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家安藤忠雄
- 作者:安藤忠雄
- 原文作者:Tadao Ando
- 譯者:龍國英Edward Ryu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09-10-0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369358
- ISBN13:9789866369353
- 裝訂:精裝 / 400頁 / 13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安藤忠雄唯一、親自執筆之自傳,攝影大師荒木經惟親自拍攝封面及安藤忠雄照片
書中收錄上百張珍貴照片(安藤忠雄幼年、青年等私人照片、手稿、建築照片)。歷經拳擊手、自學走向建築家之路。但並不是事事如願,人生很多經歷都以失敗收場。但他從剩餘的可能性中,抓住了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生存下去。而現在,他不只是為建築而生,更致力於環保理念的宣揚、透過種樹與環境改造,倡導永續共生的概念。
偉大的建築家,平凡的人生
出生在大阪老街的安藤忠雄,是雙胞胎中的哥哥,但他因為從小就過繼給外婆家,所以是跟著阿嬤長大的孩子。安藤忠雄的阿嬤家是做買賣生意的,從小就沒人管他的功課或是生活。所以安藤忠雄每天放學回家就是找同學玩,或是到住家附近的鐵工廠、木工廠閒晃,看師傅工作,偶而也跟著學做一點東西。他從小的功課就是倒數幾名,也沒想過未來要做什麼。
阿嬤只教他:「守信、守時、不說謊、不找藉口。」連他生病都要他自己走路去醫院看醫生,完全訓練他獨立自主不依賴別人。
安藤忠雄到了高工二年級,跟著弟弟去打拳擊,練習不到一個月,就拿到拳擊手執照,第四場比賽就拿到四千元獎金,那時大學畢業生起新不過一萬元,所以他非常高興靠自己的身體工作而獲得報酬。
拳擊是一種孤單的運動,這種只能靠自己的毅力與努力去練習、上場比賽。安藤忠雄曾代表所屬拳擊館去泰國比賽,第一次一個人出國、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卻也讓他更加感受到拳擊手這條路所要忍受的孤寂。後來,看到世界拳王的練習時,安藤忠雄才體認到自己不管再怎麼努力,都達不到那樣的成績,毅然決然放棄做一名拳擊手。
雖然他從小就喜歡動手做東西,但引導安藤忠雄走向建築之路的關鍵,是世界知名建築家柯比意。他深受柯比意的作品集而感動,不但自己做了一趟環日本之旅;一九六四年,他帶著六十萬日幣,搭船踏上七個月的世界建築之旅。在親眼看到柯比意的建築之後,他更加確定自己未來的方向。
一九六九年,安藤忠雄在大阪老街一排舊宅中,租了一兼房子當作自己的事務所。當時,和他一起的工作夥伴,成為他的妻子,一直陪伴他到今日。
在那個最早的出發點,他設計了住宅的出道作品「住吉的長屋」。這棟備受爭議的建築,卻也是安藤忠雄住宅建築的原點--他認為人類具備足夠的韌性與毅力去適應環境,也理當與自然怡然共處。
自許為都市游擊隊的安藤忠雄,並不是只有只有將眼光放在建築而已。對他來說,對抗都市的種種不合理現象、和一群抱持著共同理念的夥伴,一起為理想奮鬥。
安藤忠雄現在的名氣,令人想不到他也曾經被業主拒絕、吃大阪市政府的閉門羹,一個「蛋形」建築的夢想,曾經等了十多年才實現。充滿挫折的人生中,還是藏著許多沒有實現的夢想。
四十年來,安藤忠雄從沒沒無名、只能躺在事務所地板發呆、打滾、到處找空地發想建築樣式的非學院出身建築師,至今日爭相為世界各大學建築系聘請授課、並在世界各地留下各種融入自然環境的建築作品的建築家,他的六十八歲人生,幾乎都是站在黑暗中,朝著眼前的光明,不斷抓住機會拼命向前實現夢想。
安藤忠雄說:「我的人生經歷中找不到可以稱為卓越的藝術資質﹔只有與生俱來面對嚴酷的現實、絕不放棄、堅強活下去的韌性。 」
這不是世界知名建築家的自謙之詞,而是身為一個活在當下的人,對自己透徹的定義。
【作者簡介】
安藤忠雄(Tadao Ando)
1941年出生於大阪。建築家。旅行世界各國之後,以自學的方式學習建築,1969年創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曾任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客座教授,1997年擔任東京大學授,2003年轉任名譽教授。作品有「住吉長屋」、「萬博會日本政府館」、「光之教會」、「大阪府立近飛鳥博物館」、「淡路夢舞台」、「兵庫縣立美術館」、「沃夫茲堡現代美術館」等。
1979年以「住吉長屋」獲得日本建築學會賞,2002年獲得美國建築家協會(AIA)金獎等多項得獎經歷。著作有《在建築中發現夢想--安藤忠雄談建築》、《連戰連敗》、《具備柯比意勇氣的住宅》等。
★進行中的計畫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藝術館及建築館(2006-停工中)
上海國際設計中心(2006-)
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大樓(藝術館)(2009-2010)
龍巖人本櫻花墓園(2009-2019)
新東京鐵塔【東京sky tree】監工(2006-2012)
九州新幹線熊本車站(2013-2016)
東急大井町線上野毛車站(2007-2011)
阿布達比海洋博物館(2007-2018)
水戶市大工町再開發專案(2006-2010)
【譯者簡介】
龍國英∕Edward Ryu
1990年 赴日
1992 ~ 1994年 大阪藝術短期大學室?設計系
1994 ~ 1997年 京都精華大學藝術學部建築設計系
1997 ~ 1999年 京都精華大學研究所藝術研究科建築碩士
交換留學美國南加州建築大學SCI-ARC (1997)
曾於高松伸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目前為龍國英建築事務所代表,忠泰生活開發公司創意顧問、台灣土地開發公司顧問。
為提供現代都市生活者的需求,引薦天童木工、NEXTMARUNI、AURA、TOYO KITCHEN STYLE、KITA’S喜多俊之、amadana等生活品牌進入台灣。
【審定者簡介】
褚炫初
安藤忠雄先生指定口譯,現為日商桔地設計台北辦事處代表。
【前言】
有時候我會想:像雕刻家、畫畫的藝術家,究竟和建築師有什麼不同呢?我認為其中最大的相異之處在於,我們建築師為了工作,必須擁有團隊。最初從單槍匹馬開始闖蕩的時代,在某種程度上,的確即使沒有團隊也能接案子。但是,經過大約十年,案子的規模逐?擴大,接手的工作數量又增加,不論以能力來說還是從社會上的觀點來看,沒有一定程度的組織能力是無法維持下去的。第一次成為「擁有社會性團隊的個人」才發現到,原來也是有足夠得到信賴的地方。
組成團隊後,當然不論團隊在組織上與財力上都會出現障礙。在這當中,如何能讓團隊維持著良好的狀態,卻是與個人的藝術才能完全截然不同的問題。所謂的團隊,放任不管就會使其肥大化。等到注意到這個狀況時,往往已經不好處理;很有可能被這個為了自己而組成的團隊所折騰。個人要是被團隊所吞沒的話,那位建築家也僅只於此了。雖然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不知為何,在建築業界卻幾乎很少被當成話題來談論。
創業初始時,來事務所的年輕人大都是在得天獨厚的生活環境之中接受大學教育出來的人,以社會面來說,是屬於知識份子。對他們來說,與像我這樣個性激烈而有攻擊性的人相遇,單就這件事來說,他們受到的衝擊肯定不小,從未知的人種口中飛嘯而出、毫無寬赦的怒吼,除了覺得恐怖害怕以外大概別無他物吧。
無論何時何地,員工都處於事先預備好與我對峙時能抵擋下攻擊的備戰狀態。在這種緊張的狀態之下,員工慢慢地學會。像這種有慧根的年輕人,不出兩年就可以獨當一面。如此經驗不多的年輕人,給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工作機會,在萬一失敗時「老闆會來承擔責任」的領悟下,他們就會不斷地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