融操作模式。而芝野卻是那種看重企業重生後可以成為一家體質更結實的公司,這樣才是一筆划算的生意,可是這本書到後半段卻意外地讓兩個人聯手合作。讓這兩種個性互相結合,利用鷲津的必要之惡,融合芝野的必要之善,成功的拯救了一個傳統企業曙電機,並徹底擊垮美國企業的惡意併購案。作者將這兩種價值觀互相融合的模式,視為是日本企業重生的典範的象徵。
第二的閱讀面向就是收購大戰。這本書裡面總共有三個收購案,第一個收購案是日光的御門飯店,第二個收購案是傳統的紡織業,第三個收購案是製造電視起家的曙電機。在這三個案子裡面可以看到好幾派不同人馬、不同利益之間的角力。我們可以看到那種扮演成白馬騎士的禿鷹,騎著白馬而來,一付企業救世主的姿態,要來拯救被惡意收購的公司。也可以看到那些長年與瀕臨倒閉或是經營危機的公司來往的合作的銀行,卻不惜用「雨天收傘」的自私冷血手法,打算收購或是拆解這家公司,而這些收購的銀行根本不是要拯救公司,而是只想保護自己的債權,甚至是拓展自己其他的利益。
在這故事裡面,這些出面收購積弱公司的銀行或基金,甚至會利用債權與業務的黑幕去逼迫被收購公司的董事與負責人,並利用各種人性弱點與把柄去要脅其他競爭對手,併購的故事過程中黑幕重重、爾虞我詐,十分的精采。除此之外,還可以看到MBO、LBO等這些高等會計學或是企業併購的基本常識。
閱讀本書第三的面向是文化背景的衝突,正是作者引用(土反)口安吾的《墮落論》的主要原因與精神所在。日本是一個以和為貴,不喜歡說「不」、更不敢造反的一個民族;但是到了21世紀以後,許多日本企業的競爭力,已經被鄰近慢慢崛起的韓國、台灣,甚至中國所超越,而漸漸喪失其競爭力。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傳統的改革方法,在日本舊有的經濟體上早已沒有著力支點。所以在整個經濟重整過程中,若光靠冠冕堂皇的道理和舊日因循苟且的金融制度是行不通的,本書的幾個故事就是要告訴大家,想要延續企業這種生物的命脈,就必須不斷地奉獻許多人的血和淚。這讓我們回想到(土反)口安吾說的「必須賭上血、賭上肉、賭上真實的哀鳴」。
作者在本書清楚的表達,企業的傳統榮光除了用來緬懷過去與懷舊,已經一無是處,該拋棄的傳統時就得勇敢地拋掉包袱,特別是那些老企業的老創辦人,作者更直指那些上一代老創辦人所形塑的「經營之神」形象,便是今日日本經濟陷入泥沼的主要源頭。
本書有兩個所謂名門的老牌公司,我們可以透過書中看到這些老牌公司的死氣沉沉,以及沉迷於過去榮光與名聲而產生出麻痺感,讓營收跟業績不斷的衰退,以致於讓那些有敵意的收購者有機可趁。作者也批判,所謂名門的這種價值根本無法數量化,所以禿鷹這種行業反而更適合用來改造這些老牌、因為現實的禿鷹根本不想看所謂名門的價值或是過去的光環,這些禿鷹基金奉行資本主義,只看衡量企業指標所表現出來的經營數據,不論這些禿鷹是如何的嗜血,這種數字觀念倒是相當的正面。
本書不斷地用類似荒謬的情節,去突顯那些大型老企業傳統的腐化與僵化後的那些被扭曲的價值觀,我個人也相同認同當我們進入21世紀變動十分劇烈的時代以後,那些僵化的企業傳統與傳統企業,在經濟體當中不過是些極為諷刺的丑角。或許在從前,那些傳統跟名門企業的招牌,還可以做條紙老虎嚇一嚇對手,然而到了現在,恐怕連紙老虎的功能都已經喪失,作者在如此龐大篇幅的故事中不斷地提到許多企業的僵化,而這些僵化上從經營者下到小上班族無一倖免。
我們可以看到芝野跟鷲津這兩種不同類型的重建者或是金融禿鷹,同樣地偏離常道,隻身走在經濟曠野世界內最孤獨的角落,他們和多數上班族不一樣,他們敢挑戰自己,他們敢拒絕多數人所奉行的價值觀。作者藉由劇情安排去歌頌這種敢突破現狀的人,並把這種改變喻為「通往神的道路」。因為現實上日本這樣的國家很害怕戲劇性的變化,只要有人敢不擇手段的話,就會被強大的傳統給壓抑下來。以過去穩定發展的時代來講,這樣偏離常道的禿鷹或重建者,也許不適用於過去的經濟體,但在今日變動非常大的現代金融環境之下,我個人很同意作者筆下的金融叛逆者或造反者的出現與存在。
最後這本書所點到的重點是,上市公司的主體到底是什麼?這些公司到抵屬於誰的?是大股東的嗎?是創辦人的嗎?是融資銀行的嗎?是債權人嗎?員工的嗎?消費者的嗎?或者是政府,還是社會大眾?
作者透過裡面的主角大聲吶喊:「公司不是屬於那些董事,而是屬於員工、屬於消費者,甚至是社會大眾的」。只是當我們檢視書中一個個被購併公司的過程,不論被購併的公司是要朝改革方向還是最終要分拆來處分,我們所看到的結果被犧牲的往往是公司最底層的員工。原來的經營者往往還是可以拿到豐厚的退職金,然後拍拍屁股走人。當然這是資本主義的悲哀,也是資本主義無法解決的宿命。然而,當一家已經面臨腐敗的公司,一旦她經過這些造反者、革命者在內部或外來的衝撞,不管是購併、重整、重建或是分拆,這些過程其實都是必要。倘若沒有經過這些過程,我認為一旦最後這家公司完全倒下之後,對於全體社會只會陷入全盤皆墨的窘境。但若是經由善意讓新的經營者實施以改革為目的購併,或許可以把這些最基層勞工的傷害降到最低,這不禁讓我想起上一世紀末許多台灣的掏空大盜,如果能在事發之前藉由禿鷹去購併並掃除那些經營惡棍,或許可以降低許多呆帳也降低許多社會問題,金融禿鷹或許是資本主義的必要之惡吧!
最後,當我拿到這本《獵鷹計劃》的時候,恰好安排一趟日本日光的旅遊,而本書主角與故事的串場又剛好是日光,本書當中被併購的公司之一,剛好也是日光的飯店。書裡面的男主角為何會那麼喜歡去日光?常去日本的人一定知道,日光的一景一物都象徵著日本最傳統的文化與光榮歷史的典範,這本書與其說是金融併購遊戲,或是企業與禿鷹之間的戰鬥,不如說是日本傳統價值跟新價值的衝突與裂解。如果讀者看過這本書,又有幸去過日光的話,本書當中的場景──戰場之原,在秋末冬初的時候是一片荒蕪,天空中有老鷹盤旋,展現出大自然將要換季的蕭瑟以及蒼涼,那般氛圍可以體會出資本主義的無奈,跟這些金融禿鷹的慘忍與必要。這本書有個英文名稱叫做Buy
Out,意思是全部買下來,只不過買下來後又必須Out出去,這就是金融遊戲值得玩味的地方呢!
本文作者為超人氣部落格作家 總幹事黃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