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
分享科學進步的樂趣──我讀《蛋白質的一生》
林正焜
商周出版社的黃靖卉副總編輯,告訴我日本有一本科普書籍,二○○八年出版後蟬聯紀伊國屋不分類銷售排行榜前三十名好幾個月,指的就是本書。科普書進入不分類排行榜,代表的是日本科普的質與量都有傲人的成就,對長期耽於閱讀這類書籍的我而言,不禁欣羨不已。
科普市場反映的是一國的科技水準和國民的科學素養。經過多年的深耕易耨,日本的科學發展有目共睹,他們的成就絕非僥倖。本書能高掛排行榜,一方面固然是由於日本人熱切追求新知的讀書品味,另一方面,當然就是書的內容新穎有趣。本書作者是國際知名的蛋白質專家,更是和歌寫作的高手。有這樣的科學與文學素養,這本書受到大眾歡迎的原因也就有跡可尋了。
從書名《蛋白質的一生》,可以知道書的內容敘述的是蛋白質從生成到分解,一路所經歷的行旅紀事。蛋白質究竟是什麼?以人體來講,構成我們身體最主要的成分,是水,人體含水量高達體重的三分之二;其次就是蛋白質了,佔體重的五分之一。身上有那麼多蛋白質,我們不免要問,蛋白質究竟有什麼作用,有多麼重要?看看下列這些例子,就可以窺知一二。
為什麼我們會動?那是因為我們有肌肉,肌肉收縮牽動關節,人就動了,肌肉中會收縮的成分,是蛋白質。為什麼血液可以攜帶氧氣?因為血液含有大量血紅素,會依據環境條件捕捉或釋放氧分子,血管就成為氧分子流通的管道了,血紅素是一種蛋白質。為什麼我們對病原有抵抗力?因為我們有可以對抗病原的抗體,抗體也是蛋白質。蛋白質是骨骼的基質,骨骼讓我們有特殊的儀態;酵素、賀爾蒙、臟器、毛髮、指甲、皮膚等等的主要成分,也都是蛋白質。皮膚的光滑質感和彈性是哪一種蛋白質的效果?許多人知道的,膠原蛋白,那可是關乎美容、傳播媒體經常提及的名詞。身體要維持正常的功能,需要正常的蛋白質,有時候體內的蛋白質出了問題,人就會生病。甚麼樣的原因會讓身體的蛋白質出現問題?最直接的原因,當然就是構成蛋白質的成分不正確,也就是決定蛋白質組成的DNA序列出錯,依據DNA訊息製造的蛋白質自然不正常,就跟寫信的時候寫錯字、寫漏字,讓人不知所云,是一樣的意思。到這裡所介紹的,可以說是比較古典的蛋白質學問。新知,則是本書的特色,是已往大多數生命科學書籍比較少提到的。
蛋白質新知包括:
(一),構成蛋白質的胺基酸鏈,如何從原本一個接一個像一條金鏈子一樣的一長串,折疊成三度空間的機器?機器壞了如何維修?在這裡,折疊、伴護者、逆境蛋白質是重要的機制和分子。折疊是非常複雜的過程,宛如奇妙的大自然在細胞裡面打中國結,但是複雜得多,而且有一點點失手打造出來的機器就沒辦法運轉。伴護者是本書最重要的主題,作者正是這方面的專家。作者提出一個極端的例子,從某些蛋白質凝集變性後,利用伴護者處理,可以讓蛋白質復活,推論到有一天水煮蛋可以變回生蛋,讓讀者產生遠颺的遐想。
(二),其次,合成好了的蛋白質一定要配送到正確的地方,才能發揮應該有的作用,就跟信寫好了要寄給正確的收信人一樣的意思。這是怎麼辦到的?這個過程,作者用淺顯的例子,說明運送有明信片型運輸、包裹型運輸兩種方式。
(三),再來就是蛋白質週期的控管,每一種蛋白質質機器都有它特定的作用時機,任務結束就要退場。泛素、自噬體是分解蛋白質時會出現的角色。作為一種標籤,泛素是處理蛋白質不良品十分重要的蛋白質分子。
(四),最後,細胞必須管制蛋白質的品質,中止製造不良品、回收壞掉的、老舊的蛋白質,這又是怎麼辦到的?原來是一種叫作結合蛋白(BiP)的守護者,平常牢牢抓著分解機制的啟動器,一旦出現壞掉的蛋白質,守護者就會轉而抓住它們,試著修補,同時啟動分解機制,藉這個方式來管理品質。
對於上述種種有趣的新知,除非是專家,一般人在報章雜誌上看到這些字眼的時候,很可能就讀不下去了。本書的長處就是很仔細、很生動地介紹了這些名詞,讓外行人也能深入認識這些行話。古人說我們要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那是認識大自然最初步的工作。如今生命科學進展的腳步神速,我們也要多識於生命賴以運行的分子和機制之名,才能分享科學進步的樂趣,才能保持對生命最正確的看法,也才不會被充斥街坊的、善於操弄新名詞的商品,騙得生活失去平靜。
蛋白質出了問題會造成嚴重影響生活的疾病。例如,近年來令人想到牛排心裡就有陰影的俗稱狂牛症的疾病,牽涉到的就是蛋白質品管機制的疏漏。我們身上原本就有正常的傳統型普恩蛋白,而染病的牛身上則有折疊錯誤的散發型普恩蛋白。傳統型遇見散發型,會受影響改變結構變成散發型,於是折疊錯誤的普恩蛋白越來越多,它們堆積在腦子的細胞裡頭,腦子就變得如海綿一般有許多空泡。現在科學家發現,利用一種稱為熱休克蛋白的逆境蛋白質,可以讓傳統型不再變成散發型,因此可能可以用來中止疾病的進行。又例如,一開始以僵硬、緩慢和顫抖表現的帕金森症,目前已經發現有七個基因的突變跟它有關係。這些基因產出的蛋白質,有的是拼錯了,造成蛋白質折疊不正常,有的則是泛素化出問題,也就是在腦細胞遇到逆境的時候,慌亂中細胞裡的蛋白質被折疊錯了,這時應該會有泛素過來跟折疊錯了的蛋白質結合,才知道那是要送去分解的東西。如果泛素化的基因發生突變,壞的蛋白質沒被分解而堆積在細胞裡,腦細胞逐漸死亡,就造成疾病。
從這些例子可以感受到,這些年來生命科學突飛猛進,讓我們對疾病發生的機制已經有比較新的觀念、比較詳細的說法了。我時常見到一些對疾病的成因很有興趣深究,卻苦於不知道如何著手學習的人;也常見到對生命科學充滿興趣,卻擔心自己太外行而無法入門的人。推薦給有一樣心情的讀者朋友,閱讀這本認識生命科學的第一本書,閱讀相關的科普書籍雜誌,會是很有收穫、很有趣的經驗。
(本文作者為現為開業醫師,OneGene Biotech Inc.同仁。科普著作有:《認識DNA》、《細胞種子》、《性不性,有關係?》,其中《細胞種子》榮獲2006年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獎。)
後記
寫在DNA中的遺傳訊息整體,叫做基因體。如大家所知,人類基因體計畫在二○○三年完成。由三十億個文字(鹼基)所寫成的人體訊息,即親傳子的所有遺傳訊息,現在都已經解開了。
蛋白質是根據這些基因的訊息製造出來的,那麼有關蛋白質的一切,也全都解開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個人認為,自然界的趣味,或是科學世界的醍醐味就在於,當解開一個事實時,就有更多更多的謎和疑問湧出來。湧出來的「不懂的事」比「懂的事」多得更多。這種不可思議,就是將我們牢牢地嵌在自然科學這個領域中,永遠不厭倦地日夜研究的原因。
蛋白質是一種性格豐富的物質。胺基酸不同的序列,會以不同結構或功能來呈現。表情和功能可以說千差萬別。如果說DNA是只會複製密碼、讀取密碼的書呆子,那麼蛋白質就是提供自我去從事各種勞動的工作者。生命活動中的所有作業,都需要蛋白質。細胞內所有的基礎建設、蛋白質自己的生產和管理、接受或控制種種訊息,在生命活動中,可以說沒有任何一部分不需要蛋白質的參與。
性格如此豐富的蛋白質,自然是自古以來的研究對象。在生命科學的研究中,它是研究者最多的領域。但是,從前說到蛋白質,大家研究的對象只有獲得某些結構,也就是成熟的蛋白質。然而,實際在細胞的內部,蛋白質的狀態類型變化多端,從蛋白質剛出生時的多□,到完成正確結構的成熟蛋白質都有。而科學家們注意到這一點,其實並不是太久以前的事。毋寧說那是極近期才發現的事實。
在文部科學省(譯注:即教育部)有一個針對特定領域研究的科學研究費制度。從二○○二年開始的五年內,在我們的領域內,設置了一個特定領域研究,就叫做「蛋白質的一生」。「蛋白質的一生」雖然作為科學研究費的團體名稱有些特別,但目前經過揀選,全國約有六十個研究小組,都分別有了可觀的成果。在此之前,我們有個研究團隊,叫做「分子伴護蛋白的細胞功能控制」,由我擔任代表,現在我們將「蛋白質的一生」持續發展,進而成立「蛋白質的社會」團隊。在這個領域中,我國的研究者對世界貢獻卓著。而文部科學省的科學研究費制度,因妥善地分配團隊研究的研究費,對於研究者層面的擴充,互相訊息交換、切磋琢磨上,發揮了很大的力量。
我身為這個特定領域研究班的一員或代表,已在「蛋白質的一生」相關研究上,投注了近二十年的心血。如書中所談到的,在包含思維轉移(paradigm shift)的領域,每個重大發展,我都在第一時間親身面對。蛋白質的一生雖是極普遍、基礎的研究,但從這裡繼續推進,就會與BSE等普恩蛋白疾病、阿茲海默症等種種神經變性疾病的病態研究接軌,這些令人興奮的過程,我也曾經參與過。
在近距離看到這些研究的過程,促使我決定寫下這本書。所謂的「科學常識」,很難傳達給一般讀者了解,為要正確地傳達,有時會被一些瑣碎處困住而寫得太過專業,有時則是太在意普遍性而寫不完整。總之,雖然意識到題材在本質上的困難,但盡可能地把這個領域的趣味,傳達給平常與生命科學領域完全不相干的讀者,就是我寫作這本書的心態。我之所以把焦點放在蛋白質的一生,是希望藉由這個例子,讓讀者領略到細胞雖然是個肉眼看不見的微小世界,但它卻是這麼精巧而完美。如果它能成為一個契機,讓讀者對我們生命的最基本單位──細胞,產生一點興味,就是我最大的安慰了。
我的專業,是分子伴護蛋白與蛋白質的品質管理領域。但是在說明時,我必須進一步談到一般細胞生物學的多個領域。這裡面仍有許多個人能力不及之處,也應會有錯誤或不察的地方。這些細部若有任何不適當,都是筆者個人的責任。
本書的誕生,得力於岩波書店新書編輯部古川義子小姐之處甚大。她總是用熱切的眼光提出各種疑問,因此我才能修正許多不完備,而做出最適切的記敘。熱心的學生教育老師,優秀的讀者教育作者,在此我再次深表感謝。
二○○八年五月 永田和宏