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1
今年暑假,在一場兒童文學新銳作家研討會上,巧遇鄭丞鈞先生,我們是第一次會面,和他聊得很起勁,他突然轉頭問我:「你是不是客家人?」很少被人這樣直接了當的問,還沒有會意過來,他又補了一句:「看你寫的書,還不敢確定,聽你的口音,我知道你一定是客家人。」
「是呀!」我大聲地說:「我是客家人!」
當時時間不允許,否則我們一定會用客家話聊起來,管它是大埔腔、海陸腔還是四縣腔。
童年時期居住在客家庄的新竹縣關西鎮,左鄰右舍,所有的同學都是客家人,也都會說客家話,當時像井底之蛙一樣,天真的以為,全臺灣都是客家人,直到來了兩位轉學生,才知道除了客家人,還有很多講不一樣方言的人,一位在鎮上開了一間餐館,爸爸講「河洛話」,媽媽講「客家話」,兒子該算什麼人?那個時候真的不知道,另一位是警察的兒子,他是「國語人」,後來才知道他是「外省人」,「河洛話」、「客家話」全都不會講,不過這不影響我們玩各種遊戲,或是相互抄作業,因為不管哪一種人,只要作業、考卷肯讓我抄,都是「自己人」。
一直到初中畢業前,我都以為客家人是「多數民族」,直到負笈他鄉,才知道在臺灣客家人是少數民族,近年來,教育部推展母語教學(現在改成鄉土語言或本土語言),頗有成效,但是我仍然憂慮,本身沒有文字的語言,像「閩南話」、「客家話」、「原住民語」還能撐多久?每一次看到每隔多少年,全世界就消失幾種語言的報導,都心有戚戚焉,擔心這些語言會像瀕臨絕種的動物一樣,雖然極力保護,還是不免消失。
鄭丞鈞先生所撰寫的《好客啊!》,記錄了客家人轉學到都會區,由「多數族群」轉變到「少數族群」的心路歷程,作者除了對客家族群有深入的了解,文字功力深厚,創作的動力很強,跟他談話的時候,感受得到來自他內心的熱情與活力,相信繼《好客啊!》之後,源源不絕會有新作發表。
受社會變遷的影響,在客家人逐漸變成「隱形人」的時候,能夠大聲聽到客家話,看到有關客家的報導,聽到鄭先生大聲地說:「我是客家人」,真是一件痛快的事情。
兒童文學作家 呂紹澄
推薦文2
保守、拘謹、固執、勤奮,這是一般人對客家人刻板的印象。《好客啊!》則呈現活潑、開朗,不失堅持的一面。出生於山城臺中東勢的鄭丞鈞,透過一個客家少年的思維,以有趣的參賽故事為背景,逐步把客家先民與原住民、閩南人互動的歷史融於文學中,又以客族不同語言為經,以及「四處為家」的特性為緯,創作出這一部文字簡單、內容不失周全的中篇少年小說。各年齡層的讀者,都能輕鬆地從故事中得到某些認知,而有更寬廣的同理心看待自己和他人。
資深作家,曾獲國家文藝獎 丘秀芷
作者序
我是客家人
鄭丞鈞
我是客家人,我懷念我的母語。
之所以用「懷念」,是因為我離開族群,到大都市生活;再加上工作的關係,我必須以自己為模範,像母雞帶小雞般的,引導小朋友國語發音及用字遣詞的正確度。結果在日復一日的導正過程中,我自己也被「洗腦」;於是客家話漸漸說得不流利了,用得不純熟了,客家話變成像分別數十年的老友,有點熟悉,又有點模糊,最後我只能用「懷念」,來形容對它的感情。
另一個懷念的原因是,客家話對我來說,不單單是一種母語、一種語言,它還是一種鄉愁、一種鄉情,它被包覆在童年回憶裡,成為我想念故鄉、懷念童年的一種芬芳味道。每當有機會回故鄉,我會想再看看小時所見的山和樹,或老廟和街道,也會很想聽聽故鄉的人們所說的客家話──那種「大埔腔」的客家話,全臺灣只有在故鄉才聽得到。
有一次,我刻意和故鄉「文昌廟」裡的廟祝老婆婆聊上幾句。說了幾句應該是被國語「汙染」的客家話後,老婆婆卻白眼一翻,用那乾癟的嘴說:「你不是客家人喔!」
數年後,廟祝老婆婆在九二一大地震中,被轟然倒下的文昌廟壓死了!
不不不!我不是在詛咒這位奉獻給「文昌帝君」的虔誠老婆婆,她的身影──任何有關故鄉的印象,我都會牢牢記在心中的。我想說的是,九二一為故鄉帶來很大的傷害,小時曾在它牆邊走過無數次的文昌廟垮了,有彈棉花店、打鐵店、理髮店的舊街也垮了,連我們家族供奉祖先的「老屋」也垮了......而在這些小時所見景物未垮之前,老婆婆已為在外地求學、工作的我,判定我已離故鄉遠了。
似乎只能剩下懷念了。
為了怕連這種懷舊感覺,都會被時間及空間沖刷、淡去,我身處在都市中,卻常理直氣壯地對同事或朋友們,強調我是客家人。身在閩南話及國語這兩種強勢語言的環境中,我能深深感受到客家人已成「珍稀動物」──一百隻中找不到五隻,在我工作的職場,一百人中不到五人是客家人。
大家都知道珍稀動物的下場是如何,保護、培育都還來不及,就先被拿來展示。一天到晚都在和別人提「我是東勢客家人」的結果,竟讓我成為「語文競賽客語朗讀競賽員」。對我這從小靦腆的客家人來說,上臺說客家話竟成了負擔......
往好處想,能強迫自己「複習」客家話也不錯。只是比賽完後,我跟班上小朋友提,當天比賽我是「一心二用」──一心用在朗讀的文稿上,另一心則用在控制兩腿不要顫抖。
這故事就是由這樣的不安及衝突想像起:故事中的郭志明就像我一樣,是個會說客家話,但又怕上臺,內心正掙扎著的客家人。而造成他心中負擔的,則是熱心的李主任,他既積極維護客語文化,又想讓學校在競賽爭得好成績。另外,我還滿喜歡主角的妹妹及劉郁玟這兩號人物,這兩個女生懂得自我展現,又有強烈的企圖心。相信每位小朋友都曾在學校遇見這類外型搶眼,國語說得字正腔圓,能在臺上積極展現自我的女孩子。她們的老練與世故,永遠讓我們這些平凡小男生望其項背......
由對客家話的懷念,以及目前所見種種,讓我完成這故事。同時我也希望這篇客家故事能掀起一點漣漪,讓更多的作者,寫出更多有關客家族群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