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國春秋

古國春秋
定價:420
NT $ 225 ~ 378
  • 作者:黃效文 Wong How Man
  • 譯者:秦唐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09-10-3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164409
  • ISBN13:9789862164402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作為一個經常要面對新道路的探險家,我的座右銘是:『願效犬馬作先鋒。』
  也許假以時日,許多支持者會看到支持探險的必要,明白探險是保護無數珍貴自然及文化的先驅,沒有它,這些東西很可能在我們有機會看一眼或記錄下來之前已經消失了。」──黃效文

  本書是黃效文先生2006-2008年從事探險及保育的第一手報告。

  持續二十多年的觀察與紀錄,作者眼見驚天動地的變化,近三年的報告大致在「探險家紀實」的主題下以Nature Field Diary和Culture Field Diary分成兩本書結集,但兩者之間互有相關,亦不可截然畫分。有〈袖珍博物館大觀──雲南□僳族、中甸那帕海、中甸舊城〉、〈七百年西藏古國,亡於兩個耶穌會士──西藏古格〉、〈達賴七世的祝福──四川理塘〉、〈海南島的生番和熟番──海南洪水村〉......二十多篇珍貴精彩的紀錄。全書中英對照,圖文並茂。

  本書是一位探險家、文化保護者、攝影師、旅行作家面對人類與自然拔河中所呈顯的人文關懷。

  透過本書,身為資深探險家的作者,帶領讀者進入多數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到得了的「奇幻真實」世界。

  一百多幅National Geographic等級的圖片,每一張都得之不易,令人感動。

作者簡介

黃效文 Wong How Man

  2002年《時代雜誌》提名黃效文為25位亞洲英雄之一,讚譽他是「探險中國的今人中,成就第一。」CNN在十年內對他的工作報導了十一次,包括一段由Richard Quest主持的半小時節目。紐約《華爾街日報》曾經在頭版登載他的消息。發現頻道及國家地理頻道都對他的工作做過多次主題報導。

  自1974年起,黃效文就以記者身份開始探索中國。他是中國探險學會的創辦人兼會長,這所名聲卓著的非營利機構,成立目的是到中國偏遠地區從事探險、研究、保育和教育的工作。黃效文在1986年於美國創立中國探險學會之前,曾為《國家地理雜誌》率隊進行六次重要探險行動。在該雜誌社期間,他身兼探險、寫作、攝影三職,並且發現了長江的一條新源流。他為雜誌所撰文章曾獲美國外國記者俱樂部報導獎的提名。近年來,他並且為湄公河、黃河源流的定位奏功。

  黃效文已有十多本著作。其中,From Manchuria to Tibet於1999年獲得知名的Lowell Thomas Travel Journalism Gold Award;Islamic Frontiers of China在1990年出版於英國,其問世時間遠在全世界對此議題發生興趣之前;題為Exploring the Yangtze與Tibet的兩張光碟,分別獲得11個與5個獎項。

  中國探險學會成功地進行了數十個保育計畫,許多計畫後來成為正式的紀錄片。黃效文經常在重要的國際演講行程中受邀主講,對象包括大企業與特邀的聽眾團體。不少國家元首及社會名流都聽過他演講。贊助他所從事工作的包括個人、私人基金會與大企業,後者如國泰航空、可口可樂、港龍航空、Land Rover、歐米茄鐘錶、聲寶國際電器、施華洛世奇、瑞士聯合銀行等。

  他的座右銘是「完成有價值的計畫並不夠,還要有創新的解決手段。」這句話的前半能讓人安心,後半才是好玩、具挑戰性的部分。

譯者簡介

秦唐

  筆名。替天下文化譯過多本書籍,如《沙漠隱士》、《你拿什麼定義自己──組織大師韓第的生命故事》、《自耕自食──奇蹟的一年》。

 

目錄

序── 高希均
序── 嚴長壽
前言── 黃效文

自貢三寶──四川自貢
袖珍博物館大觀──雲南□僳族、中甸那帕海、中甸舊城 香港
七百年西藏古國,亡於兩個耶穌會士──西藏古格
達賴七世的祝福──四川理塘
世界上數目最少的一種瀕危老虎──美國聖地牙哥
黑市與夜間飛行──緬甸仰光
中越邊界今古傳奇──廣西靖西
桂林今昔三十年──廣西桂林
深圳回首三十年──廣東深圳
海南島的生番和熟番──海南洪水村
駝峰飛將的告別飛行──舊金山
飛越駝峰華人不缺席──雲南香格里拉
伊斯蘭的中國臉
我的第一捲中國幻燈片──香港
保育與現代化的十字路口──海南洪水村
飛行先鋒陳文寬──香港
一個教會的沒落──瑞士日內瓦
國王的饗宴──德國慕尼黑
消失中的母系社群──雲南瀘沽湖

後記 黃效文

 

序言
嚴長壽

  二十年前,就認識了黃效文先生,是在一個青年總裁協會的場合,吳東昇先生把這位傑出的青年探險家介紹給台灣的朋友,當時他進行了長江源頭新發現的壯舉,令我印象深刻。

  很年輕的時候,我也有探險的嚮往與夢想,曾經當過領隊,也曾與一群國際友人在二十多年前就到當時很荒瘠的印北尼泊爾登山,以及到孟加拉去打獵。開著老式的Land Rover,裝備很破爛,要克服地型、氣候、高山病、體力極限….等種種困難,雖然只是淺淺的嘗試,卻也因此知道探險是要靠著周密計畫及高度毅力才能完成的事。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及時間的不允許,不能再從事年輕時的活動,變成了生命中的遺憾。當我有機會看到一位真正的探險家,用他擅長的攝影以及文字,記述山川荒漠人跡罕至之地的奇聞異錄,真讓我有身歷其境的感動。

  黃效文先生不只是一位探險家,他於一九八六年成立的中國探險學會,自始就決定以自然與文化的保育作為使命。他們的機會及成績令許多人歆羨,包括能進入別人無法前去的自然保護區,探察黃河源頭,利用美國NASA最新太空科技發現了中國長江的新源頭等等……,他做的事引起全世界主流媒體重視,他寫的書也在英語世界及中文世界發行,《時代雜誌》將他列為二十五名亞洲英雄之一,更給予一個讚語:「探險中國的今人中,成就第一。」

  在這些風光的背後,我相信,他所遭遇的的辛苦勞累、危機難測比一般人多得多,他到達之處最高海拔五千六百八十公尺,最低則降到海平面下一百五十四公尺;霜風雨雪、土石泥流是家常便飯,有連續二十九天沒洗澡的紀錄,也曾在國境邊界遭到拘留。

  越到後期因為成績顯眼,支持者眾,裝備進步,他在旅途中的辛苦或可得到舒緩,但非營利事業的經營也煞費苦心。現在中國探險學會已經從當初草創只有一部舊的越野車發展成擁有十一輛車,並且經營好幾所中心與博物館的事業體,集合了不少志工,培養了年輕一代的探險家,他的貢獻又不只於探險及著作而已。

  藉著黃效文先生出版新書的機會,讓我藉此重溫年輕時的夢想,也對他有了更深的了解,書中這些精彩絕倫的照片,每一張都得之不易,讀者們千萬不要錯過。

作者序
黃效文

  跟幾乎任何一個有頭有尾的東西沒有兩樣,每一條河都有個源頭,也有個出口,不管它是往外流,流到大海,還是往內流,消失在沙漠。我這兩本孿生書,其中一本的取名靈感就來自於此。該書以寫自然為主,另一書則以文化為主,兩者正是我們這個世界需要關注的兩個面向。

  第二本書的名稱反映了中國和鄰國的古老文化傳統。幾度春秋(「春秋」跟中國古代周朝的一個時期恰好同名),不知有多少事情發生,形成動人的故事。我的個人經驗只不過是這座龐大的知識財富之冰山一角。

  在關於探險與自然世界的許多章節中,有兩篇寫的是尋覓湄公河的源流,並造訪湄公河出海口。湄公河流經六個國家;這兩章很恰當地代表了我最近的工作內容,已從中國延伸至其周圍國度。

  有些章節似乎圍繞著一個熟悉的主題打轉。原因在於我的工作不只涉及一地的初步探索,往往要多次重訪以便就地進行研究、保育的計畫,構成一種動態的面貌,與時俱進,因此有續集可以不斷出現。

  我們的行星上有自然與文化兩種傳承,兩者都以前所未有的速率正在消逝。但願這兩冊書所選的文章,不但見證地球財富的逐步侵蝕,也能加強讀者感知環境保護的迫切。保護這些資產將是我們留給後代最好的遺贈。

後記

  這個系列寫到了第七、第八本,我幾乎已經用光了好書名了。就像替不斷出生的子女命名一樣,對於一個習於屢作人父的人而言,這件事的難度越來越高。兩本書裡的報導多半在田野工作期間寫成,我希望讀者會覺得《江源河口》和《古國春秋》這兩個名字配得上書的內容。

  對我來說寫作是一大享受,非常令我滿足。我常常羨慕能把所有時間、精力都專注於寫作一職的作家。然而由於命運使然,我沒有那樣的特殊優勢。我必須盡到其他種種義務、責任,個人生活及專業生涯兩方面皆然。

  在我所創立的中國探險學會的管理方面,我的時間遭到分割。我得演講、籌募經費、跟贊助者見面、管理工作人員、主持手上多項研究與保育計畫等等。幸好我的探險考察,還有我在一些風景特別優美的計畫地點的停留,都不斷提供靈感和題材,激勵我的寫作志趣。

  從很早以前在大學讀新聞時開始,我就受到寫作的專業訓練。今天,寫作仍帶給我表達自我的特殊喜悅,我很高興能跟讀者分享這種快樂。我很感謝在寫作之路上鼓勵我的許多人。我要向發行我多本書的高希均先生致最大的謝意;在我的成長定型時期,他剛好也是我的授業教授。

 

內容連載

※ 七百年西藏古國,亡於兩個耶穌會士
二○○六年七月十二日於西藏古格

西元一六二四年,葡萄牙耶穌會教士安東尼奧•安德雷從印度果阿港啓程前往西藏。同行的是另一位耶穌會神父曼努艾爾•馬柯斯。兩人從印度的朝聖者口中知道,有一條路通往位於西藏高原最西邊的古格王國。可是,到那裡去不只是陸路迢遙,還要攀越喜瑪拉雅山脈最高的幾個埡口。

對這兩個耶穌會教士來說,為了宣揚上帝的教誨和福音,體力的艱苦和地形的障礙都不足懼。畢竟,他們離開歐洲到亞洲來,正是志在於此。當時,已有若干天主教會在印度成立;奉神之名,必須征服新的疆土。開發新教會、授洗新信徒的挑戰,帶給他們的興奮和焦慮,簡直比喜瑪拉雅山的海拔還要高。

翻越了五千七百公尺的瑪爾埡口(「Marla」,la即山口之意),整個西藏平原出現在他們眼前。不過,腳下層層疊疊的是壯觀至極的砂岩山丘,它們經過千萬年的風化,雕琢出難以想像、大小不一的各種形貌。遠處則傳來崇山峻嶺間古格王國的梵唱,彷彿在夢境裡。

拉薩以西直到新疆邊境的喀喇崑崙山脈,這片地區絕大部分屬於最主要的三個王國,古格是其中之一。王國最早成立於第十世紀,當時有三個王子,分別得到一塊土地統治。一個後來成為拉達克王國,一個重心在普蘭,另一個就是古格。

這兩個異鄉人在古格被帶去晉見國王赤扎西。這裡以前從來沒有外國人來過,更別說是膚色、面貌這麼奇特的外國人了,因此兩位神父被當成新鮮玩意兒,能到處走動。他們停留了兩個星期,走遍每個角落,然後安東尼奧啓程回到果阿。他一定對上司做了熱情洋溢的報告,請求派出人員和經費支助他去建立一個新教會。安東尼奧並帶回古格國王簽封的一封信,信中准予他建立教堂。

這位佛教君主的支持和容忍自有其背景,好心的傳教士卻沒有察覺。赤扎西王在一六二二年父親去世後即位,然而沒多久,就受到弟弟勢力的威脅,後者是該國信奉的佛教教派的大喇嘛,是僧院信徒的領袖。簡單地說,宗教權力逐漸在侵蝕國王的政治領域,這件事得設法解決。國王看到了利用引進新宗教來圍堵弟弟權力的機會。所以,他張開雙臂歡迎新來的傳教士。

一六二五年八月,安東尼奧帶著另一位教士回到古格,開始認真學習藏語,計畫在古格長期待下去。一六二六年四月的復活節,國王替西藏第一座天主教堂舉行了破土典禮。同年八月教堂完工,從果阿又來了三位神父見證此事。不久,國王、王后成為教堂的常客,去學習《聖經》福音書,甚至向上帝祈禱。要不了多久,王后受洗了。

不過,儘管有王室的認可,這個新信仰在一般人之間並不普遍。一封寫於一六二七年十一月,寄往果阿的信,一位教士寫道:只有十二個人受洗。到了一六三○年,受洗者不到百人,不過其中包括了一些重要人士;例如:王后、王子、公主,還有國王的一個表親。在最後的末日來臨前,王國境內領洗的總人數不到四百人。
佛教的體系和新來的天主教教士必然要發生衝突,而且情況迅速升溫。國王激起數回辯論,讓兩個信仰較勁,摩擦很快就無法控制。他的偏袒很明顯,在一切國事上, 從為軍隊祈福到主持慶典節日,總是站在天主教教士的一邊。這種做法觸怒了佛教僧侶、分封的諸侯,以及他們底下無數的隨眾。公開的衝突開始出現。

終於,僧侶加入國王的世敵拉達克,大步走向王宮,圍困碉堡般的王宮好幾個月。雙方達成停戰協定,國王同意讓出統治權,從此向拉達克朝貢。然而,和談是個陰謀,佛教僧侶和拉達克國王的目的是引出困守王宮的赤扎西王。古格王、王后及其隨眾立刻被捕,成為階下囚。他們被帶往拉達克,從此下落不明。神父被驅逐出境,古格的人民四散,王國留給了高原上冷酷的寒風。

古格滅亡後的四百年間,這個王國幾乎完全遭世人遺忘,史籍幾乎沒有提及。今天,它輝煌的事蹟只能在天主教教士的日記裡找到蛛絲馬跡,還有就是西藏西部沙漠裡大量散布的遺址。直到不久前,隨著西藏的再次開放,訪客才能來這個古老的王國朝聖。為數不多的訪客中,包括了中國探險學會的一支隊伍,我們沿著風塵僕僕的絲路,穿越喀喇崑崙的高山,下降到阿里的西部高原(海拔仍在讓人暈眩的三千八百公尺),在夜色已現的一個傍晚抵達。

耶穌會士早就不在了。國王、王后及其隨眾也不在了。但是,戰勝的佛教僧侶、君王在哪兒呢?任何戰爭故事的教訓都是,勝利者一如吹過埡口的風,將消逝無蹤。

(假如上面所言看起來像好萊塢電影的情節,是的,有部片子即將出爐。有線電視發現頻道剛派了一隊人去古格,製作一小時的紀錄片。)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54
    $225
  2. 新書
    79
    $332
  3. 新書
    79
    $332
  4. 新書
    79
    $332
  5. 新書
    9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