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最揪心但也最溫暖的小說!
《山茶花文具店》、《獅子的點心》之後,
小川糸再次療癒我們
無法自己決定命運的童年,在母親扭曲的愛之間成行
放下母親的不愛之後,才是全然自己可以努力的人生
***************************************************
故事是從這座院子開始的。
媽媽為看不見的「永遠」悉心打造了庭院。永遠的院子裡,有烏鶇合唱團的美妙歌聲,有桂花、瑞香與忍冬隨著季節轉換所帶來的常年芬芳。
永遠在這座院子裡生長,感受被愛;卻也在這全然失去。
兜兜轉轉,最後又回到這個院子。
***************************************************
媽媽是愛著我的。
如同我愛著媽媽,媽媽也愛著我。
她不過是途中走到岔路上,剛開始她也是打從心底愛著我的……
感動推薦
作家/永楽座書店店主|石芳瑜
作家|吳曉樂
演員/作家|連俞涵
演員|曾愷玹
(依姓名筆畫排序)
永遠孤立於偌大的家屋裡,只能藉由烏鶇的鳴叫,空氣濕涼,院內植物的氣息來感應日子的流逝與四季的變換。
永遠以嗅覺和觸覺認識人生,從她的陳述,讀者也彷彿被遮住了眼睛似地,感受到昏暗與侷限,以及生命要如何發展自身之艱難。
____________ 作家 ∣ 吳曉樂
小川糸擅於描繪人情味,幾個角色的加入,讓小說變得多采多姿,像是從一個虛假甜美、最後變形的黑暗世界,轉成繽紛的彩色世界。「永遠」甚至還談了一場戀愛。
_____________ 作家/永楽座書店店主 ∣ 石芳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小川糸(Ogawa Ito)
一九七三年生。二〇〇八年以小說《蝸牛食堂》(時報出版)踏入文壇,之後多部作品被翻譯成英文、韓文、中文、法文、西班牙文和義大利文等各種語言,於世界各地出版。
二〇一〇年,《蝸牛食堂》改編為電影,隨後分別於二〇一一年獲義大利PREMIO BANCARELLA(書報亭文學獎)、二〇一三年法國Grand Prix Eugénie Brazier小說獎。
二〇一二年出版的《白色沙灘旁的鶴龜助產院》(時報出版)及二〇一七年的《山茶花文具店》(圓神)兩部作品,皆被NHK電視台拍成電視劇。
另著有《這樣就很幸福了:小川糸的29個簡單生活法則》(天下文化)、《喋喋喃喃》(天下文化)、《閃亮亮共和國》(圓神)、《獅子的點心》(悅知文化)等書。
譯者簡介
陳令嫻
輔仁大學日文系學士,東京學藝大學國文系碩士。喜歡閱讀、旅行與陶瓷器。
譯有《這樣就很幸福了:小川糸的29個簡單生活法則》(天下文化)、《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等書。
小川糸(Ogawa Ito)
一九七三年生。二〇〇八年以小說《蝸牛食堂》(時報出版)踏入文壇,之後多部作品被翻譯成英文、韓文、中文、法文、西班牙文和義大利文等各種語言,於世界各地出版。
二〇一〇年,《蝸牛食堂》改編為電影,隨後分別於二〇一一年獲義大利PREMIO BANCARELLA(書報亭文學獎)、二〇一三年法國Grand Prix Eugénie Brazier小說獎。
二〇一二年出版的《白色沙灘旁的鶴龜助產院》(時報出版)及二〇一七年的《山茶花文具店》(圓神)兩部作品,皆被NHK電視台拍成電視劇。
另著有《這樣就很幸福了:小川糸的29個簡單生活法則》(天下文化)、《喋喋喃喃》(天下文化)、《閃亮亮共和國》(圓神)、《獅子的點心》(悅知文化)等書。
譯者簡介
陳令嫻
輔仁大學日文系學士,東京學藝大學國文系碩士。喜歡閱讀、旅行與陶瓷器。
譯有《這樣就很幸福了:小川糸的29個簡單生活法則》(天下文化)、《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等書。
序
序
對苦難釋懷,才終得以救贖自己
文/陳令嫻(本書譯者)
是枝裕和的名作《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是在戲院裡看完的。故事戛然而止,留下我坐在黑暗的影廳裡,懷抱滿心疑問:為什麼那個媽媽負不起責任還要生下這些孩子?為什麼他要拋棄這些孩子?他怎麼拋棄得下自己的孩子?他愛過自己的孩子嗎?小孩發現自己被拋棄時是什麼心情?最想知道的當然是那些孩子最後怎麼了。這個「怎麼了」不是維基百科或是簡單的新聞報導說明的「下場」,而是身為人要怎麼懷抱這個記憶活下去……沒想到十多年之後竟然在本書中遇到答案――至少是一種答案的可能性。
然而當年看戲時,我不過是個旁觀者,可以像《國王的新衣》的孩子一樣,單純為了滿足好奇心而發問;翻譯《永遠的院子》這本書的時候,我已經是一個孩子的媽。當初的疑問都變成迴力鏢砸回自己身上:倘若我身在這位母親的處境中,我真的有制高點可以指責她嗎?母親為了保身,強迫孩子活得像個透明人固然是錯,但我真能否定在僅有母親與孩子中的密室所付出的愛就是一定扭曲虛偽的嗎?育兒之路回首過去是歲月如梭,人在當下卻是度秒如年。單憑責任感無法撐過必須純然付出一切的生活。這位母親或許已經在她能力所及範圍做到極限了。
《假裝是個好爸爸》的作者麥可.路易士開玩笑說「只有孩子出了回憶錄,我們才會知道自己對孩子造成了什麼樣的傷害」,對於處在現實中的父母而言,那的確是很遙遠的事。但是透過《永遠的院子》主角的敘述中,讀者立刻就看到:母親的愛在長期一對一的消磨下的確是逐漸扭曲消失了。
翻譯過程中,絕大多數的痛苦都是源自情節帶來的芒刺在背,提醒我身為母親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有多深――最叫人不禁嚎啕大哭的莫過於孩子在承受母親施暴時,會用過去的溫柔片段安慰自己,欺騙自己愛會再回來;更可怕的是成人受不了時可以開了門轉身就走,孩子卻沒有辦法逃避。
作者安排了另一個因為母親而受苦的女兒和主角相濡以沫。相較於主角,另一個女兒生在所謂的普通人家,作者似乎想藉此提醒讀者:不是只有出現在社會事件裡的家庭才會傷害到孩子。母親的束縛迫使她逃離原生家庭追尋自由,卻又因為距離的美感讓她忘記當初的痛苦而回家深陷長照泥沼。
其實這兩個不同家庭的女兒,早在面對面之前,便已經透過琴聲交流:一方用琴聲宣洩照料母親帶來的痛苦,另一方用琴聲撫慰遭到母親拋棄的寂寞。
兩人在擺脫了傷痛的根源之後,貌似重拾自己的生活,然而幾句輕描淡寫卻都是疼痛的濃縮精華,像是主角忘記吃鎮靜劑就沒辦法正常生活,月經也因為長期營養不良而來得斷斷續續;另一個人則說自己像是又回到懷胎十月的日子,母親化為永恆的胎兒,長存於她的體內。
兩個受苦的女兒最終原諒了母親,但理由決不是最後終於體會到「母親真偉大」,而是經歷了母親不再是母親,對母親心死,才終於得以救贖自己。發現「我的人生不會因為我看不見就陷入黑暗,人自己就能發出光芒」,在最後說出了「如同我愛著媽媽,媽媽也愛著我。她不過是途中走到岔路上,剛開始她也是打從心底愛著我的」。
對苦難釋懷,才終得以救贖自己
文/陳令嫻(本書譯者)
是枝裕和的名作《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是在戲院裡看完的。故事戛然而止,留下我坐在黑暗的影廳裡,懷抱滿心疑問:為什麼那個媽媽負不起責任還要生下這些孩子?為什麼他要拋棄這些孩子?他怎麼拋棄得下自己的孩子?他愛過自己的孩子嗎?小孩發現自己被拋棄時是什麼心情?最想知道的當然是那些孩子最後怎麼了。這個「怎麼了」不是維基百科或是簡單的新聞報導說明的「下場」,而是身為人要怎麼懷抱這個記憶活下去……沒想到十多年之後竟然在本書中遇到答案――至少是一種答案的可能性。
然而當年看戲時,我不過是個旁觀者,可以像《國王的新衣》的孩子一樣,單純為了滿足好奇心而發問;翻譯《永遠的院子》這本書的時候,我已經是一個孩子的媽。當初的疑問都變成迴力鏢砸回自己身上:倘若我身在這位母親的處境中,我真的有制高點可以指責她嗎?母親為了保身,強迫孩子活得像個透明人固然是錯,但我真能否定在僅有母親與孩子中的密室所付出的愛就是一定扭曲虛偽的嗎?育兒之路回首過去是歲月如梭,人在當下卻是度秒如年。單憑責任感無法撐過必須純然付出一切的生活。這位母親或許已經在她能力所及範圍做到極限了。
《假裝是個好爸爸》的作者麥可.路易士開玩笑說「只有孩子出了回憶錄,我們才會知道自己對孩子造成了什麼樣的傷害」,對於處在現實中的父母而言,那的確是很遙遠的事。但是透過《永遠的院子》主角的敘述中,讀者立刻就看到:母親的愛在長期一對一的消磨下的確是逐漸扭曲消失了。
翻譯過程中,絕大多數的痛苦都是源自情節帶來的芒刺在背,提醒我身為母親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有多深――最叫人不禁嚎啕大哭的莫過於孩子在承受母親施暴時,會用過去的溫柔片段安慰自己,欺騙自己愛會再回來;更可怕的是成人受不了時可以開了門轉身就走,孩子卻沒有辦法逃避。
作者安排了另一個因為母親而受苦的女兒和主角相濡以沫。相較於主角,另一個女兒生在所謂的普通人家,作者似乎想藉此提醒讀者:不是只有出現在社會事件裡的家庭才會傷害到孩子。母親的束縛迫使她逃離原生家庭追尋自由,卻又因為距離的美感讓她忘記當初的痛苦而回家深陷長照泥沼。
其實這兩個不同家庭的女兒,早在面對面之前,便已經透過琴聲交流:一方用琴聲宣洩照料母親帶來的痛苦,另一方用琴聲撫慰遭到母親拋棄的寂寞。
兩人在擺脫了傷痛的根源之後,貌似重拾自己的生活,然而幾句輕描淡寫卻都是疼痛的濃縮精華,像是主角忘記吃鎮靜劑就沒辦法正常生活,月經也因為長期營養不良而來得斷斷續續;另一個人則說自己像是又回到懷胎十月的日子,母親化為永恆的胎兒,長存於她的體內。
兩個受苦的女兒最終原諒了母親,但理由決不是最後終於體會到「母親真偉大」,而是經歷了母親不再是母親,對母親心死,才終於得以救贖自己。發現「我的人生不會因為我看不見就陷入黑暗,人自己就能發出光芒」,在最後說出了「如同我愛著媽媽,媽媽也愛著我。她不過是途中走到岔路上,剛開始她也是打從心底愛著我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折$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